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89175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考点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错选D是没有真正理解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是决定气体装置的首要因素,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不需加热。

漏选A是因为没有看清使用的是分液漏斗,误认为分液漏斗也需与长颈漏斗一样,下端的管口应插到液面以下形成液封。

答案

A

点评: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易产生如下错误:

长颈漏斗下端口易错安装在液面以上,致使制取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收集二氧化碳时连接的导管太短,只伸入到集气瓶内的上部,误认为CO2密度大,无论放在什么位置都会收集到;

导气管如果没有伸到接近集气瓶底部,收集的气体会不纯;

另外,误用酒精灯加热,认为加热时反应速率快,又容易与实验室制取O2的装置产生混淆。

易错点五:

1.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同学们易理解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是错误的。

因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

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被误认为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

”在此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表现,单个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

因此无法保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

理性质。

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

3.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很多同学易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

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

4.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几种说法。

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这是易错点。

如:

分子大,原子小;

分子重,原子轻;

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

例1:

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分子受热体积变大,遇冷体积变小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错因会诊错选A是对分子的概念不理解;

错选B是对分子的基本性质没有掌握;

错选C是不知道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解析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错;

构成物质的微粒不仅仅是分子,还有原子、离子等,故C错;

物体受热或遇冷,只是分子间

的间隔增大或缩小,而分子本身的体积没有什么变化,故B错;

由分子性质知,D是正确的。

答案D

例2: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而原子则静止不动

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D.在物理变化中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

错因会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的同学误认为分子就一定比原子大而错选B。

有的同学认为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而漏选C。

有的同学对用微观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明白而易错选D。

解析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的一种微粒。

如金属、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的。

至于说分子与原子的大小、轻重的比较,只能在分子和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之间相比。

如只能说,水分子比构成它的氧原子或氢原子大(或者重),但不能说,氢分子比氧原子大(或者重)。

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组成和结

构没有发生变

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易错点六:

化合价

化合价是物质构成化学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

很多学生在标写化合价、根据化合价求化学式以及求化合物中加点元素化合价时出现各式各样的错误。

现对同学们在出现的易错题进行分析,以供同学们学习之用。

例1为了防止传染病疫情发生,必须对发生重大

自然灾害的地区进行环境消毒,下列有关常用的消毒剂及对应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Cl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Ca2+

C.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为-1价

D.漂白精有效成份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为-1价

错因会诊错选A是因为只想到氯元素主要显-1价,没有考虑到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错选B是由于没有把离子符号的标注与化合价相分开,二者混淆而错选;

漏选C是因为氧元素在通常情况下显-2价;

错选D是由于氯元素在一

般情况下显-1价,没有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计算。

解析本题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考查化合价的知识。

Cl2为单质,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A错;

B选项将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相混淆,元素的化合价应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化合价为1时,不能省略。

“+、一”放在数字前),离子所带电荷应标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电荷为1时,省略。

“+、一”放在数字后);

次氯酸钠(NaClO)中,Na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根据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求出氯元素为+1价。

答案C

例2下列五种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它们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NH3②N2③NO④X⑤HNO3。

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

A.NO2B.N2O

C.N2O3D.NaNO2

错因会诊因没有熟记住常见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不会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无法找出题给五种含氮物质的排列规律,主观臆测而错选A、C或D。

解答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原则。

根据化学式首先求出题给的五种物质里氮元素的化合价。

推断排列规律

,再求四个选项中各物质里氮元素的化合价,进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析依题意可知,题给五种物质均含氮元素,其化合价分别为①

④X⑤

不难发现,上述五种含氮的物质是根据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的,根据这种排列规律④X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能是大于+2价而小于+5价,而在化合物里,氧通常显-2价,钠显+1价,根据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可分别求出A中NO2里氮显+4价,B中N2O里的氮显+1价,C中N2O3里氮显+3价,D中NaNO2里氮显+3价,因此X不可能是N2O,故选B。

答案B

例3科学家研究发现,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后可以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其化学式可写成Y2Ba4Cu6O13,且在合成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则高温超导物(Y2Ba4Cu6O13)中元素Y的化合价是()

A.-2B.+2C.+3D.-3

错因会诊本题是一道关于元素化合价知识的应用题。

解题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但在解题时应抓住题给信息:

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制得的,反应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改变。

否则题设中两种元素Y和Cu化合价不能确定,而不知如何入手解答而乱猜答案。

解析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13)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合成,因在此过程中所有元素化合价均不变,则Ba、Cu均为+2价,O为-2价,设其中Y的化合价为

,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

+(+2)×

4+(+2)×

6+(-2)×

13=0解得

易错点七:

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把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弄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符号意义的理解不到位,元素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几个原子;

离子符号前的系数表示几个离子;

化学式前的系数表示几个分子;

化学式中的数字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该元素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

表示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例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氧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的

C.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2个氧元素和1个碳元素组成的

D.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

错因会诊错选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而二氧化碳分子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所以归纳起来二氧化碳是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而错选A。

因看到二氧化碳中含有“O2”,以为这就是氧分子,所以选B。

因看到在CO

2中既有碳又有氧而选C。

解析物质的描述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

在讨论物质的宏观组成时,一般用:

某物质由×

×

元素组成。

其中只涉及类别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而分子、原子等是微观概念,既有类别又有数量之分,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一般用:

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

某某分子是由多少个某原子构成的。

一般是:

“元素与组成”匹配,而“分子或原子与构成”匹配。

对于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不能直接表述为由原子构成。

B中应该注意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不会构成新分子,分子应构成物质,也就是说二氧化碳分子中不会含有氧分子。

故B错。

分子是微观概念,构成分子的只能是原子。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微观概念不能用宏观概念来描述所以C错。

易错点八: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化学式计算的考查方式比较灵活多样,但其最终落脚点大多还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元素质量比计算、元素质量分数计算、根据化学式求解某元素质量等方面。

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出现了新的趋势,试题技巧性降低,内容涵盖面增大,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联系,因此学习时应加强对有关事实、新闻报道等的关注。

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当原子个数不是“1”时,漏掉原子个数,是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

疑难点一根据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1.化学式中的下角标表示乘积的关系,例如:

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6×

2=32。

2.若化学式中含有原子团,且原子团的个数为n个,在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时,可先把括号内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算出来,再乘括号外右下角的原子团的个数。

例如:

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6+1)×

2=74。

3.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无水部分和结晶水部分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例如CuSO4·

5H2O中的“·

”不是表示乘积,而是表示加和,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64+32+16×

4+5×

(1×

2+16)=250。

疑难点二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1.化合物中某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式: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

2.在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把所求元素的原子个数写正确,不要漏掉,例如一个NH4NO3分子中共含有2个N原子,因此在计算N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注意的是:

“N的相对原子质量×

2”。

3.计算一定量的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则计算公式为: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该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w)。

疑难点三 根据化学式计算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不纯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100%或:

不纯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在不纯物中的质量分数(纯度)。

(条件:

混合物中的杂质不含有该元素)。

有一不纯的硝酸铵(

)化肥,杂质中不含氮元素,测知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1.5%,则该化肥的纯度为多少?

分析:

设化肥的质量为100g,硝酸铵的纯度为x。

根据混合物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则有:

,解得

故答案为90%。

例5下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正确的是

A.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OH)2]=40+16+1×

2=58

B.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则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

2:

1。

C.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7.5%

D.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Mr(5H2O)=5×

2+16)=90

错因会诊错选A是不明白中含有两个氢氧根离子;

错选B是元素的质量比误作为原子的个数比了;

错选C是没有注

意化学式中氮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中,有2个氮原子,同时他也没有注意到计算时格式也不规范,

解析Ca(OH)2表示一个氢氧化钙分子中含有一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就是一个钙原子和2个氢氧根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因此Ca(OH)2的相对分子质量Mr[Ca(OH)2]=40+(16+1)×

2=74;

元素的质量比应等于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相对原子质量的乘积之比。

既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2×

6:

12:

6=6:

1:

8;

计算化合物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先要写出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再用化学式中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分别除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百分之百,便可算出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易错点九:

同学们常将描述现象与得出的结论相混淆。

观察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变化后的现象,不考虑变化时的现象和变化前的现象,描述现象时往往以结论代替现象。

现象是能看到、能感觉到的,而生成的物质是什么,是看不到的。

[例1]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错因会诊]对现象和结论不能区分乱猜答案而错选B、C、D。

[解析]“蜡烛燃烧,放热,生成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这是描述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若改为“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为实验结论。

结论往往由现象推出,二者不可混淆。

[答案]A

规律方法

1.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其基本模式为: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总体评价。

2.学会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分三个阶段观察。

3.学会从三个方面描述燃烧的现象:

⑴光、焰色;

⑵放出热量;

⑶生成物的色、态、味

易错点十: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比较项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含氧气多少

用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瓶中

复燃

氧气多

含二氧化碳多少

倒入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多

含水蒸气多少

向干燥的玻璃片吹气

玻璃片上有小水滴

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多

[例2]一次实验结束时,小李忘记将酒精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燃时,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李想探个究竟,于是便设计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的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②将灯内的酒精到出少量点燃,能很好的燃烧

③挤压灯头处的灯芯,很难挤出液体。

点燃挤出的一滴液体,其不能燃烧

④将灯帽盖好放置几小时后,或直接在灯头上

滴几滴酒精,再去点燃时,酒精灯能正常燃烧。

⑤去学校图书室查阅了有关资料,记录了如下有关的信息:

酒精(学名乙醇)是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

它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化合物,……。

实验室酒精灯所用酒精一般是95%的工业酒精……。

酒精的沸点为:

78.5℃水的沸点:

10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①能得出的结论是

(2)小李设计进行实验②的目的是。

(3)实验③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4)通过以上探究活动,小李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酒精易挥发,而水不易燃,从而按照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可设计实验。

(1)通过实验1得出的结论是:

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足时,可能导致酒精灯不能点燃。

(2)此实验目的是检验酒精灯不能点燃的原因。

(3)实

验挤出的一滴液体不能燃烧的可能原因是:

该液体是水,酒精挥发了。

(4)最终得出结论是在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足时,灯芯内的酒精挥发后,使得酒精灯不能被点燃。

[答案]

(1)酒精灯没被点燃不是由于灯体内酒精量过少造成的

(2)检查灯体内的酒精是否可以燃烧(3)顶部灯芯处的酒精挥发,造成该处酒精中水的含量增高(4)没有盖上灯冒,使得灯芯上的酒精挥发,使灯芯水含量增大,所以不易被点燃

易错点十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石蜡和棉线烛芯

乳白色

圆柱形固体

比水小

较软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蜡烛缓慢变短

水和二氧化碳

[例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

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

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

石蜡的密

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

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

(变黑)。

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蜡烛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对蜡烛燃烧的观察可以按照点燃前、点燃中、熄灭后的顺序进行观察和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越多,描叙越详尽越准确就越好,得出的结论也越多。

蜡烛的颜色、状态,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以及放热等平时见过,但它的密度、硬度、在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检测方法、生成物的检验等平时忽略了或者不知道如何进行,学习化学时要认真观察实验。

[答案]

(1)小;

(2)处于火焰最外层;

外焰;

(3)

水;

二氧化碳。

易错点十三:

煤的干馏就是将煤置于隔绝空气

的密闭炼焦炉内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煤中有机物逐渐分解,得到气态

的焦炉气、液态的煤焦油和固态的焦炭,挥发性的产物中有许多重要化学品并获得重要应用。

石油的分馏就是利用原油液体混合物中各种组分的沸点不同这一性质,使沸点低的先气化,沸点高的后气化,这样经过连续加热和冷凝,可以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蒸馏产物。

因此煤的干馏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而石油的分馏属于化学变化。

例1下列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有()

A.石油蒸馏B.煤干馏C.干冰升华D.煤燃烧

错因会诊对石油蒸馏的实质不明白,从而误认为石油蒸馏是物理变化;

错选C是对干冰升华的过程不了解而造成的

解析石油蒸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的分离,是物理变化;

干冰升华是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是

物理变化;

煤干馏是煤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分解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BD

易错点十四:

许多同学因对能源问题了解不够,不知如何分析有关问题。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且是不可再生能源。

因化石燃料匮乏,且煤、石油等燃料燃烧后的产物严重污染空气,需要寻找新能源。

这些新能源的标准是廉价、易得,不破坏自然环境,而且有利于环保。

例2煤、石油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

()

A.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得氢气作能源

B.大量砍伐树木作燃料

C.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D.用高粱、

玉米酿制酒精作燃料

错因会诊只考虑氢能的优点,没有想到用电解水制氢气,能耗大,不如直接利用电能好而错选A;

错选D是对能源的综合利用不明白。

解析大量砍伐树木不仅在工业上不适用,而且也破坏生态环境,B错

用高粱、玉米酿制的酒精成本高,不宜用作燃料,D错。

用电解水的方法制氢气,能耗大,速度慢,得不偿失,A错。

易错点十五: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排放到空气中而导致,并不是只要是雨水就一定为酸雨。

最理想

的燃料是氢气,其最大优点是产物为水,无污染。

常用能源与新型能源不分,如水能已被广泛使用,则不能为新能源。

例3最理想的高能无污染的燃料是()

A.甲烷B.氢气C.一氧化碳D.乙醇汽油

错因会诊错选A是认为甲烷燃烧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空气没有污染,没有考虑到CH4不充分燃烧时也会产生CO;

只想到乙醇汽油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而错选D,但乙醇汽油燃烧仍然会产生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解析甲烷、H2、CO和乙醇汽油都可作燃料,但CO有毒,乙醇汽油燃烧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而CH4不充分燃烧时也会产生CO,且等质量的情况下比氢气燃烧放出热量低,学生往往忽略这些,而错选A、B。

答案B

易错点十六、“着火点”和“温度”理解出错

例1.人们常在可燃物建筑材料中添加阻燃剂以防止火灾。

Mg(OH)2是一种常见的阻燃剂,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并吸收大量的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Mg(OH)2分解吸热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Mg(OH)2分解的产物能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D.MgCO3比CaCO3易分解,也可作阻燃剂

解析:

本题考查灭火的相关知识。

灭火的方法是:

(1)清除可燃物或可燃物与其他物质隔离;

(2)使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由题给信息知,Mg(OH)2在380℃时分解成水蒸气和耐高温的MgO,两者能使可燃物与

氧气(或空气)隔绝,从而起到灭火的目的,同时在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可燃物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而熄灭。

答案A。

错因会诊本题易错选A,学生会错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