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384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09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工作总结.docx

《09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工作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9工作总结.docx

09工作总结

09年濮阳市委宣传部文艺科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战略,在省委、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周密部署全年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从如何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出发,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营造了浓郁的节庆欢乐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2009年的主要工作及效果:

一、第一阶段民俗文化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在每年新年来临之际,市领导和广大机关干部一道,以健康矫健的步伐迈进新的一年。

新年诗歌朗诵、元旦书画展览展示了龙乡大地厚重的文化内涵和濮阳人民丰富的精神世界。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一个节日,也是民俗活动开展的高潮部分。

每年春节,市委宣传部都组织举办高水平的综艺晚会,并通过电视录播让千家万户都分享春节文化的欢乐。

同时,我们还依托地方文化资源,组织举办杂技专场和戏曲专场,教育、建委、科技、卫生等各行各业也都积极举办各具特色的春节联欢活动。

送春联和送电影活动等文化送温暖活动已连续举办了8届,每年都让10多名万下岗职工和困难人群感受到党和政府送来的文化温暖。

元宵节前后,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元宵节民间文艺展演,舞龙、秧歌、高跷和花车巡游。

戚城景区、濮上园、挥公园等旅游景区举办了民俗文化展示、大型灯展、灯谜竞猜、新春庙会等元宵节民俗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人尽情享受传统节日的欢乐。

为鼓励和吸引广大基层的群众参与到民俗文化活动来,我们特别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群众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把更多群众吸引到活动中来,融合到活动中去。

各个县区都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民俗文化活动。

濮阳县在县文化广场举办了迎新春义写春联、美术书法摄影展;县财税、计生等系统均组织了迎新春文艺晚会,举办了濮阳县第十六届民间文艺汇演,有30多个表演队3000余人参加表演的舞龙、舞狮、踩高跷、跑旱船等多项娱乐项目;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城隍庙元宵节灯谜展、玉皇阁民间艺术展演、云龙街灯会、鳌山灯会和瑕丘古庙会;举办了挥公园首届文化游园艺术节,组织了40余支放映队、20多个歌舞、戏曲演出团体深入到社区、农村为群众奉献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大众文化产品,电影公司也组织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影片、贺岁片。

清丰县在全县广泛开展了“春满中原”民俗文化活动,元宵节筛选出一批优秀民间文艺节目,参加了县城集中展演活动。

在清明节期间,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中小学生到县烈士陵园、隋孝子张清丰碑亭等地扫墓祭拜,开展了“缅怀先烈、凭吊先贤”活动。

以申报“中国孝道文化之乡”为契机,在全县组织了“孝道故事演讲比赛”活动。

在柳格乡后士子元村举办了“万里归亲”刘氏后人祭祖活动。

组织中老年戏曲协会、戏迷爱好者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

南乐县委宣传部主办,南乐县文化旅游局协同县科技局、县广播电视局联合承办了“仓颉故里科技兴县文艺联欢会”,拉开了南乐县文艺迎春的序幕;南乐县教育系统举办了“2009年元旦联欢会”,新春佳节期间,传统的民俗活动红红火火。

在西街广场举办了“迎新春文艺联欢晚会”,元宵节间以西街关村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龙头的《西街龙舞》三支龙舞队和西街擂鼓队、腰鼓队、秧歌队、花船队、狮子舞及东街村高跷队400余人的民舞表演队伍,浩浩荡荡的在县城举办民舞展演。

双节期间,农村也热闹非凡,全县127支民舞团队参与了“福牛闹新春”活动,节目内容丰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剧种多个剧目也在春节期间进行了展示。

10余个乡村表演队举行了交流表演,送节目到邻村及友好村及乡镇所在地进行巡回表演,如城关镇岳固村秧歌队、西邵乡五花营民舞队、杨村乡吴村秧歌队等。

南乐县文化馆主办了元宵节有奖谜语竞猜活动。

范县县委宣传部、县文体旅游局、县广电局举办了范县2009年春节文艺晚会,不仅洋溢着欢快的时代气息,而且彰显了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

2月10日,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县文体旅游局承办,在范县新区举行了2009年范县元宵节民间艺术汇演,各乡镇、县直各系统、各有关单位、企业共34支代表队参加了演出,现场观众达2万余人次,表演队伍绵延近3公里,秧歌、舞龙、舞狮、旱船、腰鼓、高跷、跑马、大头娃娃等民间传统节目表演热闹喜庆,展现了全县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底蕴浓厚的文化特色,表达了全县人民迎接新春的欢快心情。

台前县文化旅游局、文化馆组织演出团体,经过精心排练,于农历正月初五至初十在剧院文化广场进行了戏曲专场演出,共演出6天、12场,观众达5万余人次。

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在县剧院文化广场及县主要闹市区举办了舞狮表演、踩高跷表演、花船表演、唢呐大赛、斗鸡、斗羊等民俗文化活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另外,县文化旅游局结合文化下乡,在春节前夕,组织以文化馆、图书馆为主的文化下乡队伍,奔赴各乡镇进行书写春联活动,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把先进文化真正送到了基层,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欢庆祖国六十华诞,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唱响龙乡

今年以来,我市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呈现出有声有色、红红火火的良好态势。

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要求,结合当前形势和濮阳实际,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坚持赋予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思想内涵,体现教育主题,特别是依托“欢乐中原·魅力濮阳”广场文化这一活动品牌,以城乡各类文化广场为舞台,组织举办了一系列主题性广场文化活动。

重点是抓住“四个点”:

第一点是文化艺术中心广场,这是我市广场文化活动的亮点和重点,自4月底启动广场活动以来,突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时代主题,先后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组织举办了庆“五一”文艺汇演、“六一”文艺晚会、庆“七一”书画展览、迎国庆书画展览、青少年艺术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文艺文化活动50多场次,参与群众30多万人次;第二点是中原文化宫广场,依托中原油田各单位和社区,组织举办了“颂歌献给党”七一晚会、油田职工文艺汇演、消夏电影晚会、社区文艺展演等主题文艺活动100多场次,受到油田职工和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第三个点是清丰县单拐冀鲁豫革命旧址广场。

7月19日上午,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在地——清丰县单拐村纪念广场,隆重举行了濮阳市“缅怀革命先辈、唱响时代旋律”爱国歌曲大家唱广场演唱会。

交通、公路、建委等市直单位和清丰县卫生、教育、公安、单拐老区群众等6000多人参加了这次演唱活动,《祖国颂》、《四渡赤水》、《大别山之恋》、《江山》、《国家》、《和谐中国》等充满激情的演唱,让整个广场激情澎湃。

同时举办了“爱祖国、爱家乡”书画展览和冀鲁豫革命历史纪念展览。

第四个点是台前县将军渡纪念馆广场。

台前县在刘邓大军渡河纪念地举办了纪念建县30周年红歌会,举行了刘邓大军渡河6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其他各县区也都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性广场文化活动,濮阳县举办了“消夏红色电影放映周”广场电影晚会,这些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和欢迎,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南乐县、范县等其他县区也分别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传唱、学唱红歌、红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搞好主题性广场文化活动的同时,我们还组织创作了一批以爱祖国、爱家乡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以不同的形式送到城乡基层群众中去,用形象的艺术手段让广大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

为推动“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向纵深发展,我们重点抓好“四条线”,共同带动“四个面”。

一是以市直机关为主线,带动城区广场。

本次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市直单位的活动开展工作主要由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

基于以往市直合唱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市直工委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运行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行之有效。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的开展意义重大。

为把活动开展的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效果更好,突破了以往只要求大合唱这种单一形式,要求各单位人数不受限制、服装不受限制、场地不受限制、形式多种多样,为的就是让所有的干部职工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随时随地都能学唱、传唱爱国歌曲。

活动开展以来,市直各单位都高度重视,下发活动实施方案,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精心挑选演唱曲目,聘请专业老师指导排练。

公路局、人民医院、自来水公司等组织参加合唱比赛的单位更是积极备战。

他们每天下午进行两个多小时的训练,领导们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不畏酷暑高温,跟大家一起参加了排练合唱。

为切实提高参赛水平,他们聘请专业音乐指导老师进行辅导并担当指挥工作,对节奏把握、演唱技巧和风格进行细致讲解,使合唱队伍演唱水平快速提升。

市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督导组、宣传报道组、专家指导组,成立多次到各单位排练现场检查指导。

通过唱响红色歌曲,不仅抒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情怀,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是以县区为主线,带动县城和村镇;濮阳县紧密结合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当地发展成就,深入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组织干部群众学唱、传唱、演唱中宣部推荐的100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歌曲。

并于6月份启动了广场文化活动。

以县直系统为单位对活动进行了安排布置。

截止到7月底,该县组织大型广场文艺演出6场次,参加人员500多人,放映爱国主义影片60余场次,观众60000多人次。

台前县委宣传部从6月份开始,在全县举办“欢乐中原·魅力濮阳”——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文化活动。

活动以系统为单位,各系统参赛单位组织合唱队参加本系统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比赛。

每系统初赛优胜者作为本系统代表队,参加县活动办公室组织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将军渡”红歌会展演。

华龙区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社区文艺汇演和“颂祖国唱和谐”爱国歌曲大合唱比赛活动的通知》,组织举办了社区(乡、镇)文艺汇演和“颂祖国唱和谐”爱国歌曲区直机关大合唱比赛。

三是以油田为主线带动企业,油田所属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本次活动作为“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和向国庆60周年献礼活动的重要举措,群众性咏唱活动遍及百里油区,参赛积极性空前高涨。

油田党委宣传部结合工作实际,适时开展了督导工作,深入各社区管理中心、各单位检查指导工作,对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截止目前,油田各单位共组织各类小型多样的广场文化活动100余场次,卡拉ok比赛20余场次,在油田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争相咏唱爱国歌曲的热潮。

为满足油城广大职工群众的业余文化需求,油田党委宣传部还牵头组织了油田层面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从五月启动以来,每周周末在油田文化宫广场举办一场大型爱国歌曲演唱会,极大地丰富了“为祖国放歌”活动的内容。

四是以教育为主线,通过市直教育系统开展的爱国歌曲大家唱——“祖国万岁”歌咏比赛活动,让爱国歌曲响彻龙乡校园,带动爱国歌曲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传唱。

通过分系统安排部署,整个演唱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厂矿,从干部到群众,全市上下广泛参与,用激昂振奋的歌声表达龙乡人民“共建和谐、喜迎国庆”的豪迈心情。

三、大型节庆活动,营造浓厚喜庆氛围。

在全国上下以不同方式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濮阳国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濮阳中华龙文化节、杂技艺术节暨第七届运动会于9月20日—10月20日期间隆重举行。

本次节会时间安排在9月中旬开始,10月中旬结束,确定在欢庆新中国60诞辰前后,时间延续30天。

既做到了与国同庆,使节会活动与国庆活动相辅相承,交相辉映,使国庆更加热烈,让节会更有内涵,同时充足时间按照上演了更丰富多彩的节目。

在本次“两节一会”开幕式上,市委书记吴灵臣致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海鹰主持开幕式。

中国杂技家协会秘书长邹玉华宣读了《关于命名河南省濮阳市为“中国杂技之乡”的决定》,并向我市授予“中国杂技之乡”的牌匾,市长王艳玲接牌。

随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宣布:

“2009濮阳中华龙文化节杂技艺术节暨运动会开幕”。

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由《大河龙韵》、《濮上风情》、《激情飞跃》、《黄河颂歌》等四个篇章组成。

“龙云”舞台新颖、别致、大气是这次晚会的看点之一,它像是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显示了濮阳的年轻与活力,也代表了中华龙乡的古老厚重。

晚会突出濮阳地方元素,特色浓郁,特点鲜明,以龙的元素和杂技的符号为主线贯穿整场晚会;400人的大型团体表演《龙·图》、杂技戏曲《炫·风》演绎了濮阳杂技和戏曲艺术的精粹;大型舞蹈《梦幻濮水》、《吉祥龙乡》,展现了龙乡濮阳的无穷魅力;歌舞《腾飞吧,龙乡》、《黄河颂歌》尽情讴歌了龙乡的发展与巨变;歌舞《红旗飘飘》、歌曲《记忆中的歌》抒发了龙乡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对新中国60华诞的祝福。

整场晚会群星璀璨,著名歌星孙悦的《起飞》,齐秦的《狼》、《月亮代表我的心》,费玉清的《千里之外》、《一剪梅》,等歌曲将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当晚出席开幕式的领导还有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杨志今,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副省长徐济超,省军区副政委张守喜,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林建等出席开幕式。

省级老领导宋国臣、王宏范、张世军、张以祥、夏清成,省直有关单位及兄弟市的领导同志,全国文化艺术界、新闻界、体育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

市委书记吴灵臣,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艳玲等市四大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

省内17个省辖市党委政府,山东菏泽市委市政府发来了贺信、贺电。

整场晚会共有1100余名演员参加了演出,近3万名观众在现场观看节目。

晚会在央视3套进行两次播出,对濮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宣传,充分展示濮阳的地方特色文化和辉煌成就,大大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以《水秀》为代表,文艺创作开创了新局面。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的要求,今年以来重点抓好精品工程,抓好戏剧、杂技等剧(节)目的创作排演,今年共新创作剧(节)目37个,在省以上发表演播15个,获省以上奖励12项。

由濮阳豪艺杂技集团投资8000余万元创作排演的大型杂技精品剧目《水秀》自9月20日首演至今创下了场场爆满的记录,不仅在濮阳掀起了争相目睹《水秀》的热潮,而且吸引周边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前来观看。

看水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引导了人的消费观念,在龙乡大地形成了一种“水秀”现象。

《水秀》剧目是将黄河文化、龙文化、杂技文化相融合,将中华传统的杂技艺术、现代的声光电技术和全新的创作理念相结合,运用特制的水幕舞台的表现形式,展示黄河母亲河和龙的形象,向人们讲述关于中华民族的故事,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剧目融合了杂技、魔术、舞蹈、水中芭蕾、驯兽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突破平面舞台的限制,以空中、陆地、水面、水中舞台的结合,创造出崭新的演出境界,给予观众一种前所未见、耳目一新、超越时空、立体三维的奇幻Show,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在观看演出后多次盛赞《水秀》:

“濮阳为我们河南又增加了一台戏,除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还有一台戏就是濮阳的《水秀》。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省委常委、秘书长曹维新,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颜纪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新民等省领导都赞不绝口。

全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夏菊花、中国杂协党组书记林建看完剧目后对这台节目的创意给予充分肯定:

这种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国内杂技界是一次新的突破,对杂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都很有启迪意义。

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曲苑杂坛》栏目导演汪文华先后两次专程来濮观看《水秀》,给予高度评价:

“《水秀》创意很好,气势宏大,集杂技、魔术、舞蹈、灯光等多种艺术形式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身,让人耳目一新,根本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地级市杂技集团创作的作品,这个剧目完全具有国际水准。

”由我市杂技团打造的大型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经过再加工、再提高,5月28日至30日在河南中州影剧院盛大公演(今后该剧目将在此以每周两场的形式长期驻演),引起轰动。

新华网、新浪网、河南日报、大河网等20余家知名媒体竞相报道,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两部精品剧目浓缩了濮阳人创新、实干的时代精神,也是360万濮阳人民给新中国60华诞献上一份大礼。

我市还酝酿推出两部大戏——大型现代戏剧《情系母亲河》和《邵均克》。

《情系母亲河》是省委宣传部去年征集剧本时评选出的入选剧本,还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舞台精品工程优秀现实题材剧目,已邀请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吴晓江执导,主要演员、舞美设计、音乐设计均邀请省内一流、国内一流。

《邵均克》是以受到省委表彰的中原油田优秀女干部邵均克“情系民生、热心帮扶残疾人就业”的先进事迹为原型创作的(邵均克的先进事迹曾受到徐光春书记、孔玉芳部长的批示)。

目前,这两部戏都正在紧张创作排练之中。

大型现代戏《金锁记》获重庆市全国优秀舞台剧剧本征集活动第一名。

历史剧《庄妃与多尔衮》参加“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第三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活动,荣获演出剧目奖。

杂技学校教师马令斐在河南省第四届专业声乐、器乐大赛中荣获器乐类一等奖。

歌曲《共和国的土地》荣获“2009年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展示大赛”作曲金奖。

积极打造精品剧(节)目。

9月,由我市作者创作、湖北省黄梅戏剧团排演的大型现代戏《月圆中秋》,获得湖北省第七届黄梅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编剧二等奖,10月参加了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

由我市作者创作、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联合摄制的八集戏曲电视剧《陈三两》于今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反映良好。

在河南省第四届专业声乐、器乐大赛中,杂技学校的教师马令斐荣获器乐一等奖,填补了我市在省专业器乐比赛中笙类乐器一等奖的空白。

10月份,在第十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中,我市杂技学校的教师马令斐、史启亮的陶埙二重奏荣获金奖、舞蹈《濮水秀色》荣获银奖及两个单项奖的好成绩。

范县四平调剧团演出的《杨八姐盗刀》进入第二届县(区)级戏剧大赛决赛。

完成了大型现代戏《清河湾》的修改,该剧目在市文化宫汇报演出获得成功,新华社发了通稿,得到专家一致好评。

五、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群众性文化活动生机勃勃

坚持把打造广场文化活动品牌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濮阳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广场文化硬件设施建设,建造广场大型活动舞台,配备广场演出专用音响、灯光设备,设计安装了统一的舞台美术背景,目前,我市已有的文化艺术中心广场、绿城广场、濮阳县文化体育广场、南乐县文化广场、清丰县乐园广场、金桥广场等20余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已逐渐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加强对广场和各类活动场地的管理,密切协调公安、供电等有关单位,保证广场活动的顺利、安全开展。

今年来我市共组织举办了各类广场文化活动600余场,自新年伊始举行了新年音乐会、2009年濮阳市春节文艺晚会、元宵节民间文艺节目汇演,2009年4月23日濮阳市“欢乐中原、魅力濮阳”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濮阳市文化艺术中心隆重开幕,随后,组织举办了戏迷演唱会、崛起戏迷大舞台专场、庆“五一”迎“五四”广场文艺晚会、“童心如歌”——濮阳市“欢乐中原·魅力濮阳”庆六一广场文艺晚会、“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濮阳市庆祝第四个全国“文化遗产日”广场晚会,主办了“春秋之夜——庆祝建党88周年广场文艺晚会”;举办了“海韵之声——庆‘七一’广场文艺晚会”;举办了“璀璨星空—迎国庆小星星艺术团专场文艺晚会”;举办了“祝福祖国——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晚会”;举办了迎国庆科普晚会,举办了庆祝建国60周年戏曲广场晚会。

“爱国歌曲大家唱”国庆歌咏比赛、“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晚会、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大型杂技情景剧《神龙部落》郑州公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群众500多万人次,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濮阳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特色文化广场。

各县区也积极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濮阳县消夏晚会电影放映周活动20场,清丰县在冀鲁豫纪念馆单拐文化广场举办了戏曲专场文化活动。

范县举办“庆‘六一’迎奥运”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庆祝建党88周年广场文艺晚会,台前县举行了基本国策进农家文艺晚会等各类广场文艺活动10多场次。

在农村,依托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乡土气味浓厚的“千村千场”民间文艺展演活动600余场,让全市人民充分体验到了“和谐社会大家建、和谐成果人人享”的文化氛围;按照省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计划,今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共拿出43.7万元经费,购买我市专业文艺表演团体的95场演出,送给广大农民群众。

截止11月中旬,各文艺表演团体提前圆满完成95场演出任务,省、市、县三级财政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其中市豫剧团演出了38场、市杂技团演出了38场、县级团演出了19场,观众达20万人次,老百姓实实在在的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以城乡互动理念指导活动的开展,采取文艺调演、乡镇专场演出等办法,一方面让乡镇、村的优秀节目、活动进城比赛、展示,今年春节期间市、县从各乡镇选拔一些优秀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来市区展演。

一方面持续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组织市豫剧团深入农村演出200多场,各杂技演出团队演出100多场次,充分利用“共享工程”投影仪等设备放映各类电影700场。

通过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城区和乡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和谐富裕文明濮阳建设。

目前,我市城乡的各类广场文化活动已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大餐,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展现城市形象的窗口、展示文化成果的舞台,已成为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活动载体。

六、以特色文化资源为载体,推动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一是经过推荐申报,清丰县、南乐县分别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孝道文化之乡”和“中国仓颉文化之乡”。

我市被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杂技之乡”。

这是继“中华龙乡”之后我市在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

二是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全市已有51个乡2个办事处完成了实地调查,登记文物点451处(新发现文物点304处)。

配合基本建设进行文物调查、勘探30余万平米,初步完成了南水北调濮阳段受水区等建设工程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工作。

认真做好京杭大运河台前段申遗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

积极开展戚城古城墙、西水坡遗址、清丰单拐革命旧址等文物单位的调查、论证、规划设计和保护维修工作。

狠抓文物安全,为顺利实现第26个馆藏文物安全年奠定了基础。

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力度,认真做好“6•14”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

活动当天,在《濮阳日报》和《濮阳早报》上刊登了宣传专栏,设立了免费的文物咨询台,制作展板100余块,散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举办了大型专题晚会,提高了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统计。

圆满完成了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按照“不漏村镇、不漏线索、不漏种类、不漏艺人”的“四不漏”要求,我市普查工作共收集到线索161198条,立项4788条,文字资料182.3万字,照片900张,录音110小时,录像111.3小时,搜集实物518件。

整理编纂了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汇编,共14类,14卷。

配合省文化厅举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对来自开封和我市各县区的200余名学员进行了为期2天的培训。

完成了我市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按照要求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参与申报项目24个,最后在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我市有15项(合并后)入选。

认真完成了国家级项目资金申请工作以及保护资金使用方案和情况的上报工作,我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