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199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docx

中考物理实验题汇总

1、如图所示的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实验时要让同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目的是为了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小车在__________表面上前进的距离最远,但最后会停下来,这是因为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

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_____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__有关

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       ;

(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    和    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        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

为什么?

3、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得到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钩码质量(g)

100

200

300

钩码受到的重力(N)

1

3

钩码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比(N/kg)

10

10

(1)请根据图12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完成表格。

(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同学们对此实验有如下猜想:

A.重力跟质量有关;B.重力跟位置有关;C.重力跟形状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C,现提供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天平、橡皮泥、三个形状不同的石块、铁块和铝块、细线、土豆、小刀。

请你选择适当的器材,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每到汛期,监测长江的流量是抗洪防汛的重要工作.

(1)如图甲所示,水流在粗细均匀的水平管道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取一段管道AB,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长度l=,体积V=(要求用S、v、t表示).根据流量的定义Q=V/t可得Q=v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

(2)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导管流过如图乙所示的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比较图中1、2两处的流速,处的流速较大;比较C、D玻璃管中的水面高度,

管中的水面较高.

(3)利用流量Q=vS,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水龙头出水速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

①列出主要的操作步骤,并在步骤中说明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②写出出水速度的表达式.

现在两个小灯泡A和B,分别标有“6V6W”和“6V8W”,先将灯泡A与定值电阻R0串联接入电路,灯泡A恰能正常发光,如图所示。

若用灯泡B替换灯泡A接在电路中,灯泡B的实际功率大于还是小于8W?

请说明理由(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小明家买的某品牌的牛奶喝着感觉比较稀,因此他想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测量一个这种牛奶的密度。

他先上网查询了牛奶的密度应该为1.03g/cm3,然后他找来一根粗细均匀的直细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蜡,并在木棒的一端绕上一段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了一枝“密度计”,小明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

请你按照小明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实验原理:

漂浮条件、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

刻度尺、粗细均匀的直细木棒、一段金属丝、烧杯、水、牛奶。

实验步骤:

(1)将一段金属丝绕在木棒的一端,制成“密度计”,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L;

(2)将“密度计”放入盛水的容器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露出水面的高度h水;

(3);

(4)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

细长平底试管一支(已知底面积为S)、小汤匙一个、刻度尺一把、大水槽一个(水槽的高度大于小试管的高度)、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子、天平及配套砝码。

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

当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要求:

(1)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2)设计表格

实验桌上提供了6个50g附有挂钩的金属块,0~5N的弹簧测力计一个,适量的水和满足实验要求的量筒。

请你利用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

水对物体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成正比。

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

稳压电源一个(电源电压不作为已知)、阻值已知的定值电

一个,电阻箱

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电源电压

保持不变时,电阻

并联,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跟电阻

的关系为:

为常量)”。

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1、请利用一瓶矿泉水,设计两个不同的物理实验,并完成下表。

内容

操作方法

实验现象

物理知识

示例

将矿泉水瓶举起后松手

瓶下落

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一

实验二

2、利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四个实验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①若要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方向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时,应选择图进行分析。

②若选择甲、乙两图进行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是:

3、下图是某兴趣小组在研究马铃薯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时,通过往水中加盐,终于使马铃薯漂浮

在水面上。

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有及时收拾实验器材,几天后他们来收拾时,惊奇地发现

原来浮在水面的马铃薯又都沉在容器底部,他们决定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

对此现象,他们提出

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1:

可能由于水的蒸发,盐水的密度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2:

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质量变大,导致马铃薯下沉;

猜想3:

可能是马铃薯在盐水中浸泡几天后体积变小,导致马铃薯下沉;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马上否定了猜想1,你认为他们否定的理由 是:

接着他们就猜想2和猜想3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⑴取三块马铃薯,编上A、B、C号,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⑵配制一大杯盐水;

⑶将三块马铃薯放在盐水中,使其漂浮,几天后发现马铃薯都沉在容器底部,将其捞出、擦干,

分别测出其质量和体积。

实验数据如下表:

编号

质量/g

体积/cm3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放入盐水前

在盐水中下沉后

A

44.8

39.2

40

33

B

56.1

48.8

50

41

C

77.3

67.9

69

57

 

请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

猜想2是(选填:

“正确”或“错误”)的;你认为导致马铃薯下沉的原因是。

4、一本初中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何测定它对桌面的压强?

请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实验

步骤及压强的表达式。

器材:

步骤:

表达式:

5、现有量筒一只、水、细线、如何测出直径小于量筒直径的小酒杯的密度,请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式子。

6、如何粗略测出你从一楼爬上五楼的功率?

请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式子。

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组织足够大的滑动变阻器、阻值为

的定值电阻、电压表、待测电阻

各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三个,导线若干。

请用上述全部器材来测量待测电阻

的阻值。

要求:

(1)画出你所设计的电路图(只连接一次电路即练好后不能拆改);

(2)写出实验步骤既要测量的物理量;

(3)用测出的物理量表示除计算

的表达式。

1、(2010·广东)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______。

你的理由是:

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