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834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docx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华佗五禽戏的调气养生之道研究-中医养生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养生之道论文(优秀范文8篇)之第三篇

  摘要: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集大成之功法,在习练过程中强调形、气、神的三调合一。

调气是三调合一的关键与核心,可使神志趋于宁静并且指导形体的运动。

华佗五禽戏调气养生是人体气机的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结合,一方面以形体为物质基础,对气进行功能性的调节;另一方面将气看作物质,对机体气机的功能进行调节。

百病生于气,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气的调节有关,人体之气按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之气和经络之气,一身之气皆是分布到脏腑与经络之中,脏腑、经络气机失常则机体生变。

调脏腑经络之气,以使人达到阴阳平调、气顺体健的状态是习练华佗五禽戏以防病治病的关键。

  关键词:

华佗五禽戏,养生之道,养生,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导引

  中国传统导引气功是强调疏导机体气机、动引肢体关节的养生功法。

五禽戏导引养生功法是中国古代最早、最系统的传统导引功法,前至黄帝避洞泄寒中之弊创导引术,后至诸子百家编创诸多精妙绝伦的功法,五禽戏在其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

五禽戏的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约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门庭流派和术式套路多种多样,以董文焕为代表的亳州派为代表门派之一,术式名为传统五禽戏,他的整个套路为左右共54个动作(不含起势调息等),故又名五禽戏54式。

夏克平在继承董文焕传统五禽戏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取其中18种较典型术式精编为华佗五禽戏18式,故名之华佗五禽戏[1]。

基于对五禽戏的研究和传承,2016年,由夏克平编着的《华佗五禽戏》一书出版,首次介绍了华佗五禽戏的术式功法和辨治原则。

国家医学气功协会也将华佗五禽戏作为推荐功法。

华佗五禽戏是在继承传统五禽戏基础上的创新,对弘扬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有积极的意义,符合时代与社会的需求。

  1调气是华佗五禽戏养生的关键

  自古以来,各类文献中对气多有提及,较有代表性的气的概念是:

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2]。

气因其虚无缥缈和哲思广义而显得非常神秘。

气有人体之气和哲学之气之分,古代哲学之气是用来解释宇宙万物本原,而人体之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之中运动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用来维系人体生命的。

华佗五禽戏调养的主要是人体之气,要注意区别开来。

人体之气极易遭到破坏,人体疾病的发生跟机体气机密不可分。

《素问举痛论》提出:

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共有因气而病者九条,称九气为病[3]。

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注释言:

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故百病皆生于气。

提出气有正邪之分,气和则为正,不和则为邪,气机失调则百病生[4]。

《素问六微旨大论》曰: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人体生命活动之变是以气机升降出入失调而产生,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气虚等基本的病机变化和脏腑功能失调[5]。

因此,气机在人体病理产生和发展机制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人体之气需要通过后天调养方能使气机平调。

  五禽戏传统导引功法发展至今,门庭流派众多,为了系统规范管理,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创编气功五禽戏,将五禽戏归为传统体育项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五禽戏的发展,扩大了五禽戏气功的影响力,但是五禽戏作为气功,在习练与推广过程中趋于追求形体的引体令柔导气令和的作用却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

因此,应重新提高气在五禽戏乃至中国传统气功中的作用性。

《中藏经》有言:

盖理寓于气,气寓于形,后人舍形气而言理,故其术肤浅而不适用。

古人求实理于形气之中,故其术精切而多奇中。

习练五禽戏不能只是肤浅于形,更要把握其求实理的内在养生机理。

五禽戏要坚持中医理论及道家养生思想发展方向,追求更深层次医理,注重对形、气、神三调合一。

在华佗五禽戏习练中,三调合一的核心是调气,所以要把握华佗五禽戏的继承发展脉络就必须要强调调气在习练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也是对经典国粹的传承。

  2华佗五禽戏调气养生之道

  《中藏经察声色形证决死法》言:

凡人五脏六腑,荣卫关窍,宜平生气血顺度,循环无终,是为不病之本。

若有缺绝,则祸必来矣。

指出气以脏腑为根本,五脏六腑的气血顺畅是不病的保证,养脏腑之气血是养生的关键[6]。

《黄帝内经素问》言:

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去,是故守经隧焉。

五脏是通过经络运行气血而发挥各自的作用,五脏的生理功能离不开气的作用,机体的气机以五脏为载体,以经络脉道为运行通道,当气血运行不和时,五脏生理气化功能失调,经络脉道闭阻,人体就会发生变化而出现疾病,所以要注重保持脏腑经隧的畅通,保持血气的正常运行。

五禽戏的鹿、猿、熊、鸟、虎戏分别注重于对肝、心、脾、肺、肾的调养,五脏又分别作用于六腑。

五禽对应脏腑,通过五禽戏的习练,调节脏腑经络之气血的运行。

  2.1鹿运两胁疏肝气

  鹿戏对应的是肝脏,主调肝气。

肝主疏泄和藏血,肝为刚脏,肝气升发,在志属怒,肝气疏泄失常则肝气发为郁结、亢逆和虚弱。

《素问调经论》言:

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

血随气逆而犯脾可导致肝的疏泄不畅和不藏血,肝气上逆则为薄厥;肝喜调达而恶抑郁,情志不畅时肝气最易郁结,气郁久之则化火;肝气逆行和郁滞导致的病证有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等。

因此,对于肝气的疏通和调达是调畅情志和养生的必然。

肝气主升,木主生发,故鹿戏动作多向上向外,如梅鹿伸腰、成鹿亮角等。

肝胆之经气主走大腿内外侧、髋部、侧胸部、胁肋部和腋部,故鹿戏习练时调气除了循大小周天路线外,还沿肝胆经的循行部位而行,对相应部位着重牵拉和伸展。

梅鹿伸腰的向外向上侧展双臂和双腿动作,活动大腿两侧、髋部和胸胁部,抬高膈肌,以升举肝阳之气;成鹿亮角的伸展两臂和弓步动作牵拉伸展两侧胁肋部和腋部,使肝胆经循经部位气脉通利,对循经气血运行有着推动作用;肝气上亢需平调,肝气郁结需疏散,转颈运闾式通过两手在胸前划圆,身体质心随头颈、鹿角和尾闾而移,调气、运气,以达到悠然自得的状态,起到疏肝解郁、平调肝气的作用。

鹿戏配合熊戏还可对肝的气郁犯脾、肝胃之气不和等病证有好的疗效[7]。

肝的生理功能是疏泄和藏血,生理特性为升发,鹿戏的梅鹿伸腰、成鹿亮角和转颈运闾式有助于促进肝气的疏泄和升发,调节肝阳之气,对肝气郁滞、肝阳上亢等病证的慢性肝胆疾病和情志病患者,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出现头晕、易怒、胁痛等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2.2猿运心胸运心气

  猿戏对应的脏器是心,主调心气。

《格致余论》言:

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8]。

心火在上焦心气主降,肾水在下肾气主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可使人生生不息。

猿戏的白猿攀枝式上攀时收腹吸气,运用周天功法,意念导气从中焦发出过会阴后提肾气向上,此时配合提肛运动,导气过三关,气达巅顶后心气向下,此时配合吞咽动作,即提肛配合吞咽,而后松腹呼气收式,升肾水而降心火。

通过导气配合猿戏动作达到心肾相交、水火交融,体现了心肾之气升降调达的养生之道。

这一养生之道在华佗五禽戏中多有习练,如飞鹤展翅、降落岩石、猛虎觅食等术式之中也多有涉及。

心主血脉而为生之本,心主血脉功能正常的三个条件是心气充沛、气血充盈和脉道通利。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脉的运行,心气充沛方能使心脏有规律地搏动;气能生血、行血,心气足方能使气血充盈而通行流利。

猿戏注重锻炼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使心气充沛,锻炼心脏括约肌使脉道通利,如白猿抓痒式,两手抓痒时掣肘扩胸,使胸部肌肉充分拉伸,然后两手向肘后方用力牵拉心胸。

猿戏主要锻炼心气与血脉,放松头、颈、肩、胸,按摩心脏,起到愉悦心身、养心通脉的作用。

  2.3熊运脘腹健脾气

  熊戏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脾,可健运脾气、调理脾胃。

脾居中焦,为人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纽,主运化、统血和升清。

脾的生理功能跟脾气健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脾气健运则一身之气运化有源,脾失健运则诸气生化无源。

《黄帝内经素问》有言: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是脾气升清和胃气降浊生理功能的病理体现,当脾胃之气升降运化失司,便会出现泄泻、瞋胀等症状。

因此,对脾胃之气的调养至关重要。

熊戏如笨熊晃体式和笨熊游走式,笨缓沉稳、宜动宜静,动形体以腰腹部为中轴,是以运转、推摩、摇晃、提落等动作为主,按摩膈中腹腔脏器,推动脾胃之气蠕动,调节升降,使运化有司;黑熊探爪式,两手经腹前划圆至体对侧,身体重心也随之移动,导气带动腹腔脏器随形体而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的运化和升清功能,促进气的运行,调节气的升降以利于腹部气血水谷消化吸收。

通过熊戏可以对人体脾胃之气进行顺逆、升降的良性调节。

《临证指南医案》言:

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脾胃五行属土,居身体中焦,收纳水谷精微濡养全身之脏。

脾气之于人身,是贯通脏腑气机,化生气血、精神、意志,起居动静之枢轴[9],习练熊戏,有利于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同时可以配合鹿戏,缓解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疾病[10]。

  2.4鸟运胸肺补肺气

  鸟戏在五脏之中对应肺。

《素问六节藏象论》言:

肺者,气之本。

肺调节全身的气机,是导引气功习练的关键。

鸟戏在五禽戏习练过程中得气是为最甚。

因此,夏克平老先生在编创华佗五禽戏时,做鸟戏为六式以加强机体气机的锻炼。

肺为上焦,主气、司呼吸,肺气通过宣发肃降实现机体清气与浊气的交换。

呼吸是人生存的根本,呼吸质量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thefirstsecond,FEV1)下降,轻者出现气短胸闷和呼吸困难等,重者会有气胸、呼吸衰竭和慢性肺心病等疾病。

鸟戏如白鹤飞翔、飞鹤展翅等式,都是最大化扩胸张肺。

通过逆腹式呼吸配合形体动作,调节和锻炼机体呼吸,恢复呼吸深度,扩大肺容量,提高呼吸质量。

肺朝百脉,主治节,肺气能助心气行血,能治理周身气、血、水的运行,故肺气上逆则生咳、喘、嗽、薄厥等;肺气不足则卫、气、营、血不得散布而导致免疫力低下、呼吸不畅、易发感冒、慢性肺系疾病、气道阻塞等;肺气虚则精血运行不足而血脉循行受限,易发慢性肺心病等。

鸟戏以形体开合带动肺的气机升降,如白鹤飞翔和降落岩石式,以呼吸带动两臂侧举,随呼吸节律控制开合速度,收腹吸气以抬臂,扩胸张肺充分吸入清气,两手臂抬至不能复吸为止,配合提肛运动调补肺气作用更佳,随即松腹呼气落臂,吸气为升呼气为降,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升一降促进心肺气脉运行,培补、调理肺气,使升降有序、肺气充盈。

鸟戏联合简易呼吸操能够改善呼吸困难、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有利于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内补肺气使卫气散布以卫外,改善免疫状况[11]。

  2.5虎运肾腰固肾气

  虎戏对应的是肾脏。

《类证治裁喘证》言: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肾主纳气,肾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使保持呼吸深度,以利于气体的交换。

虎戏的气机以一升一降为合,配合周天功法调息运气,如虎扑式,翻转时以腰为中心,以肾经和膀胱经为轴,双手上举并吸气归肾以纳气,翻转后落臂缓慢吐气,重心后座,双手下按作虎扑状,呼吸深长,加强肺部呼吸与肾纳气的锻炼,使金水相合,对于久病体虚、肾不纳气的慢性肾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肾主元气、主骨、生髓、主藏精。

虎戏习练注重对腰背部及膀胱经的锻炼,如猛虎觅食式,步态呈鸡形步,前腿弓步,后腿伸直与腰背呈一条直线以拉伸膀胱经和督脉,两手挽花后一手在头上方向上掣肘,一手在侧髋部向下掣肘,以拉伸肾经、通肾气、补肾精。

肾中气行通畅,血能濡养灌溉以滋肾,使骨髓充足。

因此,虎戏之中气行通畅可以改善机体生物力学和全身情况,防治老年性下肢及脊柱骨质疏松症,减低骨折率,青年人习练可以使骨骼强健,中老年人多加习练可以延缓骨质疏松[12]。

  2.6整体调控

  华佗五禽戏是华佗在天人合一等古代哲学思想指引下,结合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所创制[13]。

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中医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也是相统一的。

中医的五脏一体观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形体、官窍、经脉等相互联络的一个有机整体[14],五脏生理病理功能的结构与机能是以气血作为联系的。

《景岳全书》云:

凡五脏之气,必相互灌溉,故五脏之中,必各兼五气。

气循行于周身,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基本物质,五脏六腑之气灌溉于机体,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互为根本,共同作用于人体这个有机循环整体。

华佗五禽戏调养气机,五戏不仅对应各自脏腑之气,更注重调养周身之气,动诸关节而行周身之气。

五禽戏每一术式都是全身运动的结果,机体气机循环也是根据肝、心、脾、肺、肾及其所络属的官窍、经络而周循,习练每一术式,机体气机都是肺脏的呼吸吐纳、脾胃的升降调节、肾脏的纳气、肝脏的疏泄和心脏的推动过程。

五禽戏调养气机是周身脏腑气机运行的结果。

  习练华佗五禽戏是人体内气作用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交换过程,需要各脏器之间发挥好相关生理功能的联系。

鹿戏疏养肝气,促进水谷精微和津液的疏泄,调畅情志、涵养肝气、储藏血量;猿戏主心,心气推动血脉,将体内富有清气的血液传输至身体各部,使气血充盈周身,同时可以推动营养物质输送于全身;熊戏调养脾胃之气,脾胃掌管一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脾气运化水谷精微、统摄血液,维持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鸟主肺,肺吸入空气中的清气并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宣发、气血循行通畅、周身放松;虎戏主肾,呼吸调养肾气,肾纳气使气机充分在机体摄纳潜藏并生成精气。

五禽之戏既调养各自脏腑的精气,又相互协调共济、互为根本,培补一身之气。

正气不足、脉道不通都可导致气不能行。

气不动则血瘀,不通则痛,就会衍生诸多疾病。

通过习练五禽戏可以疏通气脉、培补人体之正气,使人体之气充盈、气脉畅通而周身不致病痛,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15]。

正是体现了人体之气运行的重要性。

  结语

  华佗五禽戏调气养生是人体气机的物质性与功能性的结合。

一方面以形体为物质基础,对气进行功能性的调节;另一方面将气看作物质,对机体气机的功能进行调节。

华佗言: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运动不息是人体之气的基本特性,气止人亦止,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的运动形式,通与和是人体气机的运动特点。

华佗五禽戏调气养生正是在把握机体脏腑和经络之气的运动特性上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锻炼,保持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状态,以通与和为运动目的,推动和调控机体的生命进程,最终生生不息。

五禽戏作为我国古代传统养生气功的集大成之功法,简便易学、老少皆宜,在习练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气机和周身的调节,以使人达到阴阳平调、气顺体健的状态,故五禽戏的气机调养对人体的养生作用非同一般,注重五禽戏的呼吸吐纳习练以调气养生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黄健.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推荐功法[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2]刘艳丽,王秀秀,韩金祥.中医气学说研究60年[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11):

2299-2303.

  [3]程士德.内经讲义[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4]蒋佳伟,王小平.从《内经》五脏气论老年人五脏病变[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7(7):

742-7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