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8456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学习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Word下载.docx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意义: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图解识记] “一化”与“三改”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国内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当前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国民经济调整(1960~1965年)

①目的:

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

②方针: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③成效:

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

(1)内容

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运动

大办工业和农业;

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

农业上出现了主观臆断的口号。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2)影响

①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思维点拨]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八大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

[易混易错]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

(1)“大跃进”的错误在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属于生产力的范畴。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知识点拨]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开展有计划的工业建设和三大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8年以后,“左”倾错误蔓延开来,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主题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一五”计划

材料一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

……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材料二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

《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史料解读]

材料一划线句子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材料二划线句子主要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目标和道路选择。

[问题思考]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成因:

重工业基础薄弱;

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

借鉴苏联的经验。

2.三大改造

材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

(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隐含两层信息:

一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消失;

二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材料反映出1950~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有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 变化:

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

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史论总结]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

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3)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

1.中共八大

材料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性,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中的划线句子表明中共八大的路线方针是正确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根据材料,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你怎样认识?

提示 主张:

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发展国民经济。

认识:

为我国经济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 打开最近各地的报纸,革命的干劲洋溢在字里行间。

农村……城市中……一而再、再而三地①突破原订的计划指标。

——1958年2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

②公共食堂、幼儿园……红专学校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

①说明中国当时的经济建设出现了冒进倾向。

②说明集体化被明显夸大了。

材料一说明“大跃进”有哪些特点?

材料二体现了人民公社什么特点?

实质如何?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特点:

“一大二公”。

实质:

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

事件

特征

影响

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3)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

(4)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大跃进”

大炼钢铁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一大二公”

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1.(2017·

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

这说明“一五”计划(  )

A.优化工业分布格局

B.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C.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D.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可知主要是工业布局方面的调整,故A项正确。

2.(2017·

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1954年,毛泽东提出:

“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

A.土地革命B.农业合作化

C.包干到户D.人民公社化

答案 B

解析 土地革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已不再适应社会工业化的现实,再结合1954年的时间点,结合所学不难得知党中央为此采取的是农业合作化的策略,故B项正确;

包干到户是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史实,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而非1954年前后,故D项错误。

3.1953年12月开始实行粮食计划收购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

以上政策的实施有利于(  )

A.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提高城乡生活水平

C.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

D.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D

解析 粮食计划收购政策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是配合1953年开始的三大改造,有利于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

4.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变化图,农业总产值不断下降,故C项正确。

5.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A.纠正“文革”错误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解析 解答这一问题时要抓住八字方针提出的背景和内容。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起后,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严重问题,尤其是工农业发展比例严重失调,党中央认识到这一严峻形势后,才提出来要调整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之间的关系。

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工业总产值

比上年

国家财政总收入

1966年

2534亿元

+317.3%

558.7亿元

+24.4%

1967年

2104.5亿元

-10%

419.4亿元

-24%

1968年

2015.3亿元

-4.2%

361.3亿元

-13.9%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试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1)根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路线、经济路线的“左”倾错误;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错误。

危害: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1959~1961年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大跃进”运动。

评价:

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文革”导致我国国民经济的劫难。

解析 第

(1)问阅读材料,分析出“左”倾错误是造成“大跃进”和国民经济下滑的原因,结合所学归纳出危害;

(2)问观察图片,分析“大跃进”运动及评价;

第(3)问主要考察“文革”对经济的影响,表格反映了经济指标的下降。

[基础达标]

1.1951年美国《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

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做到了”。

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工业体系初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时代》周刊认为新中国的经济成就“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说明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故B项正确。

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抽测)观察下图,导致中国这一时期工业产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C.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执行中共八大的决策

解析 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很快,故A项正确;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工业产值的高速增长没有直接的关系,故B项错误;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才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业产值不可能增长如此之快,故C项错误;

中共八大1956年才召开,故D项错误。

3.(2017·

江苏宿迁期末)“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材料中所提及的是农业和原材料的问题,没涉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

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原材料与资金,党中央开始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正确;

公私合营指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经营的自主权,其经营是个体家庭而非组织起来,故D项错误。

4.(2016·

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53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工业战线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

……同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使人民的生产生活能够正常进行。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行(  )

A.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结构

C.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缓解灾害引发的粮食危机

解析 1953年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是为了配合工业化,故A项正确;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结构是指对农轻重比例的调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调整生产关系,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

1953年没有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故D项错误。

5.(2016·

江苏连云港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这是建国以来一次重要的会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此评论说:

“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 中共七大在1945年建国前,与材料时间“建国以来”不符,故A项错误;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在1949年3月建国前,故B项错误;

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建国后,中共八大要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故C项正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把“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没有涉及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问题,故D项错误。

6.(2016·

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

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

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

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

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包干到户”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这些所谓“奇迹”不符合科学,并非真实可行,“包干到户”运动把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户自主耕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故A项错误;

“大跃进”运动时期在农业领域出现了浮夸、大放“卫星”等弄虚作假的“左”倾现象,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由农民土地私有转变为集体公有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农业合作社公有化程度高的“左”倾措施,与材料中虚夸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7.(2017·

江苏南通一模)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

“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下列口号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

A.“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D.“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58年8月,“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可以判断,题目中所指的运动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合作社是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53~1956年)出现的,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指的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不切实际,片面追求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故B项错误;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符合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平二调”“一大二公”的特点,故C项正确;

“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鼓励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口号,故D项错误。

8.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解析 本题材料提到1962年一副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因此选C项。

A、B、D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

[能力提升]

9.(2017·

江苏苏锡常镇二模)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向。

推动了“两个转变”初步实现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解析 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

农业集体化运动实质就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

土地改革的完成只是说明农村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故C项错误;

“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故D项正确。

10.(2017·

江苏高考模拟三)下图是我国建国初期发行的股票凭证。

这一股票发行说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正向社会主义制度过渡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酝酿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公私合营股票”,反映的是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正确;

图片反映的是公私合营,不能反映经济结构,故C项错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于1992年,故D项错误。

11.(2017·

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1958年,《人民日报》在评价某运动时载:

“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

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

”材料表明该运动(  )

A.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基础

B.推动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C.体现了人民高涨的建设热情

D.挫伤了工农群众生产积极性

解析 根据材料“农村中每天有近一亿人向自然大进军,热火朝天地进行水利建设;

城市中千百万厂矿企业的职工,正在敲响挖掘潜力的锣鼓,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原定的计划指标”可知,“大跃进”中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出现了空前高涨的情况,故C项正确。

12.(2017·

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

细粮亿公斤)

时段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际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其中:

经济恢复时期

3806.05

494.54

443.88

50.66

13.00

11.70

“一五”时期

8017.80

933.21

847.45

85.76

11.60

10.60

“二五”时期

6983.20

833.32

745.66

87.66

11.90

10.70

1963~1965年

5004.50

374.02

333.42

40.60

7.50

6.70

阅读上表,对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

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

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

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

解析 “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