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771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docx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

(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DQS58-MG198)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安全对策措施浅

甲醇生产工艺简介

1、气化

  a、煤浆制备

  由煤运系统送来的原料煤干基(C、中间罐区

甲醇精馏工序临时停车时,甲醇合成工序生产的粗甲醇,进入粗甲醇贮罐中贮存。

甲醇精馏工序恢复生产时,粗甲醇经粗甲醇泵升压后送往甲醇精馏工序。

甲醇精馏工序生产的精甲醇,进入甲醇计量罐中。

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物理特性甲醇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高温、低温、中压、有毒、窒息等危险有害因素,从原料到产品都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对职工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装置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的损失。

因此,了解掌握甲醇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的危险物质有:

一氧化碳、氢、甲醇、氧、烧碱、盐酸等。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类物质。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1.250g/l,冰点为-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

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

一氧化碳为甲醇合成的原料之一,因此煤气化制甲醇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尤为重要。

氢:

氢是无色无臭气体,极微溶于水、乙醇、乙醚,无毒,无腐蚀性,极易燃烧,燃烧时火焰呈兰色,温度可达2000℃。

氢氧混合燃烧火焰温度为2100~2500℃,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星、高温能引起燃烧爆炸,比空气轻,泄露后上升滞留屋顶或容器上部,不易自然排出,遇火源易引发爆炸。

爆炸极限是4.1~74.2%,最小点燃能量为0.019毫焦。

甲醇:

别名:

木醇,木精。

外观与性状: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微有乙醇样气味,易挥发,易流动,燃烧时无烟有蓝色火焰,能与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互溶,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共沸混合物,能与多种化合物形成溶剂混溶,溶解性能优于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盐,如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铵、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铵和氯化钠等。

易燃,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6.0%-36.5%(体积)。

有毒,一般误饮5~10ml可致眼睛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

甲醇的闪点11.11℃,自燃点385℃,爆炸极限6.7~36%,燃烧时无火焰,其蒸汽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有燃烧爆炸危险,与铬酸,高氯酸,高氯酸铅反应剧烈,有爆炸危险。

辅助物料氨的危险特性:

氨是无色,有刺激性恶抽的气体,水溶液呈碱性,有较强的腐蚀性,与眼睛,皮肤接触易发生严重灼伤,气体大量泄露会危及人畜健康和生命,空气中氨气浓度达15.7~27.4%时,遇火星会引起燃烧爆炸,有油类存在时,更增加燃烧危险

氧: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危险性类别属于不燃气体。

氧的化学性质特别活泼,除贵金属---金、银、铂以及惰性气体外,所有元素都能与氧发生反应。

氧气的纯度越高,氧气反映越激烈,在纯氧中的氧化反应异常激烈,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产生高温。

氧气具有强烈的助燃特性,与可燃气体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混合会形成爆鸣气体,一旦达到其燃点,就会发生威力巨大的化学性爆炸。

压力高于2.94MPa的氧气与各类油脂接触,都能发生异常激烈的氧化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使油脂迅速达到燃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

烧碱:

熔融白色颗粒或条状,现常制成小片状。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

1g溶于0.9ml冷水、0.3ml沸水、7.2ml无水乙醇、4.2ml甲醇,溶于甘油。

溶于水、乙醇时或溶液与酸混合时产生剧热。

溶液呈强碱性。

相对密度2.13。

熔点318℃。

沸点1390℃。

烧碱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

粉尘或烟雾会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与NaOH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盐酸:

无色液体,有腐蚀性。

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

在化学上人们把盐酸和硫酸、硝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合称为六大无机强酸。

有刺激性气味。

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酸雾。

熔点(℃):

-114.8(纯HCl)沸点(℃):

108.6(20%恒沸溶液)相对密度(水=1):

1.2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26饱和蒸气压(kPa):

30.66(21℃)溶解性:

与水混溶,浓盐酸溶于水有热量放出。

溶于碱液并与碱液发生中和反应。

能与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苯。

接触其蒸气或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鼻衄、齿龈出血,气管炎等。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溃疡形成,有可能引起胃穿孔、腹膜炎等。

眼和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三、甲醇生产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

  1、焦炉煤气柜、焦炉气压缩机、各种脱硫转化器、转化炉、转化气压缩机、甲醇合成反应器、预精馏塔、加压精馏塔、常压精馏塔、甲醇产品贮罐、甲醇中间储罐、甲醇装车台、甲醇装车铁路站台、甲醇槽车、甲醇循环泵及其管线若发生煤气、中间转化气或甲醇的泄漏,又再遇到明火、火花或处在高温高热环境下,就极易导致火灾及爆炸危险。

  2、液氧或氧气系统发生泄漏,压力下高速泄漏的气流,容易产生静电并放电产生火花;纯氧为强氧化剂,如发生泄漏,则高浓度氧遇到现场存在的易燃物质能剧烈氧化放热,有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

  纯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如果设备、管路内在制作过程中,遗留的焊渣、毛刺等由于气流的作用,金属焊渣、毛刺极易被纯氧所氧化,而引发金属燃烧,甚至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氧气在流动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如果接地不良或接地电阻大,会造成静电集聚并放电,有导致氧气火灾爆炸的危险;管路内若存在油污,会由于强烈的氧化作用而发生自燃,进而引发火灾爆炸的危险。

  3、带压设备若由于设计、材质、制造等各环节存在问题,或设备得不到维护而锈蚀、腐蚀、或若由于操作违章、失误致使设备内压超过设备本身所能承受的压力极限,则会发生物理性爆炸,造成损失与伤害;同时会由于设备内的物料泄漏再引发火灾爆炸的危害。

2.中毒或窒息危害

  甲醇合成装置所使用的焦炉煤气原料、中间转化气和甲醇产品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与危害。

焦炉煤气中含有一氧硫化碳、硫化氢、氨气、苯等多种对人体伤害过程快、后果严重的易中毒;合成精馏过程中的甲醇可以通过吸入、食入、经皮吸收等途径,对人体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选择作用,易引起病变,还会引起皮肤出现脱脂、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等状况;当以上生产物料发生泄漏时,不仅有火灾、爆炸危险,亦同时存在中毒危险。

当空分工序的生产发生意外或输送管线、特别是液氧储罐以及氮气球罐发生意外时,若其产品氧、氮气大量泄漏,就会在短时间内致使作业环境中的氧或氮达到一定的浓度;如前所述,此时人若吸入过高浓度的氧或氮气,则有氧中毒或缺氧窒息的危害。

3.冻伤危害

  空分工序的空气分离系统为低温作业区。

系统中的液氧、液氮、液氩等低温介质,如发生泄漏,接触到人体可以造成冻伤。

另外,装置中的这些低温设备、管线,若隔热保冷层有脱露之处,人体直接接触时也可能会发生程度较轻的冻伤。

4.高温灼烫

  当工作场所的高温辐射强度大于4.2J/cm2.min时,可使人体过热,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变化,体温调节失去平衡,水盐代谢出现紊乱,消化及神经系统受到影响。

以3.8Mpa、450℃蒸汽为动源驱动的汽轮机本体及其附属管道,温度达260℃;甲醇生产中转化工艺为高温工艺,反应温度约达1000℃,而在物料进入转化炉之前要进行预热的一些设施其操作温度也高达500℃~600℃;合成甲醇过程为中温工艺,反应温度在220℃;装置内还有不少设备、管线操作温度都很高,尽管对设备采取了隔热保温措施,也仍将能产生热辐射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装置中的这些高温设备、管线,若隔热保温层有脱露之处,人体直接接触时可能会发生高温灼伤。

另外,夏季室外部分作业场所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温危害。

操作人员将有可能受到热辐射的危害。

5.高空坠落危害

  由于甲醇合成工艺中的许多装置的厂房有不少是多层,设备也多是高大,其楼梯、直斜钢梯、平台、走台较多,车间内也会有吊装口、安装孔和地沟等,若操作人员疏忽大意及蛮干,或在检修维护时,违反起重作业、高空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则会发生高处坠落、落物打击的伤害。

  6.机械伤害

  甲醇装置中的转动设备主要是气体压缩机、物料输送机泵等,当转动部位的防护罩如未装设或发生锈蚀损坏,作业人员的衣服、长发易被绞入而发生人体伤害;此外,在检查、维修设备时,如操作不经意,也可能发生刮、碰、割、切等伤害。

  7.触电

  这类危险主要发生在生产设施的各种机泵的电动机和辅助设施所在的变压器、配电室部位以及动力与照明错误!

超链接引用无效。

线路等处和照明电器上。

在安装施工过程中,由于选用质量低下的电气设备、器材或安装质量有缺陷而发生故障,或在工作过程和维修保养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不能按照电气工作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缺乏安全用电常识,均可能造成触电危险事故的发生。

8、车辆伤害

在煤气化厂区,有运送原料的车辆,同时也有运送产品的车辆。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

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

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部分人员文化基础差,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指令性的临时工顶替。

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

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

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当地劳动部门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

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标准化操作执行不严,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技术素质得不到提高。

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9、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浅析

1、开工时危险因素分析

开工过程中,装置设备(管道)要引入各种工艺介质进行吹扫、置换,工艺介质的温度、压力也要逐步从常温、常压提到规定的指标值。

开工中各种催化剂要进行升温、还原达到“活化态”。

开工中操作繁杂、步骤多、操作参数变化大、要求高、环节多、时间长,因而操作不当极易发生事故。

现将开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设备(管线)吹扫、置换、送气(液)操作设备(管线)进行吹扫、置换、送气操作是开工中前期操作。

在这一阶段中,如设备(管线)未吹扫干净就投入运行,在运行中杂质会堵塞管道或损坏阀门的密封面。

如果,蒸汽、润滑油系统存在杂质,将是十分危险的,杂质随蒸汽进入透平会造成叶片损坏;杂质进入轴瓦会造成轴瓦磨损;设备(管线)在开工中必须用工艺介质置换合格,上一工序工艺介质未合格前不能进入下一工序,否则会影响下一工序的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事故。

特别要禁止用可燃气直接置换空气。

送气(液)前要检查阀门(盲板)的状态。

(1)设备(管道)升温、升压

设备(管道)从常温、常压升到操作温度、操作压力必须保持一定速率,升温、升压过快产生的热应力、压力降会损坏设备,可造成重大事故。

升温过程中,工艺气体(特别是水蒸气)产生的冷凝液,应及时排除(送液时要注意排气)。

如排液不及时,气体带液,可造成“水击”损坏设备。

各厂开工中都不同程度遇到过“水击”现象,有的甚至造成事故。

(2)加热炉(转化炉)的点火、升温

加热炉(转化炉)点火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

因为点火前,如果炉膛内可燃气浓度已达到爆炸范围,未被置换干净,点火操作往往会造成炉膛爆炸。

(3)催化剂的升温、还原

催化剂的升温、还原在开工操作中是十分关键性的操作。

其操作的好坏,将影响催化:

剂的活性和使用寿命。

由于催化剂还原过程一般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造成温度上升,控制不当,易发生超温。

超温不但降低催化剂活性,减少催化剂使用寿命,严重时,可烧毁催化剂,并损坏设备。

开工前还应检查阀门、盲板、仪表状态及升温、还原的条件是否具备,否则也容易发生事故。

(4)压缩机开车操作

  压缩机组开车包括建立油循环,投用水冷,建立冷凝液系统、盘车置换,静态调试,暖管暖机,冲转,过临界转速,提速提压等步骤。

工作环节多,操作步骤繁杂。

操作不当,易发生烧轴瓦、振动大、喘振、超温超压、气封泄漏等故障,严重时会造成重大设备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