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78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docx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接触网软横跨检修作业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接触网软横跨的检修周期、质量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附件等内容。

适用于朔黄铁路原平分公司接触网软横跨的检修。

二、编制依据

《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接触网运行检修规程》铁运[2007]69号文、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208-2008、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三、准备工作

1.安全防护:

计划申报、工作票签发与审核、预想会、停电作业、作业结束等工作及安全措施,执行朔黄铁路《接触网停电作业标准》;“V”型天窗作业时注意与相邻带电线路距离,并做好行车防护防护。

2.人员组织:

操作人员2-4人。

作业监护、行车防护、接挂地线、地面辅助人员由工作领导人在单次作业中进行安排。

3.工器具:

梯车(作业车)、硬挂梯、大绳、滑轮组、手扳葫芦、力矩扳手、紧线器、短杉木杆、钢丝刷、手锤、钢卷尺、个人工具、绝缘测杆(激光测量仪)、安全用具、防护用具。

4.材料:

横向承力索线夹、U型线夹、悬吊滑轮、杵座鞍子、固定绳线夹、黄油、φ4.0mm铁线等。

四、质量标准

1.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和上、下部定位索应布置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双横承力索两条线的张力应相等,V形连接板应垂直于横向承力索。

2.横向承力索的弛度应符合规定,最短吊弦的长度为400mm,允许误差+50mm,-200mm。

上、下部定位索应呈水平状态,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者负弛度不超过100mm,5股道以上者不超过200mm。

3.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定位索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应符合规定。

下部定位索距工作支接触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

4.弹性张力补偿器应能够满足软横跨的承力索及上下部定位绳,由温度改变引起线索张力和弛度变化进行张力补偿的要求。

5.弹性张力补偿器的工作极限温度应能满足现场工作环境的极限温度变化要求。

最高温度不超过+40℃,最低温度不低于-40℃。

6.TB-Ⅰ(Ⅱ、Ⅲ)系列弹性张力补偿器张力补偿误差:

≤±5%;张力变化误差:

≤±15%。

结构如图23所示,技术参数如表8所示:

表8TB-Ⅰ(Ⅱ、Ⅲ)系列弹性张力补偿器技术参数

规格

型号

额定张力(KN)

张力补偿范围(KN)

工作行程(mm)

外形尺寸(mm)

TB-Ⅰ

6

3-6

0~135

φ88×860

TB-Ⅱ

3

1-3

0~200

φ88×680

TB-Ⅲ

2.5

1.8-2.5

0~55

φ88×500

 

五、步骤方法

1.主要检查内容

(1)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及各受力部件的受力状态是否良好。

(2)检调上、下部定位索的张力弛度。

(3)检查上、下部定位索斜吊线、各固定线夹、定位环线夹或U型形线夹是否锈蚀或有裂纹缺陷。

(4)检查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各直吊弦是否符合要求。

(5)检查弹性张力补偿器是否脏污、破损,否则,清扫、更换。

用扭矩扳手逐个校验各部螺栓紧固状态。

检查弹性张力补偿器的标记变化,记录张力变化情况。

(6)检查定位器的坡度是否符合要求。

2.调整上下部定位索的弛度

(1)紧支柱侧的杵头杆或调节螺栓(已经安装弹性张力补偿器的软横跨除外)。

(2)调整直吊弦及斜拉线。

(3)当上下部定位索松弛较大,以至调整无法满足时,需要将上、下部固定绳重做回头,并将其调至水平或有平缓的负弛度。

(4)检查调整定位拉出值。

(5)特别注意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的垂直距离应大于250mm。

3.双横承力索受力不均匀,可重新做承力索回头进行调整

(1)在横向承力索上打紧线器,铁塔上挂钢丝套子,用手扳葫芦连接起来。

(2)短杉木杆斜插在铁塔斜撑中,操作人站在杉木杆上紧手扳葫芦,至横向承力索松弛。

(3)打开横向承力索回头,根据测量情况重新做回头并连接牢固,松开手扳葫芦观察,受力若还不均匀时,则重新做,直至标准为止。

4.上、下部定位索与横向承力索不在同一平面内,调整方法为:

(1)调整悬吊滑轮(或杵座鞍子)中纵向承力索的受力位置,松开U型线夹(或定位环线夹)打至合适位置。

(2)调整接触线定位,减少因定位偏移而造成的下部定位索受力偏移。

5.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间的最小间距若小于400mm,则按下列方法调整:

(1)滑轮组挂在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之间,拉动滑轮组,使滑轮组受力,最短吊弦松弛。

(2)放开最短吊弦,放松至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定位索最小间距大于400mm某一适当位置(最短吊弦若短可更换)。

(3)松开滑轮组,使最短吊弦受力并测其值大于400mm即可。

6.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间距应在300~400mm范围内,最小不得小于250mm,否则应调整。

调整方法为:

(1)单滑轮挂在上部定位索上,绳子绑在下部定位索上,拉动单滑子,使单滑子受力,斜拉线松弛。

(2)放开斜拉线,调斜拉线至合适位置(斜拉线不够长可更换),保证下部定位索距接触线间距在300~400mm范围内,最小不小于250mm。

(3)当调斜拉线无法保证时,在保证拉出值前提下,可适当调整定位器来保证下部定位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距离。

7.更换直吊弦

通过滑轮组将直吊弦卸载,拆除旧吊弦,安装新吊弦,松开滑轮组,复查直吊弦调至符合标准为止。

8.调整直吊弦布置位置

通过滑轮组将直吊弦卸载,调整横承力索线夹或U型线夹直至要求位置,调整直吊弦长度,保证上部定位索呈水平或有平缓的负弛度。

检查无误后,拆除各种工具。

9.更换下部定位索采用整体更换法(见图24)的操作步骤

(1)辅助人员根据计算长度及下料长度用钢绞线预制下部定位索,制作各分段长度两端回头。

新下部定位索的预制也可在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中进行。

(2)软横跨支柱上人员(带350mm活动扳手),松动下部定位索的杵头杆螺栓(钢柱)或开式螺旋扣(钢筋混凝土支柱)至下部定位索松弛,但不要将螺母卸下。

(3)软横跨上2~3人(也可利用作业车平台、梯车),将下部定位索的斜吊线自下部定位索处拆开。

同时在每一定位处的上部定位索对应处挂滑轮组,将定位处接触线拉住,拆卸定位器夹板。

(4)辅助人员穿线,即将预制的新下部定位索由需要更换旧下部定位索所负载的接触线上部穿过。

穿线时,可用φ4.0mm铁线将分段悬式绝缘子吊在上部定位索的相应位置。

(5)将梯车抬到B处或在B处立大梯子,作业车时将平台转向B处。

在分段绝缘子的支柱侧上紧线器。

挂上手扳葫芦。

(6)在A处,将旧下部定位索与悬式绝缘子串的连接固定拆卸后,将下部定位索与分段悬式绝缘子串连接固定并插好弹簧销子。

当股道多时,在A处悬式绝缘子两侧打紧线器、楔形紧线器后,用手扳葫芦或双滑轮组紧线并拆卸旧下部定位索。

(7)在B处新下部定位索上合适位置打紧楔形紧线器,将手扳葫芦钢丝绳与其相连后紧线。

紧线过程注意观察A处各连接各部件受力情况,确认状态良好、安全可靠后再进行。

将新下部定位索回头与悬式绝缘子中连接固定、插好销子。

(8)松动、拆卸紧线工具。

重新紧固软横跨支柱上的杵头杆螺栓或开式螺旋扣。

安装斜吊线、定位器。

10.更换弹性张力补偿器

(1)安装前先检查弹性张力补偿器各部元件及附件是否齐全,有无损伤,整体不应扭曲,否则应适当调整,但不得随意拆装补偿器。

(2)测量与该软横跨相关联的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技术参数,以便安装后调整。

(3)卸载旧张力补偿装置:

用手扳葫芦一端用钢丝套子连接固定在钢柱合适的位置,另一端通过紧线器连接在固定绳子上,紧手扳葫芦至受力,卸载旧张力补偿装置,安装新弹性补偿器,弹性补偿器安装在接触网软横跨固定绳端部受力小的一侧,补偿器保护管带固定螺钉一端靠田野侧。

(4)确定弹性补偿器拉出长度。

确定参照点:

在平均温度值时,补偿器的拉杆总行程中值点(TB-Ⅰ型为拉杆刻度4kN~5kN的中间位置;TB-Ⅱ型为拉杆刻度的2kN位置)定为参照点。

例:

环境温度-25℃~40℃;使用TB-Ⅰ型弹性补偿器,则参照点为:

在平均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2〕即(-25℃+40℃)÷2=7.5℃时,TB-Ⅰ型补偿器的拉杆应定位在拉杆刻度4kN~5kN的中间,即拉杆拉出135mm/2=67.5mm处。

确定参照点后即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安装时的拉杆调整量:

ΔLα=α(tx-t1)L

式中:

ΔLα——拉杆调整量α——线索线胀系数

tx——安装时环境温度t1——平均温度

L——固定绳横向跨度

其中按照工程中软横跨上、下部固定绳通常采用的GJ50,GJ70镀锌钢绞线线胀系数为12×10-6。

例:

线路中一横向跨度为50m的固定绳,安装环境温度为-10℃时,其安装时补偿器的拉杆调整量。

ΔLα=α(tx-t1)L

=12×10-6×(-10-7.5)×50000mm

=12×10-6×(-17.5)×50000mm

=-10.5mm

其计算结果为负值,既拉杆应在1中确定的参照点的基础上再向外拉出10.5mm;若结果为正值,则应将拉杆在参照点基础上回收。

按照参考公式所计算的拉杆调整量结果可正可负,安装时正值应为在确定的参考点上使拉杆回收,即缩短拉杆拉出量;负值时应为在确定的参考点上使拉杆拉出,即加大拉杆拉出量。

(5)根据弹性补偿器拉出长度确定补偿绳双耳楔型线夹安装位置。

弹性补偿器拉出长度确定后,即可根据选用的耳环杆长度、悬式绝缘子长度及双耳联结器(或直角挂板)结合弹性补偿器拉出长度,确定补偿绳双耳楔型线夹安装位置,按照规定的预留长度,制作安装补偿绳双耳楔型线夹联结终端。

(6)各部长度确定后,将补偿绳双耳楔型线夹联结在悬式绝缘子一端,绝缘子另一端(双接地跳线侧)通过双耳联结器(或直角挂板)连接在弹性补偿器线路侧外环上,靠田野一侧外环用双耳联结器(或直角挂板)联结在软横跨耳环杆上,固定软横跨耳环杆,紧耳环杆至弹性补偿器计算设定的拉出长度,检查连接牢固后,释放手扳葫芦的张力。

(7)检查弹性张力补偿器终端及固定绳的各连接部件,确认牢固无误后取下手扳葫芦。

(8)在弹性张力补偿器上做好标记,测量当时气温并做好相应记录。

(9)测量与该软横跨相关联的线岔、定位拉出值等技术参数,并进行相应调整。

六、安全措施

1.拆卸旧下部定位索、安装新下部定位索的紧线过程中,必须确认紧线器受力状态良好、安全可靠后方准继续进行。

2.松动软横跨支柱上的下部定位索杵头或开式扣时,不得达到接近拆卸程度。

3.新下部定位索的穿线过程中、拆卸旧下部定位索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止悬式子串被碰摔破损。

4.拆卸旧下部定位索上安装的定位器前,必须用滑轮或吊线将定位点处接触线临时吊固在上部定位索上后再将定位器卸载。

5.检调维护和换装弹性补偿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弹性补偿器安装应根据其使用范围确定,不能超范围使用,为确保补偿器发挥作用,应安装在受力小的一侧。

6.作业时认真检查受力工具、材料状态良好。

7.攀杆作业要手扒牢靠、脚踏稳准,严防滑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