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888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4自然人流动:

允许国外单独个人到本国从事个体服务。

11.新贸易壁垒:

是相对于传统贸易壁垒而言,是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包括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在内的所有阻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二、问答题:

1.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因素:

(影响国际分工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具有重要的影响

(3)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4)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

(5)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

(6)上层建筑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

2.国际市场价格:

(一)国际价值是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1)国际生产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转化形态

商品的国际价格是商品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商品国际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但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国际商品交换不是按照国际价值而是按照国际生产价格来进行的。

(2)调拨价格:

3.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与类型

构成:

总贸易政策;

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

国别、地区贸易地区政策

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管理贸易政策。

1.自由贸易政策2.保护贸易政策3.管理贸易政策

4.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看)P46

他的比较成本学说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国际贸易中起绝对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或绝对成本),而是比较利益(或比较成本),并以此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

——理论假设

①2×

1

②劳动在一国内是同质的

③充分就业,且劳动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④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⑤规模收益不变:

生产成本固定

⑥不考虑运输成本、贸易限制和其他交易费用

⑦贸易是按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

没有考虑货币与汇率的因素。

⑧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⑨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某一国并不拥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在不进行贸易时各国之间的价格比例有所不同,每个国家都会有一种比较优势,都能通过贸易获得比较利益。

•所谓比较优势,就是更大的绝对优势和更小的绝对劣势。

•也就是,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资源生产劣更小的产品。

•即:

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甲国"

两利取重"

,从事优势较大的商品专业化生产,乙国"

两害取轻"

利用相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将其产品进行国际交换,则双方同样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理论缺陷:

李嘉图和斯密的国际分工的模型只是一种从供给方面分析的国际贸易理论,并未考虑需求因素。

5.里昂惕夫之谜:

•“里昂惕夫之谜”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对国际贸易基础的产生和对理论与经济的研究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里昂惕夫对传统的要素票赋论的验证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他首次运用投入产出法,把经济理论、数学方法和统计三者结合起来,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商品结构进行了定量分析,这种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

•“里昂惕夫之谜”与要素票赋论不是理论上的对立,而是理论与实际的矛盾,最终只是对要素票赋论的一些假设前提进行了修正。

但是,“里昂惕夫之谜”也有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其研究动机主要针对要素票赋论;

•#研究对象只有美国一个国家;

•#研究内容只涉及资本和劳动这两个因素。

•#这些局限性限制了“里昂惕夫之谜”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实用性,使其失去了普遍的指导意义。

6.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特点

1.保护的目的

发展本国幼稚的工业,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

2.保护的对象

农业不需要保护;

一国工业虽然幼稚,但没有强力的竞争者时,也不需要保护;

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的重点是重要的工业部门。

3.保护的手段

用关税作为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必要时禁止进口,另外鼓励复杂机器进口给予免税或轻微关税。

4.保护的程度

对工业中的不同行业采取程度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国内工业的保护也不是无限期的。

保护时间不同。

7.看看绝对成本理论:

亚当·

斯密的绝对优势论

斯密(AdamSmith,1723-1790)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也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斯密处在从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时期,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整体贯穿着他的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贸易思想是其整个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实现自由放任原则的主要内容。

他通过对家庭和国家的对比分析来描述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必要性,由此提出他的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的理论,并以此作为反对重商主义理论和保护贸易政策的重要武器,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对其理论的论述中,斯密首先分析了分工的利益。

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舅动生产率,其原因在于:

分工能提高劳动的熟练程度;

分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某巧作业,能节省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时间;

分工有利于发明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斯密认为,如果一件物品的购买成本小于自己生产的成本,那么就不应该自己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

裁缝不需要自己做鞋子,只需要向鞋匠购买勃可以了;

鞋匠也不需要自己裁剪衣服,这一工作应留给裁缝,因为裁缝更擅长裁制衣服,生产的成本更低。

在斯密看来,适用于一国内部的不同职业、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名国之间。

他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生产条件,剩用这一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是有利的。

在斯密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中,进口还是出口都是市场上的一种自由交换行为,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各方自由交换的结果是都能从交换中获得利益。

(一)理论假设

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其他经济理论一样,在进行结论推导之前也给出一系列基本假定,包括:

(1)只考虑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只有一种要素(劳动)投入;

(3)两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4)劳动要素供给给定,要素在国内部门间可以流动,在国家之间不能流动;

(5)规模收益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贸易平衡,进出持平。

(二)结论推导

在以上假定前提下,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贸易形成的原因或基础是各国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相反,如果一国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低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该种产品生产上就具有绝对劣势。

至于导致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斯密归结为历史条件和一国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等因素构成的自然条件。

斯密认为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

绝对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不具有"

的产品,其结果要比没有依照"

进行分工之前有利。

绝对优势的衡量

关于"

的衡量,有两种方法:

(1)劳动生产率,即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用产量与这一产量所需的劳动投入量的比率表示。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绝对优势;

反之,则处于劣势。

(2)生产成本,即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投入量,用劳动投入量与其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的比率表示。

那么,依照"

进行分工与贸易,各参与国家得到什么好处了呢?

为了说明参加分工的国家通过贸易能够取得的利益,斯密还举例予以说明。

8.

(1)非关税措施

A.看看最低限价

进口最低限价制

有些国家采用所谓最低限价的办法来限制进口。

最低限价(MinimumPrice)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B.数量限制(书P249):

非自动许可证,包括提前授权;

配额;

禁令;

出口限制安排;

企业特别

C.数量限制及类似的限制措施:

迪尔多夫和斯特恩的分类

进口配额、禁止进口、进口许可证、自动出口限制(VER)、外汇管制、自制率规定、歧视性双边协定、对等贸易

D.“自动”出口配额制的概念

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向进口国输出某种特定商品的限额,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E.“自动”出口配额制的特点

"

自动"

出口限额制与绝对进口配额制在形式上略有不同。

绝对进口配额制是由进口国家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来限制商品的进口,而"

出口限额是由出口国家直接控制这些商品对指定进口国家的出口。

但是,就进口国家来说,"

出口限额同绝对进口配额一样,起到了限制商品进口的作用。

"

出口限额制带有明显的强制性。

进口国家往往以商品大量进口使其有关工业部门受到严重损害,造成所谓"

市场混乱"

为理由,要求有关国家的出口实行"

有秩序地增长"

(OrderlyGrowth),"

限制商品出口,否则就单方面强制限制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出口国家不得不被迫实行"

出口限制。

F.进口配额的概念又称进口限额,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事先规定一个限额,在规定的期限内,凡在限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限额则不准进口,或虽不完全禁止进口,但要征收较高的关税或罚金。

G.外汇管制的概念(书P248),是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和使用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H.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性外汇管制

(2)成本性外汇管制(3)混合性外汇管制(4)利润汇出限制

(2)关税措施

A.看看反倾销前提条件

对某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有三个必要条件:

①倾销的确存在;

②倾销对进口国国内已建立的某项工业造成重大损害或产生重大威胁,或者对某一国内工业的新建产生严重阻碍;

③倾销进口商品与所称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进口国只有经充分调查,确定某进口商品符合上述征收反倾销税的条件,方可征收反倾销税。

B.正常价格确定方法

(1)正常价格

“正常价格”应当是彼此独立的买卖双方之间在正常贸易过程中达成的实际已付或应付价格

正常价格的确定有三种方法:

①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是指被指控倾销的货物的相似货物(LikeProducts)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中实际已付或应付价格。

这一方法是确定“正常价格”的基本方法。

所谓相似货物,是指与被控倾销的货物相同的货物和其它货物,即与被控倾销在所有方面都相同的货物,或者虽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相同,但最能代表被控倾销货物的特性的货物。

采用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的方法时,应首先采用同一出口商的相似货物的价格,如果出口商在出口国并不生产或销售相似货物,选择下一个标准。

②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

如果相似货物在出口国国内市场没有销售或没有足够数量销售,或由于其市场的特殊情况的原因使得其价格不能以其国内销售价格为“正常价格”时,应根据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有代表性的价格确定“正常价格”,即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

③结构价格

“正常价格”还可以根据结构价格确定。

所谓“结构价格”是指根据相似货物在原产地生产该产品的成本、销售费用、一般管理费用和利润计算得到的价格。

由于一个公司很可能同时也向其它国家倾销,因此,在实践中,各国一般不愿采用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而是更多地采用结构价格。

(2)自非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格

自非市场经济国家的产品,由于其价格并非由竞争状态下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因此,西方国家采取另一标准来确定正常价格,实行差别待遇。

①替代国价格

•即以一个属于市场经济的第三国所生产的相似产品的成本或出售的价格作为基础,来确定其正常价格。

•如果没有替代国价格可比,则用

②结构价格

即用出口国生产产品各项投入的数量(原材料、动力、劳动工时等),按市场经济国家的价格计算产品的成本,然后加上企业管理费用和利润,作为正常价格。

如果替代国价格和结构价格都做不到,则采用

③相似产品在进口国的销售价格

•作为正常价格,在美国又称为“美国售价”。

C.企业反倾销对策(需要个人见解)书P215

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当局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对来自外国的倾销产品采取强制性措施,以提高倾销商品在进口国国内市场的销售价格或限制进口数量。

但由于反倾销国在进行反倾销时,常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反倾销措施进行贸易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口额的不断扩大,同时也使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越来越多。

  一、我国企业被反倾销的发展态势

  1.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次数日益增多

  一直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的反倾销诉讼和措施便层出不穷,对华反倾销的指控有愈演愈烈之势。

仅2006年,国外对华大宗出口商品反倾销案件更是多达60余起,较2005年增长率达到37%。

2007年上半年则有16起。

  2.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西方国家只要认为危害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为反倾销产品的范围。

被诉产品从最初的轻工、纺织等传统商品,扩大到机械、鞋类、打火机、自行车、铅笔、箱包、刹车盘、彩电以及化工原料和农产品等4000多种商品。

  3.征收反倾销税的税率明显提高

  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征收幅度低则百分之十几,高则达百分之百甚至上千。

如2006年12月,美国商务部对我国几家企业出口的冷冻及罐装暖水虾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最低的是27.9%,最高的是112.8%,而其对越南征收的仅为4.1%至25.8%。

面对如此高的税率,无论哪家企业都无法承受,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被迫从该市场完全退出。

  二、中国企业屡受反倾销之害的主要原因

  中国出口商品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主要将其分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

  1.外因方面

  欧美各国对中国是“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歧视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一些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企业的误解和偏见,对我国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的选取上又别有用心。

这种歧视待遇使得中国商品更容易被认定为倾销。

理论上应找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第三国作为替代国,但美国、日本、丹麦、智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都曾被选作中国的替代国。

如此,很难使我国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

如2000年欧盟在对中国彩电倾销案的诉讼中,就把新加坡做为中国的替代国。

很明显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不论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还是生产和销售的成本结构都与中国产品有巨大差异。

据此把新加坡的正常价格与中国的出口价格相比较,必然会扭曲事实,使诉讼结果对我国企业非常不利。

  2.内因方面

  

(1)出口结构失衡。

我国的出口多为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及机电、电子等低附加值的商品。

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某一地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而成为反倾销的对象。

如我国金属镁产品向欧盟出口,1993年不足100吨,1996年竟达11000吨,如此巨幅的出口量增长,难免欧盟对其实施反倾销。

  

(2)国际营销谋略不足,过分实施价格战。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

如我国出口企业价格竞争过度,竞争手段单一,长期以实行“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通过销售量的扩大来获利,难免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借口。

再者,我国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和集中地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3)法律应诉不力,引起各国积极对华反倾销。

反倾销诉讼费用高昂,手续复杂过程漫长,被诉讼企业常寄希望于其他同被诉企业积极应诉,然后自己坐享其成,造成大家都不愿或难以应诉的不良局面。

如此,便并诱发对华企业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恶性循环反应。

如1994年,美国裁定“中国大蒜倾销案”之后,起诉方律师看到中国企业不愿应诉,鼓动美国蜂蜜行业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诉讼;

同时,这家律师事务所又说服美国自行车生产企业对中国自行车提出起诉,接下来是蘑菇罐头,再接下来是靛兰染料。

  三、我国企业面对反倾销应采取哪些措施和对策

  1.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走出低价阴影

  中国企业应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后期服务,建立企业自己的品牌。

不要仅以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应以质量取胜、服务取胜。

这样既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又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从而改变原有的产品形象。

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可通过成本的提高来提高产品的出口价格,还可以通过建立的品牌形象加大产品的附加值。

由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产品的低价而言,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的低谷,减少国外反倾销的诱因,防止授人以柄。

 2.实行市场多元化,避免市场过于集中,分散反倾销诉讼风险

  中国出口企业应调整出口市场分布和实行多元化的商品结构,在巩固现有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

如东南亚的新加坡、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尼、老挝、缅甸等国。

笔者认为东南亚是个非常理想的新市场。

自古以来,东南亚各国都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文化往来,有着几千年的文化风俗互通和相互融合的历史,中华文化在各国中随处可见。

因此各国相互之间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上都有较多的相似性和互补性,且地理位置便利,利于贸易往来。

而东盟贸易圈的成立对此有着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

  3.借助海外直接投,应对反倾销

  海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有效饶过国外的贸易壁垒,大大减少被诉倾销的几率,而且还有以下三项优点:

第一,转移国内过剩的生产和技术能力;

第二,学习国外最新的技术、管理、信息、经验和营销,锻炼和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三,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构建企业的全球生产、研发和营销网络,加快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

在我国,最典型的国外投资饶过反倾销的案例是海尔在美国投资建厂。

  4.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应诉反倾销

  据统计,在已发生的480起对华反倾销案中,至少有50%的我国企业选择了放弃应诉。

其中有些企业是因为不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缺乏国际商务人才,不知该如何应诉。

美国目前拥有反倾销专业人员2000个,而我国只有20个,仅及美国的百分之一。

欧盟的反倾销调查官员有200人,而中国从事反倾销调查的人员连欧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在经济、法律和外语等方面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国际商务人才,为反倾销应诉取得胜利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5.主动出击,拿起反倾销武器,保护我国企业自身正当权益

  如此,不但可以抗衡外国对华反倾销,亦可消除外国在华不合理竞争行为

,保护我国产业安全。

如自吉林造纸集团有限公司等9家新闻纸生产企业对来自加拿大、韩国和美国的进口新闻纸提起反倾销申诉后,相继有武钢诉俄罗斯冷轧硅钢片倾销案,杜邦等6家公司诉韩国企业聚酯薄膜倾销案。

但整体来说,我国企业诉讼外商倾销的案例的确很少。

这并非外商不存在对华倾销行为,而是我国企业缺乏使用反倾销这一正当手段的意识。

故我国出口企业还应主动拿起反倾销武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保护自身正当利益。

  四、总结

  整体而言,面对国际间众多的竞争对手,我国企业还处于明显的劣势。

因此,我国企业应深刻意识到这一情况的危害性,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完善企业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的避免或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行为。

D.管理贸易政策概念

管理贸易政策是指以协调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以政府干预贸易环境为主导,以磋商谈判为手段,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全球贸易关系进行全面干预、协调和管理的贸易政策。

实施机制与途径(P181)

E.看看关税征收方法

F.关税的征收方法1)从量税2)从价税3)混合税4)选择税5)滑准税

9.WTO

(1)原则(看)

(一)贸易自由化原则

(二)非歧视原则。

非歧视原则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互惠待遇条款体现的,它要求缔约方在实施某种优惠或限制措施时,不要对缔约对方实施歧视待遇。

(三)关税保护与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四)可预见性、稳定发展贸易原则

(五)促进公平竞争原则

(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原则

(七)区域性贸易安排

(八)透明度原则

(九)允许例外和实施保障措施

(2)政策评审机构(目的)

第一,了解成员国遵守和实施多边协议的法律和承诺的情况。

通过定期评审,世界贸易组织作为监督者,以确保其规则的真正实施。

第二,更好、更及时地了解成员国的贸易政策以及实施的情况,以把握成员国贸易政策调整后的变动方向,评审其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是否相符并采双相应的措施。

(3)肯尼迪回合,乌拉圭回合

肯尼迪回合:

第六轮谈判于1964年5月1967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史称"

肯尼迪回合"

,参加国为54个,使工业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35%,涉及商品3万多项、6万多种,并首次进行了非关税壁垒削减的谈判,通过了第一个"

反倾销协议"

P343

乌拉圭回合:

1986年9月正式发起的"

乌拉圭回合"

谈判,突破总协定传统的货物贸易谈判的格局,首次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服务贸易进行谈判,并把长期未解决的纺织品贸易、农产品贸易、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