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736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无障碍设计规范文档格式.docx

人行横道

5

标志

1.在城市广场、步行街、商业街、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等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国际通用无障碍标志。

2•城市主要地段的道路和建筑物宜设盲文位置图。

4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

4.1缘石坡道

4.1.1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的各种路口必须设缘石坡道;

2缘石坡道应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并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缘石坡道可分为单面缘石坡道和三面缘石坡道;

4缘石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5缘石坡道下口高岀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

4.1.2单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面坡缘石坡道可采用方形、长方形或扇形;

2方形、长方形单面坡缘石坡道应与人行道的宽度相对应(图4.1.2-1,图4.1.2-2,图4.1.2-3);

因4-1.22街坊時口笙面坡簸石坡逍

iSi:

1.23人标厳単绅■曲坡隸石城迴

3扇形单面坡缘石坡道下口宽度不应小于1.50m(图4.1.2-4);

4设在道路转角处单面坡缘石坡道上口宽度不宜小于

2.00m(图4.1.2-5);

 

圉斗一L.2-5转角处单面武线螺石坡道

5单面坡缘石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

20。

4.1.3三面坡缘石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坡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图4.1.3);

2三面坡缘石坡道的正面及侧面的坡度不应大于1:

12(图4.1.3)

4.2,14柝址慣遼

4.2盲道

4.2.1盲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设置的盲道位置和走向,应方便视残者安全行走和

顺利到达无障碍设施位置;

2指行残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应为条形的行进盲道(图4.2.1-1);

在行进盲道的起点、终点及拐弯处应设圆点形的提示盲道(图4.2.1-2);

OOOOGOOOOOOOoooooo©

oooooooooooOOOOQO

E34,?

1.2炭示盲退

3盲道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应于人行道砖一致(图

4.2.1-3);

4.2.1-3人和讥砖前廉逍竣的施摆

西耀花合的行诜蒔谊

0.25~0.50m

H94..2.L3人和迫砖£

図迫晞利述搖

i—人好直雄;

2—厨西龄的灶呼部分凸出矗iff

4盲道应连续,中途不得有电线杆、拉线、树木等障碍物;

5盲道宜避开井盖铺设;

6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422行进盲道的位置选择应按下列顺序,并符合下列规定:

1人行道外侧有围墙、花台或绿地带,行进盲道宜设在距围墙、花台、绿地带处(图422-1);

2人行道内侧有树池,行进盲道可设置在距树池0.25~0.5m处;

3人行道没有树池,行进盲道距立缘石不应小于0.50m;

4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可根据道路宽度选择低限或高限;

5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宜与人行道走向一致;

6行进盲道触感条规格应符合表422-1的规定(图422-3)。

iti4.2.22M蛍帘■通

J.2-2J行粧待道牌悴

部位

设计要求(mm)

面宽

25

底宽

35

高度

中心距

62—75

表4.2.2-1盲道触感条规格

1行进盲道的起点和终点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

4.23I再近延点与述就埠示臣迫

11|S1

423提示盲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4.2.3-1);

2行进盲道在转弯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图423-2);

禺i/2.a-a盲逮态蕙tasnr逋

3人行道中有台阶、坡道和障碍物等,在相距

4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地下铁道入口等

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图4.2.3-4a,图4.2.3-4b);

0.25〜-.50m处,应设提示盲道(图423-3);

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提示盲道长度与各

Affit

ELDE国巴mHa

IJH皿llBEDIlEUBa®

AfjM

[?

!

4,2.3-3人存皿障刊糊

IM4人巧板T占人口扭;

^白峯

5提示盲道的宽度宜为0.30〜0.60m;

6提示盲道触感圆点规格应符合表423-1的规模(图423-5)

.24[50

150■

1.01

r「

24B*

M[24

图4/2^-5握示肓道融感凰点规苗Cmm)

表4.2.3-1

表面直径

底面直径

圆点高度

圆点中心距

50

4.3公交车站

4.3.1城市主要道路和居住区的公交车站,应设提示盲道和盲文车站牌。

4.3.2沿人行道的公交车站,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图4.3.2):

1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

2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

3提示盲道距路边应为0.25〜0.50m;

4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公交车站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4.3.3在车道之间的分隔带设公交车站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由人行道通往分隔带的公交车站,设宽度不应小于1.50m。

坡度不应大于

1:

12的缘石坡道;

2在候车站牌一侧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宜为4.00~6.00m;

3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0.60m;

4提示盲道距路边宜为0.25〜0.50m;

4.3.4公交车站设置盲文站牌的位置、高度、形式与内容,应方便视力残疾者使用。

4.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

4.4.1城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及公共建筑设置的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坡道和提示盲道;

当设坡道有困难时可设垂直升降梯(图4.4.1)。

在坡

4.4.2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应适合乘轮椅者通行;

梯道应适合拄拐杖者及老年人通行。

道和梯道两侧应设扶手。

4.4.3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

12;

要困难地段的坡度不得大于1:

8(需要协助推动轮椅行进)

2弧线形坡道的坡度,应以弧线内缘的坡度进行计算;

3坡道的高度每升高1.50m时,应设深度不小于2m的中间平台;

4坡道的坡面应平整且不应光滑。

4.4.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梯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梯道宽度平应小于3.50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m;

2在梯道中间部位设自行车坡道;

3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30m;

4踏面应平整且不光滑,前缘平不应有突岀部分。

4.4.5距坡道与梯道0.25〜0.50m处应设提示盲道。

提示盲道的长度应与坡道、梯道的宽度相对应,

提示盲道的宽度应为0.30〜60m(图445)。

446人行道中有行进盲道时,应与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及地铁入口的提示盲道相连接。

4.4.7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扶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扶手高应为0.90m。

设上、下两层扶手时,下层扶手高应为0.70m;

2扶手应保持连贯,在起点和终点应延伸0.40m;

3扶手截面直径尺寸宜为45~50m,扶手托架的高度、扶手与墙面的距离宜为45~50mm;

4在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标志牌;

5扶手下方为落空栏杆时,应设高不小于0.10m的安全挡台。

4.4.8人行地道的坡道和梯道入口两侧的护墙低于0.85m时,在墙顶应安装护栏或扶手。

1^34.4,5梯it中的提云盲道

4.4.9人行地道的坡道入口平台与人行道地面有高差时,应采用坡道连接。

4.4.10人行天桥下面的三角空间区,在2m高度以下应安装防护栏,并应在结构边缘外设宽

0.30~0.60m提示盲道(图4.4.10-1,图4.4.10-2)。

图4

10-2人行天桥站护提示育道

(图4.5.2-1,图452-2

图4.5.2-1立体交叉无障碍设趣布養】一盲道;

2—缘石胶氐3-fig离带

4.5桥梁、隧道、立体交叉

4.5.1桥梁、隧道、无障碍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与道路的人行道衔接,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是1:

20;

2桥梁、隧道入口处的人行道应设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应与人行横道相对应;

3桥梁、隧道的人行道应设盲道。

4.5.2立体交叉人行道的缘石坡道、人行横道及盲道的位置应相互对应和衔接图452-3)。

图4.5.2-2立体交叉中非机动

车道的无障碍设施

I—W道;

2—缘石披道

图4L.23菱形立交中无障碍设施布置

1一缘石坡逍;

2—盲這;

3—桥不

誉道;

4—辅路匚5一人行横JS

4.5.3立体交叉桥孔的人行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孔内人行道的地面与桥孔外人行道的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坡道,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

1:

2桥孔外的人行道口应设缘石直坡道,缘石坡道与人行横道应相对应;

3桥孔内的人行道应设盲道,并应与桥孔外设有的盲道相连接。

4.5.4桥梁、隧道和立体交叉的缘石坡道与盲道的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一节与第二节有关规

城市市区道路

城市广场

卫星城道路、广场经济开发区道路旅游景点道路等

5建筑物无障碍实施范围

5.1公共建筑

5.5.1办公、科研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无障碍设计的范

建筑类别

1.建筑基地(人行通路、停车车位)

各级政府办公建筑

2.建筑入口、入口平台及门

各级司法部门建筑

3.水平与垂直交通

企、事业办公建筑

4.接待用房(一般接待室、贵宾接待室)

各类科研建筑

5.公共用房(会议室、报告厅、审判厅等)

其他招商、办公、社区服务建筑

6.公共厕所

7.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注: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政府机关与司法部门,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5.1.2商业、服务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表5.1.2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商业建筑

百货商店、综合商场建筑自选超市、菜市场类建筑餐馆、饮食店、食品店建筑

1.建筑入口及门

2.水平与垂直交通

3.普通营业区、自选营业区

4.饮食厅、游乐用房

5.顾客休息与服务用房

6.公共厕所、公共浴室

7.宾馆、饭店、招待所的公共部分与客房部分

8.总服务台、业务台、取款机、查询台、结算通道、公用电话、饮水器、停车车位等相应设施

服务建筑

金融、邮电建筑

招待所、培训中心建筑宾馆、饭店、旅馆洗浴、美容美发建筑殡仪馆建筑等

1.商业与服务建筑的入口宜设无障碍入口

2.设有公共厕所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3.有楼层的大型商业与服务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5.1.3文化、纪念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表5.1.3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文化建筑

文化馆建筑

图书馆建筑科技馆建筑博物馆、展览馆建筑档案馆建筑等

1.建筑基地(庭院、人行通路、停车车位)

4.接待室、休息室、信息及查询服务

5.出纳、目录厅、阅览室、阅读室

6.展览厅、报告厅、陈列厅、视听室等

7.公共厕所

8.售票处、总服务台、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纪念性建筑

纪念馆

纪念塔纪念牌纪念物等

1.设有公共厕所的大型文化与纪念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2.有梯层的大型文化与纪念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5.1.4观演、休育建筑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4的规定:

表5.1.4无障碍设计范围

观众建筑

剧场、居U院建筑

电影院建筑

音乐厅建筑

礼堂、会议中心建筑

4.前厅、休息厅、观众席

5.主席台、贵宾休息室

6.舞台、后台、排练房、化妆室

7.训练场地、比赛场地

8.观众厕所

9.演员、运动员厕所与浴室

10.售票处、公共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体育建筑

体育场、体育馆建筑游泳馆建筑

溜冰馆、溜冰场建筑健身房(风雨操场)

1.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听众席和主席台,必须设轮椅席位。

2.大型观演与体育建筑的观众厕所和贵宾室,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5.1.5交通、医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5的规定。

表5.1.5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交通建筑

空港航站楼建筑铁路旅客客运站建筑汽车客运建筑

地铁客运站建筑港口客运站建筑

1.站前广场、人行通路、庭院、停车车位

2.建筑入口及门

4.售票、联检通道,旅客候机、车、船厅及中转区

5.行李托运、提取、寄存及商业服务区

6.登机桥、天桥、地道、站台、弓1桥及旅客到达区

7.门诊用房、急诊用房、住院病房、疗养用房

8.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用房,理疗用房等

9.公共厕所

10.服务台、挂号、取药、公共电话、饮水器及查询台等

医疗建筑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建筑

疗养院建筑

康复中心建筑

急救中心建筑

其他医疗、休养建筑

1.交通与医疗建筑的入口应设无障碍入口。

2.交通与医疗建筑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3.有楼层的交通与医疗建筑应设无障碍电梯。

5.1.6学校、园林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1.6的规定

表5.1.6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学校建筑

高等院校

专业学校

职业高中与中小学及托幼建筑

培智学校

聋哑学校

盲人学校

4.普通教室、合班教室、电教室

5.实验室、图书阅览室

6.自然、史地、美术、书法、音乐教室

7.风雨操场、游泳馆

8.观展区、表演区、儿童活动区

9.室内外公共厕所

10.售票处、服务台、公用电话、饮水器等相应设施

城市公园

街心花园

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

游乐园与旅游景点

大型园林建筑及主要旅游地段必须设无障碍专用厕所。

5.2居住建筑

5.2.1高层、中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2.1的规定

1.建筑入口

高层住宅

2.入口平台

•中高层住宅

3.候梯厅

高层公寓

4.电梯桥厢

•中高层公寓

5.公共走道

6.无障碍住房

高层、中高层住宅及公寓建筑、每50套住房宜设两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

型。

5.2.2设有残疾人住房的多层、低层住宅及公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2.2的规定

表5.2.2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多层住宅低层住宅多层公寓低层公寓

3.公共走道

4.楼梯

5.无障碍住房

多层、低层住宅及公寓建筑,每100套住房宜设2~4套符合乘轮椅者居住的无障碍住房套型。

5.2.3设有残疾人住房的职工和学生宿舍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的范围应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无障碍设计的范围

职工宿舍

学生宿舍

4.公共厕所、浴室和盥洗室

宿舍建筑应在首层设男、女残疾人住房各一间。

6居住区无障碍实施范围

6.1道路

6.1.1居住区道路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1居住区路的人行道(居住区级);

2小区路的人行道(小区级);

3组团路的人行道(组团级);

4宅间小路的人行道。

6.1.2居住区各级道的人行道纵坡道不宜大于扶手。

2.5%。

在人行步道中设台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和

6.1.3居住区道路无障碍实施范围,应符合本规范第

6.1.4居住区道路无障碍设计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第

6.1.5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宜设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3章的有关规定。

4章的有关规定。

(图6.1.5)。

^36.1-5盲人过衡青口向装理

6.2公共绿地

6.2.1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无障碍设计应包括以下范围:

1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

2小游园(小区级);

3组团绿地(组团级);

4儿童活动场。

6.2.2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应平缓防滑;

地面有高差时,应设轮椅直经坡和扶手。

6.2.3在休息坐椅旁应设轮椅停留位置(图6.2.3)。

624公共厕所的入口、通道及厕位、洗手盆等的无障碍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7章第8节的有关规定。

6.2.5居住区级和小区级公共绿地入口地段应设盲道,绿地内的台阶、坡道和其他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应设提示盲道。

6.2.6组团级绿地和儿童活动场的入口应设提示盲道。

6.3公共服务设施

5章的有关规定。

7章的有关规定。

6.3.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实施范围,应符合本规范第

6.3.2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计内容,应符合本规范第

7建筑物无障碍设计

7.1建筑入口

7.1.1建筑入口为无障碍入口时,入口室外的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

50(图7.1.1)

711无合阶的迩觥人口

7.1.2公共建筑与高层、中高层建筑入口设台阶时,必须设轮椅坡道和扶手。

7.1.3建筑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就符合表7.1.3的规定。

表7.1.3入口平台宽度

入口平台最小宽度(m)

1大、中型公共建筑

>

2.00

2小型公共建筑

1.50

3中、高层建筑、公寓建筑

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公寓建筑

5无障碍宿舍建筑

7.1.4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

7.1.5入口门厅、过厅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应符合表7.1.5的规定(图7.1.5-1,图

7.1.5-2)。

m7.1.5-1小型公建门厅「慷闊甕

7J.5-2大、中魁公建门厅门隔间距

表7.1.5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

门扇开启后最小间距(m)

1.20

3中、高层建筑、公共建筑

4多、低层无障碍住宅建筑

7.2坡道

7.2.1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型、直角型或折返型,不宜设计弧型(图7.2.1-1,图

7.2.1-2)。

S7.2.1-1宜知形坡迫

團7-2,1-2折返形坡道

722坡道两侧应设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723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坡道安全挡台(图7.2.3)。

7.2.4不同位置的坡道,其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表7.2.4不同位置的坡度和宽度

坡道位置

最大坡度

最小宽度(m)

1有台阶的建筑入口

12

2只设坡道的建筑入口

20

3室内走道

1.00

4室外通路

5困难地段

10~1: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