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112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docx

宏观政策动向8108151588

 

宏观政策动向

第28期

(总第524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10年08月06日

国信观点:

 “后危机时代”欧洲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动向

政策动向:

 “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要实现“六个转变”

      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政策点评:

 我国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政策文摘:

 四部门要求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科技重大专项进口税收政策

      外汇局发布《关于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问题的通知》

一周动态:

 银监会遏制投机投资性住房贷款需求

      央行: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人民币可兑换没有时间表

月度汇粹:

 7月份宏观政策概揽

      

“后危机时代”欧洲新兴战略产业发展动向

本轮金融危机后,全球各发达经济体均试图通过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来引导经济走出泥淖,并刺激新的主导产业重振经济发展。

在各国制定新兴产业振兴规划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潜力巨大、足以支撑新一轮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革命的战略产业至关重要。

目前来看,各个国家对于未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侧重各有不同,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在发展低碳产业问题上,从排放指标的制定,到科研经费的投入、碳排放机制的提出、节能与环保标准的制定,再到低碳项目的推广等,欧盟率先出击,步步为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和低碳产业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

一、以政策机制保障低碳经济发展

(一)英国出台《英国低碳过渡计划》

2009年7月15日,英国政府正式发布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国家战略白皮书及一系列配套方案。

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

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确定了将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突破口的战略,拟通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英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这项计划的核心是要让英国成为一个更清洁、更环保、更繁荣的国家,确保英国为未来的诸多机遇作好准备。

计划内容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和住房等多个方面,并阐述了具体将要采取的措施,到2020年前:

英国将有超过120万人从事绿色职业;投资32亿英镑用于住房的节能改造,预计将有700万栋房屋进行能源革新,超过150万户家庭将得到资助以自产清洁能源;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洁净煤;英国使用的天然气中,一半将从国外进口;新车的平均碳排放量将减少40%。

这份文件还首次提出,所有英国政府机构都必须建立自己的“碳预算”,严格控制碳排放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则会受到相应处罚。

(二)欧盟推出“欧洲2020战略”

2008年底,欧洲议会通过了欧盟能源气候一揽子计划,包括欧盟排放权交易机制修正案、欧盟成员国配套措施任务分配的决定、碳捕获和储存的法律框架、可再生能源指令、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法规和燃料质量指令等内容,规定欧盟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至少20%,将可再生清洁能源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量减少20%。

在欧盟国家接连出现债务问题的背景下,2010年3月3日,欧盟委员会正式推出酝酿已久的未来10年发展战略,旨在凝聚信心,共同应对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提高欧盟整体国际竞争力。

根据“欧洲2020战略”,欧盟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三个方面:

发展以知识和创新为主的智能经济;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加强社会凝聚力。

其关键词是“创新”、“绿色”、“就业”。

二、以法律法规保障低碳产业发展

为了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欧盟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与严格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在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制定了很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计划,保障欧盟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实现。

例如,以《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为代表的环保指令,既是维护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的环保法规,同时也是一种比反倾销等措施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

欧盟还通过了一项新的家电更高能效等级标准,电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和集中供暖循环器将在原能源标签的基础上引入节能性能高于现有等级的三个新等级,并首次对电视机制定最低能效标准。

根据新修订的《燃料质量指令》,从2009年1月1日起,欧盟市场上出售的所有柴油中的硫含量必须降到每百万单位10以下,碳氢化合物含量必须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内陆水运船舶和可移动工程机械所使用的轻柴油的含硫量也将大幅降低。

从2011年起,燃料供应商必须每年将燃料在炼制、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2010年的水平上减少1%,到2020年整体减少排废10%,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亿吨。

三、借低碳技术抢占世界经济制高点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欧盟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以英国为首的欧盟国家虽然经济实力大不如美国,但是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本,发展低碳技术有助于发挥欧盟地区在科技实力上的比较优势。

欧盟去年宣布,将在2013年之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保持欧盟在“低碳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欧盟对低碳技术的选择侧重点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

为了发展低碳经济,欧盟成立了“欧洲能源研究联盟”和“联合欧洲能源研究院”,执行发展低碳经济的6项计划:

“欧洲风力计划”、“欧洲太阳能计划”、“欧洲生物质能计划”、“可持续核裂变计划”、“欧洲电网计划”和“欧洲二氧化碳回收与储藏计划”。

在这6大计划中,与清洁能源技术直接有关的就有4个。

从投入方面来看,2010年到2020年10年内,欧盟将投入总量达到530亿欧元进行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其中60亿欧元用于风能研究,160亿欧元用于太阳能技术研发,90亿欧元用于生物质能研究,70亿欧元用于核能研究,20亿欧元用于电网研究,130亿欧元用于二氧化碳捕捉和储藏示范项目。

欧盟国家在清洁能源上的巨大投入使得欧盟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技术开发水准和产业技术能力方面,水平明显高于日本和美国,在全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四、利用市场机制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

随着碳金融衍生品的兴起,碳权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05—2008年,全球碳交易额年均增长126.6%。

尽管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基于项目的清洁发展机制一级市场交易额下降,但二级市场依然活跃;基于配额的交易仍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交易额达到1263.5亿美元,比2007年的630.1亿美元增长100.5%,超过2005年交易额的10倍。

世界银行预计2012年全球碳交易额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在全球碳交易中,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一直占主导地位。

2008年,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交易额为919.1亿美元,交易量为30.9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分别比2007年增长87.3%、50.1%,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72.7%、64.2%。

目前,欧元成为碳权交易和碳金融衍生品的主要计价和结算货币。

欧盟认为,全球碳市场必须在2012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中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引导私人投资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虽然欧盟承诺扩大其排放交易体系,吸收其他发达国家加入,但其意图仍是主导未来国际规则的制定。

五、维持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优势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欧盟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第一代结晶硅太阳电池方面处于“领先世界”的地位。

截止2009年,欧洲累计光伏装机容量占全球的70%,新增装机容量占全球总量的76%,其中德国的累计光伏总装机容量和新增装机容量双双排名世界第一,分别占全球的41%和52%。

总装机容量排名前10的国家中,欧洲有7个,分别是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捷克、法国、和比利时;而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欧洲也有5个。

在风力发电方面,欧盟一直维持着自己“领先世界”的优势。

在丹麦、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带动下,风电在欧盟大多数国家得到了重视,到2009年底,欧盟有12个国家风电装机容量超过了1000MW;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前十名的国家中,欧洲也占了7个。

六、向低碳经济转轨成为欧盟的“经济稳定器”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

其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欧盟打算用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包括废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为欧盟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欧盟各国也在其经济刺激计划中从财政上对低碳产业给予了扶持。

2009年,英国首相布朗宣布启动一项“绿色振兴计划”,以使英国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随后,英国财政大臣又公布了全球首个“碳预算”,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

这项“碳预算”与英国公共财政预算同时发布,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方面。

这意味着今后英国政府的每项决策,都不仅要考虑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还要考虑碳的排放和吸收。

德国政府2009年6月公布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文件,强调低碳经济为经济现代化的指导方针,它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

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各行业能

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汽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以及执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

在意大利,政府对报废旧车购买环保车者给予最高达5000欧元的财政补贴。

比利时,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自2009年以来,也纷纷开始考虑类似的财政补贴计划。

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下欧洲经济的稳定器,并将成为振兴未来欧洲经济的关键。

七、启示与借鉴

欧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举措给我们的启示于借鉴如下:

一是政府建立完善的指标参考体系以便准确掌握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将低碳市场商业化指数纳入监测范围。

二是发挥政府对低碳经济的引导支持作用,为在低碳经济转轨过程中形成一个正确的投资环境。

三是财政扶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已成为各国角逐的重点,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四是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一些发达国家为提升全球竞争力,研发产业呈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在海外设置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

受金融危机影响,高端人才的引进成本降低,目前已成为引进国际科技人才的最好时机。

(郝彦菲)

“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要实现“六个转变”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能源战略与‘十二五’能源发展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能源发展思路要实现‘六大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也将有明显改变。

将考虑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鼓励以气代油,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使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4%提高到8%。

【问题】目前,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分别占75%和70%左右。

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比重有所增加。

随着全球低碳时代的到来,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必然要逐步降低。

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消费占能源消耗总量的24.1%,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天然气的比重只有4%。

能源“低碳化”发展除了要增加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比重之外,在传统能源领域,由于煤炭是碳元素多氢元素少,石油和天然气是氢元素多碳元素少,因此传统能源“低碳化”需要增加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的消费量。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较低,未来将要大幅度增加。

【对策】我国国家能源战略理念的六大转变包括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向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各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

国家能源战略理念转变的同时还要坚持节能优先、大力实施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促进煤炭绿色生产、清洁利用和发展以电力为核心的智慧能源网络等四个重点方向。

“十二五”是攻坚任务能否完成的关键期,“十二五”时期必须优化发展煤炭产业,加快天然气开发,加大水电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为实现2020年能源结构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要加大煤层气、页岩气、城市垃圾沼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力度;加强天然气储备体系建设,发挥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确保天然气稳定供应;强化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渠道建设,扩大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进口规模;适时调整天然气利用政策,鼓励以气代油,适地、适量建设天然气、液化天然气调峰电站。

按照我国能源未来发展的态势,预计到2015年,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现在的4%提高到8%左右。

另外,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比重将有所增加,而煤炭的消费比重将下降至65%左右。

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近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标准和行业准入条件,从严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增能力,从源头上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

【问题】8月3日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公布了《2010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

公报显示,上半年中国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1.2%,GDP同比增长11.1%,以此测算,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0.09%。

这一数字与一季度相比有所改善,但距离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仍有一定差距。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对“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数据做了修正。

修正后,2006年至2009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降幅达15.60%,比修正前的14.38%提高1.22个百分点。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修正后“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测算,2010年单位GDP能耗应比2009年应再降5.21个百分点。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其中单位GDP能耗是

一个重要约束性指标。

保增长与减排目标之间的“两难”进一步加剧。

我国正处于工业快速发展阶段,工业化进程决定了能源需求仍会上升。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的巨大惯性以及政策措施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再加上近期重污染事件层出不穷。

在距年底只有5个多月的时间里,节能减排目标完成难度加大。

从去年第三季度以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淘汰的产能发展迅速,尤其今年一季度因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六大高耗能行业导致能耗大幅上升,12个地区的单位GDP能耗由降转升。

【对策】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淘汰落后产能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目标。

一是发挥市场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整和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税收杠杆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

二是坚持依法行政。

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技术标准的门槛作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落实目标责任。

分解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明确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加强指导、督促和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四是优化政策环境。

强化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统筹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体系。

五是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目前,工信部已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奋斗目标。

下半年将进一步通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重点行业企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和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建立工业节能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强重点污染源防治等具体措施,坚决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我国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的2010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报告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不容忽视,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央行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运行总体态势良好。

消费较快增长,投资增速高位回稳,对外贸易快速恢复,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增强,工业增长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6%。

2010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7.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比上季度末低4.0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4.1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5.3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落,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1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贷款增速逐步回稳,投放节奏更趋均衡。

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2%,增速比上季度末低3.6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4.6万亿元,同比少增2.7万亿元。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小幅回升,6月份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7%,比年初上升0.32个百分点。

2010年6月19日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6月末,人民币汇率最大单日升值幅度为295个基点,最大单日贬值幅度为122个基点,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7909元。

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下一阶段,国民经济在快速回升的基础上有望逐步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形成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但是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运行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宏观调控面临两难局面。

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脆弱,国际金融环境仍不稳定。

同时,内需发展的基础还不平衡,民间投资和内生增长动力还要强化,持续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艰巨,节能减排形势严峻,财政金融领域风险值得关注。

价格形势比较复杂,通胀预期管理仍需加强。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较为缓慢,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总体回稳,国内生产能力较为充裕,经济趋向稳定增长,货币信贷增速有所回落,这些都有利于稳定价格水平。

不过,当前通胀预期和价格上行风险也不容忽视。

受主权债务危机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各国政策退出较为谨慎,全球货币条件比较宽松,富余资金可能寻找各种途径和出口,潜在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推进,都有可能对通胀预期产生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下降4.2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未来物价预期指数升至70.3%,仍处于历史同期中的较高水平。

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健康稳定运行。

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优化政策组合,着力于体制机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加大,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增多,但受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际生物能源发展等因素影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业与能源价格、投机行为、气候变化及宏观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深化,全球农产品供需格局及影响因素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特别是在当前通胀预期压力较大、各界对农产品价格高度关注的情况下,要准确把握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更为有效的政府调控体系。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运行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生产效益下降趋势明显。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总水平偏低,不能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远远低于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近的日本和韩国。

从2007年情况看,日本和韩国大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5.9倍、7.2倍;大豆分别是3.5倍、6.0倍;猪肉分别是1.5倍、1.6倍;蛋分别是1.6倍、2.0倍;奶分别是2.0倍、2.4倍。

同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是农产品内部比价不合理,种粮比较效益偏低。

2004年粮食市场放开后,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对稻谷、小麦等重要粮食品种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但种粮与种蔬菜、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相比效益仍然偏低。

三是园艺产品价格波动频繁,农民收入不稳定。

目前支持保护政策相对比较完善的粮食价格运行还算平稳,但完全依靠市场调节的园艺产品价格波动剧烈。

四是市场主体发育不平衡,农民议价能力低。

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数量多、组织化程度低,而运销、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组织化程度较高、市场垄断能力较强,使得农民市场博弈和议价能力在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弱势,获得的利润较少。

五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相互影响加深,国内价格调控的难度加大。

随着农业国际化程度的深入,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大豆等外贸依存度高的农产品尤为如此。

由于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仅为3%,目前国内外价格基本同步。

如果进口大幅增加必然导致国内价格下降,国内的价格调控和临时收储政策效果很大程度上被进口冲淡。

六是未来全球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和转型经济的复苏,增加了我国粮食市场安全运行风险。

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趋势和不断涌现的新热点,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市场调控的难度。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包括价格支持、直接补贴和贸易调控等手段在内的市场调控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稳定、市场稳定,但也面临一些考验:

一是价格干预的边际效应在下降,有时很难实现政策目标;二是在WTO贸易规则约束下,国内政策支持空间将明显缩小。

为了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一是要明确调控的主要目标,着力解决供需方面的主要矛盾,并及时发布准确的市场信息,尽量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干预,让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市场

供求关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二是要选择更有针对性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并在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耕地质量、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允许农产品价格逐步合理上升;要逐步建立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产成本以及城镇低保水平联动机制;要统筹考虑国内政策与国际贸易政策,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的调控和支持政策;努力保持粮食类基础性产品价格相对稳定,尽量减少大豆等贸易依存度高的产品价格大起大落,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的有效调控办法。

四是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努力探索开放贸易环境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战略。

四部门要求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村微型金融,有效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村消费的资金需求,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

意见提出,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明显成效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其优先设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跨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