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966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docx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

2009--2015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等高线地形图

2015年

【2015·上海·15~16】等高线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地貌特征。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m)图。

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之间部分表示的地形单元是(   )

A.山脊    B.陡崖     C.断块山脉   D.峡谷

2.图中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A

【解析】1.图中两条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峡谷。

D正确。

2.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310米等高线与陡崖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A正确。

【2015·广东·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下图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3.C

【解析】3.根据图例信息可知,颜色越亮,高程越高,即可丙地海拔最高,是图示区域的最高点,在此处设立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甲乙丁三处海拔低,位于山谷或山坡处,受两侧山顶的阻挡,视野差一些。

【2015·四川·11~12】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下图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据材料回答4~5题。

4.贝加尔湖(   )

A.结冰主要原因是海拔高        B.湖面中心结冰早于边缘

C.位于山谷导致冰层深厚        D.北部的封冻期长于南部

5.贝加尔湖对湖区环境的影响是(   )

A.结冰时使气温降低           B.融冰时使气温升高

C.减小了气温年较差           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答案】4.D   5.C

【解析】4.读图,根据纬度判断,贝加尔湖结冰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气温低,A错。

湖面中心水深,受陆地影响小,结冰晚于边缘,B错。

该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不在山谷中,C错。

北部的纬度较南部高,所以封冻期长于南部,D对。

5..贝加尔湖结冰时使湖区环境的气温升高或下降减慢,A错。

融冰时使湖区气温降低,B错。

湖泊调节气候,减小了气温年较差,C对。

冰层不能增加空气湿度,水面可以增加空气湿度,D错。

【2015·福建·9~10】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7.若a、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6.A   7.B

【解析】6.从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X地属于中间老,两翼新,判断为背斜,从地貌分析,属于河谷,因此X地为背斜谷。

故选A。

7.从等高线分析,两河支流相连处,c河的地势高,河水应由c河流向a河,又②地位于下游河段,所以水量会显著增加;而①④位于上游,水量不变,③河段位于c河的下游,水量会减小。

故选B。

【2015·江苏·11~12】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

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牧民转场主要受(   )

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      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

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      D.聚落分布的影响

【答案】8.C  9.A

【解析】8.从图中等高线不可以看出只有③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爬坡迁移,而①、②、④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故答案选C。

9.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水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选A。

2014年

【2014·山东·11~12】下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

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

完成1~2题。

                      

1.根据图b中记录的信息判断,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图a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注意图左上角的指向标。

观测点在甲山西南,高程120m,故在①②中选。

据等高线判断,②为向斜一翼。

故选②。

2.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顺序是()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答案】B

【解析】考查地质剖面图判读。

向斜岩层新老关系是中心较新、两翼较老,故Ⅱ比Ⅰ老。

Ⅲ覆盖在Ⅰ、Ⅱ上,故Ⅲ最新。

【2014·上海·18~19】读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

m)和地形剖面图(单位:

m),回答3~4题。

3.左图中剖面线AB和MN的交点在右侧两剖面图上所对应的位置分别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答案】D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交点为鞍部。

AB线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为最高点,选②;CD线是沿山峰直接的剖面,鞍部为最低点,故选④。

所以答案为D。

4.若该区位于一个拟建水库的库区内,当最高蓄水位达海拔150米时,图示范围内将出现()

A.一个岛            B.两个岛            C.三个岛           D.无岛 

【答案】D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

该地区最低海拔是100米,最高蓄水位是150米,所以库区水位最高点的海拔是250米,而该地最高海拔是250,所以,选D.

【2014·江苏·7~8】下图为某向斜山地形地质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与M点的地形一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6.与沿Y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答案】5.B   6.A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图、地形剖面图判读。

5.从图中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同一种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所以XY方向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M处在侧翼上,地层的M到山顶方向,地层向下倾斜,故答案选B。

6.从图可以看到沿XY方向相同的地层线海拔高度相同。

同一地层海拔高度范围相同。

所以XY应该是槽部延伸方向,地层沿XY方向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所以地层呈水平状态,海拔高度相同,故答案选A。

【2014·新课标I·43】自然灾害与防治

7.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断裂带,2013年4月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2013年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说明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

【答案】图示区域(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山高、坡陡、谷深,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降雨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并分析。

材料所示,该地区位于断裂带,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岩石整体性易遭破坏;又该地区多暴雨,所以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2014·四川·13】8.(2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

(4分)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6分)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2分)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

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

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1)丘陵地。

鞍部(4分)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6分)(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12分)(4)赞成。

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

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

(6分)

【解析】

(1)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为丘陵。

甲地地形为鞍部。

(2)根据表格数值,最冷月气温大于零度,所以说冬季温和。

夏季气温在25度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四季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说明四季分明。

(3)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冬春可能遭遇寒潮或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

冬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

该地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开放性试题。

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读表格可知,该利于建坝、蓄水。

库区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所以赞成。

图示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建水库要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

要淹没大片耕地,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

所以不赞成。

【2014·山东·4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室外滑雪作为一项体育与休闲娱乐项目,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

滑雪场的雪可来源于自然降雪和人工取水造雪。

图10为我国南方某大型滑雪场地形和位置示意图。

  指出该滑雪场选址的有利条件。

【答案】南方地区滑雪项目独特;近客源市场;交通便利;地形起伏和缓;用雪有保障(冬季气温低;有降雪条件;靠近水库方便人工造雪)

【解析】考查等高线地图综合判读。

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可从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客源市场等方面评价。

图中的众多的大城市、高速公路、水库、等高线都是关键点。

2013年

【2013·江苏·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左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

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1.C2.A

【解析】1.由图可以明显看出,甲区地形是坡上陡平相间,故其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应是隔坡梯田。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能够进一步减缓水流速度,增强水土保持效果。

【2013·四川·7~8】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3~4题。

3.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鞍部B.山谷C.山脊D.山顶

4.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156米B.178米C.220米D.255米

【答案】3.B4.C

【解析】3.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林木密集区只可能分布在海拔较低、水分条件较好的山谷地带。

4.根据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相邻间等高线条数为7条,等高距为30米,所以相对高度范围在180~240米之间,最大高差应接近240米。

2012年

【2012·新课标Ⅱ·10~11】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1~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答案】1.D2.C

【解析】1.本题是对地图知识的考查,但题目条件的设置有漏洞,有争议。

该图为等高线地图,依据图中的信息,按一般情况的推理,等高距为100米,结合所学的等高线知识推断出Q地左边(离Q地最近)的等高线数值为400米,选D。

2.山峰海拔为580米,桥梁附近河岸所在地的海拔在200米~300米,且桥梁上游河段瀑布落差为72米,所以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360米。

【2012·上海·14~15】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据此回答第3~4题。

3.右图所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平原为主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B.②③

C.①②D.①④

4.图中甲、乙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A.山脊、山谷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D.山谷、山谷

【答案】3.C4.D

【解析】3.海拔在500米以内,为丘陵平原地形;中部海拔在300m以上较高,西南河东北海拔在200m以内较低。

4.甲、乙两处等高线均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均为河谷。

2011年

【2011·课标全国卷·6~8】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50mB.55mC.60m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15mB.40mC.90mD.65m

【答案】1.C2.C3.B

【解析】1.图中最高处海拔在80—85米之间,最低处海拔在20—25之间,所以最大高差无限接近65米,但不能是65米。

C正确。

2.①②③④四处,③处等高线最密集,流速最快。

3.仅从地形因素考虑大坝建在如下图示位置,坝址所在位置的河谷海拔介于45m和40m之间,设计坝高13米,则坝顶海拔应基本与55米等高线持平,由图提供的比例尺可知坝顶长约为40米。

【2011·江苏·7~8】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②低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5.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B.500米C.550米D.600米

【答案】4.C5.A

【解析】4.河流流向是由地势高处向低处流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①处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故A项错误;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故B项错误,④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地势较高,为山脊,不会有河流发育,更没有瀑布,故D项错误;图示③区域位于30°N以南山地的阳坡,所以可能有茶园分布。

5.考察线路共穿越了4条高度不同的等高线,相邻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为100m,按照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4-1)×100≤H<(4+1)×100,可以确定考察路线的高差介于300m到500m之间,只有A项在此数值范围内。

【2011·浙江·3~4】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图中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6~7题。

6.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水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7.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

【答案】6.D7.B

【解析】6.溪谷的变化情况主要是通过地貌变化来体现,对比溪谷台风前后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可知侵蚀和堆积强度变化。

蒸发量、降水量、流速等要通过测量仪器才能测出来的。

7.作水平线法:

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海拔高低;或凸值法:

凸大(凸向大值区)为小(值小),凸小(凸向小值区)为大(值大)。

找出山谷地形所在位置即可。

2010年

【2010·北京·1~2】下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

读图,回答第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答案】1.D2.C

【解析】1.山脊和山谷:

如图所示,山谷和山脊几乎具有同样的等高线形态,因而要从等高线的高程来区分,表示山脊的等高线是凸向山脊的低处,如图中A处.表示山谷的等高线则凸向谷底的高处,如图中B处。

因此,由题图,可以判断出①是鞍部、②是山坡、③是山脊、④是山脊、⑤是山谷,选项D正确。

2.由题意,题干上讲:

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这说明该地区的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首先是地质历史上的岩石形成,后来发生地球内部物质的上升运动,岩浆上升涌出侵入到地壳中,形成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侵入体),后来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花岗岩出露地表,受到外力的风化、侵蚀,然后是搬运等过程,选项C正确。

【2010·江苏·9~10】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KLOP线B.KMOP线C.KMNQ线D.KRQ线

4.拟在K点与T点之问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KRQPT线B.KMNQPT线C.KLOPT线D.KST线

【答案】3.B4.D

【解析】3.分水(脊)线从大的方面来说往往是山脉或高低,从微地貌来说又是以山脊。

4.按照“K点与T点之间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的要求选择等高线分布比较稀疏的线路。

2009年

【2009·上海·10~11】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D.南北向

2.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

【答案】1.A2.B

【解析】1.山脊的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从而可以判断山脊的基本走向为东北—西南。

2.等高线地形图中,判读地形特点,依据等高线的分布、疏密程度,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009·四川·1~3】下图是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某地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3~5题。

3.图示区域内拥有且最突出的旅游资源是()

A.瀑布飞溅B.湖光山色C.云海日出D.奇峰峡谷

4.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合理的是()

A.甲——育用材林B.乙——培育橡胶C.丙——种植棉花D.丁——发展茶花

5.对图示区域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位于三角洲B.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反

C.盛夏晴朗的夜晚④地常吹偏北风D.深秋的清晨乙地比甲地更容易出现雾

【答案】3.B4.D5.C

【解析】3.图中的河流②、④在200米等高线处注入湖泊,湖泊周围是山脉。

4.橡胶树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它是典型的热带树种,喜高温、高湿、静风、沃土。

目前,亚热带亚欧大陆东部主要的橡胶产地是海南岛和云南的西双版纳。

丙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不适宜种植棉花,应当种植林木;甲处地势相对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丁处处于坡度较缓的坡地,又加之此地为亚热带,所以适宜发展茶花种植。

5.可以采用排除法,①地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②与河流③流向相同,深秋的清晨甲地临近湖泊,更容易出现雾。

【2009·天津·3~4】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7题。

6.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D.背靠丘陵缓坡。

滑坡很少

7.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aB.bC.cD.d

【答案】6.C7.D

【解析】6.判读等高线地图,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分析地形地貌;甲处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地形开阔,为聚落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用地空间。

且平坦的地形便于生产活动的进行,如:

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农业生产的开展等。

7.此题关键是看清等高线中的地形类型,乙处处在山谷,在地表径流(谷地水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乙处金矿物质可被搬运到d处并堆积、存留。

【2009·全国Ⅱ·6~8】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

据此完成8~10题。

8.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A.800米B.1500米C.1800米D.2100米

9.上午10时,H地气温为12℃,甲聚落气温为17℃。

到15时甲聚落的气温最接近()

A.15℃B.18℃

C.21℃D.24℃

10.甲聚落第二天的天气状况为()

A.晴天转阴雨B.大风有浮尘C.晴暖有微风D.阵风间暴雨

【答案】8.B9.D10.C

【解析】8.H的海拔高度在2000---2200米之间,甲聚落的海拔高度在400—600之间,两地高差在1400---1800之间,故选1500米,也可借助计算公式:

(8-1)200

9.两地气温相差5度,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的规律,上午10时两地应相差9度左右,即甲地应为21度左右,显然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地势差异,下午15时的H地气温与10时时相差不大,而甲地在获取了足够的太阳辐射后的15时,其气温要比上午时的21度偏高,故可确定D选项。

10.第二天,高压系统已经不在控制该区域,故可甄别四个选项(当然,这其中需要分析及简单计算该天气系统的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