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675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 2.docx

语数外三科学生能力测试题文档2

英语(7分)

1、测试年级:

4-6年级

2、测试内容:

(1)四年级:

朗读与教材同等难度的文章。

(2)五年级:

情景交际。

(3)六年级:

默读一篇与教材同等难度的文章并回答问题。

3、抽测方法:

每年段随机抽取五名不同层次学生,比例为:

2:

2:

1。

4、评价标准:

朗读:

(7分)

A等:

语音、语调、语速完全正确、流利、有感情,断句准确。

(7-6分)

B等:

语音、语调、语速基本正确、流利、有感情。

(6-5分)

C等:

语音、语调、语速错误较多,朗读不流利,缺乏感情。

(5-0分)

默读:

单位时间内看懂文章并回答问题。

(7分)

情景交际:

A等:

口语流利,表达准确,思路清晰。

(7-6分)

B等:

无明显错误,表达基本准确。

(6-5分)

C等:

词不达意,语音不准,思路混乱。

(5-0分)

课外阅读题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

(一)

Jimgetsupat6:

30.Hishomeisnearhisschool.He leaves home at7:

30. They begin class at 8:

00.Hehaslunchathome.Afterlunchheplaysgameswithhisclassmates,intheafternoon,Jimhasthreeclasses.Heleavesschoolat4:

30.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1.Jim’sschoolisnearhishome.

()2.Heleavehomeat8:

00.

()3.Jimhaslunchatschool.

()4.Jimhastwoclassesintheafternoon.

()5.Jimgoeshomeat5:

00.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

(二)

  Sue:

Howareyou,Jack?

  Jack:

Fine,thankyou.Andyou?

  Sue:

I'mfine,too.Thankyou.ButIcan'tfindthepicture.Imustfindthepicture.Imustfinditnow.

  Jack:

Whichpicture?

  Sue:

It'sanewone.Myfather,mymotherandIareinit.Myfatherisinabluecoat.Mymotherisinareddress.I'minbrownblouse.Atreeisbehindus.

  Jack:

Oh,look!

What'sthatunderthetable?

  Sue:

Yes,that'sit!

Thankyou,Jack.

  Jack:

That'sallright.

 根据短文的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

 ( )1.Suecan't    thepicture.  

  A.draw   B.find    C.see

  ( )2.Thepictureis.      

  A.old     B.new    C.good

  ( )3.Thereare  peopleinthepicture. 

  A.two B.three C.four

  ( )4.ThewomaninareddressisSue's . 

  A.father B.teacher C.mother

  ( )5.Thetreeis  them. 

  A.behind B.beside  C.outof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三)

Thisisapictureofafamily.Thegrandmother'snameisHarrySmith.Thegrandfather'snameisJeanSmith.Theyareveryold.TheyareAmericans.

  Thefather'snameisLakeSmith.Heis44.Themother'snameisKateSmith.Sheis40.Theyhaveasonoftenandadaughteroffifteen.   

  Theson'snameisJohnSmithandthedaughter'smaneisMarySmith.TheyarestudentsofNo.12MiddleSchool.Kateisateacherofthesameschool.Lakeisapoliceman.It'saverygoodfamily.

  根据短文的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

( )1.LakeSmith'sparentsare .

  A.Americans          B.American           C.America

  ( )2.John'sfatheris .

  A.44                 B.40                 C.veryold

  ()3.Mary'smotherisa .

  A.teacher               B.policeman         C.doctor

  ( )4.theyareinthe  school.

  A.some             B.same          C.any

  ( )5.Thefamilyhas children.

  A.six                B.two          C.four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四)

 Lookatthisdesk.It'sJim'sdesk.It'sbrown.Jim'sbookisonit.It'sanEnglishbook.Hispencil-boxisonit,too.Hispencilisinhispencil-box.Butwhere'shispen?

Hecan'tfindit.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  )1.Jim'sdeskisbrown.

  (  )2.Jim'sbookisonhisbed.

  (  )3.HisbookisaChinesebook.

  (  )4.Hispencilisinhispencil-box.

  (  )5.Hispenisonhisdesk.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五)

 Hello!

MynameisAlice.Therearesevenpeopleinmyfamily.MygrandfatherandgrandmotherareinAmerica.MyparentsareEnglishteachersinChina.Ihavetwobrothers.Theyaretwins.Wearestudentsinthesameschool.IaminGradeOne.TheyareinGradeThree. 

根据短文的意思,选出正确的答案。

  ( )1.Threeare  peopleinAlice'sfamily.

  A.eight      B.seven      C.ten

  ( )2.Hereparentsare China.

  A.at         B.on          C.in

  ( )3.Thereare  childreninherfamily.

  A.seven       B.three        C.two

  ( )4.Theyarein   sameschool.

  A.a          B.an          C.the

  ( )5.Herparentsare .

  A.doctors         B.teachers         C.workers

 

  小学英语阅读理解测试题(六)

MynameisTedPike.Iamaworkerinabigstore.Idon'tworkinthemorning.Ionlyworkatnight.EverymorningIcomehomeatabouthalfpastsix.Ihavebreakfastatseven.AfterbreakfastIgotobed.Igetupatabouthalfpasttwo.Ihavelunchataquartertothreeandsupperattwentytoeight.ThenIgotoworkataquarterpasteight.Istartworkatnine.Ilookafterthestoreeverynight.Ilikemyworkverymuch.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  )1.Tedworksinthemorning.

  (  )2.Tedsleepsat6:

30a.m.

  (  )3.Teddoesn'tworkat12p.m.

  (  )4.Tedgoestoworkat8:

15p.m.

(  )5.Tedisathomeinthemorning.

口语交际题:

1、购物

2、谈论业余爱好

3、交流个人信息

4、谈论天气

5、参观学校

6、谈论家庭成员

三年级查字典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按要求查字典,并填空

1、 遥:

大写字母(  ),在第(  )页,有(  )种解释。

2、 旅:

大写字母(  ),在第(  )页,有(  )种解释。

3、藏:

大写字母(  ),在第(  )页,有(  )种解释。

4、“胸”的部首是(  ),再查(  )画,读音是(     )。

5、“遗”的部首是(  ),再查(  )画,读音是(     )。

二、用你喜欢的方法查字典,并填空

1、“娱”在第( )页。

2、“潺”在第( )页。

3、“践”在第( )页。

4、“ 谋”在第( )页。

5、 攀:

在第( )页。

三年级默读材料一

落满霞光的竹林

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

这个傣家的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

可是最近几天,不知她碰上了什么事情,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的回家的路上了。

是作业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

才不是呢。

是跟同学闹意见,心里结了疙瘩?

也不是。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

这天放了学,依香先把书包放回家,花花的小筒裙一闪一闪,人就消失在寨子南边的凤尾竹林,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前面。

前面是什么呢?

有一块高大的界碑,据说是周恩来爷爷当年跟缅甸总理亲切握手之后埋下的。

界碑这边是中国,那边是缅甸。

这时候,从界碑这边的草丛里,咕噜一声,飞起一只红脸的芦花大母鸡。

它收拢翅膀站在界碑上,跑回缅甸境内去了。

这是大母鸡太沉得住气了,它的尾巴消失之后,依香才听它在一个缅甸大婶的院子内大声的叫起来。

依香把什么都看清楚了,她从界碑旁边站起来,手里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大鸡蛋。

望着界碑那边的一切,她的眼睛又像泉水一样清亮,笑容又像芒果一样甜蜜了。

第二天清早,当霞光在凤尾竹林织下万缕金光的时候,缅甸大婶在院门口捡到了一个包裹,里面有八个洁白的大鸡蛋。

她纳闷的拿起鸡蛋,发现了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

缅甸大婶:

您家的芦花鸡在我们这边下了蛋,一共八个,请您收下。

此致

敬礼

中国红领巾

5月30日。

 

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讲了谁的故事?

(1分)

2、文章的主人公开始为什么眼睛不亮、笑容不甜了?

(2分)

3、文章的主人公把还给了(2分)

4、读了这篇短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不少于15个字。

)(1分)

 三年级默读材料二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

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

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

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

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回答问题:

1、作者写的海滨小城位于哪个地方?

(1分)

2、作者都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地方?

写出三处以上。

(2分)

3、读了这篇短文,这座海滨小城留给你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不少于15个字。

)(2分)

四年级默读材料一:

青鸟情

院子里飞来两只小鸟,乌黑的翅膀,雪白的脊梁,人们叫它青鸟。

清晨或傍晚,它们总在树上跳来跳去,唱自己的歌。

乏了,多在树枝上相偎着,闭上眼睛,作短暂的小憩。

不期然地,它们“嗖”地飞起,一前一后,平展了双翅,斜斜地绕过屋顶,互应一声,转个圈儿,飞向远方。

青鸟比麻雀大,比喜鹊小,也不像燕子那样筑窝。

屋檐墙上有孔小洞,便是它们温温暖暖的家了。

它们形影相随,步调一致,是对可爱的小夫妻。

过了一月,又过了一月,人们很少听到它们的歌声了,却意外地发觉洞里有了吱吱喳喳的叫声,也看到它们飞来飞去,格外忙碌。

原来它们已是有了儿女的“人”呢!

五月的一天下午,突地阴了天,嘎地来了雷,眼前一个闪电,雨点跟着风就来了。

风一起,大雨泼了下来,从田里跑回家的人,淋得透湿,赶忙换了衣服,然后出着长气,屋檐下站了,一边擦雨水,一边望着外面的雨线,议论起雨的来势。

忽然,从那昏昏的天边,望着了一个白点,像风筝在飘。

白点愈来愈近,像要落地似的,但风太猛,总使它忽高忽低,落不下来。

几多盘旋,几次挣扎,总是高了又低,低了又高。

人们终于看清了,是一只青鸟,但是另一只呢?

猛地,只见它斜着翅膀,硬是冲了下来,低了,又一个圈儿,冲进院子,嘿,它嘴里还衔着条虫子哩!

它一飞进院子,树上便响起另一只青鸟的叫声,随着叫声,洞口探出四个小小的脑袋,张着扁扁的镶着黄边的嘴巴,吵着嚷着。

它飞进洞去,不知给哪只小鸟喂了食,飞出来,叫了一声,另一只飞走了,它却停在那里,守护着洞口,任风刮雨淋了。

那飞走的,也极是艰难。

风猛,雨急,它全然不顾了。

高空一阵呼啸,使它失去了方向,一个把握不住,划道弧线,像石块般地抛在街上。

它摔坏了,一动不动,怕是再也飞不起来了!

我跑出门去,想把它逮回来,免得雨中受苦。

它极力挣扎,但还是被我捉了回来,擦了雨水,放在炕上,用小筛盖了,让它暖和。

它先是安静地躺着,一会儿工夫,似乎缓过了气力,再也不安于这温暖的地方了,急着出去,撞得筛子乱响。

我刚揭筛子去看,它却瞅准方向,噗噜一声,飞了出来,冲门外而去了……

雨小了,人们都回屋去了,我却非常不安,望着昏黄的天空,不知它飞向哪里,在干什么?

树上的那只,也终未进洞去,缩着脖颈,静静地守着……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分)

2、青鸟在雷雨交加的天气飞出去干什么?

它为什么要这样?

(2分)

3、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答案不少于15个字。

)(2分)

四年级默读材料二: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

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

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

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

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

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

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

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

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

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

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

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

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

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

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

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

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

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

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

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

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

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

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回答问题

1、试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分)

2、布希曼根据女孩聘用木梳吹制片,发明了,法国医生雷内克根据孩子划木头的游戏,发明了,美国人兰德因为女儿的要求,发明了,非裔美国人毕寇为儿子发明了,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发明了(3分)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1分)

五年级默读材料一: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叶倾城。

1948年,在一艘横渡大西洋的船上,有一位父亲带着他的小女儿,去和在美国的妻子会合。

 海上风平浪静。

 一天早上,父亲正在舱里用腰刀削苹果,船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

父亲摔倒了,刀子插入他胸口。

他全身颤抖,嘴唇瞬间发青。

 6岁的女儿被父亲瞬间的变化吓坏了,尖叫着扑过来想要扶他。

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

“没事儿,只是摔一跤。

”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刀锋上的血迹。

 以后三天,父亲照样每晚为女儿唱摇篮曲,清晨替她系好美丽的蝴蝶结。

带她去看大海的蔚蓝,仿佛一切如常。

而小女儿却没有注意到父亲每一分钟都比前一分钟更苍白、衰弱,他看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忧伤。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

“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女儿不解地问:

“可是你明天就要见到她了,你为什么不自己告诉她呢?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额头深深印下了一个吻。

船到纽约港了,女儿一眼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认出母亲,她大喊着:

“妈妈!

妈妈!

就在此时,周围忽然一片惊呼。

女儿一回头,看见父亲已经仰面倒下,胸口血如井喷,刹那间染红了整片天空。

尸解的结果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那把刀无比精确地洞穿了他的心脏。

他却多活了三天,而且不被任何人知觉。

 唯一能解释的是因为创口太小,使得被切断的心肌依原样贴在了一起,维持了三天的供血。

 这是医学史上的奇迹。

医学会议上,有人说要称之为大西洋奇迹,有人建议以死者的名字命名,还有人说要叫它神迹。

 “够了!

”那是一位坐在首席的老医生,须发皆白,皱纹里满是人生的智慧。

此刻他一声大喝,然后一字一顿地说:

“这个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试着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1分)

2、刀子插进了父亲的心脏,可是父亲还是多活了三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2分)

3、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分)

五年级默读材料二: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天空晴朗。

在辽阔的伏尔加河上,有一艘货船,因为是逆风行驶,所以帆没有张起来。

河面上映着倒影。

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

他们大多身子向前倾,可见都在使劲,可见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

 领头的纤夫是个肩膀宽阔的老头儿。

他包着头巾,衣服上打着补丁,眼睛漠然地望着前方,路还长着哩!

老头儿的右边是一个头发胡须都很浓密的中年人。

他身体强壮,显得很有力气。

这两个人走在最前头。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个高个子,还保留着农民的打扮。

他直着身子,没精打采地衔着烟斗,好像已经厌倦了拉纤的生活。

高个子旁边是个肌肉结实的小伙子。

他使着蛮劲向前拉,往上凝视的目光充满了诅咒和抗议。

在这一群人中有个穿着红上衣的少年,从年龄和肤色都可以看出,他拉纤的日子还不久,还不习惯这种沉重的劳动。

他拉了一下把他的肩膀勒得发疼的纤绳,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

少年右面的老头儿好像有病。

他那微微张开的嘴唇和没精打采的目光,显得又虚弱又疲惫。

他正在用袖子拭额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