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623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docx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高频振荡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1、振荡电路的分类

其中的RC振荡电路是由电阻与电容所形成的调谐电路,因此,无法产生高谐波,不适合高频振荡电路。

高频振荡电路一般使用LC振荡电路,也即固态振荡电路。

2、振荡电路的特性

在设计振荡电路时,必须注意以下的特性。

▲频率稳定度

振荡电路特性的良否,是由频率稳定度决定的,此为振荡器的重要特性。

关于频率的变动可以用以下数值表示之。

频率:

经过时间的变动

电源ON后,随着时间的经过,所产生的频率变动。

特别是,在热机(warm-up)时的变动最大。

频率温度系数:

相对于温度变化时的频率变动,用ppm/℃表示。

频率:

电源电压变动:

电源电压变化时的频率变动,用%/V表示。

▲输出位准的稳定度

相对于时间,温度,电源电压的输出位准稳定度。

▲振荡波形失真

此为正弦波输出的失真率表示。

如果为纯粹的正弦波时,失真率成为零。

在高频率振荡电路中,除了上述特性以外,尚要考虑到在设计时的频率可变范围以及振荡频率范围。

哈特莱型LC振荡电路的设计-制作

哈特莱(Hartley)型的振荡电路。

其振荡频率为10M~20MHz。

图4中的L1与L2间的相互电感为M时,其合成的电感量L成为L=L1+L2+2M。

如此,其振荡频率f是由振荡频率决定的。

此处,要满足振荡条件,反馈信号的相位必须与信号的相位为一致。

假设合成电感量L所发生的电压为e,中间的接点E的左方线圈为L1,右方线圈为L2。

此时,L1与L2所发生的电压虽然为同一方向,但是,如果以E点为基准,考虑到L1与L2的电压时,L1所发生的电压相对于所发生的电压e成为逆相。

因此,以接点E为基准,电压Vbe与Vce为逆相,也即是相位相差180°。

而Vbe为晶体管放大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Vce相位差l80°。

结果,相位差合计为360°,使反馈信号成为同相,达到产生振荡的条件。

振荡频率的决定

由于设计的振荡频率为10M~20MHz,振荡用线圈L为使用图5所示的HAMBand线圈(FCZ研究所)中的一种。

型号

使用频段

(MHz)

谐振电容

(pF)

空载Q值

线圈匝数(T)

4~6

3~1

3~2

FCZ3.5

3.5

220

9.4

70

7

20

10

FCZ7

7

120

4.6

80

5

14

7

FCZ14

14

70

1.85

75

4

12

6

FCZ21

21

40

1.45

95

3

10

5

FCZ28

28

30

1.1

90

3

8

4

FCZ50

50

15

0.68

100

2

6

3

 

 

 

 

 

 

 

 

在此为使用FCZ21-10S。

此一线圈端子①~③间的电感量L为1.45μH。

并联所连接的静电容量为使用AM电子调谐所使用的可变电容二极管(varicap)1SVl49,其静电容量值会随着所加入的电压大小而变化。

在此,也可以使用相同特性的lSV100。

可变电容二极管lSV149的特性如图6所示。

由电压一电容量特性(VR对C特性),可以知道加入逆电压1~9V其电容量变化为500pF~20pF。

因此,在LC振荡电路中,如图7所示,将可变电容二极管与680pF的电容Cs串联,当加在可变电容二极上的逆向电压VR为2V时,其电容量为300pF,合成电容量成为280pF,所以谐振频率fmin成为

接着,如图(b)所示,将逆向电压VR=9V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其合成电容量成为19.4pF。

所以

因此,振荡频率的可变范围为9.l6MHz~30.0MHz。

图7电路振荡频率的范围求法

振荡级用的晶体管放大器

图8所示的为实际所设计的哈特莱振荡电路。

振荡电路的晶体管Trl为使用VHF频带放大用的2SCl906(日立)。

图9所示的为2SC1906的特性。

fT(交流电流放大率hfe成为1的频率)为1000MHz,足适合使用。

此一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点是由二个47KΩ与连接在射极的1.5kΩ电阻所决定的。

在线圈与射极间为连接可变电阻,以调整反馈量,选择最稳定的振荡点。

图8哈特莱振荡电路的设计(所使用的晶体管fT为1000MHz,为VHF频带(30M~300MHz)所使用将可变电容器使用电容器代替时,便成为基本的哈特莱电路。

) 

缓冲器用的晶体管放大器

如果将负载直接与振荡电路连接时,由于负载的变动,会影响到振荡频率。

因此,经由缓冲放大器后再与负载连接。

缓冲放大器为使用高输入阻抗的射随器。

图l0所示的为缓冲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缓冲器的输入阻抗较高,因此,可以经由CR串联电路与振荡电路连接。

由于射随器的输出阻抗较低,串联50Ω电阻后,其输出阻抗也约为50Ω而已。

LC振荡器的制作

图11所示的为所制作的印刷电路基板图面。

线圈L为装入隔离盒内。

由于不使用⑵,④,⑥端子,因此不连接。

将隔离外壳焊接在接地图样。

频率调整用的可变电阻VR1为装设在基板上,由于所调整的为直流电压,因此,即使装设位置离基板远一些也没有影响。

图12频率调整用可变电阻的配线(利用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直流电压,来改变LC振荡电路的C值,以改变频率。

由于为直流电压,因此,装设位置离基板远一些,配线长一些也没有关系。

调整反馈量以使振荡稳定

反馈量为利用半固定电阻VR2调整。

将VR2往最左侧调整,电阻值为最大,反馈量为最小,振荡可能会停止,此为Aβ=l之点。

从此点往右侧调整,电阻值逐渐减小,反馈量逐渐增加,当Aβ>1时,便开始发生振荡。

可是,将VR2调整至太小值时,反馈量增加太多,也会使波形发生失真。

由图6所示的可变电容二极管的特性,可以看出振荡频率为最低时的可变电容二极管的电容量为最大;但是,其Q值为最小,因此,在低频率时,几乎不会

发生振荡。

所以,将振荡频率的最低点设在约10MHz,将VR2值调整在比开始发生振荡时的Aβ=1点小约20~30%之处。

(使用塑料制的螺丝起子,使振荡频率为10~12MHz。

振荡频率范围的调整

接着,如图13所示,调整振荡频率可以为10M~20MHz。

首先,将VR1调整至最左端,使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电压成为最小。

此时的电压约为2V,在此一状态下调整线圈L,振荡频率为9M~10MHz。

接着,将VR1调整至最右端,使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电压成为最大的12V,确认此时的振荡频率为20M~30MHz。

如果需要将振荡频率此fmax/fmin增大,可以将串联于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电容器680pF增大。

例如,增大为1000pF。

图14所制作的LC振荡电路的频率与输出电压的关系(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电压为2V~16V时,振荡频率成为9M~24.5MHz。

但是,输出电压的振幅也会随之变化。

所制作的LC振荡器的特性

图14所示的为加在可变电容二极管上的电压VR与振荡频率f,以及输出Vo的特性。

当VR=2V时,调整振荡频率约成为9.0MHz,则在VR=12V时,振荡频率约

成为24.5MHz。

此与计算值比较,最低频率与计算值fmin=9.16MHz(VR=2V时)相差不多,而在最高频率时与计算值fmax=30.0MHz(VR=9V时)相差较多。

实际的最高振荡频率会此计算值较低的原因是如图l5所示,在电路中存在有配线与零件的分布电容量,以及晶体管的电极间电容量。

这些电容量合计约为

数pF。

计算值的fmax=30.0MHz,其谐振电路的容量为19.4pF。

如果并联这些电路图中看不到的数pF电容量时,会使振荡频率比计算值低。

基于此道理,频率越高,分布电容的问题越显得突出而不可忽视。

再者分析图14所示的输出电压值为在无负载时的缓冲放大器的输出电压。

频率愈低时,振荡输出电压会愈小。

其理由是:

在振荡频率低时,也即是VR值很小时,可变电容二极管的Q值会降低,使振荡电路的损失增大而降低其输出电压值。

图15在振荡电路上的分布电容量与电极间容量的影响(在高频率电路或振荡电路中,元件的电极间容量与分布容量,以及配线的杂散容量,都会对于电路的工作原理有影响。

各种线圈的数据

线圈种类

频率范围

线圈匝数

A

90M~180MHz

发卡25mm

B

53M~100MHz

线径0.7mm2.5圈

C

33M~61MHz

线径0.7mm5.5圈

D

18M~34MHz

线径0.32mm10.5圈

E

10M~19MHz

线径0.32mm20.5圈

 

 

 

线圈为采用外径为10mm的Styrol材质线圈筒,于其上面卷绕线圈。

对于振荡频率的调整多少要使用cutandtry的方法。

振荡频率愈高,圈数愈少,线圈的间隔愈广。

在此使用5个线圈,可以涵盖l0M~180MHz。

如果要得到更低的振荡频率,可以自己再试绕线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