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89024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1)育苗期间加淡水,淡水的PH比较低,尤其是下雨时,雨水的PH是很低的,大约只有5~之间,所以淡化等时要注意PH的检测。

2)水中的理化反应,如淡水中可能亚铁离子等含量较高,而这些离子的氧化、水解等都会导致PH的降低。

池底有机残饵缺氧代谢产生的硫化氢(电离作用)、铵盐(水解作用)等也会使PH降低。

本次处理水时用虾片和沸石粉共同处理的水PH明显低于之用沸石粉处理组,怀疑虾片会导致PH的降低,或者水中微生物对虾片的分解作用使PH降低。

3)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也可能导致PH的降低。

因为其次级代谢产物一般是偏酸性的。

4、调控措施

1)用生石灰:

同时会增加水的硬度,但若加的太过量,可能会影响钙镁比(氢氧化镁的溶度积为乘以10的负十二次方,而PH为8左右时远不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2)用碳酸钠:

同时会增加总碱度,增大水体PH的缓冲能力。

3)沸石粉似也有升高PH的作用,用了50ppm处理水之后水的PH从7.96升到了左右。

二、重金属离子和EDTA

重金属存在于天然海水中,藻、原生动物等生物体内也存在,其对虾苗有很大危害,会造成虾苗的畸形,死亡。

但其危害也受到温度(越高危害越大)、PH(越低危害越大)、总碱度(因会产生碳酸盐沉淀,故其越高危害越小)、总硬度(越大危害越小)等的影响。

EDTA的作用是螯合重金属离子,改变重金属离子的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毒性,但这种螯合物只是相对稳定,也会产生光降解、生物降解等作用,且其降解产物有甲醛、氨等对虾苗有很大危害的物质,所以使用时尽量不要太过量,且要注意不要在强光时使用。

思考:

西海岸水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用的EDTA也较多,一般15ppm,比较高,沸石粉可能能够吸附一部分的EDTA螯合物,处理水时能否先加EDTA,然后加沸石粉使其吸附沉降,再调水将其除掉?

三、总碱度和总硬度

1、总碱度:

指水中碳酸根、碳酸氢根、氢氧根、硼酸根等离子的含量。

本地海水的总碱度?

总碱度高的海水其对PH的缓冲性较高(碳酸根、碳酸根水解等的电离作用),且能降低重金属的毒性。

但过高也会对虾苗有毒害作用。

2、总硬度

主要指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其对育苗也有重要影响,主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钙、镁是生物生命过程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缺钙会影响虾苗的蜕壳变态,育苗过程中经常加乳酸钙对虾苗进行补钙,促其顺利蜕壳。

(以前好像看过资料说补钙时也要补磷)

2)钙离子可降低重金属离子和一价金属离子的毒性

3)钙、镁离子可增加水的缓冲性

4)水中钙、镁离子比例,对海水鱼、虾、贝的存活有重要影响(水中以15方水计的话,钙约有7公斤,镁约有21公斤,加生石灰过多担心会影响钙镁比)

第二部分

四、水体的透明度

来源:

水的透明度主要受有机残饵、粪便、藻等的影响,其随着苗的生长逐渐变浓,原因是投饵越来越多,粪便也增多,水中其它的有机物也增多。

五、水的粘性

一般M3~仔虾阶段投饵量加重,根据其活力注意控制投饵量。

如果育苗池的水过浓、饵料过量容易造成饵料的结块儿、沉底,导致虾苗的严重挂脏、活力不好,使用虾片、海草粉、沸石粉等对其都有较好的效果,育苗期间用了沸石粉后酶制剂、益生菌等均可将其分解掉。

育苗过程中若发现水过浓,则应使用沸石粉,最好再使用一些光合细菌利于底质的分解。

据陈师傅讲,观察池壁上虾片沉积的多少就能知道水的粘性如何。

放幼体前处理水时用15~20ppm的虾片(用300目的网袋搓洗)和50ppm的沸石粉处理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六、底质

底质如何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尤其到了仔虾阶段,若底质较脏、发臭则应及时搬池,因为仔虾阶段经过前期的有机物积累,容易有较多的有机物沉底,而仔虾期虾苗有沉底和附壁的特性,若底质较脏会对虾苗有较大的损害。

且有机物沉底过多微生物不足以分解之且缺氧就容易发臭,形成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危害虾苗。

可以用酶制剂(为胞外水解酶)、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红糖(?

)等来降解一部分底质。

第三部分、水处理

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沉淀池沉淀、沙滤池、沙滤缸过滤,进车间时用棉花、过滤袋过滤。

进水后先进行消毒,可以用漂白粉(约100ppm)、鱼虾安(有效成分为亚氯酸)、甲醛(有效浓度约为)等消毒12小时(要注意曝气十分钟后停气,因为上述消毒液为挥发性,不停气很容易挥发掉),曝气,时间长短与天气有关,太阳越厉害需要的曝气时间就越短,注意检测余氯(用甲醛的话如何检测?

)。

之后若是水粘性比较大,则用沸石粉吸附,加沸石粉约30~50ppm处理(最近实验同时用了20ppm的顶好虾片处理,效果较好)。

用沸石粉开气处理24小时左右,然后停气沉降24小时,调水。

管理

主要包括日常的观测和操作

第一部分、日常观测和技术操作

第一、观察

1、苗的数量:

苗有无减少,若出现明显减少,就说明是出现了大量死亡,应及时找原因并采取措施。

2、活力:

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一般活力好的话摄食正常、变态、生长等都能比较顺利,也不易发病。

3、变态时间:

看是否正常,有拖时间的现象,拖时间有可能是幼体质量、温度偏低(多在蚤状期)、营养不足(糠虾后)、PH、各种原因引起的挂脏等,应当及时找原因,适当采取措施,如增加营养饵料量、适当加温、缚脚时用氢氧化钠加淡水、氟乐灵或者百碘(怀疑为真菌细菌感染的原因时用)等。

4、体色:

看是否有白浊不透明等现象,若有则说明可能发病,微孢子虫病、肌肉坏死病、病毒/细菌性疾病都能导致肌肉白浊,需作进一步的镜检确认。

5、胃肠饱满度:

看其摄食情况,是增减投饵量的指标之一,不过如果虾苗有病、挂脏严重时有时也会导致空胃现象。

其肝胰脏内的液泡是起消化作用的。

6、肠道:

是否有食物/粪便,蠕动是否正常(仔虾期后肠道一般有一半以上是满的就比较正常,全满的很少),还有其肠道两侧类似于淋巴管,内有快速流动的小颗粒,可能是淋巴细胞

7、有无死苗:

若有则应镜检观察,找出原因,如果只是偶有死者,其它活力尚可,应该问题不大。

8、是否挂脏或者缚脚:

引起挂脏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水体粘性过大、苗质量/活力不好、感染病菌等等,挂脏往往只是一个外观表现,应当做进一步检查,但如果活力较好,轻微挂脏也不怕,一般蜕壳后就可以恢复。

9、蚤状期:

是否拖便正常,若不正常,则可能是消化道出现问题或者是病变,但其拖便似也与饵料种类有关,一般可以用特效品/拖粪宝,幕帝那斯是调理肠道用的,一般在蚤状期一天用一次,约~1ppm

10、观察水色,根据虾苗所处时期判断是清还是浓(也是增减投饵量的一个指标,过浓可以采取换水等措施),是否有结块儿等。

11、糠虾后期、仔虾期时捞底观察看是否池底太脏、发臭,若比较脏或者发臭,在仔虾期一般采取搬池的手段,同时也可以控制饵料用量、增加微生态制剂(光和菌)和酶制剂的用量。

12、检测水体的PH、氨氮、亚硝酸盐、总碱度、总硬度等指标(见水体部分)。

第二、技术操作

一、消毒

1、常用消毒药品:

1)漂白粉:

一般100ppm左右,过300目网,

2)鱼虾安:

一般50ppm,直接冲水

3)漂白精:

一般25ppm,过300目

4)甲醛:

一般16ppm左右,直接冲水

2、注意:

1)需要搓的药品要搓的完全,渣不要,不能有成块的落入水中

2)注意人身安全

3)加入消毒药品后先曝气10分钟后停气消毒12小时

4)全池泼洒均匀

二、测余氯、中和

若在室内用硫代硫酸钠中和,根据计算数据,将硫代硫酸钠冲一桶水,先投多半桶,补满水曝气30分钟,测余氯,再根据余氯的多少再投硫代硫酸钠,循环操作,直到完全中和。

若在室外的话视天气情况而定,阳光强烈的话暴晒除氯最好,如果天气不好则需用硫代硫酸钠。

三、处理水

根据水质的变化情况决定是否使用沸石粉,虾片等来处理,其使用应和海水的粘性程度有关,沸石粉用量过大的话容易在水中残留的小颗粒比较多,易吸附饵料造成结块,使苗易挂脏,缚脚等。

虾片用量大的话容易沉底(无节幼体期气量较小),造成池底较脏。

处理水时加入沸石粉/虾片后先曝气24小时,再停气沉淀24小时,调水。

四、测余氯、PH、总碱度/总硬度等水质指标,目的是确保放幼体之前各项理化指标达标。

五、EDTA、百安威、VC

在放幼体之前,要加EDTA螯合重金属,其用量根据重金属的含量而定,本厂区一般用量为15ppm。

放幼体当天上午一般用百安威活化水质,百安威成分不祥,应该是芽孢杆菌或者光合细菌,也可能是复合菌。

投放之前要先活化2小时左右(装在300目袋中在海水里打气浸泡)。

第二部分、工人操作

一、整理车间及工具准备

1、操作:

1)池的清洗2)装气管3)清洗准备各种工具(桶、瓢、烧杯、小桶、料袋、温度计)

2、注意事项:

1)装气管注意插紧、靠壁、摆直,不要有漏了胶粒的。

2)各种工具要用洗洁精严格清洗,消毒、暴晒方可使用。

3)

一、进水

进水时需要注意:

1、棉花一定要够厚,包扎均匀,这样才能有效起到过滤作用,如果有不够厚的漏洞,则会造成水过滤不充分,有杂质混入。

但也不能过厚,太厚的话进水速度会很慢(一般一个进水筒用一包半脱脂棉,进两到三个池之后要更换棉花和棉袋。

2、棉袋口要绑紧,否则水可能会从袋口溢出,不经棉花过滤就进入池中。

3、各进水管要弄紧,防止水流较大时冲开接口处。

4、进水工具如进水筒(约五六十公分长,钻孔约1寸直径)、过滤棉袋(约七十公分长)、网袋、绑过滤棉袋的气管等用前用后都要消毒、冲洗干净。

二、消毒

消毒一般加消毒液后先曝气十分钟左右使其在水体中分布均匀,然后停气(所用的消毒液都是挥发性的,若不停气易挥发掉),消毒一般12小时,再曝气以除去剩余消毒成分,如余氯等。

消毒一般是在晚上,因为阳光也有使消毒液挥发的作用,若白天消毒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三、处理水

一般若水的粘性较大,则需要用沸石粉等来吸附处理,(处理之前要测余氯)此外,虾片、海草粉也有吸附净化水质的作用(活性炭也可以,效果不知道)。

加入沸石粉后,开气24小时,再停气沉降24小时,然后方能调水。

四、调水

调水时需要注意

1、同进水时的1、2、3、4注意事项

2、调完一个池后要彻底洗刷干净(冲池时要开气)。

3、在开始调之前插好管后先要用塑料袋和气管将底下排水孔封死,避免出现漏水。

五、调PH、加EDTA

调完水之后测其PH,根据测的值用碳酸钠调节PH(用了10ppm的碳酸钠使池水的PH从左右升至左右)。

EDTA的用量应视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而定,本厂区一般用15ppm.

六、投微生态制剂

在放幼体之前投放微生态制剂能起到调节水质,为幼体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的作用,一般用8~10ppm左右的百安威(光合细菌)和速宝贝/宝来雅(芽孢杆菌),共用能起到功能互补的协同作用。

在育苗过程中也经常使用益生菌,主要是芽孢杆菌,速宝贝一般要先活化6~12小时,投时一般用80目网过滤一下,残渣似为载体、稀释剂一类物质,应该无害,也可以投。

宝来雅直接冲水投,速宝贝在活化时要使用消毒的海水,使用之前必须测海水的余氯,其作用详见饵料篇。

一般投放微生态制剂应以10000~100000个细菌每毫升为宜。

七、抽藻

抽藻时要注意

1)开始抽之前水管、管架等要严格消毒,并冲洗干净。

2)刚开始抽时先不要将管放在池里,要先排掉水管中本带的水,再将其放入池中抽藻

3)抽完一个池后最好将管头消毒冲洗一下,避免池之间交叉感染。

抽完一个车间抽另一个车间时更必须消毒冲洗干净再抽,曾经发生过因为没有冲洗就直接加另一条车间而导致另一条车间的苗被传染,最先加的几个池全军覆没。

4)抽藻时最好将管头稍微放深一点,可以减小对藻和虾苗的冲击力,减小其受损程度。

八、放幼体

放幼体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放之前先将装幼体的袋消毒一下,放到池中适应一下温度,然后拿出对幼体进行消毒,用100ppm甲醛浸泡30秒,再用百碘200ppm浸泡一分钟,再投放到池中。

整个过程动作应当轻柔,尽量减小对幼体的损伤。

放幼体之后及时放氟乐灵,以预防真菌病(真菌病最易在蚤状早期和无节幼体期发病)

九、收丰年虫

注意事项:

1)盖虫之前要先将气管拿出,排两下,将沉底的死软排掉,盖严,不要有光透入。

2)盖得时间要足够,以使其充分沉底。

开始时开关开小一些,慢慢开大,这样能尽可能多的把沉底的虫收好。

3)用于孵化丰年虫和二次沉淀的孵化桶都要洗刷干净。

4)虫消毒的消毒液浓度和消毒时间都必须足够,以保证消毒效果。

5)消毒时一定要保证将所有虫都冲进消毒液中,不要有残留在消毒用桶边缘的。

还有捞网上的虫也要全部冲进去,否则就相当于将没有消毒的虫投喂了。

6)烫死或者冰冻死的虫在冲水投时注意用白水瓢缓冲一下水的冲力,减小死虫的受损。

7)烫虫时有结块儿时要用瓢摇一下。

8)如果虫的质量太差,可以采取事先去壳的办法,在4℃的情况下用氢氧化钠和漂白水来处理,待虫软呈橙黄色之后即可,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完全把壳表面的丝状细菌、聚缩虫等完全杀死。

9)卤虫孵化时大量耗氧,PH也会降低,这样会影响其孵化率,因此是否可以在其孵化桶中同时加入适量碳酸钠?

十、换消毒液

每天早晨都要将消毒手脚和看苗杯的消毒液换一次。

因为经过一天的洗手脚、光解等影响,消毒液的浓度减小,杂质增多,消毒效果不能保证,所以要每天换一次。

十一、换水

当水质较浓、氨氮亚硝酸盐偏高或者要淡化时常要进行换水,换水时要注意,排水器在用之前要用淡水冲洗干净,并检查有无漏洞。

排完水后先将水管提起来让排水停掉,再将排水器从池中拿出来,这样不易沾苗在上面。

换水会导致应激,可能会导致隐伏疾病的爆发,换水多时一般在换之前投一点VC(),增强其抗应激能力。

十二、搬池/出苗

在此之前要先将沙井板打开,用高锰酸钾消毒一下。

捞苗时注意要等苗达到一定密度再捞,捞一两个来回即可,这样可减少对苗的伤害。

要注意控制沙井中的水位,过低的话排水孔中水的冲力太大会损伤虾苗。

若底质较脏可在冲池后将捞的苗放到大红盆中弄干净。

十三、投料

随着虾苗的生长,各阶段用的网目也不一样,Z1一般用300目,Z2用250目,Z3用200目,糠虾一般用150目,仔虾期从一百到八十最后直接用水冲投。

不过也要看具体情况

,比如如果糠虾前期活力较差的话就不要用150目而用200目。

BP为微胶囊产品,不能搓洗,只能用150目网冲洗过滤之后投。

据彪哥讲这种搓料的方式对水体伤害较大(为什么?

)所以可以用捞网用水冲洗过滤来投。

投料时要尽量投均匀,避免局部料过多沉积和苗的聚集。

而且要注意尽量不要泼到池壁上,因为池壁上有机污物较多,极易滋生有大量病菌,泼到池壁上的话容易将病菌冲到池中。

十四、刷池

刷池最好是在出苗或搬池之后立即进行,因为这时候比较湿润容易刷干净,否则干了的话就很不易刷干净。

刷池时使用洗洁精,再加一点碘福效果较好。

感觉刷池时基本很难完完全全刷干净,所以最好是刷完之后再加淡水和消毒液(二溴海因等)浸泡。

并在进水前用消毒液泼洒池,将池壁等消毒。

十五、加温

在温度降低时要注意加温,加温时要注意一定不要按温差计算时间再去看,一定要经常去看,以防脱管。

一般白天不会降温,但天气凉时要多注意观察,降得多时注意加。

加温幅度不要过大,一般不要超过一度。

饵料

主要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饵料

天然饵料主要有丰年虫和藻类(主要用角毛藻和骨条藻)

一、藻类

1.藻类使用:

一般是直接抽藻入池,这样对藻的伤害比较小;

藻的浓度一般为100万/ml,但这样加到池中的水比较多,容易带入原生动物或者别的病菌。

用浓缩藻的话容易损伤藻,目前藻类的实际用量,差不多为5~10万/ml左右,而863李色东总经理给出的数据为溞Ⅰ~溞Ⅲ期:

一般按苗池中10万~20万个细胞/毫升的量投喂单胞藻。

一般抽藻是在傍晚,如果改在上午光线较强时加,会不会有利于其繁殖,增大其浓度?

藻类是幼体最好的开口饵料,蚤状期以植食性饵料为主,所以最好能多投喂一些单胞藻。

因为角毛藻比骨条藻要小,所以在蚤状一期应投喂角毛藻,蚤状二期和三期可以投喂骨条藻。

在糠虾阶段投藻主要的作用是稳定水质,调节PH值(因为藻液的PH一般在9以上),还能分泌抑菌物质。

但如果密度过大可能会造成藻的沉底、老化,有可能会分泌毒素,坏水。

2、单细胞藻类质量的要求

各种单胞藻处于指数生长期,生活力强、生长旺盛,颜色正常,上浮或悬浮;

镜检细胞个体大,饱满,无敌害和大量沉淀。

 

二、丰年虫

因为其营养丰富,尤其是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很丰富,容易消化吸收,所以成为虾苗最好的饵料。

三、人工配合饵料

病害

虾苗生病应该是病原、机体和环境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

例如如果环境较好,机体的抵抗力也较强,那么即使有病原危害,很有可能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如果机体处于不是很健康的状态,例如有机械损伤,那么病原就会趁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

疾病有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之分

生物性疾病主要包括细菌病、原生动物性疾病、真菌病、病毒病、其它疾病。

非生物性疾病则包括营养不良、水体环境异常等引起的疾病。

一、细菌病

常见的主要有弧菌病、丝状细菌病、荧光菌病等。

1、弧菌病:

病原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包括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等,因为病菌大都发现于血淋巴中,所以又叫菌血病。

患病的幼体游动不活泼,趋光性较差,有些慢性感染的个体在体表和附枝上常粘附着一些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但急性感染就不会挂脏。

一般在Z2之后发病较多,可能是因为Z2之后投饵较多,残饵使水质变差,容易滋生细菌。

因为有资料显示,投喂活饵料的比投喂人工饵料的发病率明显低。

诊断时要在400倍下观察,可见血淋巴中有很多细菌活泼游动。

在身体透明处易见。

应当以预防为主,放幼体前严格消毒、进水前对池严格消毒,投喂人工饵料后加一些酶制剂、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酵母等净化水质。

平时多观察,有沉底的、游动不活泼的、体表有污物的,应当立即用显微镜观察。

此外,工具最好专池专用,捞底用的网应当捞完一个池后消毒冲洗一下再用于别的吃,避免交叉感染。

发现患病幼体之后,可采取换水用抗生素的办法,也可以尝试用菌克27(因其能裂解革兰氏阴性菌,所以可以尝试用,但不清楚效果)。

2、丝状细菌病

同样为革兰氏阴性菌,主要附着在对虾的各期幼体的鳃和体表各处。

它并不侵入虾体内,也不吸取营养,但可能会分泌毒素到虾体内,而且附着在鳃上的丝状细菌菌丝之间还往往附着有很多原生动物、单胞藻类、有机污物等杂质,它们会阻碍呼吸,且如果体表和鳃表面丝状细菌过多时会对蜕壳造成机械阻碍,且由于缺氧,往往会造成无法蜕壳死亡。

丝状细菌的发生和水质底质密切相关,当有机底质较多时易发病。

丝状细菌菌体较大,一般低倍镜就可看到。

防治:

以防为主,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发生时保持丰富营养、促使虾苗尽快生长蜕皮,蜕皮时丝状细菌就可以被蜕掉。

另外注意换水。

3、荧光菌病:

病原也是弧菌。

发病初期幼体活力下降,糠虾弹跳无力,仔虾游动缓慢,且身体尤其是头胸部乳白色,濒死或者死亡的个体黑暗处会发出像萤火虫似的荧光,清晰可见。

(但也可能是夜光虫,要将发光体捞上来观察,在病虾上找不到夜光虫的话才能确诊)。

荧光菌非常容易一次出问题,下一批苗还会出问题,所以出苗后一定要彻底充分的消毒。

也是要以预防为主,主要是要勤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镜检,防患于未然,用速宝贝(芽孢杆菌)来预防的话效果较好,但用量要足够其形成优势菌群,否则也可能会发病,发病后要加大芽孢杆菌的用量,但这样可能会有副作用,加大芽孢杆菌用量后PH最低降到左右,而且加了一定量生石灰后PH仍不见回升,说明是生物的作用,可能跟芽孢杆菌有关。

防治措施:

可以在M3期到仔虾期就使用速宝贝,变齐仔虾后用一次百碘,然后连续用速宝贝,应该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如果等发现后再治疗,损失较大,且不容易控制,成本也较大。

再就是早发现,一旦发现有空胃、发白的个体马上镜检,如果是充满细菌等症状,则说明很有可能就是发光菌,要尽早采取措施,一般先用百碘()再用速宝贝,再用百碘,再用速宝贝,重复几次之后一般就可控制住。

4、Z2综合症,怀疑为细菌的原因。

主要症状是在蚤状二期不摄食,可以采取适当升温等措施促其快速变到蚤状三期,度过危险期。

二、真菌病

真菌病的病原主要是链壶菌(离壶菌/海壶菌)、镰刀菌

链壶菌的菌丝为不规则的分枝,不规则(似鹿角状),不分隔,菌丝吸收虾体营养,很快就布满虾体全身,将营养物质吸收殆尽后,靠近宿主体表的菌丝就形成游动孢子囊的原基,有隔膜与菌丝的其它部分分开,并生出一条排放管,排放管穿过诉诸体表伸向体外形成顶囊,游动孢子囊原基中的原生质通过排放管流到顶囊中,再顶囊中形成许多游动孢子,最后释放。

然后附着在幼体表面,短暂休眠后就侵染幼体。

镰刀菌的大分生孢子形似镰刀,细而长,菌丝分枝状,有分隔。

发病的幼体活力差,趋光性弱.变态时间长,身体粘污严重.附肢刚毛卷曲.有的幼体体表附着大量的动孢子。

无节幼体问歇运动停留时间长,卵黄松散,尾棘部分或全部脱落,体内菌丝不明显。

蚤状幼体肠胃空,腹部弯曲,体色发白,体内尤其是头胸甲网状菌丝明显。

该病原菌在体内繁殖速度快.从幼体活力减弱到幼体死亡一般只需8~l0小时。

一般用氟乐灵()来预防,据报道,用制霉菌素对真菌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原生动物性疾病

主要是微孢子虫病、水体中的一些非寄生类原生动物、固着类纤毛虫病等等。

1、微孢子虫病能使虾幼体肌肉变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