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80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docx

环境工程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1、水循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2、环境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3、水质标准:

习惯上常把前一类国家或政府部门正式颁布的统一规定称作是指标准。

4、水质要求:

把后一类由一些有影响的部门或单位建立的参考规定称为水质要求。

5、社会循环:

指的是人类社会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求,要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这些经过使用后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混入了各种污染物质,它们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最终又流入天然水体。

6、水污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水的污染分两类,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对水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7、水质:

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性质。

8、水质指标:

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的具体衡量标准。

9、碱度:

水的碱度是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10、碳酸盐硬度:

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可经煮沸而除去,故也称为“暂时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

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故又称“永久硬度”。

11、化学需氧量:

在一定严格的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结果用氧的mg/L数来表示。

12、生化需氧量:

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氧量。

BOD5:

采用5d,20℃作为生化需氧量测定的标准条件,这样测得的生化需氧量记作BOD5.

13、pH反映的是水的酸碱性强度。

14、常用的蒸发烘干温度为103~105℃。

15、同一废水中各种有机物质的相对组成没有变化,则COD>BOD>OC

16、如果同一废水的BOD5/COD>0.3,一般认为此种废水是适宜于采用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的。

比值越大,可生物处理性越强。

如果比值小于0.3,则说明该废水中不可生物分解的有机物质数量很多,需寻求其他的处理途径。

17、水污染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1)化学性污染又分为无机污染物质、无机有毒物质、有机有毒物质、需氧污染物质、植物营养物质、油类污染物质。

2)物理性污染又分为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选择题)

18、水质指标:

物理性水质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浑浊度、透明度、固体、电导率;化学性:

(1)一般化学性:

pH、硬度、碱度、阳离子、阴离子、总含盐量、有机物质。

有毒化学性:

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农药。

(选择题)

19、废水处理系统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只去除废水中较大颗粒的悬浮物质;二级处理的主要任务是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三级处理也称为高级处理或深度处理。

(选择题)

20、污水排放标准选取方法:

(计算)对排入GB3838

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排入GB3838

类地表水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21、按溶解氧分5区:

(简答)

区(清洁区)——废水排入点前,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溶解氧可高达饱和;物种丰富,可发现观赏鱼类。

区(降解区)——水质浑浊,污泥下沉或上浮;溶解氧下降;鱼类品种减少,多为下等鱼种,如鲶鱼、鳝鱼、泥鳅等;绿藻减少,蓝绿藻蔓生;底泥中出现颤蚓等蠕虫。

区(强分解区)——水质变灰变黑,可能形成浮渣,腐败情况发生;溶解氧降至40%饱和度以下乃至零,有甲烷、硫化氢逸出;细菌大量繁殖,厌氧取代好氧,无中间稍,藻类极少,没有鱼,到处可见污水蝇和蚊子。

区(恢复区)——水质变得较清;溶解氧在40%饱和度以上,出现硝酸盐;出现真菌、浮游动物、藻类增加、苔藓植物出现,底栖生物中包括颤蚓、贻贝等介壳类以及昆虫的幼虫,有下等鱼种,后段或有一般鱼类如青鱼、草鱼、鲢鱼等。

区(清洁区)——水质如一般天然河流;溶解氧可高达饱和;物种增加,可发现观赏鱼类。

至此,河流对可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自净作用过程已基本完成。

第二章

1、水中被去除的杂志按其颗粒大小分为:

粗大颗粒物质、悬浮物质、胶体物质、溶解物质。

2、格栅和筛网是处理厂的第一个处理单元。

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的粗大物质,保护处理厂的机械设备并防止管道的堵塞。

3、沉砂池的作用:

主要是去除水中砂粒、煤渣等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杂质,同时也去除少量较大、较重的有机杂质,如骨屑、种子等。

可以防止对水泵和污泥处置设备的磨损,还可以使沉砂池中的污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4、沉砂池的工作原理是自由沉降。

5、沉砂池有三种类型:

平流式、竖流式、曝气式。

6、曝气沉砂池的功能与原理:

功能:

沉砂池主要功能是去除无机颗粒,但难免在沉渣中夹杂有机物,容易腐败发臭。

曝气沉砂池就可以使沉渣中有机物含量低于10%。

原理:

曝气沉砂池是一个长形渠道。

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在池中以螺旋状向前流动,从而产生与主流垂直的横向环流。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被甩沉下,而有机颗粒则经常处于悬浮状态,并使砂粒互相摩擦,剥除砂粒表面附着的有机污染物。

排出的沉渣一般只含约5%的有机物。

此外,曝气沉砂池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调节曝气量,控制污水的旋流速度,使除砂效率稳定;同时还能起到对污水的曝气作用,有利于后续的生化处理过程。

7、沉淀有以下四个类型:

1)自由沉降:

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呈离散状态,其形状、尺寸、质量均不改变,下沉速度不受干扰。

沉砂池以及初次沉淀池内的初期沉降就是自由沉降。

2)絮凝沉降:

沉降过程中各颗粒之间能互相黏结,其尺寸、质量会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大,沉速亦随深度而增加。

混凝沉淀池以及初次沉淀池的后期和二次沉淀池中初期的沉降属于此类型。

3)拥挤沉淀:

颗粒在水中的浓度较大时,各颗粒间相互靠的很近,在下沉过程中彼此受到周围颗粒作用力的干扰,但颗粒间的相对位置不变,作为一个整体而成层下降。

高浊度水的沉淀以及二次沉淀池后期的沉降属于这一类型。

4)压缩沉降:

颗粒在水中的浓度很高时会互相接触。

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可将下层颗粒间的水挤压出界面,使颗粒群被压缩。

发生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斗或污泥浓缩池内。

8、沉淀池形式分为:

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

平流式沉淀池是最早和最常用的形式。

9、浅池沉淀原理:

理想沉淀池的公式u0=Q/A表明,如果水量(Q)不变,则增大沉淀池面积(A),就可减小u0,即有更多的悬浮物可以沉下,提高了沉淀效率。

又因t=H/u0,则在保持u0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有效水深H的减小,沉淀时间t就可按比例缩短,从而减少了沉淀池的体积。

由此可知:

若将水深为H的沉淀池分隔为n个水深为H/n的沉淀池,则当沉淀区长度为原来长度的1/n时,就可处理与原来的沉淀池相同的水量,并达到完全相同的处理效果。

这说明,沉淀池越浅,就越能缩短沉淀时间。

这就是浅池沉降原理。

10、混凝分为:

1)凝聚:

是指使胶体脱稳并聚集为微絮粒的过程。

2)絮凝:

则是指微絮粒通过吸附、卷带和桥连而成长为更大的絮体的过程。

11、胶体的脱稳和水的混凝机理:

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作用、吸附架桥作用、网捕作用。

12、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使用最广的高分子絮凝剂,常作为助凝剂发挥吸附架桥作用,与其他混凝剂一起使用,能产生良好的混凝效果。

13、粒状介质的过滤机理:

阻力截留、重力沉降、接触絮凝。

14、接触角:

水对各种物质湿润性的大小,可用它们与水的接触角θ来衡量。

接触角θ<90°者为亲水性物质,θ>90°者为疏水性物质。

(判断亲水疏水性)

15、怎样判断物质能否上浮?

当θ→0°时,这种物质不能气浮;θ<90°,这种物质与气泡附着不牢,易于分离;当θ→180°时,这种物质易被气浮。

16、吸附:

在相界面上,物质自动发生积累或浓集的现象称为吸附。

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7、吸附等温线:

在一定温度下,活性炭与被处理的水接触并达到平衡时,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活性炭吸附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做吸附等温线。

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Langmuir型、BET型、Freundlich型。

18、吸附穿透线:

纵坐标为吸附质浓度(ρ),横坐标为出流时间(t)(或出水量v)。

穿透点:

当吸附带的下缘达到柱底部后,出水溶质浓度开始迅速上升,到达容许出水浓度(ρa),此点即为穿透点。

吸附终点:

当出水溶质浓度到达进水浓度的90%-95%,即ρb时,可认为吸附柱的吸附能力已经耗竭,此点即为吸附终点。

(判断什么时侯为吸附终点)

19、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以及芽孢,使之达到无菌保障水平。

消毒: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这是XX的。

(消毒的目的是杀死水中的病原细菌和其他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微生物。

消毒与灭菌不同。

消毒并非要杀死水中的一切微生物,而只要求将水中的病原微生物除去。

这是书上写的)

20、余氯:

为了保证水中所有的病原细菌都能确实的受到氯的作用,水加氯接触一段时间后,所投加的氯除和杂质作用消耗外,应该还有适量的氯留在水中以保证持续杀菌能力,这部分剩余的氯称为余氯。

游离性余氯:

Cl2、HOCl、OCl-。

化合性余氯:

NH2Cl、NHCl2及其他氯胺化合物。

21、折点加氯法:

当按照大于需氯量曲线上所出现折点B的量来加氯的方法。

第三章

1、生物化学处理法分为好氧和厌氧两大类。

按照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又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两种。

2、在生物处理中,净化污水的主要承担者是细菌,而原生生物是细菌的首要捕食者,后生生物是细菌的第二捕食者。

3、水解酶是一种细胞外酶,而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和合成酶等属于细胞内酶。

4、活性污泥法的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5、二次沉淀池的作用:

活性污泥与水澄清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到曝气池。

(用以澄清混合液和回流、浓缩活性污泥)

6、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的生物处理法,氧是好氧微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供氧不足会妨碍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造成丝状菌等耐低溶解氧的环境的微生物滋长,使污泥不易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7、营养物一般对氮、磷的需要量应满足BOD5:

N:

P=100:

5:

1厌氧BOD5:

N:

P=200:

5:

1

8、曝气作用:

向液相供给溶解液,并起搅拌和混合作用。

9、通常采用的曝气方法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及鼓风和机械并用曝气三种。

10、普通活性污泥法:

优点:

普通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高,可达到85%-95%;特别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比较稳定的废水。

缺点:

不能适应冲击负荷;需氧量沿池长前大后小,而空气的供应是均匀的,这就造成前段氧量不足,后段氧量过剩的现象。

若要维持前段足够的溶解氧,则后段会大大超过需要,造成浪费;由于曝气时间长,曝气池体积大,占地面积和基建费用也相应增大。

11、阶段曝气法:

优点:

污水沿池长分段多点进入,使有机物负荷分布较为均匀,对氧的需求也较为均匀。

微生物能充分发挥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污泥浓度沿池长逐步降低,出流污泥浓度低,有利于二次沉淀池的运行;可以提高空气利用率和曝气池的工作能力,并减轻二沉池的负荷;适用于大型曝气池及高浓度废水。

缺点:

曝气池最后段进水因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时间较短,有时影响出水水质;分段注入曝气池的污水,如果不能与原混合液立即混合均匀,会影响处理效果。

12、完全混合法:

优点:

曝气时间长,微生物生长在内源代谢阶段,不但去除了水中污染物,而且氧化了合成的细胞物质,基本上没有污泥外排,省去了污泥处理设施,管理方便,处理效果稳定。

缺点:

池容积大,曝气时间长,基建费用和动力费用都较高。

适用于要求高、又不便于污泥处理的中小镇或工业废水处理。

13、卡鲁塞尔氧化沟是如何实现脱氮除磷的:

Carrousel氧化沟处理污水的原理:

污水直接与污泥一起进入氧化沟系统→表曝机增加水中溶解氧,微生物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同时,氨被氧化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曝气机下游,混合液缺氧,反硝化开始→进入有氧区,完成一次循环。

 

14、奥贝尔氧化沟是如何实现脱氮除磷的:

Orbal氧化沟是一种常见的氧化沟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一般由三条同心圆式的环状沟渠组成,由外到内将其沟渠内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1、2mg/L,在外沟道进行反硝化和释磷,强化脱氮除磷过程。

进水先引入最外的沟渠,在其中不断循环的同时,依次引入下一个沟渠,最后从中心沟渠排出,排至二沉池。

15、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操作顺序依次为:

进水(fill)、反应(react)、沉淀(settle)、出水(draw)和待机(idle)

16、生物膜法除有机污染物过程:

空气中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中;污水中有机物由流动水层传递到附着水层,再进入生物膜;微生物代谢有机物。

17、为什么生物转盘兼有活性污泥池的功能:

生物转轴运转时,污水在反应槽中顺盘片间隙流动,盘片在转轴带动下缓慢转动,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为转盘上的生物膜所吸附。

当这部分盘片转离水面时,盘片表面形成一层污水薄膜,空气中的氧不断地溶解到水膜中,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收溶解氧,氧化分解被吸附的有机污染物。

盘片转动一周,即进行一次吸附-吸氧-氧化分解的过程。

转盘不断转动,污染物不断地被氧化分解,生物膜也逐渐变厚,衰老的生物膜在水流剪切力的作用下脱落,并随污水排至沉淀池。

转盘转动也使槽中污水不断地被搅动充氧,脱落的生物膜在槽中呈悬浮状态,继续起净化作用,因此生物转盘兼有活性污泥池的功能。

18、生物接触氧化法为什么又称接触曝气法或淹没式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接触曝气法或淹没式生物滤池)是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经过充氧的废水以一定流速流过填料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净化污水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法,所以又称接触曝气法或淹没式生物滤池。

19、厌氧生物处理机理:

在无分子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消化作用,将废水中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

20、好氧与厌氧的不同:

厌氧与好氧不同之处在于厌氧过程不以分子氧为电子受体。

厌氧过程的电子受体可以是有机物(厌氧状态),也可以是含氧有机物(NO3-,SO42-,CO2等,缺氧状态)。

好氧适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仅适用于污泥稳定处理,而且适用于高浓度和中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

21、低温消化:

5—15℃、中温消化:

30—35℃、高温消化:

50—55℃

22、负荷如何影响厌氧过程:

①当有机物负荷很高时,产酸速度大于甲烷菌的消耗速度,产酸过快,挥发酸积累,导致pH值下降,甲烷菌处于是低效不稳定状态,破坏碱性消化,产气率降低。

②负荷适中,pH=7~7.2,呈弱碱性,是高效稳定发酵状态。

③当有机负荷小,供给养料不足,产酸量偏少,pH>7.2是碱性发酵状态,是低效发酵状态。

投配率过低,随可提高产气率,消化完全,但设备容积大,基建投资高。

23、C/N比如何影响厌氧发酵:

原料C/N比过高,碳素多而氮素相对缺乏,则pH易下降,缓冲能力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

若C/N比过低,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容易造成系统中氨氮浓度过高,pH易上升,对产甲烷菌产生氨中毒。

24、生物脱氮机理的过程:

生物脱氮主要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来完成。

首先利用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NH3转化为NO3-;再利用缺氧段,由反硝化细菌将NO3-反硝化还原为N2,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

25、生物脱氮A/O工艺中每个构筑物的作用:

初沉池:

主要去除无机颗粒和有机物质,厌氧池:

利用厌氧及缺氧菌的降解作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反硝化菌,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

好氧池:

利用好氧菌的降解作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利用硝化菌,将氨氮转化为硝态氮,并将硝化液回流至A池。

二沉池:

其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26、A2/0工艺是如何实现生物脱氮除磷的?

是A/O工艺的改进,污泥与回流先进入厌氧池(溶解度<0.5mg/l)完全混合,经一定时间(1-2h)的厌氧分解,去除部分BOD,部分含氮化合物转化成N2(反硝化)而释放,回流污泥中的聚磷微生物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然后污水流入缺氧池,池中的反硝化细菌利用污水中为分解的含碳有机物做碳源,将好氧池内循环回流进来的NO3-还原为N2而释放;接着污水流入好氧池,水中NH3-N进行硝化反应生成NO3-,同时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从水中吸收磷,磷进入细胞组织,经沉淀池分离后以富磷污泥的形式从系统中排出。

27、A2/O工艺中每个构筑物的作用:

1)厌氧反应器:

原污水及从沉淀池排出的含磷回流污泥同步进入该反应器,其主要功能是释放磷,同时对部分有机物进行氨化;2)缺氧反应器:

污水经厌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首要功能是脱氮,硝态氮是通过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送来的,循环的混合液量较大,一般为2Q(Q——原污水量);3)好氧反应器——曝气池:

混合液由缺氧反应器进入该反应器,其功能是多重的,去除BOD、硝化和吸收磷都是在该反应器内进行的,这三项反应都是重要的,混合液中含有NO3-N,污泥中含有过剩的磷,而污水中的BOD(或COD)则得到去除,流量为2Q的混合液从这里回流到缺氧反应器;4)沉淀池:

其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28、硝化:

有氧,需要碱。

反硝化:

厌氧,产生碱。

29、NO3-的反硝化过程在生物化学过程中是还原反应,该反应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污水中应含有充足的电子供体,二是厌氧或缺氧条件。

30、生物脱磷机理:

污水中磷的去除主要由聚磷菌等微生物完成。

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不断摄取并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磷的吸收和聚磷的合成,一部分则使ADP通过与H3PO4结合,贮存起来。

细菌以聚磷的形式在细胞中储存磷,其量可以超过生长所需,这一过程称为聚磷菌磷的摄取。

处理过程中,通过系统中排除高磷污泥以达到去除磷的目的。

在厌氧和无氧氧化物生存的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放出H3PO4和能量,形成ADP。

这一过程称为聚磷菌磷的释放。

31、生物除磷A/O工艺中每个构筑物的作用:

厌氧池:

主要是释放出磷,满足细菌对磷的需求。

好氧池:

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供给吸磷微生物以能量,从水中吸收磷。

沉淀池:

其功能是泥水分离,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反应器,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

32、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有稳定处理(包括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去水处理(包括浓缩、脱水和干化)和最终处置(包括填地、投海、焚烧和综合利用)三类。

消化处理是稳定处理法的已种,主要用于去除污泥中的有机成分。

第五章

1、TSP(总悬浮颗粒物):

是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um的颗粒物。

2、烟:

烟系是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3、雾:

雾是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第六章

1、粒径分布:

粒径分布是指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表面积)所占的比例。

2、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和旋风除尘器等。

3、重力沉降室体积大,效率低,故只能作为高效除尘的预除尘装置,除去较大和较重的粒子。

4、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含尘气流由进口沿切线方向进入除尘器后,沿器壁由上而下作旋转运动,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转而沿轴心向上旋转,最后经排出管排出。

外涡旋和内涡旋的旋转方向相同,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

5、旋风除尘器通常认为遵循两大理论:

(1)转圈理论:

旋转圈数越多则粉尘到达边壁数量越多,除尘效率越高。

(2)筛分理论:

设想在旋风除尘器内部设立一筛网,大于筛网粒径的粉尘被分离出来,而小于筛网粒径的粉尘被气流夹带出去。

6、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涉及粉尘荷电、荷电粒子的迁移、沉积和集尘极表面清灰、气体电离等四个过程。

7、滤料是组成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分。

8、粉尘的导电性如何影响电除尘过程?

当比电阻低于1010Ω·cm时,比电阻几乎对除尘器操作和性能没有影响;当比电阻介于1010-1011Ω·cm之间时,火花率增加,操作电压降低;当比电阻高于1011Ω·cm时,集尘板粉尘层内会出现电火花,即会产生明显反电晕。

反电晕的产生导致电晕电流密度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干扰粒子荷电和捕集。

9、袋式除尘的优缺点:

优点:

①除尘效率高达99%以上,净化气体可循环使用,节省能源;②适应性强,能处理不同类型的颗粒污染物;③操作弹性大,入口气体含尘浓度变化对除尘效率影响不大;④结构简单,使用灵活,便于回收干料。

主要缺点:

①不易处理湿度大,粘度大的气流,投资较高;②压力损失大,能耗大;③受到滤布耐温(小于300℃)、耐腐等操作性能的限制。

10、湿式除尘器可以有效的将直径为0.1-20μm的液态或固态粒子从气流中除去,同时也能脱除气态污染物。

喷雾塔洗涤器是最简单的一种湿式除尘器。

文丘里洗涤器是一种高效湿式除尘器,多用于高温烟气的除尘和降温。

11、不同的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的除尘效率是完全不同的,选择除尘器时必须首先了解欲捕集粉尘的(粒径分布),再根据除尘器除尘分级效率和除尘要求选择适当的除尘器。

填空题

12、海陆风:

在水陆交界处(沿海、沿湖地带),海陆风的环状气流不能把污染物完全输送、扩散出去,当海陆风转换时,原来被陆风带走的污染物会被海风带回原地,形成重复污染。

13、山谷风。

白天气流由谷底流向山坡形成谷风;夜间山坡上的空气沿坡下滑形成山风。

此外,山区地理条件极有利于形成逆温。

14、众径:

F曲线应是有拐点的“S”形曲线,拐点发生在频率密度(p)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粒径处,这一类经称为众径(dd)。

中位粒径:

累积频率F=0.5时,对应的粒径d50称为个数中位粒径(NM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