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22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docx

江苏省无锡市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

江苏省无锡市2013届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拙劣/相形见绌   告竣/怙恶不悛  讥诮/峭拔刚劲

B.积攒/人头攒动   脉络/脉脉含情   折本/百折不挠

C.绝唱/角逐激烈   俏皮/金蝉脱壳   晾晒/量力而行

D.提防/啼笑皆非   喟叹/振聋发聩   盱眙/长吁短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云南彝良地区,震后出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附近省市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前往灾区抢救。

B.  中秋、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客流量大增,服务部门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服务环境和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  批评学生先要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否则批评过头或无端发泄愤怒,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或偶有小错的人受到伤害。

D.  经过网友推荐和专家评定,佳木斯市十九中语文教师张丽莉被评为“十大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大家公认的最美女教师。

3.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给“绿色建筑”下定义。

(4分)(不超过50字)

      绿色建筑并不意味着高成本和高价。

绿色建筑要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材和节水。

绿色建筑应该提倡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绿色建筑倡导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绿色建筑:

  4.莫言首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国内出现了莫言热,作品被抢一空,修建故居,品牌开发……对此,请你写一段评论,表达你的观点。

(5分)(不超过5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

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

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

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

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

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

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

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

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

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

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

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

后廷推阁臣,万化复不与。

锡爵等皆恚,万化乃获推,会帝报罢而止。

及是,锡爵将谢政,廷推代者。

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既废,名益高,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

至三十六年,始起南京光禄少卿,力辞不就。

四十年,卒于家。

宪成姿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

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

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构。

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

当是时,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

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

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

而其时于玉立、黄正宾辈附丽其间,颇有轻浮好事名。

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

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

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

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

“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

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

”疏入,不报。

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修坐是失执政意           坐:

因犯……罪或错误

 B.给事中陈与郊承风旨并论起鸣、自修    论:

议论

 C.及是,锡爵将谢政                    谢:

推辞

 D.赞同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                  专:

独占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宪成为人正直的一组是(3分)

   ①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②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           

  ③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④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           

   ⑤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⑥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赞同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宪成天性不凡,聪慧绝伦,从小有志于圣学,读书勤奋刻苦,乡试考第一,万历八年后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

  B.顾宪成对于考核京官、处理辛自修、何起鸣感到不平,上奏朝廷,语言触犯皇帝,被皇帝严厉斥责,贬为桂阳判官。

  C.顾宪成被削去官籍回到故乡后,集中精力研究学问。

东林书院恢复后,携志同道合者来书院讲学,一时,东林党人名声大震。

  D.顾宪成为李三才被弹劾一事曾向人求情,徐兆魁等人借口东林党结党营私,极尽污蔑诋毁,直至顾宪成去世,还有人攻击他。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

(3分)

(2)中外推荐百十疏,帝悉不报。

(3分)

(3)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眉峰碧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

纤手还重执。

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

风雨愁通夕。

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1)开头两句写了哪两种离别心理?

二、三两句和柳永《雨霖铃》中的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

(2)结尾两句表达感情形象生动,请简要说明。

(4分)

(3)本词写法上很有特色,请简要概括。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6)欲速则不达,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7)________________,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咏史》)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画 菊

高军

赵县长一回到家中就来到画案前,在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勾勒点染起来。

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只有赵县长喜欢舞文弄墨。

他除在家中画几笔,从不在公开场合显摆。

当县长事情就多,有时回到家中还不等拿起画笔来就有人来拜访,他也会毫不客气地继续画他的菊花,有一搭没一搭地与来人敷衍着。

这天,他刚刚在一张横幅上拉出整幅画的主枝和辅枝来,畜牧局的蒋局长就进了门。

全县局级领导班子马上就要调整了,这次会提拔两名副县级干部,蒋局长这几年抓生态养殖很有特色。

赵县长抬起头来,平静地打了声招呼:

“来啦。

蒋局长显得热情多了,把腋下夹的那个小包拿到手中,迅速走上前来。

赵县长不动声色地把正画着的那张宣纸拿到一边去,另换上一张方形宣纸,拿着画笔在纸的右部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

墨色的菊花茎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

蒋局长站在那里,认真地盯着赵县长的手。

赵县长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会儿这几杆花茎,然后用大笔头开始侧锋点染。

几提几转几按,富有浑厚稳重之感的菊叶就画出来。

再随意勾勒几笔,有弹性有节奏的叶筋画出后,整幅画的大体模样就出现了。

赵县长拿起画笔在宣纸上提顿自如地勾出了几根向上直立的花茎。

墨色的菊花峻拔劲挺,立即显示出一股超凡脱俗之气。

蒋局长因为不懂绘画,有些忐忑地称赞道:

“很好看。

赵县长轻微地笑笑,另拿起一支羊毫毛笔先蘸点清水,然后蘸点白色颜料点画出一个个菊花花瓣,接着用墨色在白色未干之时勾勒一下花瓣,色调与线条互相渗透,很快融为一体,生动韵味就溢出纸面来了。

蒋局长赶紧又称赞道:

“真好,真好,太像了。

赵县长任他随意说,并不搭理他。

画面左边还有一大块空白,赵县长盯着这个地方,沉思着。

过了半天,才蘸点淡墨开始快速皴擦,接着几笔勾勒,一块挺拔的山石就矗立在那菊花图中了。

蒋局长看到这里,感到有一股超凡脱俗、清逸豪迈的夺目之气迎面而来,好像不由自主地被逼退了一步,身上竟然冒出一层细汗来。

赵县长径自对着画面微微颔了几颔首,开始提笔题款。

蒋局长看到赵县长的笔触又伸向画面,赶紧向前一步,随即小声念出来:

“高情守幽贞,大节凛介刚。

赵县长抬头轻轻看他一眼,就又低下头题上时间和名字,然后慢慢钤印章。

在这期间,赵县长听到蒋局长又念叨了几遍这两句题诗。

因为作品已经完成,他身心放松下来,就接过话头和蒋局长交谈起来: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两句诗。

陆公一生洁身自好,以菊花的品行养其性情,坚其意志,我最佩服。

所以喜欢随意涂鸦几笔。

赵县长看到蒋局长把拿在手中的包又夹回了腋下,这才来到沙发前,指着另一个沙发:

“来,咱们坐下说话。

“我该回了。

赵县长,您也休息吧。

”蒋局长神情轻松起来,转身要走。

“也好,”赵县长走到画案前,把自己刚完成的这幅画折叠起来,“我信笔涂抹的,送给你了。

天不早了,一路走好。

11.请简要概括小说中“菊花”的特点。

(4分)

12.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蒋局长看画的反应,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分)

13.结合全文,试分析赵县长这一人物形象。

(6分)

14.小说详细描写赵县长作画的过程,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报恩于万一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恩”是债务,而且必须偿还。

但在日本,“报恩”被看作与“恩”全然不同的另一个范畴。

在我们的伦理学中,这两个范畴却混在一起,形成中性词汇,如obligation(义务、恩义)与duty(义务、任务)之类。

日本人对此感到奇怪,感到不可理解。

对日本人来讲,称之为“恩”,一经接受,则是永久常存的债务;“报恩”则是积极的,紧如张弦,刻不容缓的偿还,是用另一系列概念来表达的。

为报恩而积极献身之时就是行有美德之始。

美国人要想理解日本人的这种德行,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把这种德行与金钱交易作比较,并且要看到其幕后对不偿还的制裁。

犹如我们在财务交往中都要求履行合同,谁要是巧取豪夺,我们决不宽容。

你对银行有债务,就必须偿还,不能还不还随便。

债务人不仅要还本,还必须付息。

这些,与我们对爱国、爱家庭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

对我们来讲,爱是一种感情,不受任何约束而自由给予,这才是最高尚的。

爱国心意味着把我们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其它一切。

我们认为,一个人应该同情、援助贫困的双亲,不能殴打妻子,必须抚养子女。

但是,这些既不能像金钱债务那样斤斤计较,也不能像做生意成功那样获得回报。

但在日本,这些却被看作像美国人眼中那种金钱债务—样,其背后有强大的约束力,就像美国人的应付账单或抵押贷款的利息一样。

这些观念时刻笼罩心头的阴影,和纽约的农民时刻担心抵押、华尔街的资本家卖空脱手后盯着行情上涨一样。

日本人把恩分为各具不同规则的不同范畴:

一种是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他们把这种恩称之为“义务”,也就是他们所说的“难于报恩于万一”。

义务分两类:

一类是报答父母的恩--孝;另一类是报答天皇的恩--忠。

这两者都是强制性的,是任何人生而具有的。

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

人的一生中的偶然事件可能改变义务的某些细节,但义务则是自动加在一切人身上并超越一切偶然情况的。

七世纪以来,日本一再从中国引进伦理体系,“忠”、“孝”原来都是汉文。

但是,中国人并没有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

在中国,忠孝是有条件的,忠孝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它的含义几乎包罗了西方一切良好的人际关系。

统治者如果不“仁”,人民可以揭竿而起,反对他。

“仁”是忠义的先决条件。

天子之所以能享有帝位,是因为他在施仁政。

文武百官也是如此。

中国伦理学的这一前提,日本从未接受。

伟大的日本学者朝河贯一在论及中世纪两国的这种差异时写道:

“在日本,这些观点显然与天皇制不相容,所以,即使作为学术理论,也从未全盘接受过”。

事实上,“仁”在日本是被排斥在伦理体系之外的德目,丧失了它在中国伦理体系中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在日本,“行仁”或“行仁义”,即使身居高位也不是必须具备的道德了。

由于“仁”被彻底排斥在日本人伦理体系之外,致使“仁”形成具有“法律范围以外之事”的含意。

比如提倡为慈善事业捐款、对犯人施以赦免等等。

但它显然是份外的事,不是必需如此。

15.文中划线句子对论述日美两国不同的“恩”与“报恩”观念有什么作用?

(6分)

16.日本人的“恩”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末节的论述思路。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哈佛大学期末布置了一门课程的开卷考试,让学生回家去做,开学后交卷。

老师改卷时发现有近一半雷同现象,学校认为是学生互相交流、无独立思考的结果,属严重作弊行为。

哈佛将家丑公布于众,一个个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最严重的要劝其休学一年。

要求: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应在材料范围之内,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无锡市2012年秋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第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滕文公问曰: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

事齐乎?

事楚乎?

孟子对曰: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选自《孟子》)

20.写出一个世间流传的与孟子求学经历有关的成语              。

(2分)

21.依据文意,说说孟子认为滕这样的小国谋求自保的方法。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家》塑造了善良却抑郁的梅、贤惠的瑞珏、柔中带刚的鸣凤等三位悲剧性女性形象。

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无辜、善良女性的迫害。

B.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思虑过多却在行动上犹豫不决,作为王子被民众爱戴的他却不相信民众。

C.常四爷是《茶馆》中贯穿全剧的典型人物。

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痛恨洋人,正直又善良,富有正义感,是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的代表。

D.海明威的作品最富有魅力和打动人心的,是他塑造了众多的在迷惘中顽强拼搏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的形象象征着一种永恒的压倒命运的力量。

E.史湘云是《红楼梦》中光彩照人的形象,她开朗豪爽,才情超人。

她的诗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意境凄冷,暗示了她悲惨的结局。

23.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原委。

(4分)

  

(2)《阿Q正传》中当革命的消息传到未庄时,阿Q对革命的态度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明。

(6分)

三、材料分析归纳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4—26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广和普及西方现代礼仪越来越成为一门必修课。

西方礼仪强调个性、崇尚自由,简单务实、易于传播,讲究平等、自由开放。

中国礼仪则重视血缘和亲情,有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礼尚往来等几个特点。

遵守现代礼仪也是一种文化的沟通和对话,可以加强不同国度人们彼此的认同感。

在发扬光大我们自己民族优秀礼仪的同时,必须要推广西方一些好的礼仪,尤其是像尊重妇女、女士优先、公务活动礼仪等等。

中国古代礼仪,有的方面规定很详细,有的则很简单,而在目前这个社会里,有些新出现的事物、职业,无法使用过去的礼仪。

因此,现代国际交往需要我们学习西方礼仪,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和节奏。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素质有多高,其实很大的程度是在说他的礼仪很好。

男性有绅士风度,女性有淑女风范。

良好的礼仪修养,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自信。

让自己成为一位温雅而有魅力的人,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人们所追求的修养境界。

“彬彬有礼”绝不是特权阶层、时代精英的专利,每一个人都有权拥有也能够拥有。

如果你买不起“香奈儿”,一朵花、一抹笑容,也是最好的装饰。

一个国家人人珍视礼仪就会不断地走向上层,成为文明之邦。

有的人传播中国文化高高在上,自己觉得中国文化优越,比国外的文化强,这样的心态就让外国人很反感。

有人看外国人的脸色传播中国文化,外国人喜欢什么就传播什么,甚至传播中国文化中的糟粕。

要想真正让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就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

做一种持之以恒的准备,以身作则,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24.请概括上文中东西方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分)

25.从文中看,中国在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时存在哪些问题?

(5分)

26.结合材料,你认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要做哪些工作?

(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C分别读作jué qiào liàng(A项分别读作zhuō/chù jùn/quān qiào;B项分别读作zǎn/cuán mài/mò shé/zhé;D项分别读作dī/tí kuì xū)

2.D(A成分残缺或偷换主语,在“救援人员”前加上“派遣”;B搭配不当,在“快乐”前加上“提供”;C句式杂糅,删去“对”,将“造成”改为“使”或把“受到”改为“的”)

3.绿色建筑是指在使用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达到环保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最大限度节约资源”、“达到环保要求”、“提供健康、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每点1分)

4.示例一:

莫言获奖提升了中国文学在世界上的地位,点燃了国人的文学热情,期待这种文学热情能长盛不衰。

示例二:

莫言获奖唤起了国人的文学梦想,但愿抢购作品不是盲从,更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风景。

示例三:

莫言热可以理解,但不要过头,如果给莫言造成巨大压力,干扰了他创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

(明确观点2分,论证分析3分)

5.B(论:

论罪)

6.C(①不能说明他正直,④是说他兄弟俩有志兴学)

7.B(他是为受到责备的四位御史感到不平,上奏语言触犯的是当权者)

8.

(1)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

(得分点为:

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

得分点为:

寻、迁和牴牾)

(2)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疏有上百份,皇上都不回答。

(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

得分点为:

中外、疏和报)

(3)抱有远大志向而又不合时宜(无法施展才华)的士大夫,大多退处于山野林下,听到顾宪成办书院的消息后,纷纷响应前来归附。

(句意不通该句不得分。

得分点为:

定语后置句、抱道忤时、率、响附)

9.

(1)蹙破眉峰的痛苦心理、执手相看不愿分开的担忧心理。

(2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分)

(2)通过联想,离别的痛苦好像雨滴落在芭蕉叶上一样滴落在心里,(2分)想象的哀景更增添离别的苦涩之情(2分)(3)善于借凄清景物抒发离别的思念之情(借哀景写哀情);善于抓住传神的细节进行描写,表现离别人的愁苦心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通过想象离别后的心理感受)突出离别的悲伤程度。

(写出两点即可,一点1分,两点3分)

10.

(1)感时花溅泪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似曾相识燕归来 (6)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历览前贤国与家

11.峻拔劲挺、超凡脱俗、浑厚稳重、清逸豪迈。

(每点1分)

12.表明蒋局长心灵受到了震动;衬托出赵县长画中所蕴含正气的巨大力量;为下文蒋局长把准备送出的“包”又收回来作铺垫。

(一点1分,二点3分,三点4分)

13.文化品位较高,有修养,喜欢舞文弄墨(2分);做人做官有智慧,借画菊花巧妙地教育了下属(2分);清廉正直,从不显摆,以“菊花”送人,阻止送礼(2分)。

14.题目为《画菊》,画菊的过程自然应该重点描写(2分);画菊的过程既是表现赵县长精神的过程又是蒋局长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2分);“菊花”象征着“高洁刚介”,正是本文所要反映的主旨,画菊的过程就是主旨的揭示过程(2分)。

15.类比论证,将日本人对于报恩的心情和美国人对于金钱债务的心情作比较(3分)。

更有力地证明了,对日本人说“恩”是一种刻不容缓必须偿还的债务(3分)。

16.一种在数量上和持久时间上都是无限的,也就是“义务”(2分);它可以改变某些细节,但在一切人的身上都具有必然性(2分);另一种是在数量上相等并须在特定时间内偿还的(2分)。

17.首先指出中国道德体系中还有更高的要求“仁”(2分);然后分析日本没有接受这一理论的原因(2分);最后阐明“仁”在日本被赋予的与中国所不同的新含意(2分)。

 

二、评分细则

(一)关于立意和切题

这是一则多向立意的材料,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把握材料含意:

学生不能独立思考完成考试,互相交流,出现一半雷同现象,这属于作弊行为;老师改卷时发现了学生的作弊行为,很气愤,将此事告知学校,这是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校面对学生考试的弄虚作假现象,非常重视,将家丑公布于众,约见作弊学生,认真调查处理,说明学校不容忍这种行为,且纠正及时。

其次要分析材料、选择角度立意。

从学生角度看,出现考试雷同现象,表面看是缺乏独立思考思想,实质是不诚信的表现,属于作弊严重违纪行为,可以确定“要坚守诚信”、“诚信比学习考试成绩更重要”、“诚信也是一次考试”等立意;从老师角度看,发现此类作弊行为,没有视而不见,相反认真较劲,使得作弊学生受到了应有的处理,教育了学生,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可以确定“严格就是负责”、“不能容忍学生的作弊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制止”等立意;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非常重视学生考试中的不端行为,不隐瞒,一个个约见学生,认真调查,严肃处理,可以确定“考试就须严格管理”、“严格管理才有好名声”、“揭家丑更让人钦佩”、“绝不容忍学生的错误行为”等。

还可以把三者结合起来思考,确立“名校是严格管理出来的”、“教育,育人为先”等立意。

只要符合以上材料范围内容,所写都应视作切题。

(二)  判分原则

评分:

坚持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根据“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表达”等写作的基本能力评判,充分体现语文素养。

表达:

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

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运用错误较多者,一律下降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文体:

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

文体不明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三)其他要求

1.确认抄袭,2/3与原作相同,最高分不超过20分,基本相同,最高分不超过10分。

2.没有标题扣2分。

3.错别字一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