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885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野外及土层描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 

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

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

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

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

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

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

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

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

4

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

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

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

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

H.2.3

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

“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

“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一类土;

“夹”——系指某一类土不均匀地夹有另一类土,如粘土夹碎石。

H.2.4

为了消除对同一土层认识上的人为差异,在描述工作正式开展前,应由工程(技术)负责人进行现场示范性描述,以统一描述标准。

工程负责人应在现场随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

H.2.5

岩、土的结构、构造、成因类型及地质时代等难以确定时,应将直观特征详细描述,由工程(技术)负责人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研究后确定。

H.2.6

野外记录应使用标准的专业术语,术语标准参照《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JGJ84—92执行,记录要准确、详细、客观。

H.3 

岩石

H.3.1

岩体是指包括各种结构面(如节理裂隙等)的原位岩石。

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及变质岩三大类。

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结构特征和性质时,应定名为特殊性岩石,一般可分为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和盐渍化岩石等。

H.3.2

岩石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是:

名称、颜色、结构及构造特征、主要矿物成分、胶结物、坚固性、风化及完整程度,产状要素及岩脉特性等,对特殊性岩石尚应描述其遇酸反应及遇水反应情况等。

H.3.3

描述岩石名称时,应按岩石学定名,指出岩石的具体名称,如闪长岩、花岗岩等。

如遇有两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应以次要矿物在前,主要矿物在后定名,如云母石英片岩等。

H.3.4

岩石的颜色,应分别描述其新鲜面及风化面、天然状态颜色及风干后的颜色。

H.3.5

描述岩石成分时,可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

H.3.6

应描述岩石的胶结物与沉积岩的胶结类型及岩石的结构构造特征。

H.3.7

岩石风化程度的划分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附录A附表A.0.3的规定执行。

H.3.8

对岩石的完整程度,应描述岩体节理裂隙的性质、张闭情况、充填及联通性等,必要时应量测裂隙的产状,并统计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的数量。

应详细记录各种不连续软弱结构面的类型、间距、延展性、张开度、粗糙度、充填及胶结情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等,必要时,应做节理裂隙玫瑰花图等。

H.3.9

描述岩石的产状要素,应记录岩层、断裂、节理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如岩层走向N60W、倾向NE30°

、倾角45°

,则可表示为NE30°

∠45°

H.3.10

描述岩脉特征,应着重描述其名称、坚固性、风化程度和穿插、分布形状、宽度、完整性及与围岩的接触、胶结等特征。

H.3.11

描述岩溶特征,应着重描述岩溶发育程度、岩溶形态、规模、空间分布、溶洞顶板厚度及破碎程度、溶洞充填情况等。

H.3.12

对岩溶发育的覆盖型岩溶地段应采用工业CT、地质雷达、浅层地震等综合工程物探方法确定其地下发育形态。

H.4 

碎石土

H.4.1

碎石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H.4.2

碎石土的定名可根据目测或量测颗粒直径,估计重量百分比,按颗粒级配及形状确定。

其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3.2执行。

H.4.3

碎石土应描述的项目及描述顺序是:

名称、主要成分、磨圆度、球度、一般粒径、最大粒径、坚固性、充填物的名称和性质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数、胶结性、密实度等。

H.4.4

碎石土的名称应按H.4.2条确定。

当颗粒分选有渐变情况时,应在记录中以箭头表示碎石土间的相互关系。

如卵石渐变为圆砾或角砾渐变为碎石,表示为卵石→圆砾或角砾→碎石。

H.4.5

对碎石土的成分,应描述碎块的岩石名称。

当不易鉴别时,可描述为是由结晶岩碎块组成还是由沉积岩碎块组成。

H.4.6

碎块的坚固性应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多为次生矿物,手能掰开)。

H.4.7

当碎石土的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粒组及密实度;

当充填物为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均应按充填物的重量估计其百分比。

如无充填物时,则应描述颗粒排列、孔隙的大小及颗粒的接触关系等。

H.4.8

对碎石土的胶结性,应描述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名称及胶结程度。

碎石土的胶结程度可按坚固性分为三级:

轻微胶结、中等胶结、强胶结。

划分标准可按第H.5.8条的规定确定。

H.4.9

碎石土密实度划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5 

砂土

H.5.1

砂土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

H.5.2

砂土的描述内容及描述顺序是:

名称、颜色、成分、结构、层理特征、颗粒级配、包含物成分及其含量的重量百分比、胶结性、密实度、湿度等。

H.5.3

砂土的分类定名应按颗粒级配或野外鉴别的方法确定。

分类标准可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3.3执行。

H.5.4

砂土的成分,应描述其主要矿物名称,如石英质的或石英—长石质的等。

H.5.5

对砂土的结构,主要应描述其均匀度和磨圆度。

均匀度可分为均粒的和混粒的;

磨圆度可分为圆形、亚圆形、亚角形和棱角形。

H.5.6

对砂土的构造,应描述其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不同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层状构造可分为水平状构造、波状构造、斜层状构造和交错状构造等。

H.5.7

砂土中混粘性土和碎石土时,应描述其分布的均匀性和含量的重量百分比(或以多、少表示)。

砂土中有机质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H.5.8

对砂土的胶结性,应描述其颗粒之间的胶结物和胶结程度。

按胶结程度可分为轻微胶结(呈块状,用手可捏碎,干后捏成粉状);

中等胶结(呈块状,用手难以捏碎,干后锤击可碎成带棱角的碎块、碎屑);

强胶结(原状砂样似成块状岩石,且一般只能用锤击砸碎,碎块呈棱角状)。

H.5.9

砂土的密实度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5.10

砂土的湿度可按饱和度Sr(%)分为稍湿,很湿,饱和。

H.6 

粉土

H.6.1

粉土指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Ip小于或等于10的土,可分为粘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10%)和砂质粉土(粒径小于0.005mm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全重的10%)。

粉土的性质介于砂土与粘性土之间。

H.6.2

粉土应描述的项目及描述顺序是:

名称、颜色、颗粒级配、结构、构造、包含物、状态或密实度及湿度等。

H.6.3

粉土的状态或密实度分别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和密实、中密、稍密、松散。

H.6.4

粉土的湿度可根据天然含水量W(%)划分为稍湿、湿、很湿、饱和(极湿)。

H.6.5

粉土的其他项目描述应符合H.7粘性土的有关规定。

H.7 

粘性土

H.7.1

粘性土指塑性指数Ip>

10的土。

可分为粘土(Ip≥17)及粉质粘土(10<

Ip<

17)。

H.7.2

粘性土按工程地质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新近堆积的粘性土:

系指近期堆积的粘性土,一般分布在湖、塘、沟、谷、河漫滩及阶地陡坎下缘、冲沟等地段,厚度不大;

堆积年限短,具有高的压缩性和低承载力;

有的呈软塑至流塑状态,并有触变现象。

一般粘性土:

第四纪全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

特殊性土:

(1)淤泥和淤泥质土:

指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中沉积,天然含水量W大于液限WL(IL>

1.0)、天然孔隙比e>

1.0的粘性土。

当e>

1.5时为淤泥,当1.0<

e<

1.5时为淤泥质土。

(2)湿陷性黄土:

指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土体结构迅速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土。

湿陷性黄土分为非自重湿陷性和自重湿陷性两种。

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在土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不发生湿陷;

自重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下受水浸湿发生湿陷。

(3)新近堆积黄土属于全新世近期黄土的一部分,堆积年代短,具有高压缩性,承载力低,土的均匀性差;

在50—150kPa压力下变形敏感的土称为新近堆积黄土。

(4)红粘土:

指碳酸盐类岩石在亚热带温湿气候条件下,经风化后形成的褐红色(或棕红、黄褐等色)高塑性粘土。

其液限WL大于50%,上硬下软,具有明显的收缩性,裂隙发育。

(5)泥炭和泥炭化土:

呈深暗颜色,有半腐朽的动植物残遗物。

若土中的有机质及植物残体含量超过60%,应定为泥炭,含量在10—60%,应定为泥炭化土。

(6)膨胀土:

指主要由亲水矿物组成,液限WL一般大于40%,并具有吸水后膨胀和失水后收缩两种可塑变形特性的粘性土。

H.7.3

粘性土应描述的内容及描述顺序是:

名称、颜色、结构和构造特征、气味、包含物、状态及湿度等。

对特殊性土,应描述其水理性质等。

H.7.4

粘性土的名称应先按第H.7.2条的工程地质特征鉴别,然后再按第H.7.2.1条的塑性指数确定,如Q3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等。

H.7.5

粘性土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是指大孔结构、龟裂、节理、层理或带状构造以及虫孔、土洞等特征。

H.7.6

粘性土的气味一般在淤泥、淤泥质土和泥炭、泥炭化土中进行描述。

H.7.7

粘性土的包含物,应重点描述影响土性质的物质,如云母、氧化铁、贝壳、植物根及钙质结核等。

粘性土中含(混)碎石和砂土的包裹体时,应描述其重量的百分数、粒径、成份、磨圆度和分布的特征。

粘性土中的有机质含量超过5%又不足10%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如粘土含有机质。

H.7.8

粘性土的状态既可根据液性指数IL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人工填土:

Qml;

植物层:

Qpd;

冲积层:

Qal;

洪积层:

Qpl;

坡积层:

Qdl;

残积层:

Qel;

风积层:

Qeol;

湖积层:

Ql;

沼泽沉积层:

Qh;

海相沉积层:

Qm;

海陆交互沉积层:

Qmc;

冰积层:

Qgl;

冰水沉积层:

Qfgl;

火山堆积层:

Qv;

崩积层:

Qcol;

滑坡堆积层:

Qdel;

泥石流堆积层:

Qsef;

生物堆积层:

Qo;

化学堆积层:

Qch;

成因不明的沉积层:

Qpr。

3.3.7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

  6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1、粉土: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粉土含有主要元素是铝还有镍等微量元素。

2、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粘性土。

粘性土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

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注:

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圆锥仪沉入土中深度为10mm时测定的液限计算而得

野外土层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

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

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

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

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

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

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

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

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

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

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

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

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

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

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

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

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

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

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

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

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

二十三、碎石土:

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

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长度20~40cm局部溶蚀现像严重,岩芯表面呈峰窝状,溶径5~20mm,最大50mm.

二十五、全风化粘土岩:

褐灰色,黄褐色,棕红色。

结构构造完全破坏岩芯呈土状,含风化碎屑,碎块,手捏易碎,遇水易分解。

二十六、强风化粘土岩:

褐灰色,黄褐色。

棕红色,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岩芯呈碎块状,节理裂隙较发育。

二十七、页岩:

灰黄色,薄层状,手捏易散,遇水易崩解。

摇震反应是土体多个性能指标的的野外综合判别方式,将土块放在手中摇动后,描述其是否易分散,是否水印明显有水溢出等状况,此方式适用于粉土,粘性较差的粉质粘土,稍有粘性的砂类土。

  摇振反应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新增加的四个目力鉴别方法之一。

它是参照美国ASTM土的统一分类法,关于土的目力鉴别方法和《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的简易鉴别方法补充来的。

 美国ASTM标准的规定:

制备很软但不粘手的土膏,做成饼状,放在手掌中,手掌作水平摇动,并用这只手的手背有力地敲击另一只手,记下土膏的反应,然后用手指侧向挤压土样并同时民下其反应。

根据摇振反应的快慢将土分为反应迅速、反应缓慢和无反应三类。

 我国的《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所述的摇振反应试验用的是软塑至流动状态的小土块(详见附图)。

 摇振反应的速度反映了土中粉粒含量,反应迅速的表示粉粒含量较多,反之表示粘粒含量较多。

如果拿着一块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摇振反应试验,发现有摇振反应且反应迅速,那么这类土就不应再定名为粘土了。

2、野外记录要点

a)粉质粘土:

一般描述颜色,状态,湿度,夹含物。

土质结构特征(均质程度或夹层,互层夹薄层)。

状态:

流塑、软塑、可塑、硬塑、坚硬;

湿度:

稍湿、很湿、饱和、干燥;

夹含物:

铁锰质斑状黑色结核及浅绿色高岭土成份局部地区夹碎石,砂石颗粒(粒径较小,并夹腐植物)。

b)粉土:

描述颜色,状态(稠度)湿度,夹含物,土层结构。

切面光泽,韧性。

摇振反应。

状态同粉质粘土不可搓条,湿度同粉质粘土。

腐蚀物。

摇振反应:

取少量粉土搓成小球在手掌中摇晃,如有水溢出表示摇振反应较高,无水则低。

c)残积土:

颜色,状态,夹含物。

软塑、可塑、硬塑夹含物一般为夹铁锰质结核,及少量钙质及砂质物。

d)砾石层:

颜色可有可无,密度,粒径,砾石的主要矿物,磨园度,级配,硬度。

密度——N63.5<

5松散、N63.5在5~10为稍密、N63.5在10~25为中密、N63.5>

20为密实。

e)粉砂:

颜色,密度,湿度,夹含物。

密度0<

N<

10松散、10<

15稍密、15<

30中密、N>

30密实。

在地下水位以下为饱和。

夹含物质:

母片夹腐蚀物质,局部夹碎石。

f)岩石:

颜色、采取率、岩石成分、层理特征、(节理),裂隙情况,岩芯完整程度,力学表观程度,钻进漏水或快慢的情况。

颜色:

次色加主色,三色以上为杂色。

岩石成分:

长石、石英、云母碎屑等。

风化程度:

强、中、微、无风化阶段。

RQD:

所有采取岩芯大于10cm岩芯之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现场可进行填写有效长度LO,然后再计算:

100%-90%好,90%-75%较好,75%-50%较差,50%-25%差,小于25%很差。

岩石采取率:

所有采取岩芯长度和与总进尺商的百分比,。

岩层的采取率一般不低于80%、破碎岩层一般不低于65%。

g)岩芯完整程度的描述:

长柱状L>

40cm岩体完整、短长柱状20<

L<

40、短柱状10<

20较破碎,饼状\扁柱状3<

10cm破碎、碎裂状\砂状L<

3cm很破碎。

岩石的力学表观特征:

(锤击,手捏,手折)锤击声脆(硅质岩,钙质砂岩,)较难击碎锤击声不清脆(砂质泥岩,泥灰岩)较易击碎浸水后指可划痕。

锤击声哑,有凹痕(泥岩,页岩)易击碎手可折断。

锤击声哑:

有较深的凹痕(半成岩或全风化岩),手可捏碎,浸水后捏成团。

h)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填充物的性质和填充程度。

密实度等。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级配,粘粒含量。

湿度,密度等。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

i)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级配,粘粒含量。

k)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3、地质柱状图如何画

地质柱状图分两种:

一、钻孔地质柱状图;

1、野外工作:

根据钻探岩芯编录,记录各地层、构造特征,矿化特征。

测量各岩性段的岩芯长度,分层。

2、室内工作:

根据各回次按比例尺做图,钻孔柱状图一般为1:

200,

标明各地层代号,分层,矿段,根据各种图例画图,编写岩性、构造、含水等描述,填写责任表等。

写图名。

二、实测地质柱状图,要先测地质剖面图:

1、室外工作:

选定工作地区地层出露较完整地段,进行实测。

详细记录收集:

地层、构造产状、分层依据,寻找化石和各地层(含岩浆岩,变质岩)的基本特征,着重含矿地层的描述,记录剖面线的方位、各测段的坡角、地质构造、地层特征描述。

换算地层、构造的假(视)倾角,计算测线水平距离,计算各地层的真厚度。

a。

做地质剖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