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551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docx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本文档为2021年4月出版,莹、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教师或来质询〔llhhff0791sina.;wanguoqingljw163.〕。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BCAAABACBCBACACDBADB

BDCAC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ABCDBCDABCDABABCDCDABCDABCDABCD

三、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

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开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

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

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

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依据。

四、辨析题

1.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开展。

答:

错误。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开展。

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开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开展。

2.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一样的。

答:

错误。

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一样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

具体表现为〔1〕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

1.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根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根本要素是:

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

〔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历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展的有目的的活动。

强调的是人类的有意识、有方案、有目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通过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被传导到了劳动对象上。

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厂房、库房〕、道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在这三个根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条件。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开展。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开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开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开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开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超前或是落后〕生产力开展水平与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开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开展状况,由于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形式必须与容相适应,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开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开展进步的根本规律。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提醒社会经济开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阔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

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与社会开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提醒社会经济开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受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阻碍自己如实地提醒客观真理,因而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开展的客观经济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提醒社会经济开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DCACDBCADABBAABCACBC

BDBBBB

二、多项选择题

ACBDBCBDABCDACBCDBCBCDBCD

三、名词解释

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

它表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流通规律:

是指在一定时期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和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来决定。

通货膨胀:

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商品经济:

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容、以交换为目的而进展生产的经济形式。

四、辨析题

1.自家种的粮食由于可以拿出去卖钱,因此是商品。

不正确。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自家种的粮食只有在拿出去卖钱的时候,它才是商品。

也就是说,自家种的粮食尽管可以拿出去卖钱,但如果不拿出去卖只是自家食用,那它就不是商品。

换句话讲,自家种的粮食只有成功进展了交换的那局部才能成为商品,而没有卖成钱的那局部就不是商品。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不正确。

第一,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价格只是价值表现形式的一种,应该准确地说,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也就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比方,1只羊=2把斧子,2把斧子是1只羊的价值表现形式,但却不是价格;而在用货币来表现1只羊的价值的时候,比方,1只羊=6分黄金或=100元人民币时,这里的6分黄金和100元人民币作为一只羊的价值表现形式才是一只羊的价格。

第二,有价格的不一定有价值。

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但一些东西,比方原始的土地,由于它不是劳动产品,因此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可以自由买卖,具有价格。

3.自家种粮食的过程中,必然要付出脑力和体力,因此,这一劳动过程也包含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不正确。

只有生产商品的劳动才具有二重性。

因此,自家种粮食的劳动过程是否具有二重性取决于种出来的粮食是否用于交换。

自家种的粮食如果不参与交换就没有价值,也就不会存在产生价值的抽象劳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答:

正确。

在金银还没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及成为货币之前,它就存在,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而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它就成了货币,也就是说,货币就是由金银来充当的,因此货币天然是金银。

五、问答题

1.价值规律的容、实现形式以及它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价值规律的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根底,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展。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价格总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进展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源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调节着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良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开展;〔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

2.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

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同种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但对于不同种的商品来说,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由于少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加倍的简单劳动。

这就要求在分析不同种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时,必须把复杂劳动复原为简单劳动。

也就是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基准〔单位〕的,然后将复杂劳动折算为多倍的简单劳动。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ADCADDCCCCBDCCDADDDA

ADBAACACAACB

二、多项选择题

BDBCDBDABCCDABCDBCDABCDABCDCD

三、名词解释

资本:

资本是能够增殖〔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过剩人口:

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主义积累对劳动力需求的过剩人口。

资本有机构成:

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四、辨析题

1.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大量的过剩人口,在我国也存在着人口过多的现象,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不正确。

人口过多不是特定的社会制度的产物,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

但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也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而引起的相对过剩,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这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开展的必要条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而社会主义国家人口过多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这是由于历史上违背人口生产规律造成的。

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2.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不断提高,生活待遇不断改善,这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的程度减轻了。

不正确。

首先,工资不反映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而且,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资产阶级为缓和阶级矛盾所采取的做法之一,是服从于资本家进展再生产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的。

实际上,随着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本家的资本积累也在不断加大,资本积累的结果是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仍然处在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之中。

3.在一些资本家工厂里面,根本见不到工人,生产全部采用自动化,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先进的机器设备成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说法不对。

剩余价值的源泉只能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任何时候,资本家手中的机器设备都只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形式而存在的,只是生产剩余价值的物质条件而不是源泉,离开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它们没有任何作用。

而且,先进设备的应用,说明受资本家剥削的雇佣工人的围由原来的生产工人扩大到了技术工人。

离开了这些生产工人和技术工人劳动,资本家一分钱都赚不到。

4.资本是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特有的畴,社会主义制度中不存在资本。

资本是能够增殖的价值。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之所以能够增殖〔带来剩余价值〕,是因为资本家利用它剥削了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商品、货币、生产资料等本来并不是资本,只是当它们在资本家手里被用来作为剥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时,才成为资本。

实际上,资本也与货币一样,本质上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畴。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是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结合在一起的,其性质就是能给私人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表达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私人资本及其带来的剩余价值属于资本家所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结合起来的资本,是由国家或集体所有,表现为集体资本和国家资本,是由公有制企业占用的能够增殖的价值。

它是为社会主义经济效劳的,表达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反映着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5.社会主义经济开展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经济的开展必然追求生产技术的改良,生产技术的改良必然导致生产效率的提高,其结果,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加,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减少,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五、计算题

52、*企业资本家用来购置生产资料的费用是9000元,用于工人工资局部的费用是1000元,同时规定一个工作日为8小时,实际上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为仅为2小时,请答复什么是剩余价值、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并分别计算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

解:

不变资本c=9000元,可变资本v=1000元,工作日=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因此:

剩余劳动时间=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8-2=6小时

剩余价值率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6/2=3〔或300%〕

剩余价值m=m'×v=3×1000=3000元

剩余价值:

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局部价值。

剩余价值率:

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间的比率。

六、问答题

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区分两者的依据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区分两者的依据是:

两局部资本在剩余价值〔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区分两者的意义:

提醒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客观依据。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实现

一、单项选择题

BBCCABCBCACDADBBBCAB

BBBCC

二、多项选择题

BDBDABCABCDACDBDACABCDCDABC

ABCACABCABDABCD

三、名词解释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就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置、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发生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就是指周而复始不断进展的资本循环过程。

固定资本的磨损:

固定资本的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根据磨损的原因分为有形磨损〔或物质磨损〕和无形磨损〔或精神磨损〕两种。

有形磨损是指机器、厂房、建筑物等固定资本的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引起的损耗;无形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限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和市场变化所引起的资本价值的贬值。

固定资本的磨损局部会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社会总产品: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它是由一个国家的各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

生产相对过剩:

生产相对过剩是指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导致的商品生产相对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过剩的状况。

这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表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四、问答题

1.比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以及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这两种资本划分方式。

将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

区别在于:

第一,划分的目的和意义不同。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提醒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并据此进一步分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提醒它们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并进而提醒资本周转速度对于预付资本量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第二,划分的标准和依据不同。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局部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局部在价值转移和价值周转方式上的不同。

第三,划分的容不同。

不变资本的实物形式包括全部生产资料,可变资本的实物形式是劳动力;而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只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资料,流动资本的实物形式既包括生产资料中的劳动对象,也包括劳动力。

这就是说,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的一局部,可变资本则是流动资本的一局部。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为什么说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开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经济危机期间最根本的现象和典型的特征就是商品生产过剩。

其他许多现象,如大量商品积压、商品价格暴跌;成批工厂倒闭,失业工人激增,人民生活恶化;国际收入锐减,汇率波动剧烈,等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生产过剩这个根本特征所引起的,都是生产过剩在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具体表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相对于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过剩。

它是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集中表现,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和在矛盾决定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点,一是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只要这个矛盾存在并且锋利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什么影响.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及各自的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节省预付资本,特别是节省预付的流动资本。

这样资本家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本购置生产效率更高的机器,或进展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第二,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4.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运行有哪些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原理说明:

为保证资本循环连续进展,产业资本必须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局部,并使它们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

这一循环原理对社会主义企业运行的指导意义在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企业资本的循环也要依次经过购置、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企业资本只有在不断循环中才能保值和增值。

要保证社会主义企业的资本循环顺利进展,也必须根据生产规模、技术构成、购销时间的长短等情况,把全部资本合理地按一定比例分配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并使它们各自顺利循环。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均衡生产,产品要适销对路,从而加速资本的循环。

马克思的资本周转原理说明:

加速资本周转,不仅可以防止或减少因固定资本无形磨损带来的损失,而且可以节约预付资本,增加年剩余价值量,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这一原理撇开资本主义性质,对社会主义企业运行也有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加速资本周转,才能节省预付资本,增加盈利;第二,要加速资本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其主要途径是:

改良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藏,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开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本利用率等。

5.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为什么生产资料必然优先增长.

实际上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往往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进展的。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情况下,不变资本在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积累中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从而出现第一部类生产增长速度快于第二部类生产增长的现象,这就是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这是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局部。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是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适应的。

一般来说,随着技术的进步,资本的有机构成便会提高,造成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的不断缩小,使得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形成一种客观趋势。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BBCDCADDBBBACDDCBCBC

DBACDDBA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ABDABCDABCDABCDABDABDBCDABDABCD

ABBCD

三、名词解释

利润: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当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

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由商品的本钱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它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

本钱价格:

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利息: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局部,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

股息:

股息是股票持有人凭股票从股份公司的盈利中获得的收入,是产业利润、商业利润、银行利润按股分配的形式,实质上也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也是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土地使用的报酬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局部剩余价值。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利润率.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反映了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一是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高,利润率就高;剩余价值率低,利润率就低。

二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越大,生产的剩余价值越多,利润率越高;反之,利润率就低。

三是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年利润率越高。

反之,年利润率就越低。

年利润率和资本周转速度成同方向变化。

四是不变资本的节约,不变资本的节约可以提高利润率。

2.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有没有否认价值规律,为什么.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以资本在部门之间转移的方式实现的。

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资本家将本部门的资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从而影响了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导致利润平均化趋势,形成平均利润率。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根本理由是:

生产价格仍然是以价值为根底的。

这是因为:

第一,个别部门平均利润可能和剩余价值不一致,但社会平均利润总量与社会剩余价值总量相等;第二,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第三,从各部门的商品来看,决定生产价格的根底仍然是价值,它的生产价格会随着价值的变化而变化。

3.在资本主义社会,与不同的资本形式相对应,剩余价值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形式.它们各自的本质和特点是什么.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除了产业资本外,还有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及大土地所有者等,与这些不同的资本形式相适应,剩余价值被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以及地租等形式。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

商业利润仍然是平均利润。

商业利润的特点:

〔1〕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这是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2〕实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表达的是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平均利润的一局部,是借贷资本家由于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报酬。

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它是平均利润的一局部,数量上小于平均利润〕;其二,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本质上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局部,表达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工人、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所获得的利润。

银行利润的特点:

〔1〕在数量上相当于银行自有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这是银行业与产业、商业部门竞争的结果,银行利润率=银行利润/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

〔2〕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