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357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06.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docx

新教材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运动与力》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运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怎样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依据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推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小球的运动》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学生玩小球,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为切入点,通过让小球按照设计的路线动起来的游戏体验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路线有直线和曲线,又通过描述生活中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明确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运动的形式》是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通过学生让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认识平动、振动、转动等基本的运动形式。

在观察生活中运动物体运动形式的基础上,知道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知道推力、拉力等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在生活中也会观察到力作用于物体发生的各种运动现象。

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什么关系?

这些问题学生还没有做过深入思考。

四年级学生对于多种球类活动并不陌生,通过自身体验或者其他途径,知道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而且也观察过形形色色的球或者其他物体的运动路线。

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

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线又有什么特点?

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四年级学生已经接触到生活中多种运动物体,也观察到多种运动物体不同的运动形式,能够意识到运动物体存在着多种运动形式。

物体运动的形式都有哪些?

不同的运动形式又有什么不同特征?

这些是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探究的。

课时分配

1.《运动与力》………………………………………………………1课时

2.《小球的运动》……………………………………………………1课时

3.《运动的形式》……………………………………………………1课时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1.运动与力课型:

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依据证据运用推理的方法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运动与力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能够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风车、空易拉罐、小球、矿泉水瓶、核桃、小铁锤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1.教师谈话提问:

同学们出行选择什么交通工具?

学生交流后回答。

小结: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远的可以坐飞机、高铁,近的可以坐汽车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

2.提问: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运动与力。

板书课题:

运动与力

二、探究活动

(一)观察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1.[PPT3出示]教师出示高速列车进出高铁站的场景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

同学们结合自己乘坐列车的生活经验,尝试描述出列车运动状态的变化。

3.学生观察并回答。

预设汇报1:

列车进站,列车的速度逐渐变慢,最后静止下来。

预设汇报2:

乘客上车后,列车带乘客加速离开车站,速度越来越快。

4.[PPT4出示]教师小结:

物体由静止变为运动。

由运动变为静止,或者运动快慢发生改变等现象,都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二)怎样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PPT5出示]教师提出问题:

列车进出车站,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列车属于较大的物体。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纸风车、空易拉罐、文具盒,你们能想办法改变它们的运动状态吗?

教师展示纸风车、空易拉罐,并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文具盒。

2.学生讨论、交流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3.学生汇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设想方案。

预设汇报1:

使劲吹小风车,可以使小风车动起来。

预设汇报2:

用力推空易拉罐,可以使静止的空易拉罐动起来。

预设汇报3:

用力拉或者推可以使用文具盒动起来。

4.教师、同学们评价方案。

5.学生分小组活动。

教师适时指导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6.小组展示研究发现。

预设汇报1:

纸风车快停了,我再吹一下,给小风车施加一个力,风车又转动了起来。

预设汇报2:

空易拉罐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空易拉罐开始滚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滚动的空易拉罐,就停止了。

预设汇报3:

文具盒原来是静止的,用手使劲碰一下文具盒,文具盒开始滑动,它的运动状态改变了,用手挡一下滑动的文具盒,文具盒停止了。

学生通过以上活动得出结论。

7.[PPT6出示]教师总结:

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1.提出问题:

给静止的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使它运动起来。

那么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吗?

教师让学生交流猜想的依据。

小结:

要想知道运动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就要用实验验证一下。

2、然后布置学生开展活动。

3.[PPT7出示]分组做投矿泉水瓶游戏。

(注意将矿泉水瓶均匀放开,学生拍成队,分别用小球去碰矿泉水瓶。

4.分组用锤子砸核桃。

5.结合活动和游戏让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6.小组展示研究成果。

7.[PPT8出示]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发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状态,同时还发现了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秘密,你们还有哪些发现呢?

四、拓展活动

[PPT9出示]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它们的运动状态是怎样发生改变的。

板书设计:

运动与力

1.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使物体启动或停止,需要给物体施加力。

2.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教学反思: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2.小球的运动课型:

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等方式记录整理小球运动路线的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生活中物体的运动方式可以按照运动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重难点】能够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小球、硬纸板、长尾夹、胶带、胶棒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几个学生在教室前面,轻轻踢动足球,其他同学观察球的运动路线。

让学生简单说说看到的足球是怎样运动的。

小结过度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让一个小球运动起来,那么小球运动路线又会是怎样的呢?

板书课题:

小球的运动

二、探究活动

(一)让小球动起来,描述轨迹。

1.教师展示小球,同时谈话:

我们怎样让小球以不同的方式运动起来?

2.学生想办法,讨论交流。

3.[PPT3出示]小组分别活动:

让小球动起来。

(对抛、平抛、自由下落等)

4.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5.把运动路线画下来。

并展示自己画出的运动路线图。

 

6.小结:

小球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利用材料玩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路线。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小球、纸板、线绳、弹力绳、橡皮筋。

2.学生说办法:

推小球,使它在桌面上滚动;拿起小球,让小球直接下落;弹力绳连接小球,使小球来回运动;用纸板拍击小球……

3.提出问题:

怎样描述小球的运动?

引导学生说出:

从小球运动的快慢、方向、轨迹等方面描述小球的运动。

教师引导:

描述小球的轨迹,可以用画图的方式。

轨迹就是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线,所以轨迹应该是线,在线上用箭头表示小球运动的方向,可以描述小球的运动轨迹。

4.[PPT4出示]学生活动,画出小球的运动轨迹,同时填写实验记录单。

5.学生汇报发现,师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给运动轨迹分类,可以分为两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玩小球,让小球“随心而动”。

1.师生谈话:

想办法让小球走出我们给它规划好的路线。

教师提供材料:

小球、硬纸板、长尾夹、胶带、胶棒等。

2.学生小组内讨论办法,之后汇报。

在纸板上画好路线,然后想办法利用材料实现让小球的轨迹与路线重合。

3.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方案。

4.学生分组领取材料,进行活动。

5.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

6.小组之间进行评价,看哪个小组设计的路线科学,小球运动中是按设计路线运动的。

师生共同评价。

三、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体的运动路线。

1.生活中,运动的物体随处可见,你能举个例子,像我们刚才描述小球的运动那样,说一说物体的运动吗?

2.学生描述物体的运动。

3.教师展示实例。

(1)[PPT5出示]滑道运动:

运动轨迹为曲线,是曲线运动;

(2)[PPT6出示]箱式电梯:

电梯向上或向下运动,运动轨迹为直线,是直线运动;

(3)[PPT7出示]滑冰运动:

运动轨迹有时为直线有时为曲线。

4.[PPT8出示]师生小结,出示结论:

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拓展活动

[PPT9出示]继续观察生活中运动的物体,说一说有什么新发现。

板书设计:

小球的运动

按照运动路线,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教学反思: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3.运动的形式课型:

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运用感官观察并描述物体运动形式和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物体不同运动形式和特征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生活中物体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重难点】能够通过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小木块、钢尺、风车

教师准备:

课件、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看,这是什么?

(出示风车)你知道怎么玩吗?

学生自由发言。

2.请一名学生手持风车从教室前跑到教室后,让风车转起来。

其他学生观察风车是怎么运动的,手持风车的同学又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观察汇报。

3.小结:

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引出课题——《运动的形式》。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

让更多的物体动起来,观察它们的运动形式。

1.教师出示木块、钢尺、风车,提出问题:

怎样让它们也动起来?

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实验方案

(1)在桌面上推小木块。

(2)将钢尺的一端按在桌面上,另一端露出桌面并用手拨动后释放。

(3)用嘴吹风车或拿着风车跑动。

3.教师引导:

为了便于观察,在这些物体上标记两个点,观察运动物体上标注点的相对位置变化,进而认识物体的运动形式。

4.[PPT3出示]学生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汇报。

6.[PPT4出示]小结: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活动二:

探究生活中运动的物体包含哪些运动方式。

1.[PPT5出示]教师出示购物车、电风扇、摆钟等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品工作时,哪些部位在运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自由发言。

2.[PPT6出示]提问:

这些部位在运动时,是哪种运动方式呢?

小组探究运动的物体各部位的运动方式。

物品名称

运动部位

运动形式

购物车

电风扇

摆钟

3.小组汇报。

4.[PPT7出示]小结: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运动形式。

三、拓展活动

[PPT8出示]说一说运动的自行车包含哪些运动形式。

板书设计:

运动的形式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振动、转动等。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声音的产生》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听到的各种各样声音,以探索声音产生的为主线,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声音的传播》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声音的传播介质和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为主线,探究声音以什么形式在什么物质中传播。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声音的变化》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声音,以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和为主线,指向引起声音高低、强弱变化的原因。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

《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声音的秘密》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结合生活中学生听到的各种噪声,观察到的各种各样的噪声污染现象,以噪声的危害和防治为线索,指向噪声的产生环境以及怎样进行防治。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各不相同,对声音的大小等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等还有不熟悉的地方,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学生对声音传播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初步的了解声音能传播,对声音传播的介质有感性的理解。

但对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效果的还不熟悉,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理解和掌握。

课时分配

4.《声音的产生》………………………………………………………1课时

5.《声音的传播》…………………………………………………1课时

6.《声音的变化》……………………………………………1课时

7.《噪声的危害和防治》……………………………………………1课时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4.声音的产生课型:

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科学态度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钢尺、矿泉水瓶、蜡烛、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

课件、音叉、烧杯、小鼓、锣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PPT2出示]活动准备的图片。

创设情景:

让学生发出声音。

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交流如何能产生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时能产生声音的材料。

二、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哪些声音?

1.[PPT3出示]出示各种各样的声音。

2.[PPT4出示]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声音,大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乡间的蛙叫、蝉鸣,城里车水马龙的声音。

正因为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

听了这么多声音,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

三、探究过程

(一)制造各种声音。

1.[PPT5出示]“制造声音——发现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

”和制造声音的场景图。

2.[PPT6出示]制造声音的提示。

3.[PPT7出示]制造声音的记录单。

(二)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1.制造声音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利用自己带的尺子、等材料制造声音,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音叉、矿泉水瓶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结合刚才我们的游戏和实验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师生交流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3.[PPT7出示]出示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思考:

⑴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水面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⑵钢尺水,空气等物品发声时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⑶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师总结:

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

尺子发声时会振动,音叉发声时会振动,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

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

也就是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PPT9出示]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5.[PPT10出示]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6.[PPT11出示]出示视频,琴弦的振动。

7.验证猜想,归纳结论。

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

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桌上的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生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自己小组制订的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

(1)敲击音叉后再迅速放入水中;不敲击音叉直接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2)用两个杯子相互倒入水看实验现象;

(3)吹塑料瓶听声音摸塑料瓶;不吹塑料瓶直接摸塑料瓶的同一地方;

(4)自己说话时摸一摸声带;不说话时再摸一摸;

……

[PPT12出示]归纳。

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

根据音叉、橡皮筋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

7.[PPT13出示]“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发现不发声物体的特点”

学生动手实验怎样让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汇报:

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停止发声的?

小结:

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8.[PPT14出示]出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一旦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

(三)探究声音具有能量

1.[PPT15出示]敲击鼓面,蜡烛的火焰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

引导思考:

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

2.[PPT16出示]音响的声音很大时,震的耳朵疼,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音响的声音会震的耳朵疼?

3.[PPT17出示]歌声震碎玻璃杯。

4.[PPT18出示]声音震碎玻璃杯的秘密。

小结:

声音具有能量。

四、拓展活动

说一说物体哪部分振动发出声音。

1.[PPT19出示]音乐家能利用琴弦的振动,演绎出许多美妙动听的曲。

2.[PPT20出示]溪水叮咚是水的振动产生的声音。

3.[PPT21出示]蝉腹部的发生器振动发出声音。

4.[PPT22出示]青蛙靠气囊的振动发声

5.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以及是由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发生的物体都产生振动。

振动停止声音即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具有能量。

教学反思:

 

四年级班科学学科教案

教学内容:

5.声音的传播课型:

新授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传播提出自己的猜想。

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探究。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对声音传播的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声音传播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

石块、纸杯、塑料线、毛线、细铁丝、细铜丝、回形针、记录单等

教师准备:

课件、水槽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到铃声?

学生根据问题思考,会想到声音是怎样进入我们的耳朵的,向什么方向传播等。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

提示学生准备相关材料为上课做好准备。

二、导入新课

上课铃响了,不管在学校的哪个角落的同学,都能听到铃声纷纷进入教室。

那么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呢?

三、探究活动

(一)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1.[PPT3出示]出示隔着固体听声音的场景图。

2.[PPT4出示]出示在水中用声纳诱捕鱼的场景图。

3.[PPT5出示]出示“猜一猜:

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和“设计方案,探究声音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4.提出问题:

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

5.猜想假设: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6.设计实验方案。

7.[PPT6出示]出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在一张桌子的两端,一个学生在桌子的一端轻轻地敲,另一个学生耳朵紧贴桌面的另一端倾听声音。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注意:

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8.[PPT7出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把两块石块浸入水槽中的水里面,在水中敲击石块,一个学生把耳朵紧贴在水槽壁上倾听声音,通过研究认识液体能传播声音。

注意:

听声音时,要将另一个耳朵用棉花塞住。

9.[PPT8出示]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吗?

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可用多种方法.

播放音频(听收音机,MP3等)或者视频之类的,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就是靠空气传播的。

10.[PPT9出示]出示空气靠粒子传播声音的视频。

11.[PPT10出示]出示“抽空玻璃钟罩内空气,听不到钟罩内闹钟的声音。

12.还可以在一个密封的玻璃种罩内放进一只小闹钟,用抽气筒抽玻璃罩里的气体直至真空,观察现象。

小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小闹钟在近似真空状态下,几乎听不到声音。

通过抽空气前后对比实验,是学生认识到气体能传播声音。

13.学生交流汇报。

小结:

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14.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声音能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

那么声音能向哪个方向传播呢?

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听到铃声,由此可见,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15.[PPT11出示]出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16.[PPT12出示]出示结论: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17.[PPT13出示]出示铁道游击队队员把耳朵贴在铁轨上探听远处是否有火车声。

体现声音传播的应用,了解声音传播的速度。

(二)玩一玩“土电话”。

1.[PPT14出示]出示制作“土电话”所需材料

2.[PPT15出示]出示制作“土电话”的视频

3.学生讨论制作方法,然后分组制作。

(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组,分别用棉线、铜丝、细铁丝、塑料线做“简易电话”)。

4.[PPT16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