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485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docx

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历史教学案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第10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我国古代书画和戏曲的重大成就。

这一课内容中,代表作品可以在教材中看到,学生也了解一些,但是,学生对于理解书画的发展特征以及书画同源,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

(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

(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探究书画同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学习基础差,尤其是分析能力需要提高,所以讲解阶段特征时需要仔细。

1.问题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2.学案导学:

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依据学案进行认真的预习,用时约20分钟。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请学生品一品“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内涵及价值,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她上面的笔划,像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字于画,寓画于字;笔划之间,舞姿翩翩;舞韵之中,笔墨纵情;以竹简汉字笔体书写的“Beijing2008”更浸透着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这一切,既浓缩了我国古代印章由字而画的发展轨迹,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哲学力求中庸的主流观点。

这些,再加上象征中国的红色印泥和巨型方印,使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积聚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和富足的文化精髓。

中国书画以它们独特的风采,跻身于世界艺林,充满魅力。

【讲述新课】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地位

汉字源远流长。

它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硕果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文字。

(讲仓颉造字的传说)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仓颉造字传说:

远古时候,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

由于记录史实的结绳形状奇异,年久月深难以辨识,有一次,仓颉就是从这些绳结记录的史书给黄帝提供的史实出了差错,致使黄帝在和炎帝的边境谈判中失利。

事后,仓颉愧而辞官云游天下,遍访录史记事的好办法。

三年后他回到故乡,独居深沟“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整理得到的各种素材,创造出了代表世间万物的各种符号。

他给这些符号起了个名字,就叫做字。

2、教师提问: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

(例如半坡彩陶上的象形字)

早在六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图画文字”。

后来,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甲骨文。

(P46图)

(3)汉字形体演变:

汉字发展至今约有3600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这样的发展脉络,虽然字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们的基本结构仍是相通的。

3、教师提问:

学生依据教材用四个字概括汉字的发展趋势?

趋势: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其过程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

在古文字阶段,其演变的序列是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在隶楷阶段,其序列是隶书、楷书。

隶书盛行于汉代,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在隶楷阶段,还出现了辅助书体――草书和行书。

【合作探究】2:

阅读学思之窗,想一想:

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解题关键:

寻找有利于汉字生存发展的各种因素。

思路引领:

联系必修一、必修二的相关内容以及初中学过的文化史知识综合思考。

(1)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

(2)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反之,我国众多民族、众多方言,为汉字的使用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教师提问,学生依据教材概括:

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有哪三种形体?

各自的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文字本来是用来记事的,魏晋以前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但发展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合作探究】3:

中国书法艺术有何特点?

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2、书法的三种形体:

发展与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发展:

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特点:

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是实用功能很强的书体。

魏晋:

钟繇、王羲之

唐代:

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发展:

成熟于魏晋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东晋:

王羲之、王献之、

唐朝:

张旭、怀素

行书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

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唐朝:

颜真卿

北宋:

苏轼、元朝:

赵孟頫、

明朝:

文征明

5、小结:

我们不但要了解书法演变的历史而且要通过书法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特别是在电脑时代疏忽书写的情况下,提倡书法艺术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过渡:

在中国书法和绘画总是相提并论的,书画同源、琴棋书画、能书会画等词语都是证明,探讨了书法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同具魅力的中国绘画。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中国画概述(学生自我阅读课本47页最后一段,了解。

5分钟)

(1)特征: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

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绘画材料:

笔、墨和矿物颜料、纸、绢

(3)门类:

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其绘画形式、艺术风格、表现技法都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2、中国画发展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48页,概括各朝代绘画艺术的特点、代表作,进行回答10分钟)

A远古时代的绘画艺术:

(1)特点:

质朴与浪漫

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

(2)代表作:

《鹳鱼石斧图》(彩陶画)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腹面。

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

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稳定。

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高成就.

B夏商周三代(战国)的绘画:

(1)特点:

中国绘画艺术处在从萌芽走向成熟;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2)代表作: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是出土的战国楚国帛画,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而有序,平面感和装饰性极强,生动的气韵、简洁的笔墨、流畅的线条,表达出完美的意境,反映出画家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它们虽然不能叫卷轴画,但可以窥见当时的绘画水平,这时确立了中国绘画艺术以线条造型的民族风格形式,战国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

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C秦汉时代,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1)特点: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

(2)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要一学生朗读课文P48历史纵横)

《夫妇宴饮图》出土于河南洛阳唐宫路南侧东汉墓。

墓主夫妇宴饮是东汉墓室壁画常见的题材。

作者在处理这一画面时,匠心独运,突破了常规夫妇对坐呆板的格局,而是抓住丈夫劝媳妇饮酒这一情节,细腻地刻画人物内心精神状态,因而显得既传神又富有生活气息。

画面上丈夫左手持耳杯,右手作一手势,目视媳妇,进行劝酒,媳妇娇怯含羞,不好意思正视丈夫,却又用眼悄悄窥视,人物形象刻画得很逼真。

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线条“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再加浓重艳丽的色彩,成为典型的“工笔重彩”画。

D魏晋南北朝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1)特点:

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活跃于画坛,他们文化修养很高,总结了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提高。

(2)代表作: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E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1)特点:

隋唐时期的绘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2)代表作: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盛极一时

教师讲解:

隋,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绘画艺术综合了前代的风格,为唐代的大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其影响深远。

中国的绘画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从唐朝开始,由于是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再加上唐诗的伟大成就和影响,绘画重情趣求意境,追求一种“画中有诗”的意境,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一种心境。

文人士大夫追求的抒情性成为当时绘画的主流,文人画从此兴起。

F两宋时期:

(1)特点:

两宋时期,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画学兴起;各画种全面发展名家辈出,其中,风俗画是当时最大的亮点,

(2)代表作: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G元明清时期:

(1)特点:

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代表作:

元代的王冕《墨梅图》、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合作探究】4:

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有没有关系?

能不能举例说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例如宋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小结: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

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渡: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戏曲。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繁花似锦,尤其是京剧,被视为国粹。

三、京剧的出现。

1、学生阅读教材48页倒数第二段,概括戏曲的发展历程

戏曲的发展历程: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京剧等各剧种

中国的戏曲艺术远源流长、丰富多彩。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刀耕火种、捕鱼打猎的生活。

为了获取食物,人们在采集或出猎以前,要进行跳舞、欢歌的祈祷活动,以求成功。

原始社会的仪式性歌舞因为要用人来装扮野兽或其他事物,便为后世人们装扮故事中的人物提供了借鉴。

仪式性歌舞到后来发展为各种既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

以后,宫廷和民间还有各种祭祀神灵、驱除瘟神的仪式,大家载歌载舞,活动中还需要装扮人物。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称为优伶,他们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演员。

关于“优伶”,有这样的说法,据说,滑稽戏为中国戏曲的表演提供了重要基础。

滑稽戏最早是由“优”发展来的。

优是国王贵族的弄臣,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

战国时期,楚庄王手下有一个叫优孟的人,善于讽刺。

宰相孙叔敖颇器重他。

孙叔敖病危时,嘱咐他的儿子日后穷困可找优孟帮忙。

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果然穷得以打柴为生。

优孟得知后,穿戴起孙叔敖的衣冠,用一年的时间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装扮得十分相像。

楚庄王以为孙叔敖复活,立即请他做宰相。

优孟却说:

像孙叔敖那样出色的宰相死后他儿子都只能以打柴为生,做宰相有什么意思呢?

然后唱了一首歌,讽刺做贪官要受罪,做清官要受穷。

楚庄王听后,感到对不起孙叔敖。

立即招来其子,赐予土地和奴仆。

于是,人们就把专以讽刺国王和贵族的缺点为职业的国王贵族弄臣称为优。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学生阅读教材48页最后一段,京剧形成的条件和发展历程怎样?

向大家介绍你知道的京剧的角色

(1)形成的历史条件:

①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③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就是后来的京剧。

(2)过程:

①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②道光年间,“徽汉合流”,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③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④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⑤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3)内容: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4)角色:

生旦净丑。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

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

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

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

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

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

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

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

亦叫花衫,以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后、公主、贵夫人、女将、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

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

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亦叫花脸。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色:

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

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

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4)艺术特征:

①将念、唱、做、打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②表演都有一定的程式,多采用虚拟性动作。

(5)乐器:

打击乐和管弦乐。

(6)脸谱:

(图片展示)

脸谱常用写意和夸张的手法用以象征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如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勇猛憨直;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

【合作探究】5:

京剧为什么被称为国粹?

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

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中国的戏曲剧种种类的繁多,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所以把京剧称谓为国粹,引申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总代表。

4、除京剧外,清朝各地还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合作探究】6:

繁花似锦,悠扬悦耳的戏曲,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变化,传统戏曲面临许多挑战。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将传统戏曲发扬光大。

请问:

我们应该如何让传统的戏曲立足于现代?

让独特的中国文化鹤立于世界之林?

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批判继承,发展创新。

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

了解传统戏曲与影视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变革;

思考振兴传统戏曲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预测传统戏曲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课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古代艺术成就,包括书法、绘画和戏曲。

作为新时期的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是必须的。

也希望中国传统艺术能在现代条件下不断创新,继续发扬光大!

四: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五:

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1.汉字

2.书法;

(1)演变过程

(2)艺术特点

(3)三种形体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简介

2.发展过程

三、京剧的出现

1.发展历程

2.繁荣原因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内容应该是比较简单的,学生自学完全可以搞懂。

所以,学生在课文中可以找到的问题,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上将学习结果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在重点的地方,老师安排探究问题,适当的拓展延伸,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点拨。

本节课时间45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分钟,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提高等共30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分钟左右,教师指导下节课预习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预习内容

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1、汉字起源于文字。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商代的。

3、汉字形体演变:

在漫长的岁月中,汉字形体经历了、、、的脉络。

3、演变趋势:

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1、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魏晋以前是阶段,到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开始进入阶段。

2.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臻于成熟。

从此,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兼具

功能和功能

2、书法的三种形体:

特点

代表

楷书

魏晋、功劳最大,代步入盛世,、、的楷书各具特点分别被称为欧体、颜体和柳体。

草书

 

东晋的、;唐代的、

行书

东晋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朝、北宋、元朝、明朝

三、笔墨丹青中国画

(一)、中国画概述

(1)特征:

注重,追求“”。

(2)绘画材料:

笔、墨和矿物颜料、纸、绢(3)门类:

画、山水画和画

(二)中国画发展的过程

1.远古时代——彩陶画《》;

2.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

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秦汉——绘画艺术有进一步发展:

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注重线条和色彩.代表作:

有汉代马王堆墓帛画、壁画、《夫妇宴饮图》等.

4.魏晋南北朝——顾恺之提出了“”的绘画理论,代表作是《》《洛神赋图》。

5.隋唐——吸收、波斯外来美术风格,出现了的《游春图》、阎立本的《》、吴道子的《》等优秀作品。

这一时期的的壁画盛极一时。

6.两宋——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_______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代表有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7.元明清时——特点:

士大夫的成就最为突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

元代王冕的《》、明代徐渭的《》、清代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四、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

戏曲是从______发展而来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艺人,称为_______。

___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明朝时候,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明朝时在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流传甚广。

2.京剧:

⑴______末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形成“____________”的局面。

________相互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⑵__、______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涌现出程长庚、_________等号称“___________”的著名艺人。

⑶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

3.其他剧种:

出现了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如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等。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汉字的起源时间、演变过程

(2)说出中国画的演变过程及代表作

(3)说出中国戏曲的伟大成就有哪些

2.能力目标:

(1)归纳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探究书画同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二、学习过程

一、汉字和书法艺术。

【探究学习1】阅读46页学思之窗,思考,汉字拥有旺盛生命力的原因?

1: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汉字的起源

(2)成熟文字的出现和形成体系

(3)汉字形体演变:

2:

依据教材用四个字概括汉字的发展趋势?

趋势:

3:

依据教材概括:

书法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

有哪三种形体?

各自的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书法艺术的两个阶段:

书法的三种形体:

发展与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发展:

特点:

魏晋:

唐代:

草书

发展:

特点:

东晋:

唐朝:

行书

东晋:

唐朝:

北宋:

明朝:

【探究学习2】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探究学习】书法绘画艺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何关系?

请举例说明

 

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