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3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8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docx

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资料汇编

第一章影像科护理人员培训

影像科护理是护理学中新的分支专业,其特点是队伍年轻、专业性强、工作经验积累待成熟、专业理论知识差、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护理院校没有开设影像科护理这门课程,医院继续教育也没有影像科护理相关内容。

大部分护士从临床科室调入或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影像科,专科知识缺乏,教学、科研能力处于空白状态。

面对影像科护士这一群体,如何培训,护士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知识,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至关重要。

一、临床护理能力培训

总体原则是以自学、业务讲座、应急演练为主,以诊断、技术引导的方式,养成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更新知识的习惯,重点培养护士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一)培训内容

按照由常规检查护理至特殊检查护理,由简单检查护理至复杂的检查护理,由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至专科护理技术操作的过程,分5个阶段(N0、N1、N2、N3、N4)进行培训。

(二)培训方法

(1)日常工作培训:

在检查过程中,培训护士如何阅读检查单、对患者进行评估、询问病史,注重细节、流程、规范、制度的培训。

(2)晨间培训:

利用晨交班时间,每周2-3次,每次对1-2种单项检查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提问,或轮流指定护士事先查阅文献资料和专业书藉,对需要掌握的护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报告动态的前沿知识。

由护士长进行修正和补充。

(3)每月开展业务学习1次,坚持每月一个活动主题的岗位练兵日。

(4)选择性参加诊断组、技术组专题讲座。

(5)选择性参加影像读片会。

(6)邀请诊断组和技术组老师针对培训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7)其他培训:

参加地区专业学术会议。

二、教学能力培训

结合本学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特点,对护士教学能力的培训应首先在日常工作中实现流利、专业的语言表达,学会PPT的制作,对授课能力、技巧进行训练,继而达到对单项检查相关知识的准确概括和总结,以逐步具备承担护生理论课教学的能力,,并能够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

(一)培训内容

(1)1-2年:

主要基于日常工作,着重培训文献的查阅方法,学会PPT的制作,针对常规检查护理进行总结,培养护士语言表达和对检查护理的总结概括能力。

每月1次读书交流会(轮流安排),交流时间一般15-20min。

要求提前1周将PPT交教学组长审阅,合格后才能安排小讲座。

(2)3-5年:

着重查阅特殊、复杂检查项目相关前沿知识并进行总结,培养护士语言表达能力、授课技巧、教案的书写方法。

对具有一定潜质的护士也着手培养她们的专题小讲座能力。

授课时间一般20-30min,要求提前1周将PPT交教学组长审阅,合格后才能安排讲座。

(3)5年以上:

重点培训授课与学术专题讲座能力,内容向更深、更广方向扩展,如检查原理、影像表现、临床表现、相关解剖、相关检查等,放手让她们承担实习生带教和理论大班课讲授任务。

(二)培训方法

(1)日常工作培训:

负责对低年资护士或护生进行晨间提问和开设小讲座。

(2)演讲技能培训:

对低年资护士讲课情况进行评价,每月在护理组轮流安排专题讲座1次。

(3)学术专题讲座培训:

对工作5年以上护士提供科内学术专题讲座机会,每年在全科上大课1次,讲座时间40min。

要求结合国内外研究前沿进行内容准备,强调内容的学术价值和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4)其他培训:

请相关专家讲解多媒体幻灯制作技术等。

第二章影像科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和护理服务的效果和程度,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

影像科护理质量是指护士对患者实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以及全过程的服务与安全管理的效果和程度。

护理质量管理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终末质量,具体包括: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和指标;制定护理质量管理计划与目标,全员护理质量的培训;对护理质量资源的整理与分析;实施全面的持续质量管理。

一、影像科检查(以CT、MRI为例)流程

(一)登记流程

首先阅读检查申请单,根据检查单提供的信息从PACS系统调阅登记,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ID号、检查史,重点检查有无ID重号、ID号错误和同名、同姓的患者。

如有,应做好记录,并及时与信息科工程师联系,进行更改,确定无误后按照登记项目逐一填写完整,多部位检查者按检查部位分别登记,在检查单上注明部位的登记编号,便于技师进行检查部位选择,盖上已登记标识。

(二)预约流程

专人负责患者的接待、分检、咨询、预约、排号,按时间段预约,预约量按实际检查人数的80%预约,留20%的空隙应对急诊或特殊患者的检查。

例如:

CT预约按单台设备每小时12〜15例平扫(1例患者完成平扫全过程需3〜5min)、8例增强(1例患者完成一般增强检查全过程大约需6min)、5〜6例冠状动脉CTA(1例个患者完成心脏CTA全过程需8〜l0min)的作业标准进行预约。

MRI预约按单台设备每小时5〜7个部位平扫(1例患者完成平扫全过程需8〜l0min),3〜4个部位功能成像(1例患者完成功能成像全过程需12〜15min)、4〜5个部位增强。

患者可在预约时段到达并取号进行检查,其余时间可进行其他的检查和治疗。

(三)准备流程

准备流程包括一般患者检查流程和增强检查流程。

通过阅读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信息和检查部位,询问病史、筛选高危人群,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指导,去除检查部位的金属物品,完成检查前吸气、屏气训练,腹部检查患者的饮水准备,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心率准备,增强检查的静脉穿刺等准备工作

(四)体位摆放流程

采用双人(技师与护士)体位摆放法,对技师与护士的工作进行相对分工,对站位进行确定,各有重点,无重复操作,为患者提供安全、快捷、准确的检查。

(五)危机值处理报告流程

危急值指患者在CT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医务人员发现危及患者生命的症状和阳性检查结果,具体指由于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CT危机值:

突发癫痫、休克、意识障碍、呼吸和心搏骤停;发现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血胸、主动脉夹层或动脉瘤;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消化道穿孔、脏器破裂等。

医务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加强对患者的观察,重者就地抢救,采取措施限制活动,及时通知CT诊断医师,再与临床医师沟通,及时提供诊断信息,由急诊科医师或临床医师护送患者回病房接受治疗,并做好沟通记录。

(六)事件处理报告流程

异常事件是指发生在医疗机构中的,任何未预期或患者出现不适的症状、体征、疾病或可能导致身体伤害的危险事件。

具体指由于医疗干预而不是患者疾病本身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发生损害的事件。

如:

对比剂严重不良反应,对比剂严重渗漏,坠床事件发生,检查患者、检查部位的识别错误等。

分别制订处理报告流程,原则上先解决会造成患者损害的因素,填写异常事件上报表,逐层上报,开会进行分析和讨论。

第三章影像科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工作服务的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患者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包括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技术因素、患者因素、物质因素(设备等)、环境因素等方面。

一、影像科常见护理风险

影像科常见的护理风险有对比剂不良反应(ADR)、对比剂渗漏、金属异物吸入磁体、患者识别错误(导致检查错患者、检查错部位)、检查中发生坠床、发错报告或胶片、检查过程中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处置不及时导致病情加重或死亡等。

二、影像科常见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

(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一旦发生对比剂重度反应,第一目击者应立即停止检查、停止注药,同时呼救,确认现场环境安全,就地抢救;

扫描技师(其它检查室技师、登记员)负责呼叫诊断医师、总住院、院内紧急意外事件小组、急诊科或ICU总住院、麻醉科总住院,协助抢救,做好抢救记录;其他技师负责推入抢救车,上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协助抢救;

护士迅速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神志、瞳孔、面色、呼吸),保持气道畅通立即予高浓度面罩给氧、备吸痰器、断开高压注射管道、迅速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及时的使用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活性药物、抗组胺类药物等,并记录,协助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心肺复苏等,密切关注患者心肺复苏情况;

诊断医师及时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鉴别原发病,口头医嘱用药,根据情况行除颤和/或心肺复苏,协助总住院填写抢救记录以及转运病人交接;

登记室工作人员准备平车,安抚患者家属和疏导就诊患者;

外勤人员引导外援专家经工作人员通道进入急救现场。

(二)碘对比剂外渗预防措施

1.对比剂外渗的预防

1.静脉穿刺前进行血管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首选注射前臂或肘前的大静脉,慎选手背、下肢血管。

2.使用高压注射泵时,选用与注射速率匹配的留置针和连接管,避免使用钢针。

3.确定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做好健康宣教,取得患者的配合。

4.加强与技师的沟通,选择合适的注射剂量和速度。

5.慎用外带的静脉通路,使用前请做好评估,确认导管是否通畅。

6.连接高压管道前观察导管有无血液回流,确认后再连接高压管道并试水,监测注射部位,做到“一摸二看三感觉四询问”,确保血管通畅。

7.注射中严密观察增强图像,监测对比剂进入情况,一旦发现外渗立即停止注药。

2.对比剂外渗的处理措施

1.一旦发现对比剂外渗征兆,立即断开输注连接,使用10ml注射器回抽。

2.拔除留置针,以棉球紧压穿刺点10min以上。

3.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

4.与技师共同评估渗液量,按标准对外渗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5.及时上报,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进展确定是否需要其他科室会诊。

6.及时处理

轻度外渗:

无需特殊处理,嘱患者注意观察,若外渗加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个别疼痛明显者,局部给予普通冷湿敷。

中、重度外渗: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早期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湿敷。

对比剂外渗严重者,酌情使用喜辽妥,在使用外用药的基础上口服地塞米松5mg/次,3次/d,连用3d;必要时,咨询临床医师用药。

填写对比剂外渗记录单。

如为急诊或住院患者填写对比剂外渗临床交接单,应跟病区责任护士交接班,交代注意事项和处理方法,定期随访并做好记录;如为门诊患者,应按要求定期随访,观察外渗消退情况,做好记录。

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评价改进效果。

3.对比剂外渗的健康教育

1.自我观察:

包括患肢皮温、皮肤颜色、肿胀程度变化、疼痛程度、异常感觉(肢体麻痹)、有无继发水泡或溃疡等。

2.心理护理:

及时进行知识宣教,有针对性地抚慰患者。

3.注意事项

①外渗发生24h内严禁热敷,可局部冷敷,注意预防冻伤。

②严禁侧卧时压迫患肢,7天内暂停测量血压,抽血和输液。

③保持抬高患肢至肿胀消退。

4.疼痛缓解:

以喜辽妥软膏涂于完整皮肤处,打圈轻柔按摩。

5.发现症状加重者,及时到医院处理。

4.对比剂外渗的评估标准

评估项目

评估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造影剂外渗量

<20ml

20~50ml

>50ml

穿刺位置肿胀程度

(以穿刺点为中心)

直径<5cm

直径>5cm,未越过关节

跨越关节,弥漫前臂

外渗症状

穿刺点皮丘样轻微肿胀,有或没有痛感、胀感

穿刺点及周围区域刺痛、烧灼感明显,皮肤麻木感

被动活动疼痛加剧。

关节胀痛,无法活动;皮肤紧绷感,出现水泡、溃疡,甚至坏死

肢体血运情况

正常

正常

毛细血管反应迟缓,肢端温度下降,皮肤发白,感觉麻痹。

5.对比剂外渗疼痛的评估标准

NRS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ratingscale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

应该询问患者疼痛的程度,作出标记,或者让患者自己画出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0无痛

1-3轻度疼痛(疼痛不影响睡眠)

4-6中度疼痛

7-9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中痛醒)

10剧痛

 

6.操作流程图

7.对比剂外渗的处理流程图

8.对比剂外渗后与病房交接班表

病室:

您病房床病友在我科行CT/核磁检查,外渗量约毫升,注射部位为。

现告知注意事项,请遵照执行:

1、患者肿胀肢体在我科已行处理,请密切关注患肢皮温、皮肤颜色改变、肿胀是否消退、有无起水泡。

若出现皮温持续升高;皮肤颜色加深;肿胀、疼痛加重、局部水泡,请及时与我科联系,联系电话88618703(影像科二楼)或88618135(外科楼三楼)。

我科定期随访。

2、24小时内患肢禁止热敷,可局部冷(冰)敷,避免冻伤。

24小时后可局部热敷。

3、患肢一定要抬高,平躺、行走和坐位时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侧卧时取健侧卧位。

4、7天内患肢禁止测量血压、抽血及输液。

感谢您的配合!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放射科

年月日

 

(三)MRI检查患者的安全预防措施

1.MRI室护士必须经过1个月的岗前培训才能上岗。

2.制订安全检查操作流程,严格按照检查流程进行操作。

3.MRI操作间和设备间的钥匙由专职护士或指定专职人员负责保管。

4.护士具备高度责任心和慎独精神,认真做好检查前健康教育,组织观看健康教育视频,严格执行检查前筛查工作。

5.被检查者需签署《磁共振检查者知情同意书》,在无法确定被检查者是否可以安全进行MRI扫描的情况下,严禁进行检查。

6.进入MRI扫描室的患者或陪检人员,必须去除身上的手机、磁卡、手表、硬币、钥匙、打火机、皮带、项链、耳环、纽扣等金属物品。

7.严禁将各类大型金属物体放入磁体间,如铁制的平车、担架、轮椅,以及氧气瓶、消毒灯、非抗磁性高压注射器等。

以防止吸入磁体造成严重的设备损害,甚至危及人身安全。

8.体内有任何电子装置(如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及家属,禁止进入MRI检查室。

9.体内有植入物或金属异物(钛合金除外)的患者需向MRI护士说明,同意后方可进行MRI检查。

10.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应尽量避免进行MRI检查,必要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检查。

11.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患者禁止进行MRI检查。

婴幼儿、躁动、精神异常、幽闭恐惧症患者,必要时需给予镇静药或检测麻醉,由专人陪同患者完成检查。

12.严禁患者体位在体内形成回路(两手不能交叉放在一起,,双手不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皮肤直接接触,其他部位的裸露皮肤也不能相互接触以免产生回路),同时患者皮肤不能直接触碰磁体内壁及各种导线,防止患者灼伤。

13.婴儿检查前0.5h不可过多喂奶,防止检查时溢乳导致窒息发生。

需行监测麻醉者应禁食水4〜6h。

14.技师与护士在检查中应通过观察窗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或定时询问患者的感受。

(四)CT检查防止患者坠床的预防措施

1.将检查床调至方便患者上下床的高度。

2.护士、技师站于检查床两边。

3.一人扶患者的头、肩坐起,一人抬患者的双腿慢慢上下检查床。

4.使用平车的患者,检查床与平车平行靠拢,4人平行移动患者于检查床上。

5.躁动和不配合者先镇静后检查,意识不清、躁动、危重患者妥善固定。

6.必要时专人陪同检查(取得家属同意)。

7.上下检查床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防止因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导致跌倒的风险。

8.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搀扶进出检查室。

(五)防止检查错患者、检查错部位的预防措施

严格查对制度,查对姓名、性别、年龄、ID(住院号)、检查部位及检查设备,做好登记时、准备时、检查前的查对,参加核对的人员有登记员、护士与技师。

三、影像科应急预案

(一)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应急预案

见碘对比剂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的相关内容

(二)碘对比剂外渗应急预案

见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与处理

(三)金属异物吸入磁体应急预案

金属异物吸入磁体是指检查前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金属异物被带入磁体间,导致金属异物吸入磁体而引起的一系列后果,轻者影响图像质量,重者导致工作人员、患者受到伤害或设备损坏。

1.技师与护士立即现场评估严重程度,判断有无人员受伤、设备损坏。

2.技师立即逐层上报:

操作技师—技师长—总技师长—科主任。

3.技师在安全地方拍摄现场。

4.护士观察患者情况,与技师快速将患者从磁体间转出。

5.如患者受伤立即通知影像科医师(同时通知急诊科)进行对症处理,心电监护,记录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抢救时间、医师到达时间、参与抢救人员、处理方法、抢救效果等,快速将患者转入急诊科、ICU或相应病房。

6.技师长评估机器能否正常运行,上报科室工程师,工程师无法解决时及时通知设备科及维修部。

7.填报不良事件报告,记录发生时间、原因、经过、措施,目前状态。

8.召开不良事件分析会,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再次发生。

(四)检查中患者发生坠床应急预案

1.检查过程中突发患者坠床,立即停止扫描和(或注药)技师与护士立即到达检查床边,就地观察和询问患者情况。

2.立刻通知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估伤情,判断受伤情况。

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到观察室留观,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3.门诊患者通知急诊科(住院患者通知经管医师),邀请相关科室会诊。

如无异常,观察30min方可离开检查室;如发现患者有异常体征,严重者就地抢救,待病情平稳后转入相关科室进行对症治疗。

4.护士详细填写影像科病情观察记录单,记录坠床发生时间、医师到达时间、患者主诉、临床征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处理方法、结果等。

5.上报院所不良事件平台组织人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五)检查中患者突发癫痫应急预案

1.检查中患者出现抽搐,立即停止检查(和/或注药),将检查床调至方便实施抢救的位置。

2.技师与护士立刻进入检查间,保护患者,防止坠床。

3.就地抢救,必要时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将患者转移到观察室留观,监测生命体征、意识。

4.护士进行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高流量吸氧(6〜8L/min)。

5.通知影像科医师,住院患者通知经管医师、门诊患者通知急诊部。

6.遵医嘱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安定),观察呼吸情况。

7.癫痫大发作者注意保护患者的舌头,防止舌咬伤(备开口器、舌钳)。

8.必要时行心电监护,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

9.护士详细填写影像科病情观察记录单,记录癫痫发生时间、医师到达时间、临床征象、生命体征、意识、瞳孔、抢救时间、处理方法、结果等。

(六)检查中患者发生躁动应急预案

1.检查中患者发生躁动,立即停止检查(和/或注药)。

技师与护士立即至患者床旁,保护患者安全。

2.必要时通知影像科医师,住院患者通知经管医师,门诊患者通知急诊科。

3.遵医嘱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或苯巴比妥钠,MRI检查者必要时由麻醉师在监测麻醉下进行,严密观察呼吸情况。

4.护士详细填写影像科病情观察记录单。

(七)检查中引流管不慎脱落应急预案

1.检查中由于搬运患者时引流管放置不当导致脱落(如胸腔闭式引流管、T形管、脑部引流管等)时,首先用无菌纱布或棉垫封闭伤□,快速完成扫描。

2.技师通知影像科医师、临床科室医师,观察患者情况,评估其严重性。

3.将患者快速送回病房进行对症处理,与临床护士做好交接。

4.上报院内不良事件平台,组织技师与护士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八)失超事故应急预案

1.可能导致失超事故发生的原因:

(1)大型金属异物吸入磁体,无法取出时。

(2)因金属异物飞入导致人员卡在磁体与金属间,并危及生命时。

(3)发生火灾。

2.MRI失超事故发生后应急方案:

(1)立即终止MRI检查,启动磁场急停按钮,MRI系统立刻发出警报。

(2)工作人员立即进入磁体间,解除患者与设备的连结、固定,撤离至安全区域。

(3)迅速撤离有关人员,警告所有人员不要触摸排气管,不要站在排气管下,避免明火且不要吸烟。

(4)如有人员因液氮挥发导致冻伤,谨记:

不要摩擦冻伤的皮肤区,小心去除有关部位的衣物,用微温水冲洗冻伤的皮肤,使用消毒过的绷带覆盖冻伤的皮肤,不要使用粉或膏,立刻就医。

(5)发生火灾,用非磁性二氧化碳灭火器。

(6)及时报告院部、消防部门、卫生行政部门。

四、影像科急救管理

随着影像设备的快速发展和CT.MRI增强技术的应用,目前临床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到影像科进行检查,其中急重症患者和增强检查患者比例明显提高,检查的潜在风险因素也有所增高。

如对比剂不良反应、肺栓塞、多发伤、等待或检查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动脉瘤破裂等意外,因此加强影像科急救管理和医务人员急救技能培训特别重要。

(一)影像科急救用品的配备

1.急救物品:

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舌钳、开口器、压舌板、氧气面罩、吸氧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囊、手电筒、止血带、各种型号的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连接管、留置针、头皮针、敷贴、正压接头、络合碘、棉签、胶布、手套、电极片、玻璃接头、应急灯、插线板、气管插管包等。

2.急救设备:

急救车、氧气筒、便携式氧气瓶、吸引器、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

3.急救药品:

各种急救药品根据需要备3〜5支,常用的备10支,并在盒外有醒目的标志,包括药名、剂量、数量、有效期,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一目了然,随手可取。

(1)呼吸兴奋药:

尼可刹米、洛贝林。

(2)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

(3)升压药:

多巴胺、间轻胺。

(4)强心药:

毛花昔С(西地兰)。

(5)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

(6)H受体阻滞药: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非那根)。

(7)血管扩张药:

硝酸甘油。

(8)利尿药:

呋塞米(速尿)。

(9)激素类药:

地塞米松

(10)抗胆碱药:

阿托品、盐酸山莨菪碱。

(11)其他药品:

50%葡萄糖注射液、20%甘露醇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各种大输液液体(如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二)影像科急救管理

1.检查室配备完善的抢救物品及药品,做到定位、定数、定人管理、定期消毒及检查。

2.急救车有检查登记及补充记录,每周有交接记录,护士长每周检查。

3.影像科医技护人员均应熟悉抢救药品及器材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急救药品及器材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合格率100%。

4.急救车内的各种无菌包,必须定期检查有效期,一经使用后要及时灭菌。

5.急救药品标签清楚、正确,有效期明显,无过期、失效、变质。

6.急救物品不得任意挪用和外借,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7.建立急救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制度,定期保养检查维修,并记录。

确保急救设畚功能完好。

8.危重患者检查实行“绿色通道”,保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检查。

9.定期对影像科医技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除颤仪、微量泵、吸痰器操作培训。

10.危重患者经影像科初步抢救处理后及时转运至病房或急诊科(ICU)进一步治疗。

(三)影像科对比剂不良反应急救培训

1.影像科急救培训方案:

(1)培训对象:

包括所有的影像科医师、技师、护士、登记处

(2)培训目标:

培训中应注意对医技护人员急救意识与应变能力的培养,注重急救技能的训练与操作,提高培训者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通过培训,使培训者掌握急救物品、药品,急救设备、器材的操作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流程和抢救预案,增强急救意识,提高抢救技能和配合能力,提高抢救成功率。

(3)培训方法

1 专题授课:

内容包括对比剂种类、理化性质,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相关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抢救处理;危重患者等待或检查中突发病情变化的应急处理方法(多发伤、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肺栓塞、呼吸心跳停止、癫痫大发作等);学习急救药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