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547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阶段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质量与密度检测题2word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现用焦距为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

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C.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

D.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5.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

会如何移动( 

A.沿A'

B.沿A'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

6.一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铁水 

B.将它轧成薄铁片

C.将它切掉一个角 

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7.将一根铁棒截去一半,对于剩余部分,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质量 

B.密度 

C.电阻 

D.体积

8.下图是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其中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刻度尺 

B.量筒 

C.温度计 

D.天平

9.关于g=9.8N/kg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kg等于9.8N

B.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C.1N等于9.8kg

D.当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时,它的质量一定是1kg

10.三个体积相同、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分别由铜、铁、铝三种材料制成,其中空心部分的体积是(ρ铜›ρ铁›ρ铝)( 

A.铜球最大 

B.铁球最大 

C.铝球最大 

D.一样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环境应该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为好;

实验过程中,蜡烛烧短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______移动。

12.在《爸爸去哪儿》的电视节目中,很多场景是由无人机在空中拍摄的.被拍摄的景物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 

(填“实”或“虚”)像.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13.如图所示,F和F'

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P'

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1)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视眼(填“近”或“远”),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14.农民用盐水选种,要把盐水的密度从1.05×

103km/m3配成1.1×

103km/m3,应向盐水中加_________(选填“盐”或“水”),将谷种放入配制好的盐水中,密度小于1.1×

103kg/m3的将 

在液面上。

15.一个空瓶质量为200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700g,若用来装另一种液体,装满后总质量是600g,这种液体密度是 

g/cm3。

16.把一杯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当水结成冰后密度 

,体积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7.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cm;

用天平测小矿石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小矿石的质量为 

g.

三、计算题(共18分)

18.(8分)如图所示,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37.94m,由42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石是一块竖立的整块花岗岩,高14.7m、宽2.9m、厚1.0m、质量119.3t,求:

(1)碑心石体积;

(2)碑心石密度;

19.(10分)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装有深15cm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80cm2、重为6.4N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如图15所示。

已知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水未溢出)g取10N/kg。

求:

(1)未往容器内加水时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

(2)塑料块的密度;

(3)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4)加水的深度。

四、简答题(共7分)

20.(4分)天文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请思考: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离物镜很近,所成的像应该是缩小的。

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测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21.(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如图所示的桌面上,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也无法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请说出这种现象的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共30分)

22.(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

(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某小组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①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如图甲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需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工作的。

(3)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该同学把他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置的情况下,若想在光屏上再一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他应该将蜡烛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4.(10分)小浩同学用天平、量筒和水等器材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

(1)图甲是小浩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 

(2)小浩纠正了错误后调节好天平,将石块放入左盘,天平平衡时,测出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小石块质量是 

g。

(3)如图丙所示,量筒测出小石块的体积是 

cm3,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4)小丽同学做这个实验时没有用天平,也测出了该石块的密度。

她先按照小浩的方法测出石块的体积,然后用体积为48 

cm3、质量为12g的小泡沫块(不吸水)与小石块用细线捆在一起,再次放入量筒中,石块和泡沫块漂浮在水面上,且有1/3的泡沫露出水面。

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之前水面初始位置是28ml,则石块和泡沫块放入量筒后水面应该在 

ml刻度处。

小丽测出的石块密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浩的测量值。

答案解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10cm>f>8cm。

2.正确答案:

C

3.正确答案:

B

图甲显示像在毛玻璃的左侧上方,说明卡通人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右侧下方,要使像如图乙所示,必须调节卡通人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所以镜头应该向右侧下方移动。

4.正确答案:

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换成焦距为5cm的凸透镜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会成在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所以光屏应向左移动。

5.正确答案:

当物体AB沿着主光轴远离凸透镜时,由A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传播路径未发生改变,经过透镜后始终过焦点,而由A点发出的经过光心O点的光线角度发生变化,这两条光线的交点就是像点A¢的位置,所以像点A¢会沿着A¢F移动。

6.正确答案: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故其质量不会改变,所以ABD错;

切掉一个角后,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故C正确;

应选C。

7.正确答案:

铁棒截去一半,剩余部分所含的物质减少,则质量减少,故A错;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B正确;

电阻与长度有关,截去一半,长度减小,所以电阻减小,故C错;

铁棒截去一半,剩余的体积会比原来的小,故D错;

故应选B。

8.正确答案:

此题中考察了刻度尺、量筒、温度计和天平的使用,要根据每个测量工具或仪器仪表的使用规则分别分析.在测长度时,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放正,不能歪斜,故A错误;

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故C错误;

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左盘中,砝码放在右盘中.故D错误。

故选B

9.正确答案:

g=9.8N/kg的物理意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

10.正确答案:

当物质的质量相等时,物质的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大,实心体积越小,则空心部分体积越大,铜的密度最大,实心体积应是最小的,空心部分应是最大的;

故应选A。

11.正确答案:

较暗//上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为了便于观察,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12.正确答案:

实运动

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

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无人机下降时,地面相对于无人机的位罝发生了改变,故是运动的。

13.正确答案:

(1)左缩小

(2)近凹

(1)蜡烛、凸透镜的位罝不变,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会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于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⑵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相当于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汇聚成像于视网膜上。

14.正确答案:

盐漂浮

要把盐水的密度从1.05×

103km/m3,应向盐水中加盐;

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ρ物<ρ液,上浮,将谷种放入配制好的盐水中,密度小于1.1×

103kg/m3的将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15.正确答案:

0.8g/cm3

两种液体是用同一个瓶子来装的,所以两种液体的体积是相等的,当体积相等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水的质量为500g,液体的质量为400g,水和液体的质量之比为5:

4,所以水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之比也是5:

4,由于水的密度为1.0g/cm3,所以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16.正确答案:

变小变大

水结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质量不变;

水结冰体积增大,密度变小。

17.正确答案:

2.4533.4

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恻与1.00cm对齐,右侧读作:

3.4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45cm-1.00cm=2.45cm;

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中所有砝码质量之和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刻度,即:

20g+10g+3.4g=33.4g

三、计算题(共25分)

18.正确答案:

(1)42.6m3;

(2)2.8×

103kg/m3;

(1)由题意可知,碑心石体积:

V=abc=14.7m×

2.9m×

1.0m=42.6m3;

(2)碑心石密度:

ρ=m/V=119.3×

103kg/42.6m3≈2.8×

19.正确答案:

(1)1.5×

103Pa;

(2)0.8×

103kg/m3 

(3)4N;

(4)9cm答案解析:

(1)未往容器内加水时容器受到液体压强:

(2)塑料块的密度:

ρ===0.8×

103kg/m3

(3)塑料块受到浮力等于重力减拉力:

F浮=G-F拉=6.4N-2.4N=4N。

(4)此时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4×

10-4m3

加水深度h===5cm

弹簧缩短的长度L=×

F浮=4cm,

所以水加深H=h+L=9cm

20.正确答案: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关键在于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可以变得很大,因而使用望远镜观测物体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21.正确答案: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蜡烛放在了焦点上;

蜡烛放在1倍焦距以内;

蜡烛放在了1倍和2倍焦距之间但又过于靠近焦点,这时成像较远,桌面不够长

五、实验探究题

22.正确答案:

(1)下

(2)放大//实

(3)①光源稳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②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23.正确答案:

(1)10.0 

(2)左 

缩小 

照相机 

(3)左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另一侧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光 

心的距离就是焦距。

由图甲可见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30.0cm=10.0cm。

(2)由图乙可见,像距大于一 

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故物距应该大于两倍焦距,蜡烛要向左移,成倒立、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使得会聚的像点变远,在不改变凸透镜和光屏位罝的情况下,需要将蜡烛向左移动,増大物距,减小像距。

24.正确答案:

(1)调节横梁平衡时,未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58(3)40 

1.45(4)100 

大于

(1)由图示可知,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没有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这样测量的质量会偏大;

(2)由图示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m=50g+5g+3g=58g;

(3〉由图示丙可知,小石块的体积为V=90cm3-50cm3=40cm3,所以小石诀的密度为P=m/v=58g/40cm3=1.45g/cm3;

(4)浸入水中的泡沫的体积为32cm3而石块的体积为40cm3所以排幵水的总体积为72cm3,故可知水面应该在72+28=100ml处;

由于在测量时会把细线的质量也算上去,造成质量偏大,所以测出的密度也偏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