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753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7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场经济概论文档格式.docx

机会成本是指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方面时所放弃的投入其他方面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只要人们对稀缺资源的使用进行选择与决策,都会遇到机会成本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机会成本和一般意义上的财务会计成本是不一样的。

它不是实际发生的费用支出,而是从事某一活动所放弃的从事其他活动的机会损失,属于一种观念上的成本。

比如,一个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种地所带来的损失。

存款与投资也基本如此。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个社会把全部资源投入大炮生产,可以生产15万门;

如果全部投入黄油生产,则可生产5万吨。

在这两种产品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生产组合。

如果有A、B、C、D、E、F六种可能的组合,那么,可以选择的生产可能性有:

(4~5页)。

这种生产的可能性可以用曲线连接起来,进而形成生产可能性边界,这种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用图表表示出来:

(第5页)。

这实际上是全部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时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组合。

当经济运行处于曲线上时,则标志着生产经营的运行是有效率的。

在这里,有效率意味着一个社会在不减少某种产品生产就难以扩大其他产品的生产。

换句话说,在边界之内说明社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生产组合尚未达到最大化,其生产活动是低效率的;

而在边界之外的组合则是在现有资源约束下难以达到的;

只有在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或曲线上,生产资源的利用效率才是最大的。

四、经济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研究所涉及的问题数不胜数,但在微观领域所面临的基本问题有以下三个:

①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

这是产品品种和数量的选择。

②如何生产?

即到底用那些人力、资源或技术进行生产,是小批还是大量生产的问题。

③为谁生产?

即产品到底有谁来享用,怎样进行配置。

此外,还有一些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市场经济的形成

市场经济是指社会经济通过市场运行、由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支配地位。

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商品生产日趋发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

价值规律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规律,并以价格机制的形式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

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性的阶段。

第一阶段为古典市场经济,从18世纪后期到20世纪30年代,第二阶段为现代市场经济,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

按照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由自由竞争形成的价格机制,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

因此,市场上的供求失衡是暂时的,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恢复均衡。

对此,国家不必进行干预,那样会导致市场失衡。

由此所建立的是一种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

亚当·

斯密是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他把价格机制当作是“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会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

在亚当·

斯密看来,只要依靠这种价格机制的作用,就可以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所以,应该实行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对外实行自由贸易。

据此,他认为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社会、公民和公共机关的安全。

2.市场经济的发展

应该说,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每隔十年就会爆发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

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彻底摧毁了过去自动均衡的理念,宣告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理论的破产。

由此,国家干预的呼声日渐高涨,相应的经济政策与经济理论也应运而生。

凯恩斯是国家干预理论的创始人,其宏观经济理论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国家干预的呼声,标志着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的终结和有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的开始。

凯恩斯认为,影响社会就业的关键因素是有效需求,能否实现充分就业,关键就在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所以,经济生活中的有效需求不足就成为诱发经济危机和严重失业的主要原因。

那么,要解决危机和失业问题,就必须通过政府干预,刺激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在凯恩斯看来,非自愿失业和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资本主义的正常现象,认为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危机和失业是客观存在的,其根源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

并认为市场不能自动趋于均衡,国家必须进行干预。

在政策上,凯恩斯把国家干预的重点放在需求管理方面,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增加货币支出与社会需求,以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尽管反对自由放任,但这种理论仍然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国家干预只是必要的补充。

二战后,国家干预理论在西方普遍推广,成为促进以国家干预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形成的主要原因。

此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管理和福利政策、社会民主主义、战时经济体制、社会资本的集中、垄断资本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与科技竞争的计划等等,也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战后,虽然各国都相继推行了这种市场经济,但由于国情不同,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具体模式也不尽相同。

其中,美国实行的是政府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实行的是“官方或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法国实行的是“国家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的是市场效率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

战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借助于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当代和平环境,现代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可以说,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除了西方发达国家外,在许多战后独立的国家,市场经济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后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部分国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整个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

二、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一是计划方式,一是市场方式。

其中,计划起基础作用的是计划经济,市场起基础作用的为市场经济。

1.计划配置方式

以计划为基础的计划经济,在经济运行方式上,主要依靠事先预定的计划在各个经济主体间配置社会资源;

在经济运行状态上,可以有意识地保持国民经济的平衡,实现按比例发展。

在计划体制下,要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中央计划机关首先要掌握有关稀缺资源的状况与相关信息,然后再计算资源如何配置才能取得最佳效益,最后再以此制定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并层层分解到每一个基层单位。

这些一般都是实物量的计划。

计划配置方式的特点是,先用一套预定的计划来进行资源的配置,这些主观编制的计划能否反映客观实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决定着这一配置方式的成败。

显然,要进行有效配置,中央计划机关必须都一切经济活动了如指掌,全社会的利益主体和价值判断是统一的,否则,这一配置方式难以有效运转。

但是,这一配置方式在信息上、利益关系及其激励与约束机制上存在着三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所以,这一配置方式的效率是十分有限的。

2.市场配置方式

市场配置的基本概况是,每个商品生产者都要根据社会分工和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生产要素由市场来配置,资源配置是否合理,要由市场来检验,各个商品生产者都分散经营,独立决策,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市场配置方式的特点是:

①市场通过自我运行与价格波动自发调节企业经济行为,以适应资源配置的要求。

②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变化是许多经济主体经济活动的结果。

③资源的配置是在经济波动与危机中实现的,企业的自发行为也由此受到约束。

④市场信息是通过价格波动来传递的,企业以此进行经济决策,最终可以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与节约。

3.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区别

(1)资源配置的主体不同。

市场经济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只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以国家为主体,企业缺乏必要的的自主权与独立性。

(2)资源配置的依据不同。

市场经济主要根据市场供求来配置资源,计划经济以计划指标来配置,但计划往往会脱离实际。

(3)信息传递的方式不同。

市场经济以横向传递为主,在经济运行中配置资源。

计划经济以垂直传递为主,但由于环节重叠,信息失真现象在所难免。

(4)资源配置的结果不同。

市场经济可以确保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计划经济容易导致官僚主义,使资源配置脱离实际。

此外,计划与市场还有一些区别:

(1)市场作用的空间大小不同。

在计划经济下,市场的作用空间是极其有限的。

(2)企业的独立程度不同。

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是政府机构的附属物,缺乏必要的独立性与自主权。

(3)人们选择的自主权不同。

在计划体制下,企业的人财物都由上级安排,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也都由计划配给,生产者、消费者都没有选择权。

(4)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不同。

在计划经济下生产要素受到严格的计划控制,缺乏必要的流动性。

(5)价格信号的真实程度不同。

在计划经济中,价格是人为制定的,价格信号的扭曲、失真现象是难免的。

(6)经济管理手段不同。

计划经济多用行政管理,而市场经济主要依靠经济手段管理。

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经济主体进行自主性、分散性决策。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决策是由各个经济主体分散、独立进行的。

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一般以利润最大化和资产增值为目标,家庭作为消费主体,一般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规模和产品结构,家庭则根据价格变化决定消费支出的方向、数量和结构。

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市场价格的运动。

(2)实行契约自由与消费者主权,市场需求决定着生产的规模、结构及其生产要素的流动。

市场经济是一种契约经济,市场经济的契约自由表现为消费选择自由、开业自由、择业自由和交易自由。

其中,消费选择自由体现了消费者主权,消费者有权决定消费什么和消费多少。

在此,市场的一切活动都以满足需求为目标,企业必须面向市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生产的规模、结构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

同时,生产的规模与结构又决定着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自然,生产要素的流动也取决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3)市场机制调控着经济的运行过程。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社会资源尤其是稀缺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资源的稀缺程度又只能通过价格来反映。

在这里,价格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反过来又通过利益制约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调控国民经济的运行。

实际上,价格信号就是一支“看不见的手”,强制推动市场供求的平衡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4)生产要素的贡献和市场效率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尺度。

在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实际贡献的大小。

同时,由于各个生产要素的供求状况不同,特别是市场效率不同,其价格也会发生变化。

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们的要素收入水平。

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和市场效率进行分配,实际上就是按其市场成果分配,以此可以激励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市场效率的提高。

当今世界,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确保社会稳定,还要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四、市场经济的功能

我们这里所探讨的市场经济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的功能,他具体表现为适应与协调功能、刺激与创新功能、分配与监督功能。

(1)适应与协调功能。

在市场经济下,每个经济主体都要根据自身利益与竞争需要,对市场价格等信号的变化作出灵活的反映,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与结构,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不断变化,价格信号也会不断变更,每个经济主体也都会继续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与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

(2)刺激与创新功能。

在市场经济下,谁的产品质量高、成本低,谁就能够获取丰厚的利润。

这种丰厚的利润就是一种最大的刺激,它能激励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另一方面,谁要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谁就必须进行大胆创新,推出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分配与监督功能。

在市场上,初次分配一般以效率为原则。

等量的贡献或效率应当获取等量的报酬。

在此,按效率分配的前提是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

竞争使人们的报酬与其效率相适应。

同时,通过竞争,势必会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出现,促使低效率者自动退出市场。

市场的这种分配与监督功能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然,市场功能的发挥还需要一系列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市场竞争的前提。

这些条件或前提是:

(21页)。

五、市场经济的作用

1.市场经济的直接作用

(1)分配收入。

市场经济主体收入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价格的既是分配资源的工具,又是分配收入的尺度。

(2)传递信息。

市场机制可以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各种决策信息。

由于市场状况极其复杂,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可能无所适从。

然而,通过市场机制尤其是通过价格的升降可以传递市场供求信息,为人们的生产、消费决策提供方便。

(3)刺激生产。

市场机制的运转尤其是优胜劣汰规律可以在客观上产生一种激励或约束作用,促使人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去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进而最终刺激生产的发展。

(4)调节供求。

供求平衡是资源配置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市场经济下,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一般说来,供求状况决定着价格升降,价格高低又引导着生产和消费,调节着供求关系及其资源的配置。

2.市场经济的最终作用

(1)增强经济活力。

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生产者要在市场上相互比较其个别劳动时间,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形成后,各个商品生产者便可进行面对面的竞争与较量。

在竞争中,生产条件好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便可获取超额利润,占据有利地位。

反之,则处于不利地位。

正是通过这种市场的比较与竞争,才最终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由此不断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调节经济结构。

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生产者通过市场可以了解各个产品的社会需求量,以此调整自己的生产方向与生产规模。

同样,通过市场信号的变化,可以引导各个企业生产规模的伸缩和社会资源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生产与需求的平衡,最终协调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六、市场经济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1.市场经济的优点

(1)生产与消费的分散决策可以增强人们对市场信号反映的灵敏度,有利于供求的平衡和资源的节约。

在市场经济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根据市场信号的变化各自作出自己的生产与消费决策。

这种分散决策对市场变化反映较快,灵活性较大,有利于人们主动性的发挥、信息与生产成本的降低及其决策准确性的提高,推动供求平衡的顺利实现和社会资源的节约。

(2)追求经济利益的动力可以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推动技术的进步、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下,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一个巨大的内在动力,它驱使人们主动面向市场,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设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由此,可以推动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主动调整生产结构,密切关注市场动向,不断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3)价格信号的变化可以给每个市场主体提供充分有效的市场信息,进而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市场上,价格信号不断变化,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为各个市场主体提供充分有效的市场信息,引导人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结构,以确保供求的平衡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2.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和盲目性。

实际上,各个市场主体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经济活动的,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需要并不十分了解。

然而,由于经济生活极其复杂,部分市场信号的虚假性在所难免。

这样,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人们的经济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与盲目性。

长此以往,整个国民经济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及其重大比例关系的失调都是难免的。

(2)市场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进行价格控制,在这里,市场调节是乏力的、失灵的。

(3)市场对外部经济性问题难以正常调节。

在现实生活中,各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费用与社会经济费用之间往往是不一致的。

一个企业取消排污设施与排污费用可能造成社会的污染,进而诱发外部不经济现象。

(4)市场对公共产品提供的有效性明显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上不具有排他性的产品。

由于这种产品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人都能免费享用,无法带来足够的经济利益,故而,除了政府之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难以有效地提供。

(5)市场对收入和社会不公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市场所遵循的是公平竞争原则,但是,由于各个市场主体的具体情况不同,在竞争机制驱动下,最终收入差距的悬殊及其两极分化现象在所难免,社会不公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实际上,市场经济是从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产要素是否市场化以及生产要素是否通过市场来配置。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国际模式

第一节市场经济国际模式概述

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点

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混合经济制度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混合即公私企业的结合)。

其共同点是:

(1)在经济制度上,都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

在西方混合经济中,国有部分约占10~20%,私有部分占80~90%。

在私有部分中,中小企业的比重虽占80%以上,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大公司、大企业。

不少国家的出口产品大多集中于几个主要工业区和几百家大公司中,百分之一、二的大公司往往占到工业企业资本或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2)在经济运行机制上,都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西方国家都大力提倡市场竞争,十分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在让市场调节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不少国家都提倡有秩序的竞争,健全法制,反对垄断,保证市场环境的公平性。

(3)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家庭、企业、国家和银行四大经济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联系渠道大体相同。

市场经济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各个经济主体间的相互联系来进行的。

在此,个人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并用劳动报酬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劳务;

企业向家庭提供商品,向国家交纳税收;

银行向企业提供资金,并吸收家庭、企业和国库存款;

国家则通过征税向公民提供国家安全等公共产品。

这是西方国家的共同之处。

但是,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具体方式也不尽一致。

(4)在社会经济职能、政策目标、工具手段等方面也基本类同。

战后,西方国家在经济管理上,主要为经济运转提供一些必要的环境条件,对经济的自发性和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必要的调节。

在此,其政策目标有三个:

最高目标是个人自由和社会和谐,一级目标是经济自由、社会保障和社会公正,二级目标是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以及分配公平。

为实现这些目标,西方国家的主要宏观调控工具有竞争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经济增长政策、对外关系政策和各种社会政策。

不过,在政策搭配上,都各具特色。

二、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区别

1.各国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

(1)美国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崇尚自由竞争和私人自由企业制度,政府主要为市场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既不直接干预企业,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计划。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市场来实现。

家庭、企业、国家、银行四方之间的责任、义务及其相互影响的程度较小。

企业、家庭、个人都以自立为主。

(2)法国经济模式的特点:

国有与私营经济同时并存,国有经济占有一定比重,经济活动高度集中,计划与市场同时调节,资源配置中计划起着重要作用。

(3)日本经济模式的特点:

企业相互持股,法人股比重上升,个人股不断下降,经营者权力扩张,企业生存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着重于未来发展,十分重视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4)德国经济模式的特点:

以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统一为目标,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发挥其社会功能;

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管理过死,主张把个人的自由创造与社会进步结合起来。

2.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差异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差异与其具体国情密切相关。

美国经济模式的形成有着自由竞争的传统;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日本外向型、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其后起性及其资源的缺乏密不可分。

在市场经济的具体运行中,美国政府侧重需求管理,主要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加强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调控,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均衡的目标。

德国政府则侧重于货币管理,强调经济的平稳运行,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来保证经济均衡的稳定性。

其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较小。

虽然法国和日本都强调计划的作用,但在计划导向上,日本侧重于结构的调整,法国侧重于资源的配置;

在计划的实现上,日本注重官民合作,法国注重国有企业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第二节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

由于宏观调控方式不同,现代市场经济大体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二是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

在国家干预型市场经济中,政府调控力度较弱,政府干预的程度与范围是有限的,在体制上表现为弱势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运行的自由度较大。

在计划调控型市场经济中,政府调控力度较强,政府干预的程度与范围较大,在体制上表现为强势政府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市场运行的自由度较小。

具体情况为:

一、美国垄断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美国的经济体制是政府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混合经济体制,即垄断主导型或国家干预型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美国,私有财产和自由企业制度决定了市场经济的性质。

他们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政府的作用被限定在提供经济环境上。

在一战时期,美国曾经实行过高度统一的管理体制,通过设立战时产业局和其他管理机构,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来保证战争的需要。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各种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一系列国家干预的政策措施,以挽救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

期间,政府先后颁布了两个银行法,结束了自由银行制度,加强了中央银行对整个银行体系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