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626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docx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精

 

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简报

 

第7期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

—————————————————————————

本期内容

2010年盐城市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专辑

 

●2010年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品德与生活(社会)活动在田家炳实验小学举行

●研究课教学设计、备课思路介绍

●微型讲座

●现场互动

市直小学“校际合作教研”

品德学科首次活动在市田家炳实验小学举行(图)

4月12日下午,市直小学品德学科“校际合作教研”活动在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

本次活动由盐城市实验小学胥传红老师主持,来自市直6所小学以及大丰、亭湖、盐都等县(县、区)的50多名致力于品德教学与研究的骨干教师参与了本次教研活动。

参与活动的老师围绕“创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有效活动”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首先观摩了由市一小季艳梅老师执教的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怎样和他联系》,听取了备课组组长于小芳老师的教学设计意图介绍;随后与会老师结合课例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互动研讨。

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他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到有效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接着由市品德学科带头人朱亚平老师做了题为《让品德课堂因活动而精彩》的专题讲座,得到所有与会者的好评。

活动结束前,市教科院品德教研员于海琴老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并对加强品德教研团队建设提出了“八个一”的要求。

市教科院蒋康华副院长作了总结讲话,对本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的成功举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品德教研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

 

 

 

 

研究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11、怎样和他联系

盐城市第一小学季艳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海宝)对!

这是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说到上海世博会,谁知道什么时间召开?

那离现在只有十几天了,你们想去上海看看世博会的盛况吗?

假如你有亲戚在上海,那应该怎样和他联系呢?

2、联系方式除了刚才说到的这些,还有一些,你知道吗?

(补充,讲解电报)

3、小结:

同学们刚才说到的这些联系方式都是通信,那什么叫通信呢?

二、自读文本,了解通信

1、我们的品德书上就有答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71页,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板书:

通信方式

2、指名学生读

3、你听懂了什么?

生发言

4、师小结

5、考考你,连一连!

(课件)

6、揭示课题

这些通信方式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我们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和他人联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齐读课题

三、通信方式,各有特点

1、生活中你是怎样和别人联系的?

选择的是哪一种方式和谁联系的呢?

2、这些通信方式有什么特点呢?

谁来说一说。

3、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呀!

通信方式,真是各有各的特点。

板书:

各有特点

生活中,我们要根据联系的内容,事情的缓急,恰当地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和他人联系。

4、当我们遇到下面这几种情况,该选择什么样的通信方式呢?

(课件出示)

5、小组交流讨论

五、恰当选择,方便生活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A、妈妈突患疾病

1、生答:

打电话

师:

是呀,这是最快捷的办法。

你们知道拨打什么号码吗?

(120)

2、和老师模拟打电话的场面。

老师扮演120急救中心的接线员。

3、谁来说一说,她什么地方做得比较好!

(冷静,把地址说清楚)

4、像120这样的特殊号码,还有许多,你知道吗?

5、这些电话号码很重要,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能帮我们更好地记住它们。

课件出示

6、师:

现在呀,这些号码都实行110联动了,如果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直接拨打110,它会帮你转到相应机构,给你提供最及时的帮助。

7、但这些号码我们平时能不能随便拨打呢?

为什么?

会引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B、爸爸出差

1、遇到这种情况,你们选用的是什么方式和爸爸联系。

(打电话)

2、爸爸在北京出差,如果给爸爸打固定电话,还要知道北京的区号

3、如果你用家里的电话拨打爸爸的手机,前面还要加拨“0”,电话打到北京去,可是长途电话,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4、老师这里有一个拨打长途电话的优惠小窍门,想不想知道,让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出示,生读)

5、有了这些优惠小窍门,我们和外地的亲人、朋友联系还能省不少电话费呢。

C、向爷爷奶奶汇报学习情况

1、你们选择的是什么方式和爷爷奶奶联系的?

(写信)

2、这是季老师班上的李小虎同学给爷爷奶奶写的一封信,可是他不会写信封,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课件出示信封)信封应该怎么写呢?

3、这是李小虎爷爷奶奶家的地址(课件出示),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信封,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合作写信封。

(投影展示评议)

5、这样,信封写好了,贴上邮票寄出去,爷爷奶奶就可以收到了。

收到我们的信,爷爷奶奶该多高兴呀!

6、说到收信,双胞胎姐妹大大和小小还闹了点不愉快呢。

一起来看:

课件录像

问:

小小这么做对吗?

为什么?

师:

其实,关于这一方面法律有严格的规定呢!

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73页,找到了吗?

我们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P73法规)

7、原来,私拆他人信件或私自撕剪他人信封上的邮票都是违法行为哦!

我们能不能这么做呀?

我们要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小公民。

D、和澳大利亚表姐联系

过渡:

还有哪个小组来汇报?

你们汇报的是哪种情况?

你们选择的是什么方式和表姐联系的。

(QQ视频,发电子邮件)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

(生说)

1、谁会用QQ的?

请你来

2、现场展示QQ联系,发送图片的过程。

3、师小结:

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是有了网络,交流还是这么方便,这么便捷!

4、如果表姐不在线,我还可以给她发电子邮件呢,怎么发电子邮件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课件出示5个步骤,师领读)

表姐回来的时候打开邮箱就可以收到我发的邮件了。

E、节日时传递祝福

过渡:

还剩一种情况,哪个小组还没有汇报的?

1、你们选择的是什么方式给亲朋好友送去祝福?

(短消息)

2、过年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收到的短消息多吗?

都有些什么内容呢?

3、你们也用短消息给你们的亲朋好友拜年吗?

4、你用短消息给谁送去了祝福?

发了什么内容?

5、你瞧,一则小小的短消息,传递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祝福!

六、总结

1、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们知道了通信方式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在使用的时候要选择最恰当的方式和别人联系。

板书:

恰当选择

这样,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2、一节课的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老师也和你们交流得很开心,可是上完课老师就要回去了,你们想和我联系吗?

你们还可以和老师教的班级搞个联谊活动呢?

这是老师的联系方式(课件出示),你可以选择喜欢的通信方式和老师联系,就让我们用通信架起友谊的桥梁吧!

板书:

11、怎样和他联系

各有特点

通信方式

恰当选择

 

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盐城市第一小学于小芳

很荣幸能够参加本次“校际合作教研”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走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

这次,我们备课组承担着游泳者的角色,至于效果如何,这是接下来大家要讨论的一个话题。

既然我们是游泳者,那么游泳的技巧就各有巧妙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所关注的不是游泳者泳姿的美丽与迷人,而是游泳的目的与过程,即我们有没有完成既定的目标,游泳过程中我们是自由的、舒畅的、快乐的还是痛苦的。

下面,我代表备课组要与大家交流的是关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和教学后的反思。

首先让我们走进教材,了解一下这一课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怎样与他联系》一课,由“怎样和姑妈联系”“我来试一试”“通信的发展”“小故事:

传递快乐”四大板块组成。

本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通过引导儿童对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特点的了解,到学会在具体情况下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与人联系,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有礼貌、守法律、有选择地与他人联系的生活之窗。

对从小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分析:

通信是把信息或消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他是人类社会的交往形式。

自从有了人类,就出现了通信。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生活里,没有现代的通信,几乎可以说就没有现代的社会生活。

通信已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还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知道通信的有关知识,学习正确使用一些常用的通信方式,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法律法规,了解并运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设立为: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通信方式及通信的分类,了解现代常用通信方式的特点;会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与他人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形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媒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常用通信方式与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现代通信方式的了解与使用,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并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和有关的法律法规,感受社会生活的多彩,从而产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开始分析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许多新理念、新手段在我们的公开教学中似乎已经普及,多种方式、多种活动的堆砌令人眼花缭乱。

如何搞好本次公开教学?

我们展开了认真地教研。

意图一:

基于儿童生活,追求质朴而生动的常态课堂

按常规,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执教者季艳梅老师独立备课。

季老师也拿出了一个详实的教案设计。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第一轮研究:

为了节省时间与经历,我们采用了先说课,再研讨的策略。

教者最初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和姑妈联系”为引子,了解通信方式并展开对通信方式特点的讨论,再以“怎样和姑妈联系”来让学生在课堂上操练使用通信方式,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通信方式。

教研的过程中,其中的一位老师又提出,用“与姑妈联系”为线索不如“与老师联系”为线索来得贴近学生生活,以与教师联系贯穿整堂课来展开教学活动效果会更好。

其实说白了,起初我们是想寻找本课的一个清晰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思路,寻找一些精彩而华丽的包装,以达到课堂教学活动的理想效果。

把这节课上成精品课还是上成常态课?

我们当时就这节课的定位问题还发生了一些争论。

其中有老师认为,这毕竟是一次公开教学,按惯例,当然追求精美的教学结构,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亮点,如果再能令学生与听课老师动容,那就更完美了。

可一节课要牵扯多少人的时间与精力呢。

常听到上完展示课的老师表达心情时说:

“痛并快乐着”,我想如何能不痛也快乐呢?

于是我们决定选择呈现质朴而生动的常态课。

有了基准,很快,我们的第一次教研成果出炉。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文本展开教学活动,并进行与时俱进地适当拓展。

通过试教,又进行了两次修改,就是今天展示在大家面前的课例。

意图二: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追求教学活动的真实与有效。

我们在教学资源运用上充分考虑了真实条件下的普遍性原则,遵循“关注儿童生活,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理念。

我们选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场景,尽量反映儿童的生活常态,再现儿童的真实生活。

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第一轮教研时我们用的是课本中的“怎样与姑妈联系”这一情节,可是,效果不是太好,原因是姑妈这一角色离学生比较遥远,不是人人都有姑妈,也不是人人都要去领奖,这激不起全体同学的兴趣。

于是,我们改成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对学生很具吸引力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这一事件,想看世博会的盛况,“怎样与上海的亲戚联系”呢?

课的开始,出示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布偶,旨在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趣味性,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在对话交流中巧妙地引出了本课涉及的内容,知道了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一举几得。

又如将“固定电话搬进课堂”这一环节,在第一轮试教时,我们用的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电话联系,注重的对学生打电话时使用礼貌用语的培养。

经过教研,又改成虚拟“固定电话拨打110”,用的就是文本中提供的环节,教学光盘中提供的图片资源,比较省事,效果还很明显,教会了学生生活常识,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对特殊号码的使用。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把固定电话搬进教室,旨在让学生亲自尝试打电话,不仅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更重要的是创设了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同时使学生在训练与人打电话的实践中获得了真实的感受与体验,懂得了遵守通信的基本礼貌,以及拨打特殊号码必须讲清楚的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

又如,课堂上直接进行“QQ”在线,对话,传送图片。

一方面,针对现在儿童的生活实际,会玩QQ的孩子很多,孩子们很感兴趣,而事实上,日常生活中,用QQ传送文件与图片等资料的确非常方便,课堂上增加这一环节,意在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化的通信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与快捷,让更多的孩子知道如何使现代化的通信方式更好得为我们服务。

再如,为了让孩子们了解这些通信方式服务于我们生活的同时,也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到了很大的桥梁作用。

我们还让学生了解“节日时传递祝福”常用发短消息这一通信方式。

让学生感受通信也是人与人之间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一个简单方式。

创设有效活动,目的在给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的时间与空间,比较不同通信方式的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通信方式,从而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运用现代通信工具的能力,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意图三:

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追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朴实

1、课件制作简洁平实

纵观许多公开教学,其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教学手段的运用,(尤其是多媒体课件)追求极致,很多时候,公开教学的课件制作往往花费很多精力与时间,说实话,目前专职品德与生活(社会)方面的老师还是很少的,担任这一课务的老师往往还有语文或其他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平时哪有时间请人精心去做课件啊!

这一次,我们季老师上课的课件是她自己制作的,十分简洁,目的只有一个,服务于教学活动,不搞花架子。

课件就是简单的幻灯片制作,录像也是自己录的,小演员就是邻居家的双胞胎姐妹。

2、“教学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具有师生共同参与、沟通合作意义的活动建构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活动,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师生间教与学的交往,多维互动,师生双方在活动中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

在这节课中我们采用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同桌交流等多种互动形式,实现了教学主体的多元对话。

3、“创设情景”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通过一个个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活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生活是永远的教科书。

品德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

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琢磨、不断探究,通过富有创意的一个个活动的创设,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脉搏,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

 

微型讲座

 

让品德教学因活动而精彩

盐城市第一小学朱亚平

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和认知的内化、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大量的实践活动。

“以活动促发展”是品德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它强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可以说,活动是品德教学的基本方式。

我们要通过教学中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内心的体验过程,增加对生活中的人与事物的感性认识,使儿童在认识生活、体验生活中增加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

引导学生去“换位思考”,在活动的体验中催化儿童道德生命的成长。

然而,在日常的品德教学中,还存在着两种误区。

一种是在平时的课堂上以说代动,老师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

比如:

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中《家里来了客》和《我随爸爸去做客》这两课时,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在仿真性的演练中将自我融入情景中,学习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节,强化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礼貌行为,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试想,如果在教学中没有了这些模拟表演活动,老师在课堂上只是告诉学生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节,学生怎么会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呢?

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行为了。

另一种是在各种研究课或比赛课上,片面求动,老师只关注活动的外显状态,活动的趣味性,忽视了活动的思维成分和教育成分。

他们对活动的目的性、必要性等问题缺少思考和研究,有不少活动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脱离了学生实际,对达成教学目标没有多大的意义,出现了品德课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

这两种现象都是对课程性质的曲解和误读。

如何切实提高小学品德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实现教学最优化,是我们每个品德老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一、重视活动准备,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一节成功的品德课,活动的准备必不可少,这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目标得以达成的基础和前提。

1、教师的准备。

实地考察研究。

进行相应的资料搜集,把一些问题在上课前就解决好,这样才能使活动顺利进行。

比如,教学《我们的校园》一课时,教师应先对校内场所进行考察,对校内的场馆状况、行走路线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合理地给学生分组,准确地分配参观的时间。

掌握学生的思想现状。

实际上也就是先给学生号号脉,了解学生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的心理倾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为活动的设计作准备。

比如,教学《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时,教师要了解班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威胁,有哪些欺负别人或被欺负的事情,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2、学生的准备。

品德课堂互动性很强,课前让学生作一些必要的准备也是活动成功的因素之一。

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不但能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积累直观的感性材料,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较容易地感悟、理解教学内容,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如在教学《家庭树》一课时,老师课前要求学生向大人了解家人、亲属的称谓,以及家人、亲属间的相互关系;收集家庭成员和亲属的照片。

这样,到上课时,老师就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活动了。

当学生在全面学习了解了家人亲属的称谓后,组织学生拿着收集来的家人亲属的照片,在班上向好朋友作介绍。

由于有了家人亲属的照片这种实物,再让学生介绍他们的称谓,立刻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介绍起来个个兴奋不已,有的不光介绍称谓,还情不自禁地介绍起照片上家人亲属的其它有关情况来。

在动手、动口、动耳、动眼、动脑中,学生愉快地运用并巩固了刚学的称谓知识。

试想,若没有学生课前收集来的家人亲属的照片,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人亲属称谓,那效果如何呢?

二、优化活动过程,是提高活动有效性的关键。

品德课中的活动,主要是通过安排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模拟创设情景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活动,让学生愉快地生活,并且能指导今后更好地生活。

让学生在活动中,情感得到升华、个性得到张扬、思维得到训练、技能得到培养,使他们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培养道德情感,强化和巩固正确的行为方式。

而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活动的过程是否得到了优化。

如何提高活动过程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

1、定位目标

教学目标是活动的灵魂所在,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活动应该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为依归。

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

在教学中,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每一个活动都应该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

我们在引出和开展一个活动时,要做到活动思路清晰,落脚点明确。

究竟要激发学生哪种情感,生成或改变哪些态度,培养什么行为习惯,使学生知道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关注哪些过程,学会什么方法,教师都要正确运筹、恰当把握。

如果活动的过程中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活动目的,活动就要进入误区。

一句话,我们不是为活动而活动,为交流而交流,为表演而表演,而是要讲究活动的价值取向的。

因此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是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的。

首先,活动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教师在设计每个活动时,必须要思考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明确活动的价值是什么。

其次,活动的形式要为达成的目标服务。

只要能有效达成活动目标,就不要拘泥于活动形式的新奇与简朴。

教育家布鲁姆说: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充分考虑活动的针对性。

如果目的性不强,效果不明显,哪怕是形式再好的活动,也要忍痛割爱。

再次,设计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整体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活动形式要为内容服务,避免为追求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

有效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亲历一系列有意义的、真实的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理解、体验,促进道德的生成。

一位老师在执教《我们的合作》一课时,教学设计以活动贯穿,其中一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垒象棋”的活动,体会到只有“大家耐心细致,才能做好一件事”的道理。

教师设计这个活动,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实践,尝试在合作中耐心地做一件事,感悟到只有大家耐心细致,才可以把事情做好。

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小组的象棋没等垒完就倒了。

几次翻到之后,教师一会儿说也许棋子太小,难度太高;一会儿又说桌子不平;一会儿又说这副棋子太旧了。

为了能把棋子垒好,足足用了二十多分钟。

最后还是没有垒好,教师以“时间有限”为由结束了活动。

教师组织活动的初衷很好,可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一味追求把象棋垒好,追求完美的活动结果,而忘却了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悟到在合作中“耐心“的重要。

殊不知一次次垒棋,一次次找各种理由的过程中,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正背道而驰,越来越远。

2、以生为本

首先要做到面向全体。

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人人参与,让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参加,而大多数学生则作为观众。

因此,在开展活动时,教师要创设条件,力求让全体学生或者说尽量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活动的过程,在活动中有所得。

在《家里来了客》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曾有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实践一下招待客人的礼仪,设计开展了一个“我家来客了”模拟体验活动。

但只请了一位学生来参与体验活动。

当这位学生正彬彬有礼地接待客人时,其他的学生则在一边观看。

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时,则是安排全体学生分组表演,扮演“小主人”和“客人”。

而教师也扮演客人去各个“小主人”的家里“做客”。

这两种活动参与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第一位教师设计的活动只有个别学生参加,因此,模拟体验活动成了个别学生的表演活动,更多的学生置身于活动外。

而第二位教师,以参与者的角色和全体学生一起进行这一模拟体验活动,使得课堂中的每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不再有人成为观众,因此每位学生都认真地投入到了活动中,都获得了自己的体验。

在后来的活动交流中,学生都积极发言,纷纷述说自己的感受。

由于人人参与,提高了体验活动的信度和效度。

其次要注意活动充分。

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活动得到充分的开展,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

现在有些品德课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活动安排节奏快、内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