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076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手术室院感制度.docx

手术室院感制度

一外科手消毒管理制度

一、手术部门、导管室、准分子室、膀胱镜室、微创治疗室、产房等部门手术前均应实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

手卫生监测结果应≤5cfu/cm2,同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二、规范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有效消除指甲、手、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克制微生物的迅速重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三、掌握正确的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方法:

(一)外科洗手方法:

洗手以前应该先摘除手部饰物,并按要求修剪指甲,冲洗双手、前臂及上臂下1/3处,取灭菌专用手刷蘸取适当的专用外科洗手液洗刷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洁净双手时,应洁净指甲下的污垢,流动水冲刷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使用灭菌后的擦手巾完全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禁止使用手烘干设备。

(二)进行外科手消毒时,应将适当的手消毒剂仔细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充分揉搓2~6分钟,揉搓至消毒剂干燥,即达成外科手消毒。

四、装备切合要求的专用洗手池:

(一)外科洗手池应设置在手术间邻近,大小适当,每天洁净。

(二)外科洗手池水龙头的数目应依据手术台数目设置,不该少于手术间的数目;应采纳非手触式水龙头。

(三)外科洗手应使用一次性瓶装专用外科洗手液;一次性使用容器不得重复使用。

(四)用于刷手的毛刷及干手巾等器具应该一用一灭菌,或许一次性使用。

使用时应注明开启日期实时间,有效期内使用。

(五)外科洗手液及外科手消毒剂应为医院一致购买、证件齐备,包装合格,有效期内使用,并保证有效的使用浓度。

(六)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该采纳非手触式,手消毒剂搁置地点应该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七)洗手地区应该安装钟表。

(八)医务人员进行外科洗手和外科手消毒时禁止佩带手镯、手链、假指甲、戒指等金饰。

(九)摘除手套后应该洁净双手或手消毒后,再进行其余操作。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的指导和监察工作。

二、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负责本科室人员手卫生培训工作及手卫生管理制度执行和落实及督导检查工作。

三、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增强手卫生管理。

配置非触摸式洗手设备及干手设备,装备充分的医用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禁止使用共用毛巾。

严格掌握手卫生指征,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允从性及卫生洗手正确率,诊断操作时不得戴塑料薄膜手套,不得戴手套进行手消毒,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了解率应达到100%,洗手正确率应达到≥95%,手卫生允从性应达到≥95%,要点部门、要点环节洗手正确率应达到≥100%,手卫生允从性应达到≥100%。

四、按期进行手的细菌学检测,不一样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消毒成效应达到以下相应要求:

(一)卫新手清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二)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五、手卫生设备应该依照以下原则:

(一)要点部门、治疗室、换药室、综合治疗室、穿刺室、医护办公室、监护区、急救室、术后恢复室、检查室及门诊诊室等工作地区应配置非手触式水龙头流动水洗手设备。

(二)用于卫生洗手的肥皂应搁置于洁净容器内,容器应该每天洁净,肥皂应保持干燥;如使用一次性包装洗手液洁净剂或医用洗手液时,禁止将洗手液直接增添到未使用完的容器中。

(三)装备干手纸巾盒,干手设备应该保持洁净防止造成污染,不得使用公用毛巾用于干手。

六、手术室、导管室、准分子室、微创治疗室、膀胱镜室、产房等需要进行外科刷手及外科手消毒的手卫生设备应该依照以下原则:

(一)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邻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合,能防备洗手水溅出,池面应圆滑无死角易于洁净。

洗手池应每天洁净、消毒。

(二)洗手池水龙头的数目应依据手术台数目设置,不该该少于手术间的数目;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三)外科洗手应使用专用外科洗手液;医院一致购买、证件齐备,包装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四)应装备洁净指甲用品;用于刷手的手刷及擦手巾等器具应该一用一灭菌,刷毛应柔嫩并按期检查,实时剔除不合格手刷。

盛装手刷及擦手巾的容器应该灭菌,有效期内使用。

(五)外科手消毒剂应该切合国家有关规定,医院一致购买、证件齐备,包装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手消毒剂的出液器应该采纳非接触式,手消毒剂搁置的地点应该方便医务人员使用;

(六)洗手地区应该安装钟表。

(七)应该先洗手、后消毒。

不一样患者手术之间、手套损坏或手被污染时,应从头进行外科手消毒。

七、卫生洗手与卫新手消毒应依照以下原则:

(一)当手部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余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二)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取代洗手。

(三)办理药物或配餐前,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取代洗手。

(四)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动到洁净部位时应洗手或手消毒。

(五)接触患者粘膜、损坏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以后应洗手。

(六)穿脱隔绝衣前后,摘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七)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洁净物件或无菌物件以前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取代洗手。

(八)接触患者四周环境及物件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九)应严格依照洗手指征进行规范洗手和手消毒。

(十)使用正确的洗手和手消毒方法,并保证足够的洗手或手消毒时间。

(十一)装备干手纸巾盒,不得使用公用毛巾用于干手。

(十二)医用洗手液和手消毒剂应为医院一致购买、证件齐备。

 

三、标准预防观点特色隔绝举措及预防举措

一、观点:

标准预防是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纳的一组预防感染举措。

包含手卫生,依据预期可能的裸露采纳手套、隔绝衣、口罩、护目镜或防备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含穿着适合的防备用品办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件与医疗器材。

标准预防鉴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好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基本特色:

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均拥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绝,无论能否有显然的血迹污染或能否接触非完好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一定采纳防备举措。

(一)即要防备血源性疾病的流传,也要防备非血源性疾病的流传。

(二)重申双向防备,即要防备病原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备病原菌从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三)依据疾病的主要流传门路,采纳相应的隔绝举措:

接触隔绝、空气隔绝、微粒隔绝。

三、隔绝举措:

(一)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以及粘膜、非完好性皮肤和污染物件前应戴手套;同一患者,既要接触洁净部位又要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改换手套。

(二)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极其污染物后,无论能否戴手套,均应仔细洗手。

在摘除手套后、接触两个患者之间、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他人时一定立刻洗手。

(三)操作中传染性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一定戴帽子、戴外科口罩、戴护目镜或面罩和穿防备衣,职业防备到位,以防备污染皮肤、粘膜和工作服。

(四)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实时做好消毒洁净办理,以防备传染性病原体流传扩散;重复使用的仪器和设备用后应实时进行洁净和适合的消毒或灭菌。

(五)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诊断、护理操作及环境的洁净、消毒时,应严格恪守标准预防原则。

同时防备被锋利器物刺伤,做好锋利器具的用后办理。

一旦发买卖外刺伤时,须立刻进行有效的办理。

四、预防举措:

(一)严格手卫生:

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流传最经济、最有效的举措之一。

医务人员一定掌握正确的卫生洗手方法,操作前后仔细洗手或手消毒。

(二)口罩的使用:

应依据不一样的操作要求采纳不一样种类的口罩:

1、一般诊断活动,可钦戴医用口罩或外科口罩;

2、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3、接触经空气流传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流传呼吸道传得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备口罩。

4、佩带口罩注意事项:

⑴不该一只手提鼻夹;⑵一次性口罩只好一次性使用;口罩湿润后、遇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实时改换;⑶每次佩带口罩时应进行密合性检查;⑷摘口罩时注意不要接触口罩前方(污染面〉,先解开下边的系带,再解开上边的系带,用手仅捏住口罩的系带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三)护自镜、防备面罩的使用:

应依据不一样状况使用护目镜或防备面罩:

1、佩带前应检查有无损坏,佩带装置有无松弛,每次使用后应洁净、消毒。

2、在进行诊断、护理操作和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流传的传得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得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时,应使用全面型防备面罩。

(四)手套的使用:

应依据不一样操作的需要,选择适合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件时,应戴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损坏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

3、应正确戴、脱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禁止重复使用。

4、诊断护理不一样的患者之间或不一样部位时应改换手套。

5、操作达成脱去手套后应洗手或手消毒,特别重申戴手套不可以代替洗手。

6、操作时发现手套有损坏应实时改换。

7、戴无菌手套时,应注意防备手套污染。

8、不得戴塑料薄膜手套进行诊断、护理操作。

(五)隔绝衣与防备服的使用:

应依据诊断工作的需要,采纳隔绝衣或防备服。

1、防备服应切合国家有关规定、证件齐备,包装合格,有效期内使用。

隔绝衣应后张口,能遮遮住所有衣服和外露的皮肤。

2、接触经接触流传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得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应穿隔绝衣。

3、对患者推行保护性隔绝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断、护理时应穿隔绝衣。

4、可能遇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绝衣。

5、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得病管理的传得病患者时应穿防备服。

6、接触经空气流传或飞沫流传的传得病患者,可能遇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防备服。

7、穿隔绝衣和防备服时只限在规定地区内穿脱。

8、穿隔绝衣和防备服前应检查隔绝衣和防备服有无损坏;穿时勿使衣袖涉及面部及衣领,发现有渗漏或损坏实时改换。

9、脱下隔绝衣时应注意防止污染,将隔绝衣污染面向里,放入污衣袋冲洗消毒后备用。

10、隔绝衣每天改换、冲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改换。

(六)鞋套的使用:

为医用专用鞋套并拥有优秀的防水性能,一次性应用。

1、从潜伏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加穿鞋套。

2、应在规定地区内穿鞋套,走开该地区时应实时脱掉,脱鞋套时防备污染得手。

3、发现损坏应实时改换。

(七)防水围裙的使用:

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1、可能遇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余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材冲洗时应穿防水围裙。

2、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实时冲洗消毒。

3、遇有损坏或浸透时,应实时改换。

4、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遇到显然污染时应实时改换。

(八)帽子的使用:

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

1、进入污染区和干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时应戴帽子。

2、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刻改换。

3、布制帽子应保持洁净,每次或每天改换与洁净。

4、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九)职业防备安全:

1、去除针头时,尽可能使用机械设备或器具。

使用利器盒盖子上专用去除针头的孔道或使用止血钳、剪刀等,禁止将用过的一次性针头从头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破坏用过的注射器。

2、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利器盒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利器盒禁止重复使用。

3、发生职业裸露后应立刻正确办理伤口及按程序进行上报。

 

四、医务人员职业防备管理制度

一、增强医务人员职业防备教育,提升职业防备意识。

二、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保证职业安全。

三、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件,均应视为拥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一定采纳防备举措,并保证防备举措到位。

四、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断和护理操作时一定戴手套,操作完成出手套后应立刻洗手,必需时进行手消毒。

五、在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该戴拥有防浸透性能的口罩、戴防备眼镜或防备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许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该穿着拥有防浸透性能的隔绝衣或围裙。

六、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损坏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断、护理操作时一定戴手套,必需时戴双层手套。

七、在进行侵袭性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分的光芒,并特别注意防备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许划伤。

八、正确办理利器,将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锋利器具搁置于专用利器盒内。

在使用和办理利器时,要采纳有效防备举措,防止被利器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从头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锋利器具。

九、进行消毒工作时应采纳有效的自我防备举措,防备因操作不妥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十、各级各种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职业防备和医院公共环境的保护,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十一、发生职业裸露后要依照《医务人员职业裸露后办理举措及登记报告制度》进行办理。

十二、医务人员三级防备标准:

(一)一级防备:

合用于特别感染性疾病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穿工作服、隔绝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备口罩。

2、接触病人后立刻洗手和手消毒。

进行手消毒时应揉搓1分钟—3分钟。

(二)二级防备:

合用于进入隔绝留观室和特意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办理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件和办理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进入隔绝留观室和隔绝病区须戴医用防备口罩,每4小时改换,或感觉湿润时改换;穿工作服、隔绝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2、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刻洗手及手消毒。

进行手消毒时应揉搓1分钟—3分钟。

3、对病人实行近距离操作时,戴防备眼镜或防备面罩。

4、做好呼吸道及粘膜防备举措。

(三)三级防备:

合用于为病人实行吸痰、气管切开随和管插管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备外,还应该加戴全面型呼吸防备器。

 

五、医务人员职业裸露管理制度

一、严格依照标准预防的原则,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物件,均应视为拥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一定采纳防备举措。

二、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诊断和护理操作时一定戴手套,操作完成出手套后应立刻洗手或手消毒。

三、在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该戴外科口罩、戴防备眼镜或防备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许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该穿着拥有防浸透性能的隔绝衣或围裙。

四、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损坏时,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断、护理操作时一定戴手套,必需时戴双层手套,出手套后洗手。

五、在进行侵袭性诊断、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分的光芒,特别要注意防备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许划伤。

六、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利器应直接搁置在专用利器盒内,以防被利器刺伤。

七、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从头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锋利器具。

八、发生职业裸露后要依照《医务人员职业裸露后办理举措及登记报告制度》进行办理和报告。

 

六、医务人员职业裸露后办理举措及登记报告制度

一、工作中严格依照标准预防原则做好自我防备:

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件,均应视为拥有传染性的物质,一定采纳防备举措。

二、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或手上有伤口或皮损时,则应戴手套。

出手套后一定仔细洗手或手消毒。

三、要安全处理锋利器具,不要直接把用过的锋利器具传达给他人。

在进行侵袭性操作时,要保证足够的光芒,特别当心被不测刺伤。

四、有可能发生喷溅时要戴护目镜、口罩等,必需时穿隔绝衣。

五、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利器应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从头套上针头套。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锋利器具。

六、当医务人员发生职业裸露后,应该依照发生职业裸露后局部办理举措进行办理:

(一)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到皮肤时,立刻用洁净剂在流动水下完全冲洗污染的皮肤。

(二)如被利器刺伤或割伤,应该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害处的血液,在流动水下冲刷干净;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伤口冲刷后用碘伏或碘酒进行局部消毒,并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三)对裸露的粘膜应频频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刷干净。

七、发生职业裸露实行有效的局部办理举措后,实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进行登记。

八、由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定专家,被裸露人直接向专家讲叙裸露的详细细节,由专家依据其裸露的分级及病毒载量水平决定能否采纳预防性用药举措。

 

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科室推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科室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组织医务人员贯彻落实医院感得病例报告、医院感染齐集性发生报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有关规章制度、报告程序、报告时限和医院感染暴发应急方案,做到分工明确、反响迅速、管理规范,禁止瞒报、成心不报,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二、医务人员应该严格依照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管理规范》的规定,实时发现和上报医院感得病例,一旦发现医院感染齐集性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按程序实时上报,有效控制感染源、切断流传门路、保护易动人群、踊跃救治感染患者,采纳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举措,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早控制,保证患者医疗安全。

三、报告程序:

(一)科室发现疑似医院感得病例、确诊医院感得病例时,应按规定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得病例报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二)科室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像、思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得病例,或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得病例的医院感染暴发现象时,应实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主管院长报告。

医院应该于12小时内向新县卫计委报告,并同时向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三)医院发生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或因为医院感染暴发直接致使患者死亡的、或因为医院感染暴发致使3人以上人身伤害结果的,应立刻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主管院长报告。

医院应该在24小时内向新县卫计委报告,并同时向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四)医院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或发生特别病原体或许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可能造成重要公共影响或许严重结果的医院感染时,应立刻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主管院长报告。

医院应该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惹祸件有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新县卫计委报告,并同时向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踊跃配合检查。

(五)上报的医院感染暴发信息内容包含:

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的时间和地址、医院感染初步诊断、累计感染人数、感染者当前健康状况、感染者主要临床症候群、疑似或许确认病原体、感染源、感染门路及事件原由剖析、有关危险要素主要检测结果、采纳的控制举措、整顿工作状况等,内容详确。

四、报告时限:

(一)经检查证明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如: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情况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向新县卫计委报告,同时向新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二)经检查证明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时,如:

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别病原体或许新发病原体或发生可能造成重要公共影响或许严重结果的医院感染情况时,医院应该依照《国家突发公共卫惹祸件有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于2小时内向新县卫计委报告,同时向新县疾病控制中心报告。

五、控制举措:

(一)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绝制度,仔细恪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减少和根绝医院感染暴发。

(二)出现医院感染齐集性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趋向时,主管医师应实时向科主任、护士长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刻向主管院长报告,同时向医务科、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通告。

(三)经检查证明出现医院感染齐集性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趋向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实时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检查,科室医务人员积协作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展开现场流行病学检查、环境卫生学监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查找感染源、流传门路及引起感染的危险要素,拟订和落实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举措并组织实行,严防医院感染暴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出现确诊为传得病的医院感得病例流行或暴发趋向时,科室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得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惹祸件应急方案》等有关规定上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预防保健科。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立刻向主管院长报告,向医务科、护理部等有关职能部门通告,并依据传染源及流传门路实时拟订出预防与控制举措,严防传得病医院感染暴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五)科室医务人员应辅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医院感染齐集性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检查资料进行资料的统计,依据医院感得病例的散布、人群散布和时间散布等状况进行剖析,查找引起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门路及感染危险要素,拟订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举措。

(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联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和预防与控制举措实行的成效综合做出判断,写出检查报告,拟订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举措并指导和监察科室仔细执行和实行。

(七)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实时,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许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情况的,应该严格依照国家和医院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办理。

 

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不明原由传得病病原体消毒管理制度

一、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由的传得病病原体污染的诊断器材、诊断器具和诊断物件,应严格执行国家卫计委《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及消毒供给中心3个管理规范的规定。

二、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采纳一次性使用诊断器材、诊断器具和诊断物件,使用后搁置于双层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鹅颈式封扎袋口,外贴警示表记,密闭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处理。

三、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大脑、硬脑膜、垂体、眼、脊髓等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件,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

(一)将使用后的物件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而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冲洗、消毒与灭菌,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纳134℃~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二)将使用后的物件采纳冲洗消毒机(宜采纳拥有杀朊病毒活性的冲洗剂)或其余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而后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而后冲洗,并依照一般程序灭菌;

(三)将使用后的物件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张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而后冲洗,并依照一般程序灭菌。

(四)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件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洁净剂冲洗,依据待消毒物件的材质采纳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