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795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农电商产业园设计规划方案Word格式.doc

3.4账户管理系统

3.5生产信息验证系统

3.6市场信息公告系统

3.7市场消化能力分析系统

第四章:

林农产品标准化设计

4.1林农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性

4.2标准化产品的选择

第五章:

林农电商产业园的利润分析

5.1市场规模

5.2主营业务利润预测

5.3副营业务利润分析

第六章:

林农电商产业园的发展愿景

6.1全国运营网的布局

6.2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的布局

6.3农林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

生产商

经常开夜车的人们应该知道,深夜两三点,城镇农贸市场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

我们整个城市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绝大部分都由这个供应链末端完成——批发转零售。

供应商

县、区二级批发商

市一级批发商

超市

分拣

初加工

包装

零售终端

这是当前蔬果产业链最基本的模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业链供应的上游——生产单位。

目前市场上的蔬菜供应主要分为:

棚户蔬菜和农散户蔬菜,大中城市蔬菜主要由棚户蔬菜供应,县区城镇两者供应居半,乡镇农村主要以农散户供应为主。

本人之前向我一个做蔬菜批发生意的同学了解过做蔬菜批发生意的状况。

据他所说,蔬菜批发生意有时候利润可观,有时候只能挣辛苦钱,有时候甚至亏本。

利润可观的情况一般发生在雨雪霜冻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或者农散户蔬菜换季供应量急剧减少的情况下。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棚户蔬菜和农散户蔬菜在供应环节存在一个相互抵制的情况。

下面我对棚户蔬菜和农散户蔬菜作一个优劣势说明。

农散户蔬菜无论从价格上或者供给能力上都无法跟棚户蔬菜比较。

价格上,它们供应价格价差从几毛到几块不等。

供给能力上,农散户蔬菜有换季需求,菜不能烂在地里,棚户蔬菜规模化种植,棚栽技术可以让供应周期提前或者延长数月。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农散户蔬菜更具有竞争力,因为老百姓更愿意买农散户蔬菜,他生态环保,施农家肥,无表象加工(有种农产品叫茭白,经化学用品加工后表面更白嫩)。

所以说农产品交收质量标准必将是我们进行林农产业园模型设计方面必须要考虑的方面。

其实,农民真的很不容易,从蔬菜耕种,打理,凌晨两三点采摘,凌晨四五点出售,他们用辛勤汗水自主完成了我们城市蔬菜供应的完整环节。

投资人进行林农产业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他们,不能触及他们的利益,这是投资人应当具备的情怀。

就互联网平台而言,它不仅得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更应该着手改变人的生活质量。

下面简单表述一下蔬果产业中下游产业链情况。

蔬果产业链的中游主要是一、二级批发商又或者是服务于超市的供应商。

批发商和供应商所在产业链中的主要功能在于蔬果资源的收储再分流。

我们在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是减少交易环节,提升交易效率。

但我们能不能在满足这两项基本条件的前期下,把林农产品的质量监督环节真实有效地加进去这便是我们进行产业整合的核心。

关于蔬果产业下游产业链,主要就是零售。

农林产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刚性需求,它的价格引导机制主要还是在于合理供应。

我们处理好上游的供应,下游的零售环节会基于母平台自主孵化和升级。

所以在我们进行产业链整合前期的重点应该放在上中游环节。

综上所述,经过对蔬果产业链的分析和梳理,我们在进行产业整合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以下三点,一、如何进行供应调节,形成价格引导机制,摊薄市场供应风险问题。

二、如何做到农林产品真实有效地监督。

三、如何让平台拥有自主孵化的能力。

下图是基于产业链整合和B2B模型设计的基础和雏形。

林农电子产业园

质量监督、储存、预选分级、包装、分流

县、区二级批发市场

市一级批发市场

林农电商产业园

农药残留管理中心

收购、储存、加工、包装、分流

林农电商产业园的经营模式和业务体系。

一、采购模式

林农电子产业园的经营模式也要从蔬果产业链的供应端口出发,上个章节提到,蔬果供应端口主要分为两个:

农散户蔬菜和棚户蔬菜。

下面就这两个端口描述一下产业园的采购模式。

2.1、农散户蔬菜采购模式

农散户蔬菜采用车辆环线收集采购模式。

这种采购模式需要乡镇村级政府的支持。

具体采购措施如下:

1、各乡镇、村级政府单位设置农场品收置点,由产业园派出车辆环线收集。

2、收集农副产品有品类和等级划分标准,产业园会有专门的品类及质量交收标准相关文件。

3、交收价格按当天市价标准计算,先交后付,一日一付。

实际交收价格=该品类产品当日成交均价-各项费用。

交收价格生成体系,产业园会有详细的说明性文件。

4、市价补贴机制。

如果农散户蔬菜在当天的市场竞争中价格不占优势,政府需要提供相对应补贴,如果农散户蔬菜远高于市场价成交,反补国家税费。

5、有序供应机制。

利用产业园的储存保管能力和市场消化分析系统,有效避开农散户蔬菜集中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保障林农产品价格的安全性。

农散户采购模式的核心是保护农散户利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对于农民,你和他说互联网思维他不懂,但其也不能作为社会潮流变革的牺牲品。

2.2、棚户蔬菜采购模式

1、棚户蔬菜采用集中采购模式,由产业园合作农商户、合作农企集中供货。

他是产业园采购的主体。

2、交收价格按该品类当日成交市价决定。

3、结算原则为一周一付或一月一付,视产业园具体运营情况而定。

4、市价系统每天在网络交易平台和批发市场窗口公告。

2.3、中转名优农副产品采购模式

这是产业园发展初期必不可少的采购通道,产业园管理层必须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确保产业园输出农副产品的品质优势,价格优势。

二、销售模式

2.1销售模式基于B2B平台基础(企业到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林农蔬果产业链的需求,直接对一、二级批发市场和超市进行分销,减少交易环节,提升交易效率,保障农林产品价格体系。

2.2销售窗口实行一级批发市场、各大超市直营,二级批发市场加盟的办法(初步考虑),这样能有效地对产业园进行系统性控制。

三、业务体系

主营业务:

蔬果的分销业务(产业园发展初期和试错期的业务范围)。

副营业务:

冷冻仓储及冷链配送业务,物业及物业租赁业务,林农产品预选分级及包装业务,平台产品推广业务,农药残留质检业务。

延伸业务:

母子平台的推广及培育业务。

四、服务体系

4.1、B2B电子商务交易系统

B2B电子商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传输和运算能力,为产业园和商家提供高效的交易服务和精准的结算服务。

B2B电子商务平台基于对历史数据精确储存,能为市场交易行为提供参考,能实现农副产品的有序供应。

4.2、农药残留管理中心。

农药残留管理中心会采取与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合作的方式。

做好事前防范,事中监察,事后跟踪,确保到居民手中都是绿色健康的农副产品。

1、B2B平台交易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把握“供、销、存”。

供指的是采购,一般以供货单和物流交接单为依据,销指的是销售,一般以销售清单为为依据,存指的是库存,是供销的结余。

因为农副产品需要保鲜,保质,要具备充足的流动性,有效地库存管理是有序供应的核心。

这也是之前提到的,一级批发市场为什么要落地直营网点的原因(直营网点必须开具能由总部监控到的销售清单)。

2、B2B平台交易系统的设计会以其他成功平台案例为参考,自主设计为主导的理念。

3、平台交易系统的设计原则为“简化前端交易,细化后端管理”。

4、平台对平台体系内其他窗口的交易无特殊限制,如批发商和批发商,批发商和供应商,甚至是供应商和供应商,保障平台交易的灵活性。

1、结算系统采用“平台系统自主结算,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为原则。

先充值备付金,再交易,防止结算风险。

2、主营业务结算需和副营业务单立结算单元。

3、产业园另设结算部门,监督系统结算,统计结算数据。

4、产业园综合结算系统是整个结算体系的中心。

5、结算项目一般包括交易费用,交易管理费用,物流费用(包括冷链配送,同城配送),仓储费用(包括冷冻仓储),预选分级及包装费用,物业及物业租赁费用,推广费用,质检费用,其他费用。

6、结算单位为元/公斤

7、价格体系,结算体系公开透明化。

8、平台结算系统应与相应结算公司(商业银行)的技术系统进行了联网测试,测试结果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物流系统的核心是交接单管理。

交接单分为纸质交接单和电子化交接单,记录交易明细,交易单位,驾驶员身份信息登记等。

发货端发货

收货端确认收货

驾驶员带回作为结算依据

打印发货单打印收货单

主要管理平台内所有运营账户,包括账户注册、重大违规事项登记、销户,另外还包括运营账户的充值管理,资金催缴和账户锁定等。

生产信息验证系统是该平台模型设计的亮点。

产业园对每批次输出产品做生产信息(生产日期、生产地、农残等级)登记并合成二维码标明在产品包装上,完成整个产业链的透明化运营。

市场信息公告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

林农产品市价公告和交易商重大违规现象公告以及林农产业重大新闻和政府颁发的关于林农产业政策的公告。

市场消化能力分析系统是基于对历史销售信息的梳理和产品主要供货源原产地的生产状况以及天气预测做出的综合市场判断。

该系统的目标是能够实现产业园对下游产业链的有序供给,能够对未来林农产品价格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1、互联网+林农产业平台模型的核心是市场化,公开化,既然市场化、公开化就需要有代替市场表达的语言。

标准化产品是其它同类产品的表达窗口,是其它产品的质量标杆,是其它产品的定价模型。

2、林农产品标准化设计有利于林农产业金融平台的搭建,如基于实体农商的远期合约及期货交易(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

3、林农产品标准化设计是林农产业整合的必要途径,是大宗商品市场必然趋势。

1、主要流通品类,主要流通品种。

2、标准化产品应具有产品简介、产品参数说明、质量标准等规范性内容。

3、标准化产品的选取以市场占有率为基础,产业园合作农商优先为原则。

林农电商产业园的利润分析和发展愿景

以安庆市为例,2013年安庆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除去20%流动性人口,蔬菜日供应需求大概为80万吨(以400万人口,人均需求200克蔬菜计算)。

按照国民经济发展纲要,全国城市化水平提高20个百分点,则城市年增蔬菜消费2500万吨。

林农电商产业园主要做蔬果供应端上游的分销,直接对一、二级批发市场进行分销。

如果电商园一天销售量为100吨的话,按照0.5元每公斤的纯利的话,那么日净利润为5万元,一年为1825万。

林农电商产业园作为资源整合的平台,将发挥它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极大地降低其运营及管理成本,如集中采购,物流资源系统性利用等。

林农电商产业园作为综合性服务平台,业务延展性好,收入渠道多。

收入渠道一般包括交易管理费用收入,物流费用收入(包括冷链配送,同城配送),仓储费用收入(包括冷冻仓储),预选分级及包装费用收入,物业及物业租赁费用收入,推广费用、质检费用及其他费用收入。

6.1全国运营网(林农电商产业园)的布局

在设计理念顺利落地并形成规模化经营后,我们会考虑全国运营网的布局,以安庆为管理中心向各个地区进行复制和发散,并搭建各个运营网点的业务联系渠道,进一步整合各个区域优势资源。

产业链上游生产环节的布局是整个产业链的重中之重。

我们在经过资本原始积累后会打造专项资金池,用于蔬果产品种植示范地的建设,切入蔬果产业上游产业链,形成平台闭环业务体系(上游生产,中游加工储运,下游同城分销)。

林农电商产业园新经济模式的诞生将打开与市场对话的窗口,将拥有市场话语权和进行市场定位的能力。

我们可以就此搭建农林土地评估、农林企业资信评级、农林企业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平台。

另外就B2B模型设计基础,我们可以建立以农商实体为主的远期及期货合约的交易,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利用资本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