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09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docx

中美消费品物价比较

 

中美消费品价格比较及政策启示

zuwentao

摘要

本篇文章主要是比较中美之间的消费品价格,包含了普通商品以及服务性商品的比较。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实现了高速的增长,相比以前国民可支配收入大大提高,但是物价也相应的增长,在追求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的同时,人们也会将外国的物价和中国相比,并且发现其中一些商品特别是消费品价格差异很大,其实物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全球通货膨胀的担忧和预测每天都会出现,通货膨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很多。

关于物价的感受,很多人的心理上还有一把尺子就是国外物价,而美国和欧洲经常作为两个参照标准,其实在中国比较物价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出这与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形式和人们生活压力有关。

我们在进行物价比较的同时也将联系收入以及各方面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比较结果并分析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关键词:

消费品价格,比较分析,国际经济,市场结构

 

ChinaandtheUnitedStatesconsumerpricecomparisonandPolicyImplications

ABSTRACT

Thisarticleisthecomparison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thepricesofconsumergoods,includinggeneralmerchandiseandproductcomparisonservice.Fromthereformandopeninguptoournation'seconomytoachievehigh-speedgrowth,comparedtothepreviousnationaldisposableincomegreatlyimproved,butthepriceisalsoacorrespondinggrowthinthepursuitofqualityoflifeandsocialequity,itwillbeforeignpricesandcomparedtoChina,andfoundsomecommodities,particularlylargedifferencesinconsumerprices,infact,thepriceproblemworldwide,globalinflationconcernsandpredicteverydaysocialproblemsarisingfrominflation.Feelingsabouttheprice,alotofpeoplepsychologicallythereisaruleristheforeignprice,theUnitedStatesandEuropeoftenusedasareferencestandard,infact,comparativepricesinChinaatthesametimeiseasytoseethiswiththecurrentformofeconomicdevelopmentandpeople'slivespressure.Weconductpricecomparisonsalsowillcontactincomeaswellasreasonstoanalyze,drawtheresultofthecomparisonandanalysisputforwardaseriesofsolutions

Keywords:

Consumerprices,comparativeanalysis,internationaleconomic,marketstructure

 

第1章引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平和社会分配,并用外国的物价和国内物价进行比较,发现某些商品比国内便宜很多。

最近,在阿里巴巴创业新闻网上一条中美物价对比的文章被广为转载:

在中国,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美国,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面对如此大的差距不少网友开始发出质疑,真的如此吗?

无论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已经在社会上广泛的流传开来,现今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工薪阶层越来越感到生活压力的加大,这无疑和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有关,社会越发展生活成本也就越高,这慢慢的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但是一部分人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某些商品美国比中国便宜的很多,而两国的国民收入却存在这很大的差距。

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

而2009年美国的人均收入为4.22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元)。

[1]几乎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之多,面对如此大的收入差异,而在物价上却比美国贵,这让许多人很不解,很多专家对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众说纷纭。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写作的目的主要是进行比较分析,从中美收入和中美物价进行着手,物价方面主要牵涉普通消费品和服务性商品,从数据中找出这其中的结论,并一一分析这些商品在各国的状况,找出两者差距的原因,文章在联系美国物价的基础上把落脚点放在国内物价上,找出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异,并且如何尽力的改变这种差距,或者说在短期内如何降低物价,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虽然关于中美物价比较的文章很多,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也没有专一的文章来讨论中国和美国在商品价格上的深层次原因,我们研究的意义在于借鉴美国的相关政策,联系国内情况,因地制宜的改变某些政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最大限度的降低物价,并且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减小城乡差距。

1.3中美消费品价格比较的相关研究

中国和美国在收入、消费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近来中国居民对收入越高,消费的商品越多,则生活越富裕,并且生活质量越高这样的理念有着普遍的认同。

对商品价格也越加敏感,在追求较好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同时就会将外国的物价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中国的物价水平,而这个比较的对象多数以美国和欧洲作为比较对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样的比较是建立在较大的差异基础上的比较,关于这一问题相关专家都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在记者采访中说:

“这实际上与我国的税收结构有关——我国的税收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间接税)为主,而西方国家以个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为主。

这样只要商品进入中国流通,就要面临层层加税。

此外,中国物流成本也比较高,最后都会叠加在商品的售价上。

很多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中美价格的物价比较并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并且把相关比较作为基础去研究相关的问题,包括国内税收以及中美贸易问题,例如郎咸平在文章中认为中美贸易是存在这“剪刀差”的,中国老百姓生产的商品,被美国老百姓用美元买走了,美元被中国政府拿走了;美国老百姓得到了商品,中国政府得到了美元,而中国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里贬值的货币。

结果就是,美国给中国印发美元纸币,中国给老百姓印发人民币纸币;美国用这些纸币为美国老百姓换来了所需要的各种商品(郎咸平,2011)。

【5】晓敬、文刚在“中美物价比较折射的问题”一文中说道:

“物价这一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其根源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普通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压力过大。

如何理顺国民情绪并改善这种不良现状,需要我们深挖问题的根源,尽快采取应对之策”。

【7】

第2章中美消费品价格状况的比较分析

如果要比较中美价格那就必须在两国收入和消费结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脱离了两国的基本国情进行比较那么比较的基础就脱离了现实情况,中国消费者在通过与美国进行比较从而认为国内物价比外国贵,这样的想法在各大网络都有反映,很多去过外国的留学生与作者也在自己的文章中做了中美物价的比较,关于物价问题已经牵动着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心,晓敬、文刚在“中美物价比较折射的问题”一文中说道:

“物价这一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其根源是广大民众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普通居民对目前生活状况感到压力过大。

如何理顺国民情绪并改善这种不良现状,需要我们深挖问题的根源,尽快采取应对之策”。

【18】面对房价的攀升,基本消费品价格的高涨,如何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不仅关系到中国消费者的生活福利更关系到中国的长远发展。

鉴于比较的物品牵涉范围广,不易全方位的去把握,我们注意选取几类消费品进行比较,我们在这里把它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品和服务性产品两个大类,其中日常生活消费品我们主要研究生活必需品和耐用消费品,生活必需品主要比较食品,服装和其它日常生活品,耐用消费品比较电子产品和汽车两个大类。

2.1日常生活消费品价格

我们此次比较的生活消费品主要包括各种食物、衣物、汽车以及电子产品,食物涉及粮食、蔬菜和肉类,汽车包含了几类汽车价格和油价,电子产品包含手表、电视、手机和相机等产品价格,数据来源广泛,其中比较的价格都统一以当年的汇率比折算为人民币计算,我们将统一按照每个类别进行统计并建立相应比较的表格,其中的数据主要是2010年至2012年的,包含的范围很广,由于商品的价格影响因素很多,商品价格在每个时刻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比较的数据也只是静态的反映当时某时刻的状态,比较的重点并不是要证明哪个国家的物价较低,最重要的是通过数据的比较发现两个之所以出现物价差异的原因并且把主要的研究方向放在我国物价比外国高的物品上,研究这些消费品物价对消费者的影响以及怎么样改变这样的情况,这才是我们研究的意义所在。

2.1.1生活必需品价格比较

在这里我们研究的生活必需品主要是几类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消费品,包含了衣物以及各种蔬菜,粮食和肉类价格,首先让我们来看中美衣物的情况,在穿着上美国人喜欢穿着上的标新立异,只有工作服才会多年不变,其它的服装随着时间的变化一年拥有10多套,且多以休闲服为主。

【2】

我们比较的服饰主要是几类牌子,据2010年9月的数据显示Columbia羽绒服在波士顿的价格折合人民币为470元,在北京的价格为1000元,2012年1月Levis牛仔裤501号在中国的价格为799元,在美国折合人民币为248元,TommyHilfiger牌T恤衫在中国为799元,在美国为186元,哥伦比亚牌冲锋衣在中国的价格为1500元,在美国为435元,Cloes鞋在中国的价格为499元,在美国为615元。

[13]2011年2月阿玛尼西装在中国的标价为3万元,在美国价格为1.5万元,阿迪达斯休闲鞋在中国最低标价为625元,在美国为187元,2010年coach皮包在中国为1500元,在美国为620元,2011年意大利皮鞋在中国为1500元,在美国标价为330元。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两国价格我们在下面建立表格,如表2-1:

表2-12010—2012年中美服装价格比较(元)

类别

国家

Columbia羽绒服

Levis牛仔裤501号

TommyHilfiger牌T恤衫

哥伦比亚牌冲锋衣

Cloes鞋

阿玛尼西装

阿迪达斯休闲鞋

coach皮包

意大利皮鞋

中国

1000

799

799

1500

499

3万

625

1500

1500

美国

470

248

186

435

615

1.5万

187

620

330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食物方面我们主要采取北京和纽约相比,杭州和波士顿相比作为中美两国食物价格比较的标准,在蔬菜方面2012年中国杭州的青菜价格为1.68元/斤,小白菜价格为1.68元/斤,美国波士顿青菜为7.37元/斤,小白菜为3.64元/斤,肉类品上杭州牛腩45元/斤,波士顿为22.12元/斤,杭州鸡蛋为16.9元/斤,美国波士顿为6.6元/斤;北京2012年猪肉为40元/斤,美国纽约为45元/斤,2011年中国小麦为1400元/吨,美国为1683元/吨,玉米中国为1500元/吨,美国为1709元/吨,大米中国为1800元/吨,美国为2034元/吨。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年2月11日~2月22日国内50城市主要食品价格和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中国猪肉后臀尖为28.56/千克,美国为50元/千克,牛肉腿肉中国为63.16元/千克,美国为73元/千克。

【19】虽然我们比较的地点不同,但是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一个时间进行衡量,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情况如表2-2:

表2-22010—2012年中美食物价格比较(元)

类别

国家

青菜

小白菜

牛腩

鸡蛋

猪肉

玉米

大米

猪肉后臀尖

牛肉腿肉

中国

1.68元/斤

1.68元/斤

45元/斤

16.9元/斤

40元/斤

1500元/吨

1800元/吨

28.56/千克

63.16元/千克

美国

7.37元/斤

3.64元/斤

22.12元/斤

6.6元/斤

45元/斤

1709元/吨

2034元/吨

50元/千克

73元/千克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2.1.2耐用消费品价格比较

在这里我们比较的耐用消费品包含了汽车、计算机、电视、相机和手机,并且我们也把电价、天然气、柴油和汽油也作为比较的范围,并且分别列表进行比较。

中美汽车价格差异较大,这也是很多人比较关注的问题,宝马7系2012年在中国售价为143万元,在美国为50万元,凯美瑞轿车2009年在美国为15万元,在中国为20万元。

【16】丰田2009款卡罗拉轿车在中国为12万至20万元,在美国为10万至14万元,丰田FJCruiser特别版2009年在美售价为21万元,在中国为45万元,宝马z4在中国2011年售价为58.9万元,在美为20万元,奔驰E-3202在2011年国内售价为98万元,在美国售价为34万元。

具体请看如表2-3:

表2-32010-2012年中美汽车价格比较(元)

汽车

国别

宝马7系

凯美瑞

丰田2009款卡罗拉

丰田FJCruiser特别版

宝马z4

奔驰E-3202

中国

143万

20万

12万至20万

45万

58.9万

98万

美国

50万

15万

10万至14

21万

20万

34万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电器方面2010年苹果G5计算机在中国售价为3万元,在美为1500元,ipadmini在2012年中国售价为2399元,在美国为2026元,松下54寸等离子电视2011年在中国售价为40939元,在美为10239元,尼康单反相机2012年在中国售价为4.37万元,在美国为2.4万元,劳力士手表2011年在中售价为4.6万元,在美为24880元,iphone516G版手机2013年在美售价为3600元,在中国售价为5500元,诺基亚1661手机2011年在美售价为560元,在中国售价为2100元。

如表2-4:

表2-42010-2013中美电器价格比较(元)

类别

国家

苹果G5计算机

ipadmini平板电脑

松下54寸等离子电视

尼康单反相机

劳力士手表

iphone516G版手机

诺基亚1661手机

中国

3万

2399

40939

4.37万

4.6万

5500

2100

美国

1500

2026

10239

2.4

24880

3600

560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我们最后来看中美电、天然气、柴油和汽油的价格比较,2012年中国电价为0.43元,美国为0.74元,天然气都为3.5元/立方米,0号柴油2011年中国售价为5.8元/升,美国为6.24元/升,2012年5月中美汽油价格中国为7.94元/升,美国为5.82元/升。

如下表:

表2-42010-2012年中美电气价格比较(元)

类别

国家

天然气

柴油

汽油

中国

0.43

3.5/立方米

5.8元/升

7.94元/升

美国

0.74

3.5/立方米

6.24元/升

5.82元/升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2.2服务性产品消费价格

服务性行业类别众多,不能一一列出,在这里我们将重要的几类作为比较的标准,如星巴克的消费、快递费用和复印费。

星巴克咖啡2012年在中国20元/杯,美国6.2元/杯,快递费用中国15至20元,美国为62至130元,复印费在中国1元/张,在美国6元/张。

如下表:

表2-52010-2012年中美服务性消费价格比较

星巴克咖啡

快递费

复印费

中国

20元/杯

15至20元

1元/张

美国

6.2元/杯

62至130元

6元/张

注:

以上数据统一以当年汇率折算为人民币

 

第3章中美消费品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3.1机制性原因

商品的价格影响因素很多,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乃至其它商品及替代品的价格都会影响商品价格的波动,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这些影响因素对商品某个阶段内起着绝对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说起到了调节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比如国家的补贴,但是长期来说这种干预会影响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

【6】我们在前面的中美差异比较节段就已经说过中美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及两国不同的国情,存在着这样的差异虽然不正常但却是合理的,如果供给过小或者成本过高势必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另外一方面如果生产效率高,这样的情况又会导致成本下降价格降低,无论哪两种情况只要达到了国内均衡这样的情况就是正常的,其中中美价格的数据来源广泛,时间跨度较大,但都是在一个时期同种商品在一定阶段内的比较,目的是找出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分析提出建议。

影响中美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主要分析以下几个主要的原因,包含了供给和需求,税负以及生产成本几个方面。

3.1.1供给和需求

在生活消费品方面,我们从表2-1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2年品牌服饰美国都比中国要便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比较的商品全部是国外的品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美国的名牌货物,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好的销量,这些服装有的是从国外运入,其余是在中国和东南亚等国家代工,在表2-1中除了Close鞋在中国要便宜之外其余美国都比中国贵1倍以上,影响商品价格的基础性因素是供给和需求,这些外国品牌商品在中国和外国都有着很多的生产厂家,可以说有着很大的供给量,虽然说这些品牌在国内都比较昂贵,但是有着较好的口碑和销路,再考虑两国的消费结构,美国对服务的需求以及中国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烈不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需求影响着双方的价格,但是除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以外这两个因素在价格上并不存在着决定两者差异的原因。

3.1.2税负以及各种流转费用

我们再来看税收方面,2012年我国增值税基本税率是17%,加上这些品牌服饰30%的消费税,10%的关税,税费在57%左右。

【17】商品在进入流通环节以后还有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等费用,粗略的算下也占商品总额度的5%左右,也就是说最后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税费一共是60%以上,对于汽车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表2-3中我们比较的汽车几乎是外国品牌,这些进口的汽车也有着很高的税费,像宝马和奔驰这样的进口车型进口关税为25%,排量3.0以上的还要征收25%的增值税,消费者卖车时还有10%的购置税,如果这些车是代工生产的话,除了17%的增值税、5%的消费税和9%的购置税之外,还有技术转让费,该项目费用占到整车成本的10%以上,也就是说代工的这些品牌车需要的税费在40%左右,这无疑使过你汽车的费用比国外高很多。

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从李嘉图时的自由经济到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现在的国际经济已经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了,从以上的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税负是很高的,这是保护国内产业的一个方面但是长期的高负税无疑会给这些产业造成看不见的损害。

在汽车、电子产品、国外品牌和某些奢侈品上我们的税收很高,我国实行的是价内税,也就是说这些税收最后是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这导致中国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和福利的下降。

3.1.3竞争机制和人民币购买力

虽然我过汽车市场从2001年开始就不断的向国外开放,但是在一定时间内汽车市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这虽然在前期的一段时间内起到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作用,但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进行,慢慢地反而成为影响国内汽车市场的良好运行,标准普尔公司2008年报告称,中国国内汽车制造商平均运营利润率为30%-35%,西方成熟市场的平均运营利润率仅为5%。

[11]这么高的运营利润率意味着汽车市场在一定时间内由某几个大型的汽车运营商所掌握,从而形成了一定的汽车行业的垄断,特别是中国的高端车,截止目前,国内的豪车主要是宝马、奔驰和奥迪三个品牌。

美国的著名服装品牌以及外国汽车比国内汽车便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税收,在电子产品方面似乎也是如此的情况,在表2-4中我们看到这些外国品牌的电子产品在国内的价格都比较高,以苹果为例子,苹果的主要代工企业其实是中国的富士康,也就是说苹果的实际生产厂家其实是中国企业,但是当这些产品在中国出售以后价格反而高了很多,这其中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2012年2月13日apple上称每生产一部市场上的iphone手机,富士康的利润回报不到1美元,这些在国内生产的手机用的材料是中国的而卖给国人的手里价格却比国外贵,不仅不利于国内手机品牌的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中国公民的福利和生活,因为产品被外国拿走了得到的却是别人的纸币,当这些纸币大量流入以后意味着人民币发行量的增加,这会导致人民币购买力的下降。

这些国外的电子品牌的税费也是很高的,一块在国内售价为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包含着17%的增值税,30%的消费税,11%的关税。

201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6.22,从2001年的8.7到现在人民币相对美元已经大幅度升值,人民币的升值会使我们国家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从而竞争力相应下降,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升值对于国内民众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这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自己手中的人民币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这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但是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存在,人民币虽然对应美元时升值的,但是对应着国内的物价来说其实是贬值的。

3.1.4生产成本

如果这些电子产品比美国贵是因为税费和其它的成本费用,那么在日常的食品上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历史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采用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人力成本很高,生产效率低下,来自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25公斤,而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农业生产早已是高度的机械化,从这样的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粮食生产的成本是不一样的,可以说中国的人力投入要高的多,在另外一方面我国的农业补贴也是农产品价格高的一个原因,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行农业支持工业,西部支持东部的发展战略,农业税收的取消大大减轻了中国农民的负担,按道理说农业成本是降低的,但是在某些方面并未如此。

这几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是有一定提高的,随着机械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