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638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docx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

2019-2020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I)

语文试题2013-4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为150。

考试用时120分钟。

说明:

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Ⅱ卷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36分)

一、(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饮(yìn)马欢谑(xuè)机械(jiè)狡黠(xiá)循规蹈矩(jǜ)

B.契(qì)合隽(juàn)永市侩(kuài)碑帖(tiè)浑身解(xiè)数

C.羞赧(nǎn)沉疴(kē)尽(jǐn)管埋(mán)怨满目疮(cāng)痍

D.箴(zhēn)言璞(pǔ)玉谙(ān)习挟(xiá)制垂涎(xián)三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烟霭   座右铭目不遐接  走头无路

B.戏谑   伤脑筋  裨官野史  宁缺毋烂

C.福祉  百叶窗  辘辘饥肠  草菅人命

D.涕泗   推销员 无精打彩  改斜归正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飞黄腾达,全国人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B.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C.中国互联网协会声称,大规模封杀垃圾邮件只不过是目前在没有法律监控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

D.春节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云变幻,一会儿晴空丽日,一会儿雨雪交加。

恶劣的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麻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初步鉴定,这头金色牦牛是新发现的世界上一种野生动物,并命名为“金丝牦牛”。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触网”,老年人“网虫”的人数激增。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朝夕相处,谁也不能保证不会不发生矛盾,但一旦发生矛盾,就不能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而应该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化解矛盾。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是我们何时才能强大起来呢?

是下周?

还是明天?

还是等到我们完全被缴械,家家户户都驻守着英国士兵的时候呢?

B.为了吸引更多的家庭来聚餐,北京麦当劳把《欢聚麦当劳,共享家庭乐》作为他们主要的广告词之一。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有荣誉,说让就让;他这个钢性子,大家都很欢喜。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温总理引用这句名言意在说明:

要想了解政策的缺失,就必须深入民间调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谈 人

朱光潜

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

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

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

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

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

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

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

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在近代,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一个活人时时刻刻都要和外界事物(自然和社会)打交道,这就是生活。

生活是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流转的发展过程。

因为生活的需要,人在不断地改造自然和社会,同时也不断地改造自己。

心理学把这种复杂过程简化为从刺激到反应往而复返的循环弧。

外界事物刺激人的各种感觉神经,把映像传到脑神经中枢,在脑里引起对映像的初步感性认识,激发了伏根很深的本能和情感(如快感、痛感以及较复杂的情绪和情操),发动了采取行动来应付当前局面的思考和意志,于是脑中枢把感觉神经拨转到运动神经,把意志转达到相应的运动器官,如手足肩背等类,使它实现行动。

哲学和心理学一向把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选自《谈美书简》,有删改)

6.关于“人”的理解,下列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懂得你自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类只要能够懂得自己,也就能懂得人。

B.人是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再由类人猿发展到原始人、进而发展到文明人的。

C.进化过程中遗留在人类身上的一部分“兽性”和原始人的一些特点构成了人的“本能”。

D.人的所谓“生活”就是时时刻刻地和外界打交道,不断地认识和适应外部世界。

7.关于“艺术”和“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事物。

B.儒家说:

“食、色,性也。

”在“食”和“色”这两大人类本性的具体行为中,便蕴藏着艺术的美。

C.“食”是保持个体生命的经济基础,“色”是延续种族生命的男女配合,它们都属于艺术美的范畴。

D.原始民族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就是艺术活动。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有心灵,所以,人是世间万物中最难懂的。

B.西方有一句古谚:

“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可见人的性格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不能把人简单分类。

C.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就是美的历史。

D.哲学和心理学把人们认识世界的整个运动分为知(认知)、情(情感)和意(意志)这三种活动,大体上是正确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褚彦回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

时父湛之为丹阳尹,使其子弟并着芒屦,于斋前习行。

或讥之,彦回时年十余,甚有惭色。

湛之有一牛,至所爱,无故堕厅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营救之,郡中喧扰,彦回下帘不视也。

又有门生盗其衣,彦回遇见,谓曰:

“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

湛之卒,彦回悉推财与弟澄,唯取书数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迁吏部尚书。

有人求官,密袖中将一饼金,因求请见,出金示之,曰:

“人无知者。

”彦回曰:

“卿自应得官,无假此物。

若必见与,不得不相启。

”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

彦回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时人以方何平叔。

尝聚袁粲舍,初秋凉夕,风月甚美。

彦回援琴奏《别鹄》之曲,宫商既调,风神谐畅。

王彧、谢庄并在粲坐,抚节而叹曰:

“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时伧人常珍奇与薛安都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

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

帝不从,珍奇寻又叛。

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帝怒曰:

“卿痴不足与议事。

”彦回惧而奉旨。

明帝崩,遗诏以为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受顾命,辅幼主,粲等虽同见托,而意在彦回。

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百姓赖之。

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赂公行,彦回不能禁也。

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十八》)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           尚:

B.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

邀请

C.时人以方何平叔                 方:

比作、相比

D.建安王刘休仁,人才令美         令:

美好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彦回惧而奉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褚彦回“有器度”的一组是(3分)

①帝与彦回谋诛之,彦回以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见

③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④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

⑤彦回同心理事,务弘俭约            ⑥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面,

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将军,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很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褚彦回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别人讥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

①决明:

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

(4分)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分)

                                                                      

15.课文内容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李白《蜀道难》)

(2),。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杜甫《登高》)

(4),。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5)故,;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五、语言运用(8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

(只填序号)(4分)

①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

②对于可耻的事也不知羞耻,应当与人讲理的时候也不敢讲理,见人只知道屈服。

③若常常怕人和谄媚人,逐渐成了习惯以后,他的脸皮就同铁一样厚。

④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

⑤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得出两条结论性意见。

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

(4分)

在2013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

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1)                                                               

(2)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

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

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

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册账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

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

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

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持。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邻居说:

“不砍呀?

”父亲说:

“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

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

然在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

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

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

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

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

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

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

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

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

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

每年上坟,家人都会把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

就这么过了20年,那树竟然原来弓弯的腰身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20多年前我家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

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

今年正月间,80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

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再看别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荡无存、光光秃秃了。

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8.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4分)

                                                                      

19.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4分)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2分)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2分)

                                                                      

20.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的深刻用意。

(4分)

                                                                      

21.文章最后说: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

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6分)

                                                                      

七、(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比尔·盖茨在写给高中和大学毕业生的书里列了几项他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事情:

(1)生活不是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2)这世界在你有成就前不会在意你的自尊;(3)高中刚毕业别指望拥有太多;(4)生命中你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无人帮你发现自我;((5)奶烙牛肉不会有损你的尊严;(6)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7)你的父母一直为你付账单才使你的生活变成现在这样乏味;(8)你的学校不可能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这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相似之处;(9)电视不是真实的生活;(10)善待乏味的人,因为你可能为乏味的人工作。

请你根据这10条中的1条或几条内容,以“生活不是牧歌”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答题纸

第Ⅱ卷(非选择题,114分)

题号

四(28分)

五(8分)

六(18分)

七(60分)

总分(114分)

得分

四、(28分)

13.翻译(10分)

①(3分)

②(4分)

③(3分)

14.诗歌鉴赏(8分)

(1)(4分)

(2)(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0分)

(1)

(2)

(3)

(4)

(5)

五、(8分)

16.(4分)

17.(4分)

(1)

(2)

六、(18分)

18.(4分)

19.(4分)

20.(4分)

21.(6分)

七、作文(60分)

 

座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