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879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docx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题的提出

人类进入21世纪,也迎来了知识与信息爆炸的时代,综观现代世界范围内的一切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和人的素质的竞争,而人的素质的提高,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教育发展水平。

今日之学生即将来之公民,而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日应当养成的学生。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都在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挑战和竞争的合格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点在哪里?

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点在哪里?

中国教育的根本出路在哪里?

人们在思考,在争议,在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有太多的困惑、焦灼、期盼和无奈!

伴随着课程改革,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由政策上升为国家意志,即被列入《义务教育法》,在广大中小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便落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来。

据统计,一名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在课堂上的时间比13000节课时还多,可以说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初期主要是在课堂里度过的,而在这期间的每一节课里,学生是积极主动地质疑探究还是被动地接受输灌,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习惯、生活态度等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形成,甚至由于定势的原因影响到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改进教学方法,关键是要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学生能力建构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纵观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真可以说是万紫千红、争相斗艳。

有人作过不完全统计,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的加上一些正在摸索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少于百种,然而其中有许多不久便消失了。

究其原因,这些方法或模式只注重了新课程标准外在的“形”,而忽略了内涵的“神”,因而缺乏生命力。

当前中小学课堂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学“答”,而不是学“问”。

在我国大多数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中,认为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而在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看来,会提问题的孩子才是最棒的,这就是教育观念的差异。

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依赖和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定势(包括生活习惯)。

观念不同,教育的结果当然不同。

为什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提问?

因为提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学生学“答”,最多只能做到青出于蓝而止于蓝,只有学“问”才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实,现代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广阔,他们对教材的一些内容持有自己的看法。

若教师漠视这些现实,即使把教材讲得再深再透,学生也会认为这是在说教而产生反感,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毫无意义的。

就我县近年来教育发展现状而言,我县虽地处深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薄弱,但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普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尤其是2004年春期开始在全县推广“洋思经验”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改意识空前高涨,全县师资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深化课程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县课堂教学同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少、慢、差、费的现象:

少——学生思维活动少,情感介入少,动手操作少。

慢——教学结构松散,节奏缓慢。

差——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费——时间消耗多,师生精力消耗多。

在此情况下,县教研室根据新的课改理念和要求,摄取了西峡县过去大力倡导的目标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洋思教学模式等先进经验,在试点广泛深入实验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一套通过学生疑探结合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相互合作,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归纳创新,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生活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新知阶段的三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

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新知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8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HT5H〗“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

“设疑自探”。

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先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

“解疑合探”。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和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前面两个环节可能在课堂中反复出现,如问题自探一、问题合探一;问题自探二、问题合探二……等等。

第三步:

“质疑再探”。

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新授任务的基础上,让学生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根据课的生成情况,也可以由教师提出更深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和能力的目的。

第四步:

“运用拓展”。

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进行“一般性强化运用”和“拓展性变式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同新课标的要求更是一脉相通的。

其实,以上仅是“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模式,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使用灵活模式(即灵活运用基本模式的变式),如也可以在运用拓展之后让学生再次质疑,设疑自探中的“疑”也可以由学生尝试提出等等。

同时,也可以把“三疑三探”模式同其它模式整合运用,构成整合模式。

由此可见,“三疑三探”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不是单一的,这样给教师选择使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达到既有模又无模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学者就强调: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同样我们可以指出: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

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如此说来,有人可能认为“三疑三探”模式有一定的程序,是束缚教师手脚的条条框框,是教条主义的东西,这种认识是不妥的。

因为“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本身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指出了一道符合新课标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程序,通过实验证明是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

但教学情况千变万化各不相同,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

生搬硬套所造成的问题,不是教学模式本身的错,而是教师使用不当。

因此,我们在应用过程中切不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必须深刻领会“三疑三探”模式的科学实质和深刻内涵,以学定教,以生施教,最终把“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融汇贯通,发扬光大。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适用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制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除遵循一般教学原则外,还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这是“三疑三探”最根本的原则。

知识来源于实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是已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和不断修补、重建的过程,任何不经过独立的自我活动而获得的新认知结构都是不牢靠的。

外界可以为学生体验、探究活动创造条件,进行指点,但绝对无法代替。

这表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充分发挥的根本标志在于学生能否独立地进行观察、思考、运用、评价、反思、调整等。

本模式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实践性原则,即首先让学生感知要学习的新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思维实践活动,总结出一般规律,然后再利用规律进行运用实践。

这完全符合一切规律都是从实践中来和到实践中去的哲学原理,从而也诠释了教的真正含义乃是让学生真正地学。

 

 二、全体性原则

这是实践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并且贯穿课堂始终。

目的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做到编拟自学提纲充分考虑“学困生”,检查自学情况优先提问“学困生”,各种表扬鼓励首先送给“学困生”,同时也给中等生、优等生提供发展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关心下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三、探究性原则

探究性是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本质特征。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求知的潜能,将“问题”交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欲罢不能。

教师要设计探究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去自学,去合作,去反思,去感悟,去收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品尝到自我成功的喜悦。

探究的形式可以分为学生自探、师生合探、生生合探。

“疑问”最初由教师提出,最终过渡到学生提出,通过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由学生去解决问题。

四、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事物的认知规律、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现有能力水平处理每一个教学环节,给学生的思维慢慢“设卡”,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

具体来说,“自学指导”提纲的设计应由易到难;“合作探究”必须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质疑”首先由学生提出问题,直到学生无疑可提,教师再根据课堂的生成情况决定是否亲自提出一些能再次激发学生兴趣、消除倦怠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一石击起千层浪,再次掀起学生思维高潮;“拓展训练”也是先进行巩固运用,然后再变式延伸,先由教师编习题,再由学生编习题。

 

 五、民主和谐原则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保证学生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师要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氛围的创设者,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欣赏者,当然也是知识的传播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1)教师要热爱学生。

这是达到民主和谐的基础,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要处处关心鼓励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循循善诱,不指责,不呵斥。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既是自己的师长,又是可亲近的知心朋友,能真心实意地把自己的困惑和见解说出来。

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用欣赏的动作、眼神、语言去启迪学生,使整个课堂没有苦恼和僵持。

(3)学生之间形成友好和谐、互助竞争的关系。

既要独立思考,又要相互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形成人与人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帮扶、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六、终身性和社会性原则

学校的每一节课都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需求者服务。

要让学生从平时的每节课学会感受认知事物的方法,在探知的过程中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念。

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培育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优秀人才。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一、设疑自探

〔操作〕

(1)设置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2)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学科特点,决定是否出示教学目标。

(3)出示自学指导提纲,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或演练,独立探究。

(4)教师巡视。

〔目的意义〕

(1)设情激趣,使学生开始上课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进行探究,使自学更扎实有效。

(3)教师巡视,能及时了解学生自学的情况,同时以适当的语言或动作暗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注意点〕

(1)教师在课前要将心态调整到平静愉悦状态,理性地克服因其它事件而致的心境不佳或过度兴奋,将激情、微笑、爱心、趣味带进课堂,通过生活实例、社会热点、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途径,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2)自学指导要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

如果学生整体水平高,则问题设置跨度要大一些,留足思维的空间,反之,学困生较多,则必须把一个问题当作两步或三步来问,减缓“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3)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后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本次自学内容或范围(有的一节课需要通过几次自学,因为每次自学内容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二是明确自学的方法。

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类比回忆,还是边看书边练习(操作),总之什么方法好就用什么方法。

三是明确自学的要求。

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

(4)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

同时要重点巡视中差生,可以拍拍肩、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但一般不宜同其商讨问题,以免影响其充分的自学。

(5)自学指导在一节课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状况可能出现多次。

二、解疑合探

〔操作〕

(1)检查自学情况。

原则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2)针对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让人人都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尽量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

(3)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今后的运用。

(4)特别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要精讲,有重点地讲。

〔目的意义〕

(1)检查自学情况,首先关注学困生,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同时,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全班学生都对了,就不需教师再教了,则节约了课堂时间。

  

(2)学困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中等生补充,如果中等生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则需要讨论,这样,什么问题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合探形式,教师就能准确的把握。

〔注意点〕

(1)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学困生回答或演示操作,千万不要搞形式主义,叫优等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际上掩盖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2)讨论不要滥用。

学生讨论的问题,一定是学生通过自学仍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或者是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有普遍指导意义、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

如果在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前提下,教师直接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并且让学生开始讨论,最终只能是个别优等生讲讲,小组内其它学生听听而已,同教师讲全体学生听,实在没有什么两样。

因此,小组合探应该建立在充分自探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没有自探就不要合探。

个别课堂因知识较容易,根本不需要讨论。

(3)学困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注意提醒其它学生认真聆听或观察,随时准备补充、评判和纠错。

(4)教师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它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三、质疑再探

〔操作〕

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教师引导其它学生共同解决。

教师也可根据课堂生成情况向学生再次提出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目的意义〕

“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对本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注意点〕

(1)要创设民主、平等与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和教师的所谓权威观点挑战,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深层次问题。

(2)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好引导学生自己解决。

(3)有的问题可能千奇百怪,超出教材的知识范围,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教师课前应充分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不能指责学生,更不能不懂装懂,搪塞应付。

四、运用拓展

〔操作〕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并能正确迁移拓展(包括教师编拟习题、学生自己编拟习题和完成课堂作业)。

(2)反馈学生答题情况。

(3)引导学生反思归纳本节所学主要内容。

(包括课本具体内容和通过学习运用所感悟的内容。

) 

〔目的意义〕

(1)通过完成训练题、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当堂完成了学习目标。

(2)通过学生自编习题的训练,做到了对知识运用的举一反三。

(3)反思实际是对本节内容的及时归纳和梳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清晰认识。

〔注意点〕

(1)首先进行巩固性训练,若有时间再进行变式训练、学生自编习题训练等延伸环节。

(2)教师巡视,注重答题情况的反馈和展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展示自编习题,同时阐述编题思路,师生适当予以评点。

(4)此环节时间一般不少于15分钟。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

(一)

 

项目

评价标准

分值

设疑自探25分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10

2、师生对提出的问题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梳理和补充,形成的自学提纲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

8

3、注重学法指导,但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

3

4、学生自学时间充足,不流于形式。

4

解疑合探30分

5、检查自学情况,坚持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判的原则。

5

6、中等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较大或有争议的问题小组讨论。

讨论有序,不流于形式。

7

7、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勇于对别人展示情况进行论证性或补充性的客观评价。

10

8、坚持教师的“三讲三不讲”。

“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8

质疑再探20分

9、鼓励学生勇于向教师、课本等“权威”质疑,同时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

6

10、学生质疑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价值性和创新性。

8

11、学生质疑的问题仍由学生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讲解。

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

6

运用拓展20分

12、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题或拓展题。

7

13、学生自编题展示率高,展示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习题达不到教学要求时,教师要做必要的补充。

5

14、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必做题(基础性习题)和拓展题。

6

15、学生能在反思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性总结。

2

参与状况5分

1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无“闲人”,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都体验到探究和成功的快乐。

5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标准

(二)

教师方面(30分)

1、注重启发诱导,设情激趣,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5分)

2、注重学法指导,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善于归纳和梳理,问题(习题)设置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和针对性,给学生留足思考、练习和交流的时间。

(8分)

3、讲授准确无误、重点突出,时间一般不超过一节课的三分之一,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不讲”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6分)

4、关注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评价及时准确,充满期待和激励。

(5分)

5、有驾驭课堂能力,能灵活处理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收放有度,活而有序,时间安排合理,准时下课。

(6分)

学生方面(70分)

1、会提问:

能根据教学情境、教材内容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8分)

2、会自学:

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与能力,能解决问题并发现新的问题。

(9分)

3、会展示:

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敢于尝试操作,错了也不怕,展示率高。

(9分)

4、会倾听(观察):

能认真倾听别人意见,能仔细观察别人的演示。

(4分)

5、会评价:

能对别人展示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并能利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7分)

6、会质疑:

有问题意识,敢于向课本、教师等“权威”质疑问难,问题具有挑战性、独创性。

(7分)

7、会讨论:

小组讨论不流于形式(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和价值,活动有序,能表现集体观点)。

(4分)

8、会总结:

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总结。

(4分)

9、都参与:

课堂无“闲人”,人人充满自信,都能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没有走神或不参与学习的现象)。

(8分)

10、都成功: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围绕学习目标编拟一些基础性或拓展型习题,答题正确率高,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0分)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主要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想学、会学、学好,真正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学习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

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

【设疑自探】:

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

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教师都必须明白:

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学生应掌握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提纲,问题点设置的是否准确、简明和恰当是一节课成败的根本。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实践中发现,教师直接提出自探问题,能直奔“主题”,节约课堂时间,但学生思维必须在教师设置的框架下运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果让学生提出问题,大部分支离破碎,教师需要引导归纳,问题提不到“点子”上还要补充,占据了课堂时间,把握不好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

我们认为,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说明学生有问题意识,这是“创新”萌芽的开始,因此,我们主张自探问题的设置,如果课型允许,应该先让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也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就是一切把学生让在“前台”。

三是学生“自探”。

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

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容易出现的误区:

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不需思考或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

二是自探走过程,时间安排不足。

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

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已无关,使学生在失去教师亲和力情况下低效学习。

【解疑合探】:

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换句话说,即通过合探的形式共同解决设疑自探中的“疑”。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

一是提问与评价。

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

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主要在这一环节培养和体现。

另外,评价还包括对评价的评价,评价最好能用有关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对原来答错的学生,要让其倾听后找出错因,更新回答。

二是讨论。

通过检查,如果学困生做对了,说明这个问题全班都解决了,教师就不需要在此着力,而应直接转入下一个问题的检查,以免浪费时间。

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自探”中巡视发现的虽属个性,但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