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7814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doc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土木工程专业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说明书

姓 名:

徐田欣

学 号:

081210117

指导教师:

贾立哲

同组成员:

吴志敏郑非张学贤莫忠奎

支飞鹤王舸张果李纪伟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

土木工程系

某商住楼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

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掌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设计方法

掌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二、设计资料

本设计为某商住楼的楼盖,设计基准期为50年,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1所示,柱的高度为,柱子截面为。

图1梁板平面设计

(1)楼面构造:

楼面面层用水磨石(面层,水泥砂浆打底),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

有关材料容重:

钢筋混凝土;水磨石;混合砂浆。

(2)柱的尺寸,楼面活荷载,一榀开间尺寸。

(3)荷载: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见表1,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

(4)材料选用:

混凝土:

板(,);

主、次梁(,)。

钢筋:

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其余采用()。

三、板的计算

板按塑形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值。

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取,板的尺寸如图2所示:

图2板的构造图

(1)荷载

恒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

钢筋混凝土板

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

恒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取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

图3板的计算简图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表1

截面

端支座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3)截面承载力计算

,,,板中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2:

表2

板带部位

边区板带(①~②,⑤~⑥)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

板带部位截面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边跨

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

支座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中间区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内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相连,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起计算弯矩降低20%。

板的配筋如图3所示:

(a)边区板带

(b)中间区板带

图3板的配筋示意图

(4)板中钢筋构造

①分布钢筋

按构造规定,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直径不宜小于;选用,。

②板边构造钢筋

因为现浇混凝土板周边嵌固于砌体墙中,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深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小于板边计算跨度的,即,直径不宜小于,间距不宜大于。

同时单位长度上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方向受力筋面积的,选用,延伸长度取。

③板角构造钢筋

在两边嵌固于腔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该钢筋深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小于计算跨度的,即,选用,延伸长度取。

④垂直于主梁的上部构造钢筋

直径不宜小于,间距不大于。

其数量不宜少于板中受力钢筋的。

该钢筋深入板内的长度,伸出主梁边缘的长度不宜小于,即,选用,。

⑥板中钢筋的锚固长度

板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小于,取。

四.次梁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高,梁宽。

次梁有关尺寸及支撑情况见图4所示:

图4次梁的构造图

⑴荷载

恒荷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

梁侧抹灰

活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合计

⑵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

说明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图5次梁计算简图

各截面弯矩计算如表3所示:

次梁弯矩计算

表3

截面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剪力计算如表4所示:

次梁剪力计算

表4

截面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座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右侧

剪力计算系数

⑶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梁高,

翼缘厚

判别T形截面类型: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故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如表5及表6所示:

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5

截面

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中中间跨跨中

中间支座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6

截面

端支座右侧

离端第二支座左侧

离端第二支左右侧

中间支座左侧,右侧

选用箍筋

实配箍筋间距

次梁配筋示意图如图6所示:

图6次梁配筋示意图

(4)次梁中钢筋构造

①因次梁各跨的跨度相差不超过,活荷载与恒载的比值之比,故次梁的配筋不必画材料图,按构造确定钢筋的切断和弯起;

②梁中钢筋深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小于12d

③支座处第一排弯起钢筋弯终点距墙,支座边缘的距离小于且满足小于,第二排弯起钢筋切断点距离支座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不小于,当有第三排弯起钢筋时,第二排弯起钢筋的切断点距离支座边缘的距离应满足不小于。

④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小于。

⑤弯起钢筋自弯起点到深入墙内终点的距离不大于

⑥梁支座截面负弯矩纵向受拉钢筋截断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处截断,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基本锚固长度)

⑦当梁的跨度为时,架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⑧当梁的腹板高度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五.主梁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柱高,柱截面尺寸为.主梁的有关尺寸及支撑情况如图7所示

图7主梁构造图

⑴荷载

恒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主梁自重(集中荷载)

梁侧抹灰(集中荷载)

活荷载设计值

由次梁传来

合计

⑵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平均跨度(计算支座弯矩用)

跨度差,则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的线刚度大的多,故主梁可视为铰支柱顶上的连续梁,计算简图如图8所示

图8主梁的计算简图

在各种不同分布的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力系数表进行,跨中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下式计算,则

(1)

(对边跨取;对中间跨取;对支座B取)

(2)

式中系数K由书中附表13中查得,具体计算结果以及最不利内力组合见分别表7及表8所示:

主梁弯矩计算()

表7

序号

荷载简图及弯矩图

边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1

2

3

4

最不利内力组合

主梁剪力计算

表8

序号

荷载简图及弯矩图

端支座

中间支座

1

2

0

4

最不利内力组合

将以上最不利组合下的弯矩图及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下,即可画出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

如图9所示

图9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

⑶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

,并取

判别T形截面类型

故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取,(因支座弯矩较大考虑布置两排纵筋,并布置在次梁主筋下面)。

主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9及表10: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9

截面

边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选配钢筋

实配钢筋面积

:

注: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10

截面

支座

支座

支座

选用箍筋

构造配筋

实配箍筋间距

S(mm)

⑷主梁吊筋计算

由次梁传至主梁的全部集中力:

选()

主梁的配筋示意图如下图11所示:

图11主梁配筋

(4)主梁中构造要求

①弯起钢筋弯起点距墙、支座边缘的距离小于,弯起钢筋的直径不小于,切断时应延伸至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以外不小于且不小于处且从该钢筋强度充分利用截面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弯起钢筋弯起点距离距充分利用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②当梁的跨度大于时,架立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

③当梁的腹板高度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且其间距不宜大于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