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0861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docx

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高学网

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第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规律中的适度原则。

【解析】事物的变化表现为量变和质变两种运动状态,量变是事物数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度是质和量的统一,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变化是质变。

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本题中的优选问题,就是一个关于粉笔头多长最合适的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也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

所以C项正确。

2.【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对社会存在的内涵及其作用的理解。

【解析】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正确答案为D。

B、C也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内容,但不是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社会形态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也就是说,社会形态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并不是单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因此,A选项错误。

3.【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货币的产生与商品交换中的矛盾问题。

【解析】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在社会分工体系中从事的是某一种商品生产,他们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不能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这就导致产生“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商品所有者只有把商品成功地销售出去,使商品变为货币,他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才能表现为社会劳动。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商品就卖不出去,商品占有者的私人劳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商品占有者就被“摔坏”了。

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因此正确答案为D。

B、C表述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

4.【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解析】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探索。

这个探索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第二个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三个时期:

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行,表明列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的思想遗产。

所以邓小平称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比较好”。

因此正确答案为B。

虽然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进行建设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他并没有提出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也没有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A、C两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期间,列宁并不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的,而是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所以,D项错误。

5.【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解析】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

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所以A项正确。

B、C、D三项也是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

6.【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而不是因为它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所以C项正确,A项错误。

B项内容与A项内容实际上是一样的,只是表述不同,也是讲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因此,B项也是错误的。

这里一定要注意区分“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项内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不是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7.【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解析】十六大以来,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选择。

所以,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因此,正确答案为A。

B、C、D选项本身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题意。

8.【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

【解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其中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因此,正确答案为A。

B选项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C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目标和措施之一,D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措施,都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解析】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

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有:

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等,但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

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

因此,B选项正确。

10.【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解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维护了东北亚地区的长期和平,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所以,正确答案为B。

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到目前为止仍然存在,所以,A选项错误;抗美援朝战争是援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战争,发生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与奠定中国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基础没有直接关系,所以,C也不对;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而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故D也不对。

11.【答案】B

【考点】本题考查法律权威的含义。

【解析】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尽管法律权威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外在强制力的基础之上,但必要的外在强制力,是树立法律权威不可缺少的条件。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如果仅仅依赖外在强制力,法律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权威。

所以,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法律规范的作用。

【解析】法律的指引作用是法律首要的作用,法律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制裁违法行为,而是在于引导人们正确的行为,合法地参与社会生活。

法律的指引作用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三种规范形式实现的,与之相应的指引形式分别为授权性指引、禁止性指引和义务性指引。

授权性指引是指运用授权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或者有权做什么;禁止性指引是指运用禁止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不得做什么;义务性指引是指运用义务性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应当或者必须做什么。

因此,答案为C。

13.【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道德的功能。

【解析】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还具有其他方面的功能,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

结合四个选项,正确答案为C。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道德其他方面的功能,但不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14.【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理想划分的类型。

【解析】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理想在现实中产生,但它不是对现状的简单描绘,而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未来现实,是人们的要求和期望的集中表达,它激励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步步地为实现理想目标而奋斗。

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划分为许多类型:

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理想对人的激励与鼓舞作用,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密切相关。

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15.【答案】D

【考点】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的内容。

【解析】“嫦娥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技术突破,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了经验。

所以,D为正确答案。

“嫦娥一号”已经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所以,A选项错误;“嫦娥二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导星,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未来的“嫦娥三号”软着陆进行探路准备,“嫦娥二号”本身并没有实现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所以,B项也错误;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是中国嫦娥工程规划第三期的任务,是未来的目标,“嫦娥二号”没有实现这一任务,所以C项错误。

16.【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的内容。

【解析】2010年8月19日,美军最后一批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离,其原因有三个:

首先是因为2010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奥巴马为确保民主党掌控国会并意图连选连任,必须兑现他在2008年竞选总统期间许下的从伊拉克撤军的诺言,以积攒人气实现自身支持率的止跌回升。

其次,在美军兵力捉襟见肘的情况下,为了在阿富汗战场上对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保持足够的压力,奥巴马也唯有从伊拉克撤军。

最后,从伊拉克撤军,也意味着奥巴马在前任留下的两个“烂摊子”中选择了阿富汗作为经营的重点。

很清楚,美军最后一批作战部队从伊拉克撤军是迫于压力,并不表明美国已经改变了先发制人战略和放弃单边主义,B、D不对。

撤离伊拉克包含着国内反恐需要的部分原因,但绝不意味着美国已转向本土反恐为主,C也不对。

二、多项选择题:

第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7.【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解析】格罗培斯对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是根据五个月中游园行人踏出来的小路设计的,并据此铺设了人行道,其设计智慧在于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而且尊重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因此,A、B选项正确。

但是这决不是说不要对自然事物做任何改变,因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的能动性。

格罗培斯对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的灵感是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的,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但作为艺术设计,他必须经过艺术加工。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反映所形成的观念的映象,既是一种反映,又是一种创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它不是只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因此,C、D选项错误。

18.【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

【解析】金融寡头在经济中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的;在政治上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政策咨询机构,掌握新闻科教文化等来左右和影响内政外交与社会生活。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C。

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一元化是金融寡头所期望的,但在实际上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它未成为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故选项D错误。

19.【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科学分析。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也就是说,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因此,正确答案为:

A、B。

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所以D项错误;马克思是从制度层面去揭示经济危机的原因的,因此,C项错误。

20.【答案】CD

【考点】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石。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正确答案为:

C、D。

21.【答案】AC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的。

因此,正确选项是A、C两项。

22.【答案】ABC

【考点】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表现在: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所以A、B、C三项为正确答案。

D选项在“在资源配置上,以市场为手段,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点,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性特征,因而是错误的选项。

23.【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解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关系始终是我们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第二,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各民族地区自身的发展。

第三,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团结,是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四,加强和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不断推进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因此,ABCD是正确答案。

24.【答案】ACD

【考点】本题考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解析】中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所以,正确答案为ACD。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所以B项“把实现社会稳定作为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的说法是错误的。

25.【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解析】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当前我们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收入差距过大,我们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ABCD都符合题意。

26.【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

【解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的领导;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很高水平。

因而,正确答案为:

BCD。

A选项中的“平均地权”是三民主义纲领中民生主义的内容,但是辛亥革命时,平均地权中没有“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所以A选项不符合题意。

27.【答案】BD

【考点】本题考查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解析】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国际条约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涉及台湾问题的只有《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收回中国,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召开的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其主要内容有:

中、美、英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日本“占据”的中国所有领土,包括在清朝时割让的台湾、澎湖列岛以及中国东北归还于中国。

所以BD为正确答案。

A选项《德黑兰宣言》与C选项《雅尔塔协定》都未涉及台湾,所以AC不符合题意。

28.【答案】AC

【考点】本题考查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解析】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其中,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

主观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内反复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

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它颠倒了认识和实践主义是整风运动的重点,所以正确答案为AC。

形式主义是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过分关注形式而忽视内容;宗派主义是党风即组织路线方面的问题,因而B、D不符合题意。

29.【答案】BCD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经验。

【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民主革命胜利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制定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其历史经验主要有: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所以正确答案为BCD。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与苏联不同,其基本原则和方针是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因此,A选项错误。

30.【答案】ACD

【考点】本题考查刑法的基本原则。

【解析】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罪刑法定原则。

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是罪刑相当原则。

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序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指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所以ACD三项为正确答案。

我国刑法还没有明文规定疑罪从无原则,所以B项错误。

31.【答案】AB

【考点】本题考查法律权威的实现。

【解析】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建设法治国家,必须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提高法律的权威,所以,AB为正确答案。

32.【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国内时事内容。

【解析】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所以,ABCD全部符合题意。

33.【答案】ABCD

【考点】本题考查国际时事。

【解析】2010年4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胡锦涛发生重要讲话,强调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坚决反对核扩散和核恐怖主义,为此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一是全面加强核安全能力,二是严格履行核安全国际义务,三是重视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四是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核安全援助。

因此,ABCD为正确答案。

三、分析题:

第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

【考点】本题考查人和自然的关系以及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