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3340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docx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

有关清明节的国旗下的发言稿

一)《清明溢春韵苍穹缀繁星》

  春风重拂地;

  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

  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

  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

  训言在耳犹记心。

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烟景催槐叶;

  风期数楝花。

  山清水秀风光好;

  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

  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

  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

  后辈难忘先烈恩。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

  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二)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昨天(或今天,明天,再不行就说清明节就要到了!

)是清明节,我想很多同学都回家祭祖扫墓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

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

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外国轮船在黄浦江上肆意闯荡,撞翻中国民船,淹死中国人也不管。

那时洋人在中国土地上为所欲为,国人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

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

从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

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

不!

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

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

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

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

是的,目前中国还穷,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

美国曾经也很穷,美国牛仔当年开发西部时也绝没有可口可乐,但他们的后代没有抱怨、观望,更没有逃避和背叛。

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富强起来了。

清贫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硬气,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烈遗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谁不想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呢?

谁不想在走出国门时可以骄傲地称自己是中国人呢?

祖国是民族的根,爱国是民族的魂。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把爱国作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

  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

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

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

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

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

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三)老师、同学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关于它的由来,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下面就挑一个来讲讲“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

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

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

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

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

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

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个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

  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大厦奠基,先烈们的丰功佳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少年儿童更不忘记他们!

  忆往昔,诉不尽我们对先烈们的无限怀念;看今朝,唱不完我们对明天无限的憧憬;展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壮志豪情。

不管我们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我们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肩负着建设经济发达、文明富强、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伟大祖国的历史重任,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呼唤文明春风,告慰烈士忠魂!

(四)清明节将至,在这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

  从戊戌六君子的甘酒热血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惊世之举,从“四·一二”的白色恐怖到秋收起义的隆隆炮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抗日战争的滚滚硝烟,再到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

  这是一段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路啊!

这条路,有多少人为之奉献青春!

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与顽敌抗争。

枪林弹雨中,他们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拼搏,去奋斗。

无数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红旗举起来,继续奋力前行。

红旗不倒,它是人们心中永恒的信念,烈士长存,在大地上屹立起一座座的永恒的丰碑。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多么幸福的时代啊!

从未经历过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的艰苦岁月;从未经受过亲人离散的战乱之苦;也不曾小小年纪就为生计四处奔波。

今天,在我们的身边洒满了和煦的阳光,拥有舒适的生活条件与优越的学习环境。

园林般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还有那循循善诱,无私奉献的老师……

  “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送去我们的无限哀思。

让我们焕发昂扬的斗志,为祖国的明天更加繁荣美好而刻苦努力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在春回大地、春雨霏霏的清明时节,人们很自然地会思念、怀想故去的亲人们。

对他们的思念,勾起我们很多回忆,也给我们很多人生的启示。

就比如我的爷爷,节俭了一辈子,我记得非常深刻,那次我对他说想买一把小刀,他一下子拿出了七个,都是我们平时不经意就丢了的,无声胜有声,使我对节俭意识铭刻在心。

还有我的奶奶,一生干净整洁,从来没有怕过任何事情,对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他们都热爱劳动,心地善良。

这两位老人,一位离开我已经26年了,一位离开我整整10年了。

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我们的共同生活历程,我都历历在目。

在清明时节回想起来,感慨无限,思念之情无限。

  在城市,清明有扫墓的习俗,为亲人,还包括为烈士陵园的英烈们等;在农村,清明有上坟的习俗,这些都是寄托哀思。

这对我们这样一个崇尚礼仪、明礼诚信的民族、礼仪之邦来说,绝对应该发扬,传承。

中国在转型期,在城市化进程中、在现代文明的熏陶中、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最可怕的是主流民族文化精髓缺失。

也就是本民族的多种美德泯灭。

所以,兼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都需要很好地宣传、弘扬。

包括亲情的培养、向善感恩敬老爱幼风尚的传承,都非常必要。

  但是清明节扫墓、上坟,有个文明问题。

为已故的亲人扫墓、上坟,大操大办,以安慰良心或者做给外人看,不文明。

这就不如生前多尽孝道。

我非常欣慰的是,我的爷爷奶奶都是在幸福中去世的,他们看到了我们的蒸蒸日上,我们在情感上亲近他们,学业上、事业上一点也不用他们操心、担心,而且取得了突出的使他们自豪的业绩。

他们的一些愿望都得到了满足。

他们生活得非常愉快,也没有受到病痛折磨,所以这就是更大的孝道、更加文明进步的孝顺方式。

所以他们去世后,一直以来我非常思念,但问心无愧,每年的清明祭奠我从没参加过,但依然坦然。

所以我说,清明节祭奠故去的亲人大操大办,不文明,没必要。

如果对故去的亲人问心有愧,自己走好以后该走的路、做好现在该做的事,杜绝现在不该做的事,就是最好的纪念。

(五)同学们,每当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五星红旗为什么这样鲜红,旗帜上的五颗星星为什么这样闪亮?

同学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

国旗鲜红,因为染上了先烈的热血;五星闪亮,因为凝结着英雄的精神。

  再过一天就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清明节了。

每到这一天,人们常常要去扫墓、踏青,掉念已故的先辈。

  大家还记得抗洪英雄李向群吧!

1978年出生的李向群生前是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战士。

他家虽有百万家产,但为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李向群毅然选择从军之路,由一名普通青年成长为合格战士、优秀士兵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8年夏那场令人难忘的抗洪抢险中,英雄战士李向群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置生死于不顾,以其20年的短暂生命和22个月的短暂军龄,谱写了壮丽的人生赞歌,被誉为"新时期的英雄战士"。

象这样的英雄还有许许多多,我们都将把他们的名字、事迹牢记于心。

  不管我们将来走到哪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

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丰厚的报酬,我们也五怨无悔。

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先进、富强!

(六)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4月5日是清明节。

我想许多同学都随爸爸妈妈去郊外扫墓。

是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与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可是,你们知道吗?

在浏阳的一个小山村里,每年清明,一户人家却四代祭扫一个与他们非亲非故的陌生人,整整59年。

是什么人,什么力量促使这户人家如此尊敬和怀念呢?

原来,墓主是一位年方30的抗日战士,当年因作战中弹不治身亡。

多少年来,多少英雄烈士,为了老百姓翻身作主,为了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和生命。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身影,耳边就会响起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誓言;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征路上倒下的年轻战士,渣滓洞里昂首挺立的共产党员,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那些建设祖国鞠躬尽瘁的模范人物……

  今天,我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这是用烈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我们胸前佩戴着红领巾,它是红旗的一角,难道,我们不应该抚今追昔,寄托哀思吗?

望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们心潮澎湃,虽然过雪山、草地的生活已经过去,虽然枪林弹雨的战争硝烟已经弥散,但是我们深深懂得,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少年儿童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重任落在我们肩上。

我们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新世纪的小主人。

  (七)老师们,同学们:

  再过两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

所以今天我要讲话的题目是:

又到清明!

  这基本是一句废话,谁不知道。

但这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我们又关注多少思考多少呢?

  大家都知道清明主要的风俗活动就是祭奠祖先和先烈们。

我们常常要举行庄重的祭扫仪式,虔诚而肃穆地追念那随风而逝的生命。

  生命已逝,也无来世之说,我们的祭奠他们也收不到,那我们为何还延续着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

  祭奠,只是一种形式,与事实无关,正如我们开运动会,要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本身与运动无关,但它可以唤醒我们心中的激情。

祭奠可以表达我们心中的情感。

  祭奠祖先,表达的是子孙对亲长的追思,这种情感显示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孝道,它不仅是思念的情感和行动,更是一种庄严的承诺:

对先人永怀感恩之心,感谢先人赋予我们生命并给予荫庇,并借祭奠将这种思想传继给后代,让他们珍惜眼前的亲人,笃行孝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无客不思家”,清明,唤起的是怎样一份对家对亲人的深切的牵挂!

  缅怀先烈,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我们头顶的红旗是怎样的灿烂?

在灿烂的恢弘里,叠印着那枪林弹雨中挺起的坚毅身躯,那弥漫硝烟中发出的震天吼声,那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大渡河畔、淮海战场上隆隆的枪炮声,那关天培、邓世昌、杨靖宇、董存瑞无畏的气概,“中华英雄”,刀刻般写铸不朽历史诗篇。

清明,我们缅怀先烈,回眸英雄事迹,聆听生命长眠、精神永垂的乐音,解读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在心底巍然矗立一座民族气概的丰碑!

  清明到来,有没有在内心缅怀赋予你生命的先祖和赋予你国家的先烈呢,有没有一种绵长的追思在你的心中唤起一种称作“孝”和“义”的生命责任感?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

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

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

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

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

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

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周礼·秋官·司煊氏》:

“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

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

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

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

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

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

《唐书》记云:

“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

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

”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

“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

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

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

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

“(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

”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

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

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

画蛋。

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

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

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

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

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

又打毯,王建《宫词》:

“寒食宫人步打毯。

”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

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

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

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

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