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77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突发事件所需药品保障的探讨Word文件下载.docx

通过以上赘述,如何做好地震灾害所需药品的供应保障,值得思考和关注。

一、汶川、玉树、雅安震后药品需求情况简述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援难度最大的一场灾难。

据民政部报告,截至2008年7月2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197人遇难,374176人受伤,失踪18222人。

9月5日消息:

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强烈余震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那个时候,汶川已成孤岛,都汶路、汶理路、汶茂路都已塌方不通,药品、医疗器械根本无法调进。

据汶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回忆,当时已经有很多群众聚集在药店准备购药。

而当时伤亡情况还不明朗,汶川县的全部药品也仅能维持几天。

地震当天,汶川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汶川县政府的命令,要求药监局保证7天的药品供应。

形势非常紧张。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1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灾区现在紧缺食物、饮用水、药品及帐篷等救灾物资,民政部正在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予以调度。

四川当地一位医疗专家表示,目前需要对成千上万的伤员进行救治,药品需求量比较大,比如血浆和血制品的需求量会增加,据了解,救治颅脑外伤需要的白蛋白等血液制品原本就很紧缺,地震发生后,相关伤员增加,这类产品会更加短缺。

从14号开始,随着医疗救助队全面进入灾区对伤员展开救治,对急救药品的需求开始增加,目前政府对碘酒、抗感染药、感冒药以及伤口包扎材料等急救药品进行统一调配,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这些药品的需求会明显增加。

目前由于灾区运输条件有限,这些急救药品会出现断货的情况。

玉树地震

2014年4月14日上午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区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地震。

据目前有关方面的不完全消息,玉树州6县中,玉树、曲麻莱、杂多、囊谦4县受灾严重,称多、治多两县受灾较轻。

到目前为止,最新数据显示,地震死亡人数已上升至617人,失踪313人,受伤9110人,重伤970人,10万灾民需要转移安置。

由于曲麻莱等3县通讯联络部分中断,受灾情况无法得到精确统计,预计伤亡人数仍会进一步增加。

玉树州人口不多,1999年人口普查时的数据仅25.27万,上万人的伤亡无疑是触目惊心的。

地震发生之后,玉树最紧缺的物资之一就是药品。

药品不足,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伤者只能做简单的包扎。

很多被埋的人被救出后还要挺过伤病关。

根据玉树地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提供情况,地震灾区急需以下药品和医疗器械:

1、外伤用止血类、包扎类、止痛类、消炎类药品和医疗器械;

2、外科骨折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3、抗感冒、抗痢疾、防疫用药品和医疗器械;

4、各类抗生素、生理盐水等。

雅安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各级抗震救灾工作随即启动。

据四川省民政厅21日17时统计,地震已造成208人死亡,失踪。

其中184人死亡,24人失踪,另有11826人受伤。

据统计,这次地震已造成四川雅安、成都、眉山、自贡、德阳、绵阳、乐山、遂宁、南充、宜宾、内江、达州、广安、资阳、甘孜、阿坝和凉山17个市州104个县150余万人受灾,184人死亡,其中雅安市167人、成都市8人、眉山市1人、德阳市2人、甘孜州5人、阿坝州1人,失踪报告全部来自雅安市。

目前雅安受灾地区急需物资有:

食品、水、帐篷、药品等。

其中重灾区重灾区天全县急需急救推车、陪伴椅、消杀药品、外伤急救药品。

如: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磷霉素、止血敏、三七伤药片、独圣活血片、地米、曲马多、贝诺酯、阿莫林、破伤风。

另外治疗肠道呼吸道传染病的药品需求也在增加。

二、地震中药品供给存在问题

地震发生后,交通中断,通信中断,搜救现场伤员多,药品使用量大,要求比较复杂。

所以,在药品供给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急药品供给数量少,因灾情事发突然,短时间内使用的药品均为当地医院,药店存货。

这就意味着在药品种类上不能满足震后急救的需求。

由于缺乏所需药品,很多伤者只能做简单处理,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第二、应急所需药品种类不全。

地震致使道路中断,短时间内,所需应急物资无法从外界及时准确运往灾区,使得灾难地区的药品甚是缺乏,不利于伤者的及时救治。

很多被埋群众被救出后,有的甚至受到原有疾病的威胁,如败血症、心脏病、高血压等。

第三、社会各界,捐赠药品具有盲目性。

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迅速在响应,积极献爱心。

特别是很多医药企业向灾区捐献了很多药品。

但就其所捐献的药品来看,其中存在很多问题。

其一,药品大多为口服,外用药。

这些药品只对少数轻伤病患者起作用,救治重伤病患者所需药品比较匮乏。

其二,一些药品已接近保质期,对于此类药品,安全性低,在灾情严重的重灾区此类药品的存在无疑是多了一重安全隐患,这对伤员的救治是极其不利的。

第四、药品供应效率低,周期长。

由于震后交通中断,很多通往灾区的道路被堵塞,这使药物的运送难度增大,使运送周期延长。

界物资运不进去,灾区伤病员送不出去,由于灾难的突发性和紧急性,这一现状对于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第五、信息协调性差,药品区域分配不合理。

信息协调性差是指灾区各个部分不能对灾难所缺物资种类及数量做出准确的预测和沟通,致使很多药品急缺的地区得不到充分的医药保障,而有些地区则药品过剩,这就是所谓的区域分配的不合理。

药品区域分配的不合理不仅与信息沟通有关,也与交通条件的限制有很大关系。

三、地震所需药品统计数据及其问题症结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通过调查与研究,可以总结出地震灾难发生时急需物资真切参考数据和问题症结所在如下:

第一方面,根据对5.12汶川地震药品相关数据统计发现使用药品品种数排在第2-10位的分别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65种,主要有镇痛药、解热镇痛药、镇静药、抗焦虑药、影响脑血管脑代谢药等;

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59种;

主要有钙拮抗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防治心绞痛药、降血压药、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等;

作用于小坏系统的药物36种,主要有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药、胃肠动力药及止吐药、泻药、止泻药、肝胆疾病辅助用药等;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34种,主要有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等;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药物26种,主要有促凝血药、抗凝血药、血浆及代用品等,在使用药品数量排在前20位中有2种;

临床各种用药18种,主要有外科用药及消毒防腐收敛药、皮肤科用药、眼科用药等,在使用药品数量排在前20位中同样有2种;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17种,主要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影响血糖的药物等;

抗变态反应药物9种,主要是抗组胺药;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9种,主要是电解质平衡调节药,酸碱平衡调节药、葡萄糖等,在使用药品数量排在前20位中有7种,且用量均大。

药品使用以注射和外用为主,口服药品为辅。

5.12大地震中前10位的药品使用种类

药品类别

药品使用品种数(种)

百分率(%)

抗微生物药

84

19.39

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65

15.01

循环系统的药物

59

13.63

消化系统的药物

36

8.31

呼吸系统的药物

34

7.85

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26

6.00

临床各种用药

18

4.16

激素及其有关药物

17

3.93

抗变态反应药物

9

2.08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

5.12大地震中药品使用量前20位的药品情况

药品名称

规格

数量

给药途径

葡萄糖注射液(瓶)

5%500ml

8489

注射

酚磺乙胺注射液(支)

2ml0.5g

5318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瓶)

4986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支)

1ml5mg

4550

氯化钾注射液(支)

10ml1g

3806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瓶)

100ml0.2g

3257

维生素C注射液(支)

3225

氯化钠注射液(瓶)

0.9%500ml

2978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瓶)

500ml

2582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支)

2ml1mg

2579

甲硝唑注射液(瓶)

100ml0.5g

2538

注射用头孢唑啉钠(支)

0.5g

2335

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瓶)

100ml0.2g

2307

盐酸多巴胺注射液(支)

2ml20mg

2229

10%500ml

2113

过氧化氢溶液(瓶)

3%100ml

1917

外用

碳酸氢钠注射液(支)

10ml0.5g

1772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支)

1500U

1520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支)

5ml0.1g

1028

聚维酮碘溶液(瓶)

5%200ml

732

从表中可以看出,阿托品、间羟胺、多巴胺等抗休克药、手术用药麻醉药品占有较高比例,与本次地震破坏大、许多伤员需要截肢有关,其他辅助药物包括营养神经细胞、营养支持的药物、镇静药、胃酸抑制药物等,这反映了医务人员提高了对外伤的应激损伤的重视程度。

镇静、抗焦虑的药物使用量较大,包括安定片、苯巴比妥钠、氯丙嗪等药物,提示地震后,焦虑、恐惧情绪普遍存在,也说明加强对患者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上述统计结果及其结论在今后的突发事件救灾工作中急需药品的准备与供应提供了参考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对于药品供应的不足方面,其问题症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医药物流基础硬件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在医药研发和生产环节上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有些甚至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但是储藏和运输环节仍得不到保证,特别是需冷藏药品,经常发生断链的情况,影响最终的使用,而冷藏药品需要以低温方式保存和运输,因此冷链物流已成为保证冷藏药品品质、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国的冷藏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运输,目前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只有5400多列,能满足全国运量的50%左右,尽管随着公路和水路运量的增加,铁路运量从前些年的90%减至现在的50%,但铁路运输还是在冷藏中起着重要作用。

公路冷藏运输快捷灵活,装卸环节少,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服务。

目前,我国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总冷藏量的25%,我国现在拥有各式冷藏汽车6万多辆,冷藏车年生产力4000余辆。

我国冷藏车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法规划方向发展。

节能环保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了解过我国冷藏方面的硬件条件方面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我国冷藏方面硬件设施的不足之处。

目前,中国冷冻食品主要依靠陆路和铁路运输,但两者均面临冷藏设备不足的问题。

在公路运输上,至2004年,中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6万辆,占货运车辆比例仅为0.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3%。

路运输上,全国33.8万辆铁路运输车辆中,冷藏车只占2%左右,不足7000辆,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而非保温式的保鲜车辆,设备直接导致运输损耗大的问题。

对于很多药物类冷藏品,对于存储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温差变化幅度要求比较严格,技术上的落后,严重制约我国冷藏医药的发展。

二、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的药品冷链检测还接近于空白状态,约有80%的药品和疫苗是在几乎没有检测的情况下储藏运输的,冷藏药品的全程冷链是一个必然要求,可是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许多需冷藏药品从出厂一直到患者使用的整个链条上,常常出现“断链”现象。

据悉,我国已有冷链物流能力仅占社会需求量的20%-30%,许多需冷藏药品由于储存、运输的条件不能满足冷链要求而导致潜在隐患。

目前我国医药冷链物流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米形成、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第三方介入少等问题。

从全国各地的统计情况来看,疫苗的冷链流通环节存在着各种问题不容乐观,存在着重大的事故隐患而冷链物流的滞后,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药产业的发展。

三、市场化程度低,缺乏专业化的人才。

第三方医药品冷链物流发展滞后我国医药品的冷链物流配送业务多由供应商和自己完成,市场规模不大,区域性特征较强。

医药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涉及少,缺乏专业化和规模化;

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形成高效率的冷链物流配送,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亦高。

另外,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流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医药品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

由于目前缺乏我国医药品冷链中冷藏专业技术,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

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从而无法准确的确定产品的需求量,导致产品的过剩或者不足。

四、应急事件药品供给发展对策

在巨大机遇和挑战面前,我国冷藏药品冷链物流行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尽快制定出相关的管理标准,借鉴国外的先进物流技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弥补自身不足,实现中国冷藏药品乃至整个医药冷链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应急医药的供给与储运奠定良好的物质、信息、科技、基础。

根据以上分析,就我国冷藏药品及突发事件药品供给方面,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第一、修订医疗队应急药品目录

目前在应急药材品种目录方面国内没有统一的标准。

各单位派出的医疗队在接到任务后,一般根据经验和估计,在很短的时间里确定药品品种和用量,准备随行携带的药材。

因此在完成救援任务的过程中,经常发生部分药品较多和部分药品不足的问题。

有必要在国家已制定的药材应急保障预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修订一份比较科学的医疗队应急药品标准目录。

虽然突发的灾难不同且不可预知,虽然发生的灾害特点各不相同,应急药品目录难以全面覆盖。

但灾害对于环境都会带来破坏和影响,都会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应急药品标准目录常备的药材是有共性的。

但不同灾害需要的品种、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既不要过量,又不要缺药。

第二、完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体系,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

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体系,因此需要从冷链市场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这个关键问题入手,建立一个能满足患者、制药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一体化的冷链物流模式,建立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服务平台。

整个社会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应该联合起来,统一建立药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实现冷藏药品冷链物流的共同配送,以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价运成本,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人力等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先进的全温层配送解决方案,在节约社会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效率的同时创造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三、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第三方冷藏药品冷链物流

从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的需求导向以及企业长期发展来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未来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

冷藏药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较高,从中个企业来讲要实现多方位、门到门的配送服务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同时企业的产品想要辐射全国,就必须借助于提供完整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使冷冻冷藏产品配送服务更大限度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解决企业冷冻冷藏物流的发展瓶颈。

作为物流的先进模式,独立于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化分工和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方向第三方物流自引入我国以来,在各行各业中发展迅速,这些行业的发展模式对冷藏药品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将成为冷藏药品市场开展第三方物流的有利条件。

第四、规范操作标准,避免对药物的机械性损伤。

严格遵守《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卫生部第90号)》相关执行标准。

,确保药品在采购、运输、存储、配送、交货等一系列物流活动中,符合规范要求,减少对药物的机械性损伤。

对于包装损坏或者已经过期及即将过期的药品及时撤回、上报,做好售后工作,严格避免不合格药物流入市场。

第五、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

若想迅速提高我国的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水平,首先应大规模的改造和更新现有的冷链运输和仓储设备,发展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要,同时积极发展机械冷板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

在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技术方面,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在冷冻冷藏方式和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加快先进技术引进的步伐,尽快普及各种冷藏保鲜新技术如运用“RFID冷温度管理系统”及“GPS(NavigationSatelliteTimingAndRangingGlobalPositioningSystem,导航星测时与测距全球定位系统)+温度监控冷链管理系统”,通过先进的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对疫苗、血液制品等的品质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第六、制定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政策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人才更是寥寥无儿,已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冷藏药品冷链运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冷藏药品冷链物流是一个跨行业、多部门有机结合的整体,必须协调好从生产、贮藏输到销售各个冷藏作业管理当前,国内冷藏药品冷链物流业尚乏具有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要维持行业的正常发展,适应国际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需要,必须重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忽视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影响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流通服务质量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自身的素质,重视培养高级物流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