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617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docx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0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

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

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

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

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

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3.射极输出器的性能

射极输出器是单级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由于它的交流输出电压VQ全部反馈回输入端,故其电压增益:

Avf=1+βRL'rbe+(1+β)RL'≤1

输入电阻:

Rif=Rb//[rbe+(1+β)RL'],式中RL’=Rc//RL 

输出电阻:

Rof=Re//[Rb//Rs+rbe](1+β)

射极输出器由于电压放大倍数Avf ≈1,故它具有电压跟随特性,且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作为隔离器,起阻抗变换作用。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1.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放大器要不失真地放大信号,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Q。

为获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静态工作点应选在输出特性曲线上交流负载线中点,若选得太高就容易饱和失真,太低容易截止失真。

 

若放大器对小信号放大,由于输出交流幅度很小,非线性失真不是主要问题,故Q点不一定要选在交流负载线中点,一般前置放大器的工作点都选的低一点,降低功耗和噪声,并提高输入阻抗。

 

采用简单偏置的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将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若采用电流负反馈分压式偏置电路,具有自动稳定工作点的能力,获得广泛应用。

 

2.静态工作点测量与调试

根据定义,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器不输入信号且输入端短路(接电路COM)时,三极管的电压和电流参数。

静态工作点只测量三极管三级对电路COM的直流电压(VBQ、VEQ、VCQ),通过换算得出静态工作点的参数。

 其换算关系为:

VBEQ=VBQ-VEQ ;VCEQ=VCQ-VEQ ;ICQ=VEQ / RE

3.单极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Av

低频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是指在输出不失真的条件下,输出电压有效值与输入电压有效值的比值:

Av=VoVi。

根据理论分析:

Av=-βRL'rbe。

4.放大倍数的测量 

放大倍数按定义式进行测量,即:

输出交流电压与输入交流电压的比值。

通常采用示波器比较测量法(适用于非正弦电压)和交流电压表测量(适用于正弦电压)。

 

5.输入阻抗的测量 

放大器输入阻抗为从输入端向放大器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即:

Ri=Vi / Ii;该电阻为动态电阻,不能用万用表测量。

为避免测量输入电路中电流,改为测电压进行换算。

即:

Ii=VsR=Vs-ViR,则:

Ri=ViIi=ViVs-ViR

上述测量方法仅适用于放大器输入阻抗远远小于测量仪器输入阻抗条件下。

6.输出阻抗测量 

放大器输出阻抗为从输出端向放大器看进去的等效电阻,即:

Ro=Vo/Io;该电阻为动态电阻,不能用万用表测量。

 

若输出回路不并接负载RL,则输出测量值为:

Vo∞;若输出回路并接负载RL,则输出测量值为:

VoL,则:

Ro=Vo∞-VOLIo=Vo∞-VOLVoL/RL=(Vo∞VOL-1)RL

7.放大器幅频特性 

放大器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在中频段,电压放大倍数为最大值AV=AVm。

在低频段和高频段,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可忽略,使电压放大倍数下降。

通常将电压放大倍数下降到中频段AVm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称为放大器的上限频率fH和下限频率fL,fH与fL之差称为放大器的通频带,即Δf0.7=fH-fL。

 

在保证输入Vi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输入信号频率(升高、下降),使输出Vo下降为中频时的0.707倍,则对应的频率即为fH、fL。

四、实验内容

1、搭接实验电路

按电路图10在实验箱搭接实验电路(或参照连接图11)。

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方可将+12V直流电源接入电路。

搭接注意事项:

①要充分利用面包板的结构,使用尽量少的导线。

②插入电阻电容器时,要注意不要使它们的脚碰到一起,造成短路,尽量分开来,不要交叉。

③在搭接前,注意检查电器件的好坏。

我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次的电路出现了问题,最后发现是一个电容器出现了故障。

④注意辨认电阻的色环,不要弄错。

⑤注意检查电容器的极性是否接反。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按静态工作点测试方法进行测量与调试,要求ICQ≈1.3mA,测量值填入表1。

表1静态工作点测量

静态工作点测量值

VEQ(V)

VBQ(V)

VCQ(V)

测量计算

ICQ(mA)

VBEQ(V)

VCEQ(V)

41/2数字表(DCV)

1.3020

1.9222

5.425

1.3020

0.6202

4.123

计算过程:

VBEQ=VBQ-VEQ=(1.9222-1.3020)V=0.6202V

VCEQ=VCQ-VEQ=(5.425-1.3020)V=4.123V

ICQ=VEQ/RE=(1.3020/1)mA=1.3020mA

分析:

根据上图可以看出,VCEQ=4.123V≈E/2(6V),且各个值与计算的理论值相差不多,可判断此时工作在放大区,静态工作点是合适的。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1)外加输入信号从放大器Vs端输入信号:

频率f=2kHz的正弦信号,R=1K,使Vip-p=30mV。

在空载情况下,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Vi和Vo),若输出波形失真,应适当减小输入信号。

空载情况下观察到的波形:

分析:

可以观察到波形未失真且二者相位相反。

(2) 测量VS,Vi,VO,VOL,计算AV,AVL,Ri,RO,填入表2。

表2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测量

测量(41/2数字表ACV)

计算

Vs(mV)

Vi(mV)

Vo(V)

VOL(V)

AV

AVL

Ri(kΩ)

Ro(kΩ)

12.73

10.46

2.24

1.138

214.15

108.80

4.61

4.94

计算过程:

AV=VoVi=2.24×10310.46≈214.15

AVL=VOLVi=1.138×10310.46≈108.80

Ri=ViIi=ViVs-ViR=10.4612.73-10.46×1kΩ≈4.61kΩ

Ro=Vo∞VOL-1RL=(2.241.138-1)×5.1kΩ≈4.94kΩ

误差分析:

①导线连接不紧密产生的接触误差。

 

②仪表不精确带来的误差。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保持输入信号Vp-p=30mV不变,当f=2kHz时,用示波器观察并测量输出电压VOL。

当频率从2kHz向高端增大时,使输出电压下降到0.707VOL时,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上限频率fH;同理,当频率向低端减小时,使输出电压下降到0.707VOL时,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即为下限频率fL;测量过程应保持Vi不变和波形不失真。

表3放大器上、下限频率的测量

fH

fL

B=fH-fL

110kHz

240Hz

109.76kHz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将Ce去掉,R改为10k,使Vip-p=300mV,重复实验3步骤。

表4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测量(41/2数字表ACV)

计算

Vs(mV)

Vi(mV)

Vo(mV)

VOL(mV)

AV

AVL

Ri(kΩ)

Ro(kΩ)

188

104.7

530

340

5.06

3.25

12.60

5.59

计算过程同实验3

分析:

由表1和表4对比可知,反馈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明显降低,输入电阻也明显增大。

五、思考题

1.如何根据静态工作点判别电路是否在放大状态?

 

计算集电极的静态工作电流与基极的静态工作电流的比值,并将其与β比较,如果二者大小相近则是工作在放大状态。

2.按实验电路10,若输入信号增大到100mV,输出电压=?

是否满足Vo=AV× Vi,试说明原因?

不满足电压放大公式。

因为此时信号太大,电路处于饱和状态,会产生饱和失真。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是对我们电工学的课程上理论知识的一个复习检验。

而且使我更加熟悉了面包板的使用与电路的搭接,了解了静态工作点和电路的放大倍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以及两种电路的差别。

首先是如何判断静态工作点,我们只能接入直流电源进行测量,但是Q点不一定能达到输出特性曲线的中点,而是在其附近;其次是如何测量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这里特别要注意在不失真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否则测量的结果是无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