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358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作文审题ppt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你可以立足于家乡“路”的变迁或“灯”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你还可以写“电脑进农家”,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

还可以写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如“奶奶的鞋子”、“老年迪斯科”,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

以“幸福”为话题,运用“九词”设问:

①什么是幸福?

平安是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

②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体验”。

③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

“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守护幸福”④怎样创

造幸福?

怎样享受幸福?

⑤为什么“享受幸福”?

为谁守护幸福?

?

还可以设问下去。

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个切入点。

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例三:

以“对手”为话题的作文,多数考生会把“对手”狭隘地理解为敌人,至少是对立面,从而构思出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也比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少底蕴,缺少深刻的思想。

如果我们运用“九词”进一步设问,“点击”我们的思维去逆向思考:

“对手除了别人,还会有什么?

”对“对手”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是真正理解了?

也就是究竟什么是“对手”?

经过这样的设问,你再深思细想,或许明白了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想法等何尝不是你大写的“对手”呢?

你再进一步设问:

“对手”除了人自身的不良品质外还会有什么?

于是你的思路又被拓宽,比如你一心想发表作品,那优秀的作文便是你的“对手”;

你身体素质不好,体育成绩差,那运动便成了你的“对手”;

还有生活中的种种诱惑都是你的“对手”,你一定想法克服它,战胜它。

这样立意并为此选材切入,文章自然就会高人一筹,还可以换角度设问:

动物、植物有没有“对手”?

它们的“对手”是谁?

是什么?

它们在与“对手”的竞争中是怎样求生的?

动物与人之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给了人们什么样的启示?

假如世界上没有对手会成为什么样子?

于是你又有了可以写的东西,有了别人未想到的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立意。

第三部分:

审题训练指导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请依据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

(江苏南京市2002年中考作文试题)

[审题参考]

首先阅读材料,明确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它的主旨是“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客观条件,但我们可以作出主观努力。

”然后从其一句话(小角度)出发,确定“展现笑容”?

左右天气与改变心情、“生命的长度与宽度”等话题。

还可以运用求异思维,寻找切入点,比如,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质疑,针对“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这一句,可以鲜明地提出“把握住今天,就可以预知明天”的观点,以此作为话题。

应选择得心应手的话题,即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话可说的生活内容。

从思维方式来确定自己的写作体裁,长于形象思维的同学,应以情感性的话题引导构思和写作,可以这样设问: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都做了什么事?

为什么他死了还让人们念念不忘?

(扣住生命的“宽度”)这样才能写好记叙文。

长于思辩的同学,不妨选定理性话题引导构思和写作,可以这样设问:

把握今天和预知明天有什么联系?

怎样把握今天?

据此可在辨析中加深认识,获得新的见解,写出好的议论文。

最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认真分析思考,要锁定一个具体、窄小的话题,不要动辄就以《谈笑容》、《谈谈主观努力》、《生命小议》为话题或题目,开口过大,很容易写得空泛而不着边际。

二.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桥。

道路上,石桥、板桥、人行桥;

公园里,廊桥、花桥、九曲桥;

以至连接人际关系,缔结美好情缘的“心桥”、“鹊桥”。

这一道道风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而对它们,你会想到什么呢?

请以“桥”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世上人间都有什么样的桥?

我们可写的桥是广泛的,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虚拟的。

但我们写出的桥不应该仅仅只是桥,而是“或许演绎着感人肺腑的故事”(什么故事?

)或许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什么情思?

)或许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什么哲理?

)用“九词”去设问演绎就有话可说了。

【同步训练】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

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

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根据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

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

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

“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拿破仑说:

“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约800字议论文。

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

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

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

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

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

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

“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

“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

(一)

(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

(二)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

(三)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创新塑造成功。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它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

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爱因斯坦小时候十分贪玩。

母亲再三告诫他: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

“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

”有一天,父亲给爱因斯坦讲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父亲说:

“昨天,我和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

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

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

我们抓着扶手,一

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

下来时,你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跟在后面。

钻出烟囱,我看见你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

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上街了。

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你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父亲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

“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们。

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根据材料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题目自拟。

主体材料:

一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小时候,他以别人为镜子,心安理得地混迹于一群顽皮的孩子中;

后来,他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辉。

由此可知,人应该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超越自我。

议论提示:

爱因斯坦父亲郑重地说出的那一段话是审题的关键。

审要求:

“人生的镜子”是一个具有比喻意义的话题,要抓住本义进行议论或记叙。

立意:

人应该以自己为镜子,审视和映照自己,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超越自我。

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

他笑道:

“怎么会老呢?

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

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

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

”;

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

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公山羊觉得口渴极了,来到这井边,看见狐狸在井下,便问他井水好不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极力赞美井水好喝,说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并劝山羊赶快下来,与他痛饮。

一心只想喝水便信以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当他咕咚咕咚痛饮完后,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

“我倒有一个方法。

你用前脚趴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

”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

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

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

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

【篇二: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教案】

中考作文指导

——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教案

荔城三中温小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3、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中考命题(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审题技法和主要步骤。

课时安排:

1节课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以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导入。

题目一:

请以“改变一点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广州中考题)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白云区一模题)

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改变。

也许,你在悄悄改变别人;

也许,你在渐

渐改变自己;

也许,不知什么改变了你。

改变,或许是一个过程,改变,或许

是一个结果,有人喜欢外在的改变,有人注重内在的改变?

没有一个人可以

拒绝改变。

请你以“改变”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师:

题目二难度不大,写出“改变”的内容,基本不会离题。

题目一看上

去容易,实际难,因为多了限制性词语“一点点”,什么才算一点点,改变不能

大,要写细节,审题要仔细才会高分。

作文审题就是揣摩作文命题意图,推敲题目的含义和要求,明确文章该写

成什么文体(期中考试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该确定怎样的中心,该选用哪些材

料,该怎样安排详略等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切题与否的关键,是

作文成败的重要环节。

作文前只有全面准确地审题,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否则

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全面而准确是作文审题的总体要求,掌握一些行

之有效的技法则是关键。

二、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那么,如何在作文时做到不偏离题意呢?

审题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建议同

学们可以运用“抓文眼,明题旨”、“定范围,知内容”、“辨显隐,拓思路”、

“添因素,定角度”等方法和途径来审清题意。

技法1:

抓文眼,明题旨

所谓“抓文眼”,就是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明题旨就是明确命题的题旨所在。

要审清命题的题旨。

所谓题旨,就是指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文中应予表达

的思想、感情。

题眼就是显示作文题目基本内涵和写作重点的词语。

抓题眼可以运用“句

子抓谓语,短语扣修饰(限制)”的方法。

如果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其谓语往

往就是题眼;

如果题目是一个短语,题眼常常是表示修饰限制的词语。

另外,

题目中出现的一些虚词不容忽视,它往往也是作文题目的题眼所在,如连词“和”

“与”,副词“也”“更”“又”“原来”“依然”“其实”等等,应狠下功夫进行

推敲和斟酌。

例如:

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又见枝头吐新芽”,题眼是“又”,写作的

重点在于告诉考生要写出“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味。

所谓“定范围”,就是审明写作范围,了解命题的范围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我们知道,写作是有范围要求的。

过程的长短、地域的广狭、事件的繁简、

人物的多少、议论的深浅、说明的详略等等,都需要我们通过审题而予以明确。

“难忘的一天”你却写了三天的事,就失之过泛;

“我们的学校”你仅写了所在

的班级,就失之过窄。

“又见枝头吐新芽”,“又”点出了次数不止一次,“枝头”

“新芽”点明写的内容和树木有关等。

练习2:

(1)“改变”与“改变一点点”这两道题目中,“改变”所写的“改

变”的程度范围较广,“改变一点点”中所写的“改变”的程度范围较小。

(2)在“惊喜的瞬间”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这两题中,“惊喜

的瞬间”所要写的过程历时很短,而“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所要写的过

程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

(3)在“陋室小记”和“在广阔的地平线上”这两题中,“陋室小记”只

须写“陋室”,至多简略地写一下“陋室”的环境,所写的空间十分有限;

而“在

广阔的地平线上”则是纵横万里,广袤无垠,凡是地球上的一切都可以写进你

的文章。

(4)在“我的同桌”和“我与水”这两题中,“我的同桌”所写的人或一

个,或几个,涉及的人比较少;

而“我与水”所写的是“我”与“水”之间发

生的故事。

只有准确把握命题要求的写作范围,才有可能写出教好的文章。

技法3:

辨显隐,拓思路

辨显隐,拓思路。

有些作文题目,如“路”、“灯”、“落叶”、“浪花”、“春

色”等,往往不是叫大家就物写物、就景写景,而是另有一番“企图”,它常常

需要大家借助某一事物的外在特殊,寄寓某种深刻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

殊意义的事理。

《又见枝头吐新芽》,“枝头吐新芽”字面上的意思是一个常见的自然

现象,其实包含也是一个普遍的生活道理:

希望总是存在的。

“新芽”既可以理

解为“树上的叶芽”,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感或是一种认识。

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就不能局限于理解其显性意义(题目字面本身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必须借助联想和想象辨识其隐形意义(也就是言外之意,即题目寄

寓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或蕴含的哲理意义),进而突破思维局限,拓宽构思空

间。

练习3:

(1)如果要你以“路”为题写作,你想怎么样理解这一题目的涵义?

字面上的意思:

往来通行的地方。

路、富民之路、爱心之路、出路、退路

(2)如果作文题目是“我也是富翁”,你又会如何理解呢?

(国外一位年老的

亿万富翁望着朝气蓬勃的青年人说:

“真是羡慕你们,如果可能,我愿意用所有的财富买回

青春!

”)

“富翁”字面上的意思:

拥有大量财产的老翁。

亦泛指广积财产的人。

识”、“活力”等。

技法4:

添因素,定角度

添因素,定角度。

对于一些半命题作文和题目简短的作文,可以从不同角

度(如:

时、地、人、情感等)为题目添加一些因素,使文章的写作范围、内

容更加具体、清晰。

值得注意的是,在添加因素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自己熟悉

而又不容易与别人雷同的材料。

我们之前写的作文“节日”,因为是临近国庆节,所以绝大多数同学都写到

国庆节、中秋节,没能写出有特色的文章。

其实,我们可以添加因素,使自己

的文章与众不同。

如“爸爸的节日”。

练习4:

如果作文题目是“游戏”,你觉得可以添加那些因素,使文章的写

作角度更加具体?

赶快动手把它们写下来,并确定一个你准备添加的因素,看

看谁添加得又快又好。

冬天的游戏、家乡的游戏、父亲的游戏、快乐的游戏、悲伤的游戏

三、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的基本原则

1、标题文字上的限制性原则:

一般从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

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方面进行限制,或明或暗对写作提出具体要求。

2、标题意义上的内在性原则。

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标题的含

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

看到标题后,就要想到标题的内

在含义或隐含义。

命题者常常不是要我们写表面的东西,而是要求挖掘题目

内在的含义。

四、小结

拿到题目,一定要在审题上多花些心思来研究,切忌心思浮躁。

有的同

学匆匆一看题目便与记忆中的某人某事挂起钩来,提笔就写,不去考虑这个

“钩”挂得上挂不上,挂得是否牢靠妥当,就难免失误。

只有经过反复思考,

心中所想的内容确实和题目挂得上了,才可认为审题完成,才可构思文章。

五、作文训练

作文题目:

参考《九上学案》p19

有人说岁月宛如一首歌,有人说生活宛如一首歌,有人说亲情宛如一首歌,有人说快乐宛如一首歌,还有人说苦难宛如一首歌?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写出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宛如一首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审题:

首先明确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要把前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如一首歌。

(可以用技巧4)

其次,“歌”是比喻美好的事物——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选出最能触动自己内心的事物来写作。

比如:

友情是歌、母爱是歌、得意是歌、失意是歌,生命中必然会哼唱的歌;

花是歌,、树是歌,一年四季都是歌?

明确“歌”的比喻义,找到最能表现其特质的本体。

例文1:

2008年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