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8939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doc

实验四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

一、实验名称

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正应力的电测实验

二、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电阻应变仪,初步掌握电测方法;

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三、实验设备

1.WSG-80型纯弯曲正应力试验台

2.静态电阻应变仪

四、主要技术指标

1.矩形截面梁试样

图1试样受力情况

材料:

20号钢,E=208×109Pa;

跨度:

L=600mm,a=200mm,L1=200mm;

横截面尺寸:

高度h=28mm,宽度b=10mm。

2.载荷增量

载荷增量ΔF=200N(砝码四级加载,每个砝码重10N采用1:

20杠杆比放大),砝码托作为初载荷,F0=26N。

3.精度

满足教学实验要求,误差一般在5%左右。

五、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CD段为纯弯曲段,其弯矩为,则,。

根据弯曲理论,梁横截面上各点的正应力增量为:

        

(1)

式中:

y为点到中性轴的距离;Iz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对于矩形截面

            

(2)

由于CD段是纯弯曲的,纵向各纤维间不挤压,只产生伸长或缩短,所以各点均为单向应力状态。

只要测出各点沿纵向的应变增量,即可按胡克定律计算出实际的正应力增量。

(3)

  在CD段任取一截面,沿不同高度贴五片应变片。

1片、5片距中性轴z的距离为h/2,2片、4片距中性轴z的距离为h/4,3片就贴在中性轴的位置上。

  测出各点的应变后,即可按(3)式计算出实际的正应力增量,并画出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图,从而可与

(1)式计算出的正应力理论值进行比较。

 

六、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开电源,使应变仪预热。

2.在CD段的大致中间截面处贴五片应变片与轴线平行,各片相距h/4,作为工作片;另在一块与试样相同的材料上贴一片补偿片,放到试样被测截面附近。

应变片要采用窄而长的较好,贴片时可把试样取下,贴好片,焊好固定导线,再小心装上。

3.调动蝶形螺母,使杠杆尾端翘起一些。

4.把工作片和补偿片用导线接到预调平衡箱的相应接线柱上,将预调平衡箱与应变仪联接,接通电源,调平应变仪。

5.先挂砝码托,再分四次加砝码,记下每次应变仪测出的各点读数。

注意加砝码时要缓慢放手。

6.取四次测量的平均增量值作为测量的平均应变,代入(3)式计算可得各点的弯曲正应力,并画出测量的正应力分布图。

7.加载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各传力零件是否受到卡、别等,受卡、别等应卸载调整。

8.实验完毕将载荷卸为零,工具复原,经指导老师检查方可关闭应变仪电源。

七、数据处理

1.计算弯曲梁截面各点处的理论正应力增量

(1)记录测点的位置

测点编号

1

2

3

4

5

测点至中性轴的距离y(mm)

14

7

0

7

14

(2)计算矩形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Iz

  

(3)根据公式直接计算各点的理论正应力增量

测点编号

1

2

3

4

5

理论正应力增量(MPa)

2.计算弯曲梁截面各点处的实际正应力增量

(1)各测点原始数据记录

测点

初载

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三次加载

四次加载

1应变仪读数

ε0=

ε1=

ε2=

ε3=

ε4=

2应变仪读数

ε0=

ε1=

ε2=

ε3=

ε4=

3应变仪读数

ε0=

ε1=

ε2=

ε3=

ε4=

4应变仪读数

ε0=

ε1=

ε2=

ε3=

ε4=

5应变仪读数

ε0=

ε1=

ε2=

ε3=

ε4=

(2)各测点应变增量的计算

测点

一次加载

二次加载

三次加载

四次加载

平均值

1应变增量

Δε1=

Δε2=

Δε3=

Δε4=

Δε平=

2应变增量

Δε1=

Δε2=

Δε3=

Δε4=

Δε平=

3应变增量

Δε1=

Δε2=

Δε3=

Δε4=

Δε平=

4应变增量

Δε1=

Δε2=

Δε3=

Δε4=

Δε平=

5应变增量

Δε1=

Δε2=

Δε3=

Δε4=

Δε平=

(3)各测点实际正应力增量的计算

测点编号

1

2

3

4

5

实际正应力增量(MPa)

3.计算各测点理论与实际正应力的误差e

测点编号

1

2

3

4

5

误差e

八、实验作业

1.说明矩形梁纯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2.分别计算各测点的理论和实际弯曲正应力增量,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的正确性;

3.绘制弯曲正应力沿截面高度的分布规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