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7069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设计心得和体会.doc

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近二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我的频率计的设计,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对于此次课程设计,有许多的感触与体会,遇到的难题多,学习到的知识也就更多。

第一,硬件电路首先遇到了对试验箱内部硬件电路不了解,经过试验箱上面本身所带的几个与频率计有关的实验(计数器实验、8279显示实验)最终了解试验箱内部电路连接。

第二,则是解决程序设计的问题,而程序设计是一个很灵活的东西,它反映了你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由于以前都是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对汇编语言的编程能力还不够,所以在经过了解硬件电路后只编写了C语言程序并调试成功。

第三,在一个课题中,要设计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要有耐心,要有坚持的毅力。

在整个电路的设计过程中,重要的是各个单元电路的连接及电路的细节设计上,如程序地址的正确,不然就会与原程序对应不上。

这就要求我们对硬件系统中各组件部分有充分透彻的理解和研究,并能对之灵活应用。

完成这次设计后,我在书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又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四,在本次设计的过程中,我还学会了高效率的查阅资料、运用工具书、利用网络查找资料。

我发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书籍上有一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其实并不是十分理想,各种参数都需要自己去调整,这就要求我们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

最后,还要在此感谢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他们在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充分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赵全利、肖兴达.《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蔡美琴等.《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3]吴国经.《单片机应用技术》.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4]徐爱钧.《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8总结与体会

经过几个星期的努力,在本组同学的齐心合作下使得本设计顺利完成,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并学会了如何将自己所学的运用于实践之中,本系统所涉及的东西几乎涵盖了大学所学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如电子技术、电路原理、程序设计基础、检测与转换、单片机等,可以说,没有大学前三年的系统学习本设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尽管下半年就将毕业,但是学习却是终身受益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的将所学运用于实践,才能检验出所学是否正确,自己是否真的掌握。

本系统还有很多有待提高之处,这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完善自己的知识不断补充。

在本次课程计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组的指导老师,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设计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设计期间,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们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这次设计。

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其次,设计的顺利完成,也离不开其它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

在整个的课程设计中,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积极的帮助和意见,在他们的帮助下,课程设计得以不断的完善,最终完成。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会了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将不断努力、创新。

9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7

[3]郭惠、吴讯.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10

[4]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

[5]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第三版)[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8

[6]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8

[7]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9]欧伟明.电子信息系统设计[M].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

六.设计心得体会:

第一次真正的感觉到自己是学电信专业的,第一次真正体会到自己要搞完一个大型的程序还是不容易的事。

提前几天开始拿到本次程序设计题的时候确实有点儿兴奋,心想着尽量要独立快速而又高质量的完成这个设计。

可是,当天就发现我对这个基于CPLD的嵌入式系统一点头绪都没有,因为到现在快毕业了对嵌入式真正含义还不是很透彻。

随后就是一个劲的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看书上有没有关于数字频率计设计的内容。

可是书上的东西好像并没有帮到我什么忙,使我更感到无从下手。

就这样一直拖到了不能再拖的时候了,刚开始的豪言壮语也都没有了。

一阵慌乱后,终于定下心来了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类似的VHDL程序的简易数字频率计设计。

这也使得我今天的程序颇有类同的感觉。

刚开始看到那设计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很多行的VHDL语言给吓着了,当时真想放弃,最后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下去。

开始真是很多看不懂,很多传递符号都是以前没有看到过的。

好在前几天看过书,对硬件描述语言还有一点的印象,查过书后都能搞清楚。

对我来说是新东西的还有寄存器的设计等,最后通过查找书本大概的把这个系统看懂了。

看了几遍课题设计要求和书上给的源程序后对如何写这一方面的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就尝试着自己开始作起了这个系统的总体框图。

毕竟是第一次写这么大的关于硬件描述的程序,所以虽然看稍微懂了类似的模块程序,可是到自己的时候还是觉得不能上手,一直是要翻书看和借鉴里的内容。

最后,还是模仿着那系统完成了我这次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构图啊!

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内容是自己的,可我还是花了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完成的。

做这部分的时候简直要命……眼看就第一个设计周快要结束了,才开始马马虎虎的忙碌。

主要是平时上课的知识积累不够,掌握得不熟练,到编写程序时,表达起来就很吃力。

甚至有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在编什么,看不懂真的很痛苦!

没办法,只得结合下具体情况尝试了,结果可能不太好。

时间过得比较快,很快到了对整个系统作调试的时候了,编译、下载、连线、运行,一步一步的很小心。

最后测试成功,只不过在显示问题上没有做得很好,如果在显示部分加上扫描模块就比较成功了。

不过自己也还算收获很大,毕竟已经尽力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感慨很多啊……平时训练太少、课外衍生也做得不够。

对于编程类的习题做得不多是导致此次设计不成功的根本原因。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争取比现在做得更好!

另外,还要感谢陈老师的悉心指导,通过他的进一步讲解才会更深入的懂得此次任务的思路和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

七.参考文献:

1.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2.阎石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清华大学出版社

3.陈大钦主编电子技术基础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4.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5.张原编著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6.荀殿栋,徐志军编著数字电路设计实用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

7.MAX+PLUSⅡ入门

8.刘洪喜,陆颖编著VHDL电路设计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9.章彬宏周正林编著EDA应用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0.陈云洽保延翔编著CPLD应用技术与数字系统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