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842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6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docx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资料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

1、数据:

存储在某种媒介物上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2、信息:

被处理成具有对接受者有意义形式的数据,它对当前或未来的行动或决策具有实际的或感觉到的价值。

三个层次:

语法性(语序、结构所反映的意义)、语义性(与特定对象相联系的意义)、语用性(与特定环境相联系的意义)。

3、※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是对客观对象的记录,而信息是数据的意义。

信息和数据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好的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

数据和信息之间也有区别。

数据是纯客观的,是对某一事实不经解释的原始反映,单纯依靠数据我们无法判断它是否与我们的活动有关。

信息则是经过人们处理后的数据,能够传递意义,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要求,能贵人们的决策或行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4、信息的性质:

反映性(物质的属性和物质之间的联系)、可分离性(用于表征物质的属性,与被表征的物质可分离开来)、共享性(人与系统)、时滞性。

5、信息的质量:

时间(及时性、新颖性)、内容(准确性、相关性、完整性)、形式(详尽性、呈现性)。

6、信息的生命周期:

需求、获得、服务、退出。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对应六个环节:

信息的收集(确定需求,信息收集-及时、准确、完整,信息表达-简练、确切、不漏失主要信息),传输(时间、空间),加工(时滞),存储,维护(准确、及时、安全、保密),使用(技术、价值转换)。

7、系统:

指由许多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执行特定功能以达到特定目标的集合体。

8、系统的特性:

多元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

9、系统外部的模型结构:

输入——处理——输出。

10、系统的分类:

1、确定型和概率型;2、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3、人机系统

11、系统的基本观点:

⑴整体性(有机关联性所决定的);⑵层次性(系统分解原则:

可控制性、功能聚合性、接口标准化;去耦方法:

①库存、缓冲或等候,②松弛和灵活的资源;③标准);⑶系统与环境共塑;⑷演进性。

12、决策:

指决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依据一定的信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分析判断,从若干个可能的方案中选取一个效果最佳的策略过程。

决策过程:

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

准则:

最优化(完全理性)、满意性(有限理性)。

13、决策类型:

按决策结果的特征来划分:

确定型、风险型、随机型;按结构化程度分为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

业务决策、战术决策、战略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能用自然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照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

解决这类问题采取数据管理方式,它着眼于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业务)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对各阶段的决策效果有相当的影响。

它强调决策者的主观意志。

这类问题一般都带有全面性、战略性、复杂性。

它所需要的信息大多来自于系统的外部环境,来自内部的信息一般都带有综合性,最终的决策取决于领域专家的知识和水平。

往往需要借助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

(战略)

半结构化问题介于上述两种决策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

通常指企业职能部门主管业务人员的计划控制等管理决策活动。

多属短期的、局部的决策。

这种决策似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又不能完全的确定。

(战术)

第2章组织、流程和管理系统

1、组织:

围绕在一个共同目标,人们进行分工协作的过程以及由此建立的一种职权结构形式。

2、组织的要素:

人员、岗位职务、职责和权力、信息和目标。

3、管理层次和幅度:

可分为高型结构(直式结构)和扁型结构(横式结构)。

高型结构管理层次较多,管理幅度较小。

其优点是管理严密、分工明确,上下级容易迅速适应和精确协调。

其缺点是:

层次多,上下级信息沟通时间长,信息容易失真;管理费用多;不利于发挥下级人员的创造性;由于上下级直接接触较少,非正式的联系变得脆弱,会严重影响写作过程。

扁型结构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

其优点是:

层次少,上下级之间的行政距离短,联络方便;信息纵向传递快,失真小,有利于主管人员及时掌握情况;管理费用少;下属人员既有较大的的自主权,同时又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解决面临的困难,有利于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缺点是由于管理幅度大,难以进行严格的监督,同级人员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加了困难。

高型结构和扁型结构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只是反映一种组织结构的趋势。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设置几个管理层次,关键是由管理幅度决定的,同样数量的员工,管理幅度大,则层次少。

管理幅度多大为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管理部门划分的标准:

职能、地区、产品。

5、组织结构动态特性分为两类:

结构性特性(描述了一个组织结构的内部特征,他们为衡量和比较组织提供了基础,包括:

①规范化程度②专业化程度③权力层次④集权化程度⑤职业化程度⑥人员比率)和关联性特性(反映了整个组织的内部特性,包括组织的规模、技术、环境和目标,他们描述了影响和形成组织动态的组织结构,包括:

①规模②组织技术③环境因素④组织目标和战略⑤组织文化)。

6、组织结构反映在组织图中就是组织结构图。

纵向联系策略:

①层次传递②规范和计划③纵向信息系统;横向沟通策略:

①信息系统②直接联系③任务组④专职整合员。

7、U型组织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

分为纯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每个部门可以接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直接指令性或指导性领导)。

8、M型组织又称矩阵式组织。

由二维组成,一微是直线组织,另一维是任务。

(项目组、事业部制)

9、H型组织是组织多头发展的组织结构。

进一步就是虚拟组织。

10、组织流程:

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活动的有序的集合。

11、流程的特性:

目标性、整体性、动态性、层次性、结构性。

12、流程的四个基本要素:

活动(输入、处理规则、资源、输出),连接方式,活动的承担者,技术和工具。

技术条件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分工,从而形成不同的流程。

13、流程可分为实物流程和信息流程。

流程的输入和输出中均具有有形实物成分,这些有形成分经过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这类流程就是实物流程。

信息流程总是伴随着实物流程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实物流程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程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程运行的软资源。

信息流程是对组织全局起主导作用。

在信息流程中其输入输出成分只有信息类成分。

对一个组织流程存在着判别其是实物流程还是信息流程的标准:

一般来说,主要看流程运作过程中其输出结果,若流程的输出结果是有形的实物,则其属于实物流程,反之属于信息流程。

14、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一切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息等,以求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好和最大的产出目标。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目标、职能和手段。

15、管理模型:

16、管理活动按管理层次划分为战略规划、管理控制、操作控制。

17、不同管理层次信息特点比较。

★P53★

 

18、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关系:

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5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1)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2)信息系统对组织、指挥和协调职能的支持。

(3)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第3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管理信息系统:

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把人包括在内的人机系统,因而,它是一种管理系统,是一个社会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人-机系统(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机系统。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②综合性系统;③面向管理决策;④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系统。

3、管理系统分为:

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和信息子系统也即管理信息系统(可看做是插入两个子系统之间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功能部分。

包括信息库、信息处理规则、信息传输方式)。

4、信息处理分为:

信息处理功能和管理,具有数据处理、计划、控制、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

5、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四个部分组成。

信息源是信息产生地,信息处理器担负信息的保存、处理任务。

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

信息管理者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并在实现以后负责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和协调。

6、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结构是指将层次结构和职能结构按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的一种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按结合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横向结合、纵向结合和全面结合。

(1)横向综合(水平综合)结构是将在同一组织管理层次上的不同的职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

(2)纵向综合(垂直综合)结构是将同一职能子系统在各个组织管理层次上的业务集成在一起。

(3)横向与纵向(全面综合)结构是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组织管理层次和两个及以上的职能子系统集成在一起。

【填空】

7、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1)电子数据处理(Electronicdataprocess)EDP系统

主要目标:

提高管理人员处理日常业务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负担,节省人力和降低工作费用。

可分为两个子阶段:

单项数据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

2)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系统

使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从以事务处理为主转向以预测分析、管理控制为主,为了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对管理信息进行系统地处理,向各级管理人员提供业务信息和决策信息。

3)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系统

并不是代替管理者作出决策,而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分析问题、选购模型和模拟决策过程及其效果的决策环境,以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技能和决策质量。

特点:

①主要针对管理人员经常面临的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②系统主要应用数据和模型进行决策分析研究,需要模型库的支持;③易于为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以交互会话的方式来使用;④系统支持但不是代替高层管理者制定决策。

★8、管理信息系统MI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区别

(1)MIS完成的是例行业务活动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而DSS完成的是辅助支持决策活动,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

(2)MIS所追求的目标是高效率,DSS追求的是有效性。

(3)MIS的设计思想是实现一个相对稳定协调的工作系统,设计方法强调系统的客观性,努力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

而DSS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

(4)MIS的分析着重体现全局的、总体的信息需求,而DSS的分析着重体现决策者个人的信息需求。

(5)MIS趋向于信息的集中管理,而DSS趋向于信息的分散使用。

(6)MIS的设计方法是数据驱动的,而DSS主要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

(7)DSS更强调人机交换作用,系统更具动态性。

★9、MIS和DSS的联系

(1)MIS收集和储存的大量信息是DSS工作的基础;而DSS能使MIS组织和保存的信息真正发挥作用。

(2)MIS需要担负起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可以支持DSS进行后果检验和评价。

(3)DSS的工作可以对MIS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审计,为MIS的改进和完善指出方向。

(4)DSS经过反复使用,所涉及的问题模式和数据模式逐步明确,逐步结构化可归入MIS的工作范围。

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总论

1、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模型——诺兰的阶段模型:

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成熟。

①初装阶段指单位购置了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该阶段,计算机的作用被初步认识,个别人具有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②随着计算机应用初步见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单位的事务处理效应得到了提高,即所谓的蔓延阶段。

在该阶段中,数据处理能力发展得最为迅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③管理部门了解到计算机数量超出控制,而投资的回收却不理想。

同时随着应用经验的丰富,应用项目不断积累,客观上也要求加强组织协调,于是就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分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整个系统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第三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④所谓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各个子系统的硬件进行重新连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以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由于重新装备大量设备,此阶段预算费用又一次迅速增长。

⑤在集成阶段之后才会真正进入数据管理阶段。

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

⑥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诺兰模型解释了信息系统成长过程,对于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不能跳跃,诺兰模型揭示的信息系统成长过程,对于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诺兰模型揭示的信息系统成长过程,对于系统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利用该模型来判断本企业信息系统开发所处的阶段,有利于选择信息系统开发时机,制定信息系统开发计划,对开发过程采用正确的控制策略,使信息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发展。

2、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

系统方法原则(整体性、分解-协调、目标优化),软件工程原则,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原则,用户参与原则。

3、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

(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

(2)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3)一支拥有不同层次的技术队伍;(4)具备一定的资源。

4、系统开发的过程模型——生命周期过程模型: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运行维护评价

初步调查

详细调查

总体结构设计

购置安装设备

日常运行管理

总体规划

组织结构分析

系统配置选型

编写程序

系统维护

可行性分析

组织功能分析

代码设计

人员培训

系统评价

业务流程分析

输入/输出设计

数据准备与转换

数据流程分析

对话设计

数据功能分析

数据库设计

建立逻辑模型

模块设计

5、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1)强调计划性,排除不确定性;

(2)强调分工,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任务和要求,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3)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排除个性化和自由发挥。

6、生命周期法的缺点

(1)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

(2)开发周期长;

(3)文档工作复杂;(4)缺乏灵活性。

7、生命周期法基本思想:

(1)面向用户的观点,充分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业务活动。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明确各阶段任务,循序渐进,避免无谓的返工。

(3)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研制够工作,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由表及里,逐步求精。

(4)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确保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性。

(5)强调工作成果文档化、标准化,既便于研制人员阅读,又便于用户理解。

8、原型法的开发过程

(1)确定系统基本要求;

(2)构造初始原型;

(3)向用户展示并评价模型;

(4)修改原型;

(5)最后确定模型。

9、原型法的优缺点:

优点:

①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系统开发循序渐进,反复修改,确保较好的用户满意度;②开发周期短;③费用相对少;④系统更贴近实际,有用户的直接参与,使开发的系统符合用户的需求;⑤易学易用,减少用户的培训时间。

缺点:

①对于一个规模较大或复杂性高的系统,很难建立这样一个模——不适合大规模系统的开发;②开发过程管理要求高,整个开发过程要经过“修改--评价--再修改”的多次反复,耗费人力物力财力,若用户配合不好,会导致开发周期变长;③用户过早的看到系统原型,错认为系统就是这个模样,易使用户缺乏耐心和信心;④开发人员很容易潜意识地用原型取代系统分析;⑤缺乏规范化的文档资料,给系统维护造成困难。

原型法本质上是“快速”,比较适用于用户需求不清,管理及业务处理不稳定,需求经常发生变化,系统规模较小而且不太复杂的情况。

优点

缺点

符合认识世界的规律

不适合大系统

开发周期短、费用少

对管理要求高

贴近实际,符合用户要求

错把原型当系统

方便、灵活性

缺少文档工作

10、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程库设计”思想有三点:

①结构化,即用且仅用3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来设计程序;②以“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分解方法为主,即在求解问题时首先从问题的全局出发,给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然后将问题逐步分解为一个个子问题;③模块化,即尽量将问题局部化,减少和简化各个组成部分的联系,使得组成解决问题整体方案中各个子方案相对独立且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

(2)面向数据的开发方法:

根据数据流来确定软件的结构。

(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有封装性、继承性、多态性等特征。

优点:

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重用性好,维护性好,并能降低系统开发维护费用和能控制软件的复杂性。

(4)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CASE

11、影响信息需求不确定性的因素

(1)项目的大小

(2)结构化的程度

(3)用户对任务的理解程度(4)开发人员对任务的胜任程度

12、开发策略及选择

(1)接收式:

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叙述是正确的,完全的和固定的,可直接按用户给出的信息需求来设计系统。

项目特点(适用):

项目小,信息需求明确,信息结构高度结构化,用户了解系统要做什么,开发者对任务有经验。

(2)直线式:

能叫哈的确定应用需求,以后很少或不再修改。

适用:

系统规模虽然较大,但信息需求是高度结构化的,且用户和开发者对任务比较了解。

---生命周期过程模型

(3)迭代式:

假设—“在足够的迭代之后,可以得到正确和完全的需求”。

适用:

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比较高,直线式开发策略不能保证系统开发能真正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4)实验式:

通过用户实际使用系统的经验来使信息需求得到满足。

适用:

需求的不确定性很高。

---原型法过程模型

(5)规划式:

要求先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适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规模特别大,复杂程度特别高,信息需求不确定性程度很高。

策略

适用

接收式的开发策略(完全接受用户需求)

项目小、需求明确、结构化程度高、经验足

直线式的开发策略(生命周期模型)

项目虽大但结构化程度高、用户开发者较熟悉

迭代式的开发策略(循环的生命周期模型)

需求不确定性不是很高

实验式的开发策略(原型式模型)

需求不确定性很高

规划式的开发策略(规划、分析、分配和计划)

规模大而复杂

13、系统开放方式的比较

(1)自行开发:

【优】可以得到适合本组织满意的系统,并通过系统的开发培养自己的力量。

【缺】开发周期长,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有足够的技术力量,需要进行一定的咨询。

(2)委托开发:

从用户的角度讲最合适,但必须配备精通业务的人员参加,经常检查、协调。

【缺】开发费用较高,系统维护较困难。

(3)联合开发:

【优】对培养自己的技术力量最为有利,系统维护也较方便。

条件是双方要精诚合作,自己有一定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力量。

---最适合我国目前的情况。

(4)购买现成:

最省事,但不易买到完全适合本组织的、满意的软件,需要强大的鉴别力。

方式

特点

自行开发

委托开发

联合开发

购买软件包

对分析、设计能力的要求

非常需要

不太需要

逐步培养

少量培养

编程能力

非常需要

不需要

需要

少量需要

系统维护

容易

较困难

较容易

困难

开发费用

较多

较少

第6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规划

1、信息系统战略规划(informationsystemstrategicplanningISSP)是将组织目标、支持目标所必需的信息、提供这些必需信息的信息系统,以及这些信息系统的实施等诸要素集成的信息系统方案,是面向组织中信息系统发展远景的系统开发计划。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是关于信息系统长远发展的规划。

它既可以看成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企业战略规划下的一个专门性规划。

★2、MIS的战略规划内容

(1)确定MIS的总目标;

(2)确定MIS的总体结构;

(3)对现行信息系统状况的了解;

(4)对相关信息技术的预测;

(5)MIS的近期计划。

3、MIS战略规划的特点

(1)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规划,同时具有不可预测性,结构化程度较低;

(2)应立足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3)应支持企业战略和目标;

(4)应不宜过细;

(5)应摆脱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赖性,有较强的适应性,帮助提高组织的流程和管理;

(6)具有动态性,应随环境变化而变。

4、应用MIS战略规划的方法有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tactors,CSF)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

5、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阶段模型

★6、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tactors,CSF)

关键因素是指对企业成功因素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从而进行系统规划。

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企业目标;

(2)识别关键成功因素;

(3)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

(4)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

CSF法的一个优点就是使管理者可以决定自己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且为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准,确定需求信息及其类型,开发数据库,从而开发一个对管理者有意义的信息系统。

CSF法局限是它只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

★7、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它是一种对企业MIS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为规划人员提供了一种正式的。

客观的制定MIS总体方案的方法。

BSP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从企业目标入手,确定MIS的目标。

优点在于它摆脱了系统对组织机构的依赖,即使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比,MIS的结构体系也不会受太大的影响,使MIS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成立机构,编制计划);

(2)调研(查资料,走访部门,了解运作,发现问题);

(3)定义管理功能:

通过归纳等方法从管理工作中提取各种相关管理活动,一般独立于组织,如库存管理等。

方法:

①归纳法;②演绎法。

(4)定义业务过程(又称企业过程和管理功能组)。

定义业务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

业务过程指的是企业管理中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定义企业过程可以帮助理解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可以有效地支持所开发的信息系统结构设计独立于组织机构,为从操作控制过程中分离出战略规划奠定基础,为定义所需的信息结构提供依据。

(5)业务过程重组。

(6)定义数据类。

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过程所必需的逻辑上的相关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类是按其业务过程进行的,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

方法:

1实体法

产品

材料

设备

人员

计划类

产品计划

材料需求

设备计划

人员需求计划

业务类

订单、出入库

采购订货收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