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326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气候变化与模拟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

归根到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

当前,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仍是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

国际社会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非洲国家的困难处境,倾听发展中国家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言论,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内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任何的高谈阔论都不如坚持的行动。

我们需要着眼于现实,遏制气候变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为地球家园负责.

3、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国家是墨西哥怎么写啊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环境问题,因为气候变暖影响到自然和人类生存的环境。

但是气候变化90%以上的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它反映了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主要还是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是人类为了生活生产发展所造成的,是在发展过程产生的气候变化问题。

所以气候变化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发展问题。

从1750年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量持续增加。

应该说现在的发达国家是最早的工业化国家。

过去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是无约束的发展,排放温室气体。

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是50年—200年。

所以导致当今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过去发达国家在200年前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当今全球气候变暖。

作为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处于发展过程当中。

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而且它现在的排放量比发展中国家高的多。

比如美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是中国的6倍。

发达国家,像OECD国家,人均排放量是中国的3倍。

我们叫做奢侈排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几千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我们为了发展,是一种生存排放。

这不是在一个比较线上。

就是发达国家的排放导致当前全球变暖,已经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你现在的排放量比发展中国家又高那么多,那你现在又限制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为了发展的排放,这是不公平的。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对待气候变化有一个原则,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来对待气候变化问题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共同是什么意思呢?

所有地球上的公民,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就是要减缓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但是应该有区别,发展中国家是处于发展的,它要重视减缓气候变化问题,但首先是为了发展。

发达国家过去无约束的排放,现在属于奢侈排放,人均排放量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应该率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这是国际社会对待气候变化,对待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共识。

可是美国这个头号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国,无论从总量还是人均排放量都是世界最大的,但是它拒签《京都议定书》。

美国认为有几个原因,第一,它自身还要发展,还要消费,站在其国家利益的立场上,认为《京都议定书》对自身的发展有限制。

比如承诺《京都议定书》,GDP将减少0.5%—2%,将减少500万到1000万的就业机会。

美国承担《京都议定书》的义务将会影响它的发展。

第二,美国认为,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排放量也不少,不参加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不公平的,所以它拒签《京都议定书》。

这几年全球变暖已经对人类环境产生了影响,比如说今年2月份,在瑞士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本来是讨论经济问题,但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欧洲普遍温度升高,比常年高了很多,使得大量的滑雪场没有雪。

参加达沃斯的官员、经济学家一方面参加经济论坛会,一方面要到瑞士著名的滑雪场滑雪,但是他们到了达沃斯以后很失望,他们认为气候变暖已经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

后来临时投票说经济论坛的议题是什么?

气候变化。

因为影响这些代表们滑雪了、旅游了、休假了。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出台,今年2月份第一工作组的评估报告,4月份是第二工作组的评估报告,5月份是第三工作组的评估报告,这三个工作组评估报告的出台表明了气候变化的严重性。

6年前出台的一些结论,比如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有66%的可能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到第四次发布的评估报告变成90%以上的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如果人类再不采取行动,可能全球持续变暖就要影响到人类生存的环境。

从西方政治家的角度来看,比如说法国总统、英国首相,他们都要换届,涉及到这两个国家的选举,因为他们都不能再连任了。

在他们离任之前,在经济上、外交上没有可以做的事了,就集中到环境上,环境上更多的又是气候变化。

所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希望在他退下之前研究环境问题,比如说他推动在2月份搞一个气候与环境的高层论坛,想推动成立世界环境组织。

紧接着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搞了一个气候变化的国际论坛,邀请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参加,也是推动二氧化碳的减排,保护地球环境,试图在环境上做一些工作。

再一个问题就是欧盟和美国这样两个发达国家团体,一直想争夺世界事务上的领导地位。

美国拒签《京都议定书》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在环境问题上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在全球起到领导的地位。

欧盟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正好起到领导的地位。

所以今年3月份召开了欧盟理事会,讨论气候变化问题。

作为一个政治家来讨论气候变化问题还是很少的。

他们通过三个20%的目标。

第一个20%就是到2020年,欧盟所有的国家单位GDP的能耗要降低20%。

第二个20%是指到2020年,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对于1990年—1999年的平均水平,要减少排放20%。

第三个20%是清洁能源,就是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占整个总能源的消耗要超过20%。

这样一个标准对欧盟来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事务中起到领导的地位,有主动权。

所以欧盟轮值主席德国总理默克尔,她原来是环境部长,对环境有优势。

她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在德国经济发展当中又遇到很多难题,她正好利用环境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利用她的优势,使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真正起到领导地位。

欧盟对环境问题一贯很重视,所以在欧盟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要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为欧盟国家在环保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位置。

怎么把环保技术变成经济增长的动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只有在环境保护方面,在气候变化方面,能够有一个很响亮的声音。

实际上在气候变化问题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机。

为什么气候变化问题变成了发达国家政治家讨论的问题,一方面有政治上的考虑,另一方面,背后有很多经济利益的考虑。

特别是像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很快,又可以用气候变化这张牌子来压中国、印度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这里面有外交、政治、经济交互在一起。

所以这场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运动”来势还是相当凶猛的。

4、跪求: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主题是气候变化我代表的是墨西哥

转贴次数:

共有3篇贴子墨西哥立场文件221.223.120.*1楼

学校:

实验中学

代表:

洪峰

国家:

墨西哥

委员会: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议题:

全球变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已经是“毫无争议”的事实,人为活动“很可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以二氧化碳为例,在人类社会实现工业化以前的19世纪初,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70ppm,而到了1988年已上升到350ppm。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由于人口的剧增和工业化的发展,人类社会消耗的化石燃料急剧增加,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其次,森林毁坏使得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的量减少,造成二氧化碳被消耗的速度降低,同样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二氧化碳以外的温室气体,如甲烷、氯氟烃(氟里昂)、氧化氮等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加着。

气候变暖给我国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

由于海水变暖,飓风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猛烈。

海水温度每上升1摄氏度,就会使飓风的风速增加5%。

今年9月飓风“亨丽埃特”经过我国,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飓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还造成当地停水停电,使20多万人的生活受到影响。

另外,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今年我太平洋沿岸气压变化异常,沿海很多地区的巨浪高达4.6米,海滩全面告急,据不完全统计,两周里,巨大的海浪已经造成约20人受伤,另有两人被水冲走后下落不明。

很多海滩被迫关闭,并发布预警,要求居民最近几周不要行船。

巨浪每年都会出现,但今年明显反常。

往年一般到6月份才有巨浪,但今年4月上旬巨浪就已出现。

往年的海浪强度在各州沿海地区差别不大,但今年的规律性减少了,不可预测性增加了。

此外,气候变化还导致我北部干旱和沙漠化现象加剧,对农业造成不利影响。

奥里萨巴峰海拨约5630米,是我国第一高峰,它和伊扎希瓦特尔山是我国仅存的两座冰川。

随着全球变暖,它们正在快速融化。

伊扎希瓦特尔山是我国第三高峰,上世纪60年代以来,它的冰川已经缩小了70%。

科学家说,按照目前的趋势,它的冰川有可能在2020年消失。

而与伊扎希瓦特尔山相距仅20公里的我国第二高峰波波卡特佩特尔山,在上世纪90年代火山喷发的推波助澜下,其冰川已经在2000年完全消失。

科学家警告说,热带地区冰川融化,可能对拉美地区的农业和城市发展带来重大打击。

而关于全球变暖的另一项研究结果更令人吃惊,由北极冰原融化,降雨量增加,以及风的类型的不断改变,大量淡水正汇入北西洋,从而对我国湾暖流造成破坏。

正是这些暖流把温暖的表层水从加勒比海带到欧州西北部,并使欧洲形成温暖的气候。

而我国暖流一旦因全球变暖被切断后,欧洲西北部温度可能会下降5-8摄氏度之多,欧洲可能面临一次新的冰河时代!

事实上,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

近一段时间来,全球变暖在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国际会议和会晤中都被当作重要议题进行了讨论,今年的G8峰会和APEC峰会,都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峰会的首要议题,并且制定出一些防止全球变暖的条约。

我国于去年5月制定了《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提出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些具体措施,预计在此基础上到2012年墨西哥的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1亿吨以上。

另外我政府还将进一步制定“气候变化特别方案”,并纳入到2007—2012年国家发展规划中。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已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暖,将气候变化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1、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我国能源多样化,节省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尽管我国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但目前全国已经安装了40万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板,批准建设的风力发电站68座,其中大部分已经投产。

今后几年,我国还将投资14.83亿比索(相当于1.3亿美元)进一步开发地热资源。

2、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去年提出一项计划,希望全世界在2007年内完成种植10亿棵树。

我政府积极响应,宣布今年将种植2亿5千万棵树。

目前我国200多家育苗基地正在实施该计划。

3、政府计划建立186英里的自行车通道,同时在地铁站和数百个城市建筑的外面建立自行车停放架。

墨西哥城市长埃布拉德在今年5月初宣布,作为“非机动车移动走廊计划”的一部分,市政府将把首都的1.6万名雇员安置到离家近的地方上班,以鼓励他们多使用自行车出行。

并率领政府官员,在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骑自行车去上班,减少汽车对首都的污染。

4、今年年初,我国科研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利用潮汐能净化湿地的水泵装置,利用真空压缩装置提升海水高度,然后利用潮汐涌动不断将海水鼓入湿地,达到净化湿地的目的。

目前这种装置已在南部湿地污染严重的瓦哈卡州投入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我国很多家庭都换上了价格更为低廉的节能炉灶,不仅油烟少,每个家庭每年还能减排二氧化碳1.5吨。

我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很担忧,为缓解人类自身的活动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建议各成员国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在尊重所有成员国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旨在阻止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进一步恶化的“共同目标”。

我们希望“共同目标”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合作性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成员国可以在开发新能源、传统能源使用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保护生态等方面积极合作。

我们不赞同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归咎到个别发展中国家的做法,相反,技术和资金都占优势的发达国家应比发展中国家在此问题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发达国家应采取切实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目标,按公约规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并在2012年后继续率先承担减排义务。

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不断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此外,我们认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有关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谈判应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进行。

5、模拟联合国有关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德国方面的资料

五中模联吧。

6、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

当某地的天气、气候出现不容易发生的"

异常"

现象,或者说当某地的天气、气候严重偏离其平均状态时,即意味着发生"

极端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如果某个(些)气候要素的时、日、月、年值达到25年以上一遇,或者与其相应的30年平均值的"

差"

超过了二倍均方差时,这个(些)气候要素值就属于"

气候值。

出现"

气候值的事件就是"

气候极端事件"

干旱、洪涝、高温热浪和低温冷害等事件都可以看成极端气候事件。

全球气候变暖后,不仅气候平均值会发生变化,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出现频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虽然由于观测资料严重不足,目前还无法确定20世纪气候极端值是否出现全球尺度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在区域尺度上还是发现了一些重要的"

趋势"

观测记录显示,自1950年以来,极端最低气温的出现频率有所下降,因此标志寒冷事件的"

霜冻日数"

和"

冰冻日数"

减少;

但极端最高气温的出现频率有所增加。

观测记录还显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增加的地区,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多趋势。

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强降雨事件的出现频率可能增加了2%~4%;

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减少的地区,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有下降趋势。

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近几十年来干旱与洪涝的发生频率增高、强度增强。

分析表明,夏季大陆上的一些地区可能已经变得更干,干旱的威胁可能也相应地有所增加。

在东亚地区,虽然降水量趋于下降或变化不大,但仍有些地方大雨和极端降水事件有所增加。

全球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风暴强度和频率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仍受年代际变化的影响,没有呈现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

最近40~50年中,我国极端最低温度和平均最低温度都出现了增高的趋势,尤以北方冬季最为突出。

同时,寒潮频率趋于降低,低温日数趋于减少,雨日显著减少。

(二)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未来情景

如前所述,影响气候的因子多、机制复杂,目前的科学水平还无法给出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子作用的未来气候预测,只能把未来因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浓度的变化作为条件,输入气候模式计算出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气候变化情景就是未来可能出现的气候状态与当前气候状况之间的差值。

1.气温变化。

1995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完成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根据其设计的1990-2100年间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6种构想,预测到2l00年全球平均地面温度相对于1990年大约上升1.O~3.5℃。

这相当于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升温0.10~0.35℃。

2001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完成的第三次评估报告,根据其设计的1990-2100年间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的35种构想,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地面温度将比1990年上升约1.4~5.8℃,即全球平均温度每10年将升高0.14~0.58℃。

这比第二次评估报告的估计值要高,主要是目前对二氧化硫未来增加量的估计值大大低于1995年的估计。

也就是说,未来因二氧化硫等气溶胶引起的降温作用不如1995年估计的大。

每10年O.14~0.58℃这样的升温率,大大高于20世纪中实际观测到的升温率,这可能是最近100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升温率,对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几乎所有陆地区域的增温可能都比全球平均值要大,特别是北半球高纬地区的冬季。

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亚洲北部和青藏高原,模拟的增温值高出全球平均40%。

但是南亚和东南亚的夏季,南美南部的冬季,模拟的增温值都低于全球平均。

需要指出的是,未来的气温变化在全球不同地区不一样,对陆面的影响要快于海洋,北大西洋和南极周围海洋表面温度的增加比全球平均值要小。

由于区域气候模式还不完善,目前区域的气候变化情景,还主要使用全球模式的预测结果。

我国科学家使用不同的全球气候模式对二氧化碳增加后我国的气候变化情景进行了研究,结果略有差异。

使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三次评估报告中的5个模式模拟研究表明,假定二氧化碳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预计到2100年东亚和我国年平均温度将比1961-1990年30年的平均值增加约5.0℃;

假定二氧化碳和气溶胶同时以每年1%的速率增长,预计到2100年东亚和我国年平均温度将比196l一1990年30年的平均值增加约3.9℃。

作者:

222.38.88.*2005-6-2120:

16回复此发言

--------------------------------------------------------------------------------

5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2.降水变化。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增暖后,21世纪全球平均降水趋于增多,大多数热带地区平均降水将增多,副热带大部地区平均降水将减少,高纬度地区降水也趋于增多。

分季节而言,北半球冬季,热带非洲降水将增加,东南亚变化不大,中美洲将减少;

北半球夏季,南亚的降水变化不大。

地中海地区的夏季和澳大利亚的冬季降水将减少。

高纬度地区冬、夏季的降水均趋于增多。

气候增暖后,强降雨事件会增加。

由于降水的增加不足以平衡温度增高和可能蒸发的加大,大陆的中部地区夏季一般会变干。

此外,气候变暖后北半球夏季季风降水的年际变化可能加大。

预计平均降水将增加的地区,大多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降水年际变化。

很小的降水变化,会引起水资源的很大变化。

这意味着出现干旱的可能性增加,一些地方可能发生更频繁的干旱和洪涝。

中美洲和南欧地区夏季降水预计减少10%~20%,这可能会是降水日数不变、每次降水量减少的缘故,更可能会是雨日大大减少、无雨时段大大延长的缘故。

气候变暖对澳大利亚降水影响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总的降水量变化不大,但小雨日数减少,大雨日数变为原来的2倍,洪水出现的概率至少要加倍。

7、全球变暖模拟联合国主席演讲稿

主席先生,

各位阁下,

尊敬的各位代表,

女士们、先生们,

二十年前,在这个大会堂中,气候变化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政治议程上。

当时,由岛国马耳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为人类的今世后代保护全球气候”——引人共鸣,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自那时以来,已发生许多事情。

但是,根本挑战仍未改变,甚至变得更为急迫。

实际上,我相信,气候变化以及我们对其采取的行动,将对我们、我们这个时代以及最终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全球遗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今天,已过了表示怀疑的时候。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已明确确认我们的气候系统正在暖化,并将这一问题与人类活动直接挂钩。

科学家已经十分清楚地概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的讯息是很简单明了的:

我们掌握的信息已足够采取行动;

如果我们现在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

但我们拥有负担得起的措施和技术,可以现在就开始处理这一问题。

我们所没有的是时间。

现在就是行动的时候。

这就是为何我邀请你们,世界的领导人,同我一起参加这次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高级别会议。

气候变化带来的空前挑战要求我们采取空前的行动,并展现空前的领导能力,一种已作好择定新方向的准备的领导能力。

你们的领导能力。

我感到高兴的是,你们有这么多人出席这次活动。

你们出席这里的活动,显示出你们和我怀有同样的关切。

而且你们准备采取行动。

今天,世界各地都能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但是,最没有能力应付的人,所受到的影响却最大。

的确,对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可怕的讽刺意味的是,虽然它们在气候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小,但它们却最有可能受其影响。

对于一些岛国和岛国人民而言,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

道义上必须要做的事情已经再清楚不过了。

气候变化是对所有地区发展的严重威胁。

的确,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会抵消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所作的大量投资。

但它不是零和对弈。

通过具有创造性的措施,我们能够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排放量。

这是我们的机会:

推进可持续发展;

鼓励新型的清洁技术、产业和就业机会;

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国家政策和做法。

我们必须牢记这样一个现实:

就长期而言,现在不采取行动,将来的代价最大。

国家行动必须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的核心——工业化国家应起带头作用。

自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里约最后确定以来,已过去了十五年。

通过《京都议定书》已有十年。

但是,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的排放量仍在增加。

这些国家的人均排放量仍然很高,令人无法接受。

与此同时,为贫穷国家作出调整适应而提供的支助已减少到远远低于实际需要的水平。

要处理这些不足,需要所有国家以及从民间社会和工商业到区域和地方政府在内的社会所有部门都作出贡献。

这就是为什么我已邀请它们的代表参加我们今天的会议,交流他们的想法和经验。

如果全球排放量如气候小组所指出的那样,在今后十至十五年达到高峰并在随后数年内显著减少的话,将需要所有部门的参与。

鉴于这一挑战的性质和规模,单靠国家行动是不够的。

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靠自身力量应对这一挑战。

没有任何区域能够使自己不受这些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就是为何我们需要在全球框架内应对气候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