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561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练习题含答案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2019·河南信阳期末改编)宋元时期市民娱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勾栏。

瓦子也称“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瓦子、勾栏在宋代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C )

A.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推动

B.宋代对外战争频繁

C.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D.宋代娱乐活动丰富

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搜集了如下三幅图片。

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D )

A.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朝商业和海外贸易繁荣

C.南宋经济的快速发展

D.宋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3.(2019·河南驻马店期末)瓦子和勾栏的产生,反映了宋代城市繁荣、人民生活日益丰富的状况。

下列有关瓦子和勾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C )

4.(2019·山东滨州期中)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中描述的节日是我们今天的( C )

A.元宵节B.中秋节

C.春节D.冬至

5.(2019·湖北荆门期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该词出自宋代哪位词人( C )

A.王安石B.辛弃疾

C.苏轼D.李清照

6.(2019·山东滨州期中)山东章丘的百脉泉公园里有一座“李清照故居”。

对李清照认识错误的是( D )

A.生活于两宋之交B.著名的女词人

C.词风婉约D.代表作是《窦娥冤》

7.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由此可以看出他们难以忘怀的是( A )

A.祖国山河的统一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D.个人的离愁别恨

8.(2019·福建厦门期末改编)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学艺术也达到空前的繁荣。

宋元时期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有( B )

①语录 ②词 ③曲 ④小说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2019·湖北荆门期末)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

窦娥这个艺术形象是谁塑造的( D )

A.苏轼B.汤显祖

C.马致远D.关汉卿

10.(2019·四川自贡期末)《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下列史实能在此书中查到的是( B )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战国七雄

C.元灭南宋

D.宋辽和议

11.《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同一作者的作品B.编写体例不同

C.同一时代的作品D.记载内容相同

12.(2019·安徽蚌埠期末)宋元时期的大都市景象繁华,文化生活十分丰富。

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A.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

B.“瓦子”是宋代政府创办的商业管理机构

C.元朝时,杂剧才开始形成

D.宋朝时,经商的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

13.(2019·河北廊坊期中)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们的词的相同之处体现在( C )

A.都有胸怀祖国、收复失地之志

B.都善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C.词风都属于豪放风格

D.词风委婉,感情真挚

14.(2019·四川遂宁期末)下面有关宋元时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是( A )

A.词在宋朝时开始出现,成为宋朝的主要文学形式之一

B.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是两宋时期的著名词人

C.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D.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15.《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到( B )

16.(2019·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1)材料一认为“宋代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

当时最早使用的“纸钞”是什么?

它出现在何地?

“交子”。

四川。

材料二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完成于何时?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南宋。

材料三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材料四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4)材料四中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

根据材料四,回答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瓦子。

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17.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商业发达、城市兴起、市民文化丰富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娱乐场所】

材料一 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

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宋朝的生活画卷:

“当时欧洲国王的生活水准仅仅相当于洛阳的一个马夫。

(1)请问宋代哪种地方可能出现材料一中的景象?

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瓦子。

材料二说明了宋朝的繁荣与富庶。

【传统节日】

材料三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2)以上词句分别描写了宋代的哪些节日?

元旦、元宵节、中秋节。

 

【戏剧鼻祖】

材料四 2016年9月28日,由保定市群众艺术馆举办的《从保定走出的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专家讲座成功举办。

当天,由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北大学关汉卿研究所名誉所长谢美生教授主讲,让人受益匪浅。

(3)关汉卿是哪朝人?

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元朝。

《窦娥冤》。

 

(4)说说元曲产生的原因。

元曲的产生是元朝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当时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在一些大城市中,工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昌盛,为剧作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同时也对文化生活提出需求,所以产生了元曲这种来源于生活而又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练习

1.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诗

B.词

C.散曲

D.小说

2.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下列历史名人中,以宋词闻名的是(  )

①苏轼     ②李清照     ③关汉卿     ④辛弃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下列有关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不正确的是(  )

A.苏轼--《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B.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C.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D.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归纳学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

下列选项中属于同类的人是(  )

示例:

苏轼   李清照。

A.司马光

B.辛弃疾

C.关汉卿

D.张择端

5.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开播,打造了一场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小红也拟了一道题目:

“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岳飞

D.辛弃疾

6.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

下列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宋人表演蹴鞠

B.宋人表演词朗诵

C.元代人表演杂剧

D.元代人表演杂技

7.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

①苏轼 ②李清照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

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

A.黄道婆

B.班昭

C.李清照

D.武则天

9.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传记中写道:

“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文中的“他”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10.有一位宋代文学家在湖北黄州时曾烹制了一道菜,还写了打油诗:

“黄州好猪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

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道菜经他推荐后,很快在宋代市民中广为传播。

这道菜出自谁的手(  )

A.王安石

B.苏轼

C.司马光

D.欧阳修

11.“……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戏院里,爱看戏的王老奶奶边听边抹着眼泪,再听,眼泪又下来了。

手帕没有装起来,一直拿在手里。

请你判断这部戏剧应该是(  )

A.《资治通鉴》

B.《念奴娇•赤壁怀古》

C.《窦娥冤》

D.《早发白帝城》

12.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是(  )

A.孔尚任

B.王实甫

C.关汉卿

D.汤显祖

13.下面有关元曲不正确是(  )

A.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B.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

C.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D.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

◆材料题

14.【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文化】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

千百年来,形形色色的民风礼俗填塞进了一个个岁时纪念日,形成中国特有的岁时华彩。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任务。

材料一:

图①节日市场图   图②寒食节用餐图    图③端阳婴戏图

材料二:

宋代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它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表达着对美好的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和向往。

透过宋代流传至今的节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卷5《元旦上》中记载:

家家饮屠苏酒、吃面条。

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节,并燃放爆竹。

材料三:

由于民族融合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奠定新的城市格局。

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这种社会变革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层面。

人们对待节日的理念悄然发生变化,宋代节日的宗教、祭祀因素减少,节日娱乐性增强,其中以官定节日最为丰富。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请列举出产生于秦汉时期并沿袭至今的传统节日三个。

(2)从材料二看出宋代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

它与我们今天的春节有哪些相同之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宋代节日文化兴盛的原因有哪些?

(4)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者的我们为保护我们自己的节日文化可以做些什么?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

     ——摘自《燕翼贻谋录》

材料二 潘楼街……南通一巷……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

屋宇雄北,门面广阔,望之森然。

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

……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摘自《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2)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叫什么?

试列举其中的两项娱乐活动。

(3)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

有何职能?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游《杂赋》写道: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陈知柔在《次海上长亭村》写道: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草市:

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晓市:

也叫早市,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到了天明,市场就散了)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记载: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关扑是以商品为诱饵赌掷财物的博戏),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材料二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宋朝都成)开封(即当时的东京)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

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

市场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活动和商品经济的新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主要影响。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D 3.A 4.B 5.D 6.C 7.B 8.C 9.B 10.B 11.C 12.C

13.D    

14.

(1)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均可。

 

(2)春节(元旦)。

相同之处有守岁,挂年画、贴春联,燃放鞭炮、穿新衣,节前洒扫庭户,往来拜年,逛庙会等。

 (3)由于民族融合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宋代城市兴起,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

 (4)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践行,做好传统文化维护、弘扬、对外宣传。

使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光大。

(开放性试题,只要态度端正,积极向上可酌情给分。

15.

(1)北宋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2)勾栏;说书、唱曲、演杂剧、耍杂技、表演踢球等。

(3)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16.

(1)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了草市和早市;服务娱乐业出现。

(2)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政治中心的影响(开封是北宋的都城);市场开放(中外商品云集)。

(3)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唱歌,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故选B.

本题考查宋代的词.

本题掌握宋代的词相关知识.重点熟记基础知识.

2.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宋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3.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参加过抗金斗争,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A配搭错误;BCD配搭均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宋词.

本题以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词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代表作.

4.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与苏轼和李清照属于同类的是辛弃疾.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宋词的代表人物.宋代词人层出不穷.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宋词的代表人物--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5.与“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相关的人物是南宋辛弃疾.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八声甘州》、《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辛弃疾.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辛弃疾的特点.

6.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它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图片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元代人表演杂剧.

故选C.

本题以文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凝固的历史”之美誉为依托,考查陶俑反映的历史现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元朝的戏剧成就.

7.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

故选B.

本题以豪放派词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苏轼和辛弃疾.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应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和元曲的相关史实.

8.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女词人李清照等.“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李清照.

故选C.

本题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李清照在词方面的成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和元曲的相关史实.

9.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故选B.

本题以“他是北宋杰出的词人,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对后世影响很大,同时他还是著名的散文家及书法家”为依托,考查苏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我国古代文化成就.

10.据“有一位宋代文学家在湖北黄州时曾烹制了一道菜”“黄州好猪肉,…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知,这道菜出自苏轼的东坡肉.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故选B.

本题以有一位宋代文学家在湖北黄州时曾烹制了一道菜,还写了打油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这道菜出自的词人.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的相关史实.

11.据“…我不要半星红血红尘溅,将鲜血俱洒在白练之间;…还要你六月里雪满阶前;这楚州要叫它三年大旱,那时节才知我身负奇冤!

”可知,这部戏剧应该是《窦娥冤》.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血溅白绫”“六月飞雪”就是《窦娥冤》中的故事情节.

故选C.

本题以爱看戏的王老奶奶看的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窦娥冤》.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和元曲的相关史实.

12.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故选C.

本题以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元曲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曲的相关史实.

13.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元杂剧奠定了中国戏曲由诗歌、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特色,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同时它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表演为主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这个表述是错误的.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元曲.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曲的相关史实.

14.

(1)本题考查产生于宋代并沿袭至今的传统节日。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中的内容可知,宋代产生并沿袭至今的节日有好多,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2)本题考查春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材料分析能力。

由材料二中“《元旦上》中记载:

家家饮屠苏酒、吃面条。

从早晨开始,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节,并燃放爆竹。

”可知宋代最重要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后来的春节。

它与我们今天的春节有好多相似之处,如百姓穿上新衣,往来拜节,并燃放爆竹等。

(3)本题考查宋代节日文化兴盛的原因,考查材料分析能力。

从材料三“由于民族融合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兴起,奠定新的城市格局。

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这种社会变革影响到当时社会各个层面”,可以看出宋代节日文化兴盛的原因有:

民族融合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宋代城市兴起,社会政治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务实,追求理性。

(4)本题考查对保护传统节日的看法。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我们要尊重优秀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不断弘扬光大。

但珍惜民族文化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文化传统也不是要回到过去。

当代中华儿女需要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吐故纳新,取传统文化恒久之精华,去旧文化陈腐之糟粕,既坚持自己独特的根基,又博采世界各民族之众长。

我们更要做好传统文化维护、弘扬、对外宣传。

15.

(1)本题考查的是宋代东京商业繁华的重要表现。

依据材料“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贸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于此”“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瓦肆(即瓦子)中,多有贸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可知,北宋东京人口稠密,是中国最大的都市,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商品交易时间长。

东京是全国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商品交易规模大,夜市通宵达旦,瓦子中商业活动丰富多彩。

(2)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文化生活的认识。

随着宋代城市的发展,出现有娱乐兼经营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勾栏里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