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6765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下册选择判断复习题.doc

化工原理(下)题库

(1)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字母填入括号内)

1、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A)。

A.质量分数B.摩尔分数C.质量比

2、关于精馏塔中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实际上不存在理论塔板B.理论塔板仅作为衡量实际塔板效率的一个标准。

C.理论塔板数比实际塔板数多

3、在精馏塔中每一块塔板上(C)。

A.只进行传质作用B.只进行传热作用C.同时进行传热传质作用

4、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推动力成(A)。

A.正比B.反比C.无关

5、气体的溶解度很大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气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故称为(A)。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

6、普通温度计的感温球露在空气中,所测得的温度为空气的(A)温度。

A.干球B.湿球C.绝热饱和

7、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物质的量之比称为该组分的(B)。

A.质量分数B.摩尔分数C.质量比

8、在蒸馏过程中,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挥发性相差越大,越(B)进行分离。

A.难B.容易C.不影响

9、气体吸收过程中,吸收速率与吸收阻力成(B)。

A.正比B.反比C.无关

10、气体的溶解度很小时,溶质的吸收速率主要受液膜一方的阻力所控制,故称为(B)。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

11、某二元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xF=0.6,要求得到塔顶xD不小于0.9,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

1R$MIs+WhSA  60kmol/h  B  66.7kmol/h  C  90kmol/h  D  不能定

12、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  (B )   。

0u4S{f{:

H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线

13、下列情况 ( D )   不是诱发降液管液泛的原因。

A液、气负荷过大  B过量雾沫夹带  C塔板间距过小  D过量漏液

J3E4Vc14、以下有关全回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C)。

A、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对角线重合B、此时所需理论塔板数量多

C、塔顶产品产出量少D、此时所用回流比最小

15、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B)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A、相对挥发度B、溶解度C、气化速度D、电离度

16、用水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时,(A)下吸收效果最好。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C.高温低压       D.低温低压

17、吸收操作的作用是分离(A)。

A.气体混合物B.液体均相混合物C.互不溶液体混合物D.气液混合物

18、某气相混合物由甲.乙两组分组成,甲组分占体积70%,乙组分占体积30%,那么(B)。

A.甲组分摩尔分数是0.3B.乙组分压力分数是0.3

C.乙组分质量分数是0.7D.甲组分质量分数是0.7

19、根据拉乌尔定律,以下(C  )混合液可视为理想溶液,

A.乙醇水溶液B.硫酸水溶液C.苯和甲苯溶液D..硝酸水溶液

20、在某板式精馏塔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轻组分的含量越往塔顶越低B.重组分的含量越往塔底越低

C.往塔顶轻组分含量越高D.越往塔顶重组分含量越高

21、双组分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 D )无关。

A.量的多少B.进料的热状况C.液的组成D.回流比

22、在某连续精馏塔的操作中,若进料温度降低,一般会导致:

(C)。

A、塔顶产品质量提高B.残液中轻组分的含量降低C.塔顶产品产量提高D.塔釜产品产量降低

23、用水吸收氨时,其吸收过程的阻力主要在(C)。

A.液膜B.相界面C.气膜D.气膜和液膜

24、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的计量单位是(B)。

A、米制B、国际单位制C、公制D、市制

25、在蒸发操作中,溶质在蒸发前后的质量不变,这是因为(C)。

A、为便于计算而假设的B、设备密封较好,无泄漏C、溶质是不挥发的D、溶质质量大于溶剂质量

26、蒸馏操作属于(C)。

A、传热B、传质C、传热+传质D、传媒

27、若某精馏塔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16,则操作回流比为(C)。

A、0.75B、0.216C、3D、1.5

28、吸收操作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B)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

A、相对挥发度B、溶解度C、气化速度D、电离度

29、目前应用最广的气体吸收理论为(A)。

A、双膜理论B、边界层理论C、溶质渗透理论D、吸附理论

30、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C、D)属于液膜控制。

A、氯化氢B、氨C、氮气D、乙炔气

31、用水吸收下列气体时,(B、C)属于气膜控制。

A、乙炔气B、氨C、氯化氢D、氯气

32、混合气体中能被液相吸收的组分称为(B)。

A、吸收剂B、吸收质C、吸收液D、溶液

33、增加吸收塔压力,液相应增加了混合气体中被吸收气体的(A),对气体吸收有利。

A、分压B、浓度C、温度D、流速

34、二元连续精馏操作中进料热状况参数q的变化将引起( D )的变化。

A、平衡线和对角线B、平衡线和进料线C、精馏段操作线和平衡线D、提馏段操作线和进料线

35、有关精馏操作的回流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回流比的最大限度是无穷大,最小限度是不回流B、回流比越大,操作线与平衡线的距离越远

C、全回流时精馏所用理论板层数最多D、精馏操作回流比一定是最小回流比的1.0~2.0倍百倍b

36、对于板式精馏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板式精馏塔,进料板位置是随意选取的

B、板式精馏塔,塔顶可采用全凝器,也可采用分凝器

C、板式精馏塔,每一块塔板都是一块理论板

D、板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一定优于填料式精馏塔的分离效果。

37、对于间歇精馏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间歇精馏既有精馏段又有提馏段B、间歇精馏只有提馏段没有精馏段

C、间歇精馏只有精馏段没有提馏段D、以上说法都不对

38、填料吸收塔气液传质发生在(B)。

A、填料表面B、润湿的填料表面C、填料液层D、填料空间

39、精馏塔操作时,回流比与理论塔板数的关系是(B)

A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也增多B回流比增大时,理论塔板数减少

C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最多,但此时无产品D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时,理论塔板数最小

40、精馏塔内上升蒸汽不足时将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B)

A液泛B泄漏C雾沫夹带D干板

41、精馏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回流比增加,塔顶易挥发组分浓度(C)

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能确定

42、精馏塔温度控制最关键的是(C)

A塔顶温度B塔底温度C灵敏板温度D进料温度

43、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工单元操作的是(C)

A解吸B精馏C水解D吸收

44、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A)无关。

A进料量的多少B进料的热状况C釜残液的组成D回流比

45、蒸馏分离的依据是混合物中各组分的(B)不同。

A浓度B挥发度C温度D溶解度

46、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是R/(R+1),全回流时其斜率等于(B)

A0B1C∞D-1

47、吸收操作有利条件是(B)

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低压D高温高压

48、在蒸馏生产过程中,从塔釜到塔顶(B)的浓度越来越高.

A重组分B轻组分C混合液D各组分

49、根据双膜理论,在气液接触界面处(D)

A气相组成大于液相组成B气相组成小于液相组成

C气相组成等于液相组成D气相组成和液相组成平衡

50、蒸馏塔板的作用是(C)

A热量传递B质量传递C热量和质量传递D停留液体

51、酒精水溶液的蒸馏属于(B)

A普通精馏B恒沸精馏C萃取精馏D水蒸气蒸馏

52、在常压下,用水逆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用水量增加,则出口液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B)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确定

53、难溶气体吸收是受(B)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双膜控制D相界面

54、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气体吸收理论为(A)

A双膜理论B边界层理论C溶质渗透理论D层流理论

55、吸收过程产生液泛现象的主要原因(C)

A液体流速过大B液体加入量不当C气体速度过大D温度控制不当

56、吸收操作是(B)

A根据喷淋液体确定进气量B根据进气量确定进液量

C进气量可以通过进气阀调节D排液量可以通过排液阀调节

57、在Y-X图上,吸收操作线总是位于平衡线的(A)

A上方B下方C重合线上D不知道

58、对于逆流操作的吸收塔,其他条件不变,当吸收剂用量趋于最小用量时,则(D)

A吸收推动力最大B吸收率最高C出塔器浓度最低D吸收液浓度趋于最高

59、工业生产中的蒸发通常是(B)

A自然蒸发B沸腾蒸发C自然真空蒸发D不确定

60、(C)对解吸有利

A温度高、压力高B温度低、压力高C温度高、压力低D温度低、压力低

61、混合气体中被液相吸收的组分成为(B)

A吸收剂B吸收质C吸收液D溶剂

62、吸收过程的推动力是(B)

A气相浓度与液相浓度之差B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之差

C塔顶与塔底出口浓度之差D流体与界面上的浓度之差

63、化工管道中,外表面涂银白色的管道走的是(A)

A油类及可燃液体B冷冻水C仪表用空气D煤气及可燃气体

64、精馏塔釜温度过高会造成(B)

A轻组分损失增加B塔顶馏出物作为产品不合格

C釜液作为产品质量不合格D可能造成塔板严重漏液

65、精馏操作中,全回流的理论塔板数(B)

A最多B最少C为零D适宜

66、吸收塔尾气超标,引起的原因可能是(D)

A塔压增大B吸收剂降温C吸收剂用量增大D吸收剂纯度下降

67、吸收时,气体进气管管端向下切成45度倾斜角,其目的是为了防止(B)

A气体被液体夹带出塔B塔内下流液体进入管内

C气液传质不充分D液泛

68、在(D)两种干燥器中,固体颗粒和干燥介质呈悬浮状态接触.

A厢式与气流B厢式与流化床C洞道式与气流D气流与流化床

69、其他条件不变,吸收剂用量增加,填料塔压强降(C)

A减小B不变C增加D不能确定

70、湿空气不能作为干燥介质的条件是(B)

A相对湿度大于1B相对湿度等于1C相对湿度等于0D相对湿度小于0

71、严重雾沫夹带将导致(B)

A塔压增大B板效率下降C液泛D板效率提高

72、用对流干燥方法干燥湿物料的时候,不能除去的水分为(A)

A平衡水分B自由水分C非结合水分D结合水分

73、在吸收操作中,吸收塔某一截面上的总推动力以液相组成表示为(A)

Ax*-xBx-x*Cxi-xDx-xi

74、操作中的吸收塔,用清水做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仅降低入塔气体浓度,则吸收率将(C)

A增大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75、将氯化钙与湿物料放在一起时,使物料中水分除去,这是采用(B)

A机械去湿B吸附去湿C供热干燥D无法确定

76、以下关于对流干燥过程的特点,哪种说法不正确(D)

A对流干燥过程气固两相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B对流干燥过程中气体传热给固体

C对流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水被气化进入气相

D对流干燥过程湿物料表面温度始终恒定于空气的湿球温度

77、对含低浓度溶质的气体与溶液的平衡系统,溶质在气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在液相中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差值为(D)

A正B负C零D不定

78、在总压不变的条件下,将湿空气与不断降温的冷壁相接触,直至空气在光滑的冷壁面上析出水雾,此时的冷壁温度称为(C)

A湿球温度B干球温度C露点D绝对饱和温度

79、干燥过程中,使用预热器的目的是(C)

A提高空气露点B降低空气的湿度C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D增大空气的比热容

80、相同的湿空气以不同流速吹过同一湿物料,流速越大,物料的平衡含水量(C)

A越大B越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81、吸收塔操作时,应(B)

A先通入气体后进入喷淋液体B先进入喷淋液体后通入气体

C增大喷淋量总是有利于吸收操作的D先进气体或液体都可以

82、精馏塔操作前,釜液进料位置应该达到(B)

A低于1/3B1/3C1/3~2/3D满釜

83、对处理易溶气体的吸收,为较显著的提高吸收速率,应增大(A)的流速

A气相B液相C气液两相D不知道

84、精馏塔开车时,塔顶馏出物应该是(A)

A全回流B部分回流部分出料C全部出料D不确定

85、在逆流吸收塔中,用纯溶剂吸收混合器中的溶质,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当进塔气体组成Y1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出塔气体组成Y2(A)

A增大B减小C不变D不确定

86、在吸收操作中为提高吸收率,通常可以通过增大或者降低来实现(A)

A液体喷淋量、入塔液体组成B液体喷淋量、入塔气体组成

C入塔气体量、入塔液体组成D液体喷淋量、出塔液体组成

87、用水吸收NH3属于(A)控制

A气膜控制B液膜控制C气膜液膜同时控制D无法确定

88、蒸发操作中消耗的热量主要用于三部分,除了(C)

A补偿热损失B加热原料液C析出溶质D气化溶剂

89、在总压一定时,如果被吸收组分为易溶性气体,这时要增大吸收速率主要可以(C)

A提高液相流速B升高吸收过程的温度C提高气相流速D不一定

90、吸收在逆流操作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减小吸收剂用量(能正常操作),将引起(D)

A操作线斜率增大B塔底溶液出口浓度降低C尾气浓度减小D吸收推动力减小

91、有结晶析出的蒸发过程,适宜流程是(C)

A并流加料B逆流加料 C分流(平流)加料D错流加料

92、填料吸收塔的气液传质表面为(B)

A填料表面B气体与液体的接触界面C塔截面D都可以

93、使用于处理高黏度,易结垢或者有结晶析出的溶液的蒸发器(B)

A中央循环管式B强制循环式、刮板式C膜式D刮板式、悬筐式

94、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关键是(D)

A提高加热蒸汽压力B提高冷凝器的真空度C增大传热系数D增大料液的温度

95、随着溶液的浓缩,溶液中有微量结晶生成,且这种溶液又较易分解,对于处理这种物料应选用的蒸发器为(C)

A中央循环管式B列文式C升膜式D强制循环式

96、图纸中的比例2:

1表明(A)

A图形比实物大B图形比实物小C一样大D都不

97、精馏的操作线为直线,主要是因为(D)

A理论板假设B理想物系C塔顶泡点回流D恒摩尔流假设

98、二元溶液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况的变化将引起以下线的变化(A)

A提馏段操作线与q线B平衡线与操作线C精馏段操作线与q线D平衡线与q线

99、精馏塔在全回流操作下(C)

A塔顶产品量为0,塔底必须取出产品B塔顶、塔底产品量为零,必须不断加料

C塔顶、塔底产品量及进料量均为零D进料量与塔底产品量均为零,但必须从塔顶取出产品

100、精馏操作中液体混合物应被加热到(C)时,可实现精馏的目的。

A泡点B露点C泡点和露点间D高于露点

101、在板式塔中进行气液传质时,若液体流量一定,气速过小,容易发生(A)现象;气速过大容易发生(B)现象,所以必须控制适宜的气速。

A漏液B液泛C雾沫夹带

102、两组分液体混合物,其相对挥发度α越大,表示用普通蒸馏方法进行分离(A)

A较容易B较困难C很困难D不能够

103、在再沸器中溶液(C)而产生上升蒸气,是精馏得以连续稳定操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A部分冷凝B全部冷凝C部分气化D全部气化

104、气液两相在筛板上接触,其分散相为液相的接触方式是(B)

A鼓泡接触B喷射接触C泡沫接触D以上三种都不对

105、在精馏过程中,回流的作用是(A)

A提供下降的液体B提供上升的蒸汽C提供塔顶产品D提供塔底产品

106、可能导致液泛的操作(C)

A液体流量过小B气体流量太小C过量液沫夹带D严重漏液

107、已知精馏q线如下:

y=2x-0.5,则原料液的进料状况为(A)

A过冷液体B饱和液体C气液混合物D饱和蒸气

108、当回流从全回流逐渐减小时,精馏段操作线向平衡线靠近。

为达到给定的分离要求,所需的理论板数(B)

A逐渐减少B逐渐增多C不变D无法判断

109、精馏操作中,最适宜回流比的数值约为最小回流比的(A)

A1.2B1C2D1.2~2

110、某常压精馏塔,塔顶设全凝器,现测得其塔顶温度升高,则塔顶产品中难挥发组分的含量将(A)

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1、在精馏操作中,若进料组成,馏出液组成与釜液组成均不变,在气液混合进料中,液相分率(q)增加,则最小回流比Rmin(B)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112、某连续精馏塔处理料液20kmol/h,含苯xF=40%,馏出液中含苯xD=95%,残液中含苯xw=5%则塔顶最大产量为(B)kmol/h

A8B7.8C9D7

113、已知饱和液体进料(B)

Aq=0Bq=1Cq>1Dq﹤1

114、区别精馏与普通蒸馏的必要条件是(D)

A相对挥发度小于1B操作压力小于饱和蒸气压C操作温度大于泡点温度D回流

115、萃取操作包括若干步骤,除了(A)

A原料预热B原料与萃取剂混合C澄清分离D萃取剂回收

116、有4种萃取剂,对溶质A和稀释剂B表现出下列特征,则最合适的萃取剂应选择(D)

A同时大量溶解A和BB对A和B的溶解都很小

C大量溶解A少量溶解BD大量溶解B少量溶解A

117、下列哪种材质的设备适用于次氯酸钠的储存(C)

A碳钢B不锈钢C玻璃钢D耐酸陶瓷

118、当介质的温度超过800℃时,为提高管材的抗蠕变性能和持久性能,必须选用材料(B)

A不锈钢B特殊的耐高温合金钢C高锰钢D铜

119、混合溶液中待分离组分浓度很低时一般采用(C)的分离方法。

A过滤B吸收C萃取D离心分离

120、萃取是利用各组分间的(C)差异来分离液体混合物的。

A挥发度B离散度C溶解度D密度

121、含乙醇(C2H5OH)质量分数12%的水溶液,它的摩尔分数为()。

A5.2%B88%C20%D10%

122、双组分连续精馏提馏段操作线位置一般与( D )无关。

A.量的多少B.进料的热状况C.液的组成D.回流比

123、冷冻操作中工质和被冷冻物料间转移热量的物质称为(A)。

A.冷冻盐水B.冷冻剂C.冷却水D.冷凝剂

124、深度冷冻的温度是(B)。

A.273KB、173KC.100KD、50K

125、压缩蒸汽冷冻中,冷凝温度与蒸发温度相差较大,也就是压缩比较大,应采用(B)。

A.单级压缩B.两级或多级压缩C.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