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107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5泉州高三市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泉州市2015届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单科质量检查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做选做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涂黑。

3.考试结束,考生必须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驽马十驾,                 。

(《荀子•劝学》)

(2)屈心而抑志兮,                 。

(屈原《离骚》)

(3)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

(4)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雁过也,正伤心,                 。

(李清照《声声慢》)

(6)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唐]裴 通

越中山水奇丽者,剡为之最;剡中山水奇丽者,金庭洞天为之最。

其洞在县之东南。

循山趾而右去,凡七十里,得小香炉峰,其峰即洞天北门也。

谷抱山斗,云重烟峦,回互万变,清和一气。

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

此地何事,尝闻异香,有时值人,从古不死。

真天下之绝境也。

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①,中朝衣冠②,尽寄南国。

是以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而家于此山。

其书楼墨池,旧制犹在。

至南齐永泰九年,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玄,遂启高宗明皇帝,又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

故书楼在观之西北维,高可二丈已下。

墨池在天尊殿东北维,方而斜,广轮③可五十尺已下。

池楼相去东西羡直④,才可五十余步。

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而恭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

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契逍遥之至理,阅鸾鹤之参差。

其洞天在天台桐柏山中,辟方四十里。

其北门在此小香炉峰顶,人莫得而见之。

有山樵夫往往见之者,或志之以奇花异草,还报乡里,与乡里同往,则失其所志也。

过此峰东南三十余里,有石窦呀⑤为洞门,即洞天便门也。

人或入之者,必赢粮秉烛,结侣而往。

约行一百里、二百里,多为流水淤泥所阻而返,则莫臻其极也。

通以元和二年三月,二三道友,裹足而游。

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山水之异也。

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

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

经再宿而还。

以书楼缺坏,墨池荒毁,话之于邑宰王公。

王公瞿然,征王氏子孙之在者,理荒补缺,使其不朽。

即事题兹,实录而已。

 

(节选自《全唐文》)

【注】①六龙失驭,五马渡江:

指西晋统治崩溃,司马睿等五王南渡长江。

②中朝衣冠:

中原的士大夫。

③广轮:

广袤。

④羡直:

斜对。

⑤石窦:

石穴。

呀:

广大空阔的样子。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循山趾而右去          循:

沿着。

B.正当右军之家       当:

处在。

C.或志之以奇花异草      志:

标记。

D.必赢粮秉烛        赢:

背负。

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描写剡中山水“奇丽”的一组是(3分)

①剡中山水奇丽者,金庭洞天为之最

②谷抱山斗,云重烟峦,回互万变,清和一气

③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

④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

⑤与乡里同往,则失其所志也

⑥其险如崩,其耸如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介绍越地山水景色,用层层推进的写法,突出了金庭洞天景色的奇丽。

B.文章介绍王羲之定居金庭山的缘由,也交代了王羲之建书楼和墨池的根本原因。

C.金庭观周边的山峦险峻高耸入云,让作者不禁产生了借此可以登上天庭的感想。

D.作者见书楼残破、墨池荒芜,将情况禀告给当地县令,促使书楼和墨池得以修缮。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故书楼在观之西北维,高可二丈已下。

(3分)

译:

                                                                     

                                                                             

(2)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山水之异也。

(3分)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江州庾楼

[元]贺复孙

宿鸟归天尽,浮云薄暮开。

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

(选自《元诗体要》)

(1)请简要说明“淮山青数点,不肯过江来”如何借助拟人手法来抒情。

(2分)

答:

                                                                     

                                                                             

(2)“浮云薄暮开”与“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两句各自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吴荪甫批了条子,让厂里人听从屠维岳的调度。

后来又不放心,想让人监视屠维岳,经过一番周折,最后还是决定冒险任用他。

(《子夜》)

B.学生与军人的冲突风潮平息后,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每日只能看报纸消磨时间,但他不敢反抗祖父的命令,还是呆在家里。

(《家》)

C.刚刚离开欧也妮后,夏尔脑子里还有她高贵、纯洁的形象,甚至把头几次商业成功归功于她的祝福与祈祷,并写信向她报喜。

(《欧也妮•葛朗台》)

D.一天,甘果瓦在教堂附近遇到克洛德,从他口中得知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执行绞刑,他俩一起商量出了营救爱斯梅拉达的办法。

(《巴黎圣母院》)

E.涅赫柳多夫帮马斯洛娃获得减刑后,去找马斯洛娃。

马斯洛娃告诉他自己要跟随西蒙松,但他心里推测马斯洛娃还爱着自己。

(《复活》)

8.简答题。

(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云曰:

“主母差矣。

主人一生,只有这点骨血,小将在当阳长坂坡百万军中救出;今日夫人却欲抱将去,是何道理?

”夫人怒曰:

“量汝只是帐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

”云曰:

“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

“夫人”指的是谁?

她要将“小主人”抱去哪里?

赵云等人是如何“留下小主人”的?

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手足眈眈小动唇舌)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贾政一见,眼都红紫,也不暇问他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

“他”指的是谁?

“优伶”指的是谁?

“他”和“优伶”是如何“表赠私物”的?

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①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论语•公冶长》)

②孟子曰: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孟子•离娄上》)

(1)应该如何对待他人,孔子与孟子有什么相同的主张?

请简要概括。

(2分)

答:

                                                                     

(2)关于“恭”,孔子与孟子各自的看法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别让道德退到法律底线

张 璁

①这几年,人们走在街上最纠结的事之一就是碰上老人在自己身边摔倒。

“扶不扶”这种原本稀松平常的举手之劳,如今生生地被捧到了衡量一个人品德是否高尚的高度。

②当人们对一次街头助人为乐的第一反应是“讹不讹人”,当一个老人被撞之后“绝不讹人”就能成为一条被广泛关注的新闻,我们不得不反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道德危机?

对此,我们往往归罪于社会风气,但在这种含混不清的原因表象之下,能清楚地看到普通人口中的“讹人”“碰瓷儿”,其实已经部分重合了刑法中的“诈骗”或“敲诈勒索”等概念。

换言之,这场舆论喧嚣中,道德已经隐没得几乎看不到身影,并且矮化到了与法律几近齐平的位置上。

③我们常常喜欢说:

法律是最低的道德。

但反过来当道德只能贴近法律的边沿游走时,社会就呈现出一种人们难以忍受的荒唐和冷漠,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的温情也会被冷酷的利害计算切割得支离破碎。

或许也正因为此,两千多年前孔子才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用“政”“刑”所指称的严刑峻法固然与今天我们所理解的法治还有较大差异,但他敏锐地看到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怀有羞耻心和慎独精神,对于一个完整而健康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生态何其可贵。

④因此,当今天厉行法治成为社会共识时,我们若以为一个能让人在其中身心舒畅的法治社会只关乎法律的话,那无论我们对法治的理解,还是对社会自发秩序的理解,都可能会流于偏狭。

⑤现代中国呼唤法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道德就成了碍眼的老古董,恰恰相反,一整套适应于现代工商业社会的道德规范在人们每日的交往互动中自然生长出来,以契约精神和公民责任的形式,继续在法治社会为人们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生活。

⑥法治社会从来不排斥道德在其中的作用,当然,传统社会那种由自然情感演化而来的道义,必须升华为经由理性熏陶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与法治相辅相成,去弥合那些法律与现实之间的缝隙,去润滑法律在人与人之间搭建起来的冷冰冰的社会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一个社会良好运行所耗费的成本。

⑦就像在“讹不讹人”的荒唐中所看到的,法治不等同于法律,仅凭法律可以帮我们抵御坏人,但却无法帮我们培养好人。

因此,当道德退到法律的底线,以法律底线来设定自己的行为高度,这是法治建设中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

毕竟,法律的存在只是在为这个社会兜底,法律以下是黑暗混沌的野蛮无序。

(摘编自《人民日报》)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当道德退到法律的底线时,社会就会呈现出荒唐和冷漠,人际关系也会变得功利。

B.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发现“德”和“礼”对社会的完整建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现代社会道德规范源于人们的日常交往,以契约精神和公民责任的形式作用于社会。

D.法律能帮社会抵御坏人,无法帮社会培养好人,只存有法律的社会定是野蛮无序的。

11.为什么说“讹人”等舆论是道德的“矮化”?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12.当今中国,该如何进行法治社会建设?

请简要概括作者的主张。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莫名仇恨

张晓林

①夜已经深了。

章惇坐在书案前,臂膊粗的蜡烛燃烧得“吱吱”作响。

他在烛光下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每读两句,他的牙齿都会“咯嘣嘣”地响一下,他心底就有怒火如蜡烛一般燃烧。

②这个时候,苏轼正在书房挥毫,他的书法越写越古雅了,文章也日臻化境。

可是,他做梦都没想到,此刻,他的文章竟会激起别人对他如此强烈的仇恨。

正是这种仇恨,在未来的某些日子,会一步一步把他推进万丈深渊。

而这个人,却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渊源。

③章惇是个性情很古怪的人,恰如他的书法,孤寒峭拔,绝少中和之气。

黄山谷评之曰:

“望之森然,恍若置身冰窟中也。

”可谓至评。

④说章惇和苏轼渊源非同寻常,远可追寻到嘉祐二年。

这一年,二人同榜中了进士,成了同年。

他们很投缘,彻夜扺掌谈于客栈之中。

后来,交游日益亲密,稍有闲暇,就聚在一起喝喝茶,喝点闲酒,谈谈书法,谈谈诗词文章。

他们的友谊,曾让很多人羡慕。

⑤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章惇看到了苏轼对他潜在的威胁。

已经做了副相的章惇随苏轼一道去拜访来大相国寺讲经的佛印长老。

佛印长老是个高僧,与苏轼算是旧交情了。

苏轼被贬黄州时,常到赤壁山下的江水边游玩,他很喜欢江水里晶莹剔透的彩色石子。

当地的小儿常跳到江水里,去捞这些石子玩。

苏轼每回来,都要袖几块糕饼向这些小儿换这些石子儿。

时间一长,竟积聚下了三百多颗。

当他得知佛印也性喜此物时,亲自跑到金山寺,一下子全送给了佛印,还为佛印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怪石供》。

佛印很高兴,特意做了红烧肉招待苏轼。

苏轼暗示佛印有违佛门清规,佛印大笑,说:

“礼岂为我辈设也?

”苏轼也大笑。

⑥那天,章惇和苏轼在大相国寺一见佛印长老,佛印就跑向前来,一把执了苏轼的手,径直地把苏轼引到了藏经阁,一个招呼都不与章惇打,在佛印眼里,好像就没有章惇这个人存在。

⑦在藏经阁一一落座,佛印就夸苏轼是天下文章状元,放眼宇内,没有一人能与苏轼争锋。

接着,又说苏轼无所不能,有经天纬地的才略,将来有一天一定能做到宰相,云云。

⑧章惇坐不住了,站起身匆匆告辞。

⑨章惇走后,佛印正色,告诫苏轼少与这个人来往。

苏轼却不置可否。

⑩回到相府,章惇的怒气还没消,他连砸了两个官窑笔洗。

他既恼恨佛印,让他丢尽了面子;也恼恨苏轼,恼恨苏轼,他找不出啥理由来。

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恨透了苏轼。

⑾这一夜,章惇没睡好觉,他想了很多。

他想到那一年与苏轼同榜中进士时,苏轼写的文章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事后听说,当欧阳修读过这篇文章,高兴得竟有些失态,还对旁边的梅尧臣说:

“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想到这儿,章惇躺不住了,他披衣下床,来到书橱前,找出苏轼的文集,点燃臂膊粗的蜡烛,开始重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每读一段,他脊背上就冒一阵子冷汗,他今天才算真正了解了苏轼,他不仅仅是个书生,他的政治才干远远在自己之上!

⑿章惇也有些奇怪,读苏轼的文章这么多年,怎么就没读出来这一点呢?

 ⒀章惇感到了巨大的恐惧。

⒁现在看来,苏轼是深知自己的啊!

而自己却对苏轼了解得太少太少,还可笑地把苏轼当成了一介书生。

⒂章惇对苏轼充满了仇恨。

⒃绍圣元年,章惇登上宰相宝座。

不久,苏轼被贬英州,再贬惠州,最后被贬到儋州去了。

⒄有旧识问章惇,将一个垂暮老人贬谪到儋州那非人所居之地,岂不是想要苏轼的性命吗?

章惇没有说话,只是脸越来越黑暗下来。

(摘编自《满族文学》)

13.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③两段写苏轼、章惇两人的书法有古雅与孤寒之别,以此隐喻两人在情趣、品性上存在不同境界。

B.苏轼很喜欢赤壁山下江中的彩色石子,经常用糕饼来与小孩换,可见苏轼在被贬期间仍不失文人雅好。

C.章惇愤而离开后,佛印告诫苏轼少与章惇来往,苏轼却不将佛印的话当一回事,直接导致后来被贬官。

D.小说善用侧面描写,借助对黄山谷、佛印和欧阳修等周围人物的描写,从侧面刻画了主要人物的形象。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事,对文中的人和事并未进行褒贬,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悟其中的是非曲直。

14.小说前后两处写章惇读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答:

                                                                     

                                                                             

                                                                             

                                                                             

15.小说标题“莫名仇恨”意蕴丰富,请根据文本简要探析。

(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我在月宫这一年

邱晨辉等

①嗨,大家好!

我是嫦娥三号着陆器,现在从距地球38万公里外的月宫里跟你们说话。

今天是12月14日,一个对我和“玉兔”来说特殊的日子——我们登陆月球已经一周年啦!

②大家还记得吗?

去年的12月15日,我和巡视器“玉兔”彼此凝望,完成互拍。

那一刻,我们胸前的五星红旗图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2014年12月14日,我和“玉兔”在月宫生活也满一年了。

③两器互拍后,我们虽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我和“玉兔”却不敢懈怠,还是像以前那样卖力工作。

尤其是“玉兔”,由于操劳过度,又加上水土不服,1月16日生了一场大病。

从那以后,原来活蹦乱跳到处跑的小兔子只能跟我一样原地踏步了。

④望着“玉兔”在月面行走时留下的脚印,我伤心了好长时间。

从2013年12月14日开始飞行,到入住月宫,再到迈出我们月面的第一步,往昔的景象历历在目。

我们领略了此前从未见过的景色,也经历着此前不曾经历的跋涉,以及难以忍受的严寒酷热。

⑤好在,“玉兔”很乐观,它对我说:

“咱们离得这么近,至少我还能在你工作累时,陪你说说话,聊聊天。

⑥月面荒芜,又无空气,比起老家美丽的山山水水真是差得太远了。

每一次,从睡梦中醒来,我们都会眺望远方璀璨星空中那颗蔚蓝色的星球。

那里,有大家的陪伴和祝福,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还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我们。

⑦月面由于没有大气,昼夜温差极大,夜晚月面温度会降到零下180摄氏度。

为了保护我们的“器官”不被冻坏,每个月我们都会进行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

在北京中心长管科技人员的精确计算和悉心照顾下,到月宫一年来,我和“玉兔”共进行过13次月夜休眠和月昼唤醒,成功经受住了历次月夜极寒环境的考验。

⑧月昼期间是我工作的时间。

但或许是我喜欢睡懒觉的原因,要把我从月夜休眠中唤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一次唤醒控制,中心长管人员都会提前制定好方案和流程,做好故障处置预案。

从完成唤醒前的各类状态设置到我最终从睡梦中成功醒来,他们要连续十几个小时不眠不休地陪在我身边。

⑨月食对老家人来说已经是一种熟悉的天文现象了,但能在月亮上亲身体验两次月食的感觉,我和“玉兔”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头一个了!

⑩第一次月食发生在2014年4月15日的下午,持续近5个小时。

第二次发生在10月8日的傍晚,持续约4个小时。

当时,月宫突然从艳阳高照的白天变成了漆黑的夜晚,一丝光线都没有。

月面热量迅速流失,周围环境温度下降,这对我们的安全是一次极大的考验。

⑾幸运的是,北京中心早就算出了月食的准确时间,提前通过降低功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