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放大器.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6415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电放大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肌电放大器.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肌电放大器.doc

《肌电放大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电放大器.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肌电放大器.doc

肌电放大器(交流供电)

设计报告

测试报告

学号:

30042023333

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班级:

04级一班

姓名:

杨益民

日期:

2007年1月18日

肌电放大器(交流供电)设计报告

肌电图可以为骨骼肌及其神经支配的生理状况提供重要的信息。

当运动单位发生各种病理变化时,均会出现异常肌电图波形。

根据神经肌电活动的变化可以确定病变来自哪个部位、形状和病变程度等,对病理过程不同的各种疾病做出区别,以供诊断。

一般用体表法和微电极插入法记录肌电图。

体表记录肌电图比较方便简单,但不能记录深部肌肉的电位。

同时,在记录体表肌电时,很容易受到其他体表信号的影响。

在记录深部肌肉或者某一运动电位的肌电图时,常采用单极、双极或者多极的插入式电极来记录肌肉的一个小区域的局部电活动。

肌电信号的幅度范围为0~10mV(峰峰值),有用信号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0~500Hz,并且肌电信号能量主要集中在50~150Hz范围内。

下图显示了一个表面肌电信号和其功率谱。

设计目的和应用

•设计目的:

本设计主要作用于肌电信号的放大和检测,来获得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的肌电信号波形。

•应用:

1.医院肌电的临床检测。

2.健身房里人们运动程度是否过度的检测。

肌电信号的关键参数和放大器放大倍数

幅度:

20μV-5mV

主要频率范围:

10Hz-500Hz

放大倍数:

1040-1120倍

(一).电源主线

变压,整流,滤波,稳压

220V,50Hz交流电

变压

整流

±12V直流输出

滤波

稳压

(二).信号主线

肌电信号

10Hz高通滤波

六阶500Hz低通滤波

光电隔离

前置放大电路

主放大电路

主放大电路

50Hz陷波器

(1).高通隔直

图:

一阶无源高通电路

fo=1/2πR1C1=10Hz

(2)前置放大电路

放大倍数A=1+49.4/Rg=100

(3)光电隔离

图:

线性隔离放大器

该电路又称隔离放大器,如图所示,电路的核心由2个光电耦合器V1和V2。

V2和R3组成输出级;V1和V2的初级串连,共用同一激励电流I1;V1和R2模仿输出形式,组成负反馈电路。

设V1和V2的电流非线性传输函数分别为g1(I1)和g2(I1)。

即I2=g1(I1)

(1)

I3=g2(I1)

(2)

A是单电源运算放大器,根据理想运放的概念,有下列关系:

Ui=UA=I2R2  Uo=I3R3

G=Uo/Ui=I3R3/(I2R2)(3)

将式

(1)、式

(2)代入式(3)得

G=[R3·g2(I1)]/[R2·g1(I1)]=K·g2(I1)/g1(I1)

式中 K=R3/R2

如果V1和V2是同型号光电耦合器或是同一封装的双光电耦合器,那么,可以认为它们的传输函数的温度特性和电流非线性是完全一致的,即g1(I1)=g2(I1),则G=K。

常数K即为该隔离放大器的电压传输比。

由此可见,利用光电耦合器V1和V2电流传输系数的对称性,一个作输入,一个作反馈,可以巧妙补偿其非线性。

(备用方案)

㈠同相电压电流转换电路部分

Vi+E=I×(Rs+Rw)⑴

㈡光电耦合电路部分

Io=α×I⑵(α为电流传递系数)

㈢电流电压转换电路部分

βIo=Vcc/R1+Vo/R2⑶

由⑴⑵⑶可得Vo=R2[β×α×(Vi+E)/(Rs+Rw)-Vcc/R1]

(4)六阶500Hz巴特沃思低通滤波电路

计算:

1.查表,得六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的电阻值为C1=1.035F,C2=0.9660F,C3=1.414F,C4=0.7071F,C5=3.863F,C6=0.2588F。

2.频率变换因子FSF=6.28×500=3140。

3.取Z=10000。

4.根据公式C=C’/(Z×FSF)和R=R’×Z,得C1=0.033μF,C2=0.031μF,C3=0.045μF,C4=0.023μF,C5=0.123μF,C6=0.008μF,R=10K欧。

5.再根据电容标称值和电阻标称值做出最终的选择:

C1=0.033μF,C2=0.033μF,C3=0.047μF,C4=0.022μF,C5=0.1μF,C6=0.01μF,R=10K欧。

得出的六阶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如下图。

(5)后级放大电路

可调倍数A=Rf/R1(10倍)

截止频率粗略计算:

fH=1/2πC2×(Rf+Rw+R1)

fL=1/2πC1R1

(6)50Hz陷波器

陷波中心频率:

fo=1/2πRC

品质因数:

Q=1/4(1-β)

带宽:

B=fo/Q

设计小结:

(1)本设计的创新点:

1.光电隔离部分采用了新型线性隔离放大器,可以很好的补偿光电耦合器的非线性。

2.50Hz陷波器采用两个同阻值的电容并联,这样可以使得陷波的参数更准确,陷波的效果更好。

(2)设计中的缺陷:

由于没有合适的电源隔离芯片。

电源没有设计隔离。

光电隔离放在前置放大后,前置放大部分的电源就只能由电池供电或者由交流电处理后(未隔离)的±12V供电(有交流220V漏电的危险)。

肌电放大器(交流供电)测试报告

(一).电源主线

变压,整流,滤波,稳压部分

测试结果:

输入220V交流电,输出OUT1=+12.08V,OUT2=-11.98V。

(二).信号主线

整体测试参数:

1.差模Vi=20mV,Vo=18.5V,AVD=907.5。

2.共模Vi=2.555V,Vo=8.96mV,AVC=0.035。

3.共模抑制比KCMRR=20lg(AVD/AVC)=88.26dB。

4.静态工作点各点的静态工作点都小于6.0mV。

5.输入阻抗Ri=130MΩ,输出阻抗Ro=0.52Ω。

6.零点漂移=|V02-V01|/Kh=0.002mV。

7.输入噪声Vin=Vo/AVD=6.0mV/907.5=0.066mV。

8.幅频特性(输入10mV)

频率(Hz)

36.9

40.9

45.09

48.02

50.09

55.56

64.46

输出(V)

9.075

9.075

7.10

4.20

2.70

9.075

9.075

频率(Hz)

132.7

165.4

210.4

305.1

400.0

500.0

632.1

输出(V)

9.075

9.0

8.0

7.0

5.0

3.0

1.0

(1).高通隔直

图:

一阶无源高通电路

fo=1/2πR1C1=10Hz

测试结果:

(输入为幅度2V的正弦信号)截止频率fo=10.9Hz

频率(Hz)

7.391

10.9

13.03

15.72

18.94

输出幅度(V)

1.0

1.41

1.61

1.82

2.0

(2)前置放大电路

放大倍数A=1+49.4/Rg=100

测试结果:

1.差模:

Vi=10mV,Vo=1V,AVD=100。

2.共模:

Vi=10V,Vo=2mV,AVC=0.0002。

3.共模抑制比:

KCMRR=20lg(AVD/AVC)=113.9dB。

4.零点漂移=|V02-V01|/Kh=0.0005mV。

(3)光电隔离

测试结果:

在10Hz-500Hz频率范围内,输入1.15V正弦,输出1.04V的正弦。

放大倍数A=0.91。

(4)六阶500Hz巴特沃思低通滤波电路

测试结果:

fo=481.2Hz输入2V正弦放大倍数A=1.0

频率(Hz)

88.24

159.77

229.53

332.94

432.89

464.15

481.2

500

600

700

输出(V)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1

1.30

0.78

0.40

(5)后级放大电路

放大倍数A=Rf/R1(10倍)

测试结果:

fo=474.0Hz输入200mV正弦放大倍数:

A=10

频率(Hz)

6.89

10.5

13.63

15.62

18.84

108.24

159.77

输出(V)

1.08

1.41

1.61

1.82

2.0

2.0

1.90

频率(Hz)

228.53

326.94

425.89

454.15

474.0

510.2

598.6

输出(V)

1.80

1.70

1.60

1.50

1.41

1.30

0.78

(6)50Hz陷波器

陷波中心频率:

fo=1/2πRC

测试结果:

陷波中心:

fo=50.198Hz带宽B=5.26Hz(输入2V正弦)

频率(Hz)

47.330

48.450

49.132

50.198

51.850

52.589

输出(V)

1.41

1.10

0.98

0.85

1.20

1.41

测试报告小结:

经实验证明:

本人的设计最终可以检测到较好效果的肌电信号和心电信号。

但本实验结果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1.光电耦合部分按照设计报告中的两种方案都得不到好的效果,(主要是信号传输不到下级)。

所以我只能采用测试报告中的方法。

(该光电耦合电路虽简单,效果却很好)。

2.噪声抑制的还不够好,在心电检测中,由于噪声的干扰,P波和U波的波形不是很好。

学习小结:

在医电这门课中,经过从设计,答辩,到制作的全过程,我感觉自己确实学到不少知识和技术,也从中锻炼了很重要的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在这个过程中,我很有收获。

但从暴露出问题和过程中的个人感受来看,我还有很多很多东西不懂,不会,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很欠缺。

不过,我会努力的。

^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