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1338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docx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

儿科常用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操作规范

第一节腹膜腔穿刺术操作规程

  【适应症】

  1、腹部闭合性损伤、腹膜炎、腹腔积液时,行腹腔穿刺抽取腹腔液体化验检查以了解其性质,辅助诊断。

  2、当有大量腹水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或引致腹部胀痛时,可穿刺放液减轻症状。

  3、经腹腔穿刺向腹腔内注入诊断或治疗性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利尿药等。

 4、重症胰腺炎时行腹穿后予腹腔灌洗引流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为重症胰腺炎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

【禁忌症】

1、腹腔粘连、包块。

2、肝性脑病或脑病先兆。

3、包虫病的包囊。

4、卵巢囊肿。

5、严重肠胀气。

6、躁动不能合作者。

【穿刺部位和体位】

1、患者可取半卧位、平卧位或左侧卧位。

2、选择适宜的穿刺点:

  ⑴右侧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此处不易损伤腹壁动脉,最为常用,也可在左侧;

⑵侧卧位,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

⑶少量积液,尤其有包裹性分隔时,须在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

【术前准备】

1、术者准备

  术者应认真体检和备齐穿刺物品,将皮肤消毒用品、无菌手套、治疗用药和注射器携至治疗室。

2、病人准备

向患儿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术前嘱患儿排尿排空膀胱,以免穿刺时损伤。

【具体操作】

  1、按上述方法摆好体位,确定穿刺点。

  2、操作者先戴口罩、帽子,穿刺点周围常规皮肤消毒(范围至少15cm),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

  3、术者左手固定穿刺部皮肤,右手持针经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待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尖已穿过壁层腹膜,即可抽取腹水,并留样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20ml或50ml注射器及适当针头进行。

大量放液时,可用8号或9号针头,并于针座接一橡皮管,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以输液夹子调整放液速度,将腹水引入容器中记量并送检。

  4、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再用胶布固定。

大量放液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注意事项】

  1、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有头晕、心悸、恶心、气短、脉搏增快及面色苍白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稍变换体位。

3、放液不宜过快、过多,首次不超过200-3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200ml,以免腹腔压力下降,影响循环(新生儿和婴幼儿酌情减少)。

4、对腹水量较多者,为防止漏出,在穿刺时即应注意勿使自皮到壁层腹膜的针眼位于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手协助下,稍向一旁移动一下穿刺针头,尔后再向腹腔刺入。

如仍有漏出,可用蝶形胶布或火棉胶粘贴。

5、术后嘱患儿平卧,并使穿刺针孔位于上方以免腹水漏出。

6、放液前、后均应测量腹围、脉搏、血压,检查腹部体征,以观察病情变化。

第二节骨髓穿刺术

  【目的】

  

(一)诊断方面:

各种白血病、原发性贫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疟疾、伤寒、败血症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面:

作为药物或多量液体的输入途径。

如葡萄糖、生理盐水、血浆、血液、骨髓、青霉素等药的输入。

  【适应症】

(一)血液病时观察骨髓以指导治疗。

  

(二)急性传染病、败血症或某些寄生虫病如黑热病、疟疾病等,当诊断需要时,可作骨髓液细菌培养或涂片找寄生虫。

(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及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禁忌症】

血友病者忌骨穿。

【操作步骤】

  

(一)髂前上棘穿刺:

其优点为此处骨面较宽平,易固定且安全,唯骨质较硬,施术时较费劲,此部位最常用。

1)病员仰卧,有明显腹水或肝脾极度肿大致腹部非常膨隆者,可取半侧卧位。

  2)在髂前上棘后约1cm处为穿刺点,用2%的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3)用1%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深达骨膜。

4)将骨穿针的固定器固定于离针尖1.5cm处。

  5)操作者左手食、拇指固定于髂前上棘面侧,捏紧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边旋边推进约1.5cm,一般可达骨髓腔。

否则,可谨慎再钻入少许,拔出针芯,以10ml注射器吸取骨髓液约0.2-0.3ml,制髓片5-10张。

如穿刺针已进入骨髓腔而抽不出骨髓液时,可能因针腔被骨屑或骨膜片堵塞,此时可重新插上针芯,再深钻一些或旋90°或270°,见针芯有血迹时,再试抽取。

  6)取得标本后,将穿刺针连同针芯一并拔出,以手指按压2-3分钟,盖上消毒纱布,并以胶布固定。

  

(二)髂后上棘穿刺:

其优点为术者在病人背后操作,可使病人减少恐惧;此处骨松质较厚,骨髓液量多,不但穿透机会少,且易成功。

  病人俯卧或仰卧,髂后上棘一般均突出于臀部之上骶骨两侧;或以髂骨上缘下6-8cm、脊柱旁开2-4cm之交点为穿刺点。

穿刺方向应与背面垂直并稍向外侧倾斜,余同髂前上棘穿刺。

  (三)脊椎棘突穿刺:

其优点为安全且可减少病人恐惧,缺点为穿刺点面积太小,不易准确刺入。

以左手拇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新生儿及婴幼儿可用短斜面的静脉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上,垂直刺入,经过皮下组织后,可将针头略指向病儿头端方向继续进针,经韧带到硬脊膜腔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

刺入深度,儿童约2-4cm,然后将针芯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自动流出,测定滴速及压力,并留标本送验,然后将针芯插上,拔针后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术后应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发生穿刺后头痛。

4)动力试验:

如疑诊椎管阻塞时,可做动力试验:

当穿刺成功有脑脊液流出时,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压迫患者一侧颈静脉约10分钟,正常压迫后,脑脊液压力应立即上升为原来的一倍左右,压力解除后,脑脊液压力在10-20秒内迅速降至原来的水平,称动力试验阳性。

表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则为动力试验阴性,表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

若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压力后又缓慢下降或不下降,则该动力试验也为阴性,表示有不完全阻塞。

【注意事项】

  如放出脑脊液含有血色,应鉴别是穿刺损伤出血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前者在脑脊液流出过程中血色逐渐变淡,脑脊液离心后清亮不黄,后者脑脊液与血均匀一致。

第四节胸腔穿刺术

【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状和预防胸膜粘连2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

    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

    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内注入药物。

【操作方法】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0.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于前臂上。

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

(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

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肋间隙。

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要超过1000ml,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

第五节膀胱穿刺术

  【膀胱穿刺术适应症】

  1.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者。

  2.需膀胱造口引流者。

  3.经穿刺采取膀胱尿液作检验及细菌培养。

  【膀胱穿刺术方法】

  1.穿刺前,膀胱内必须有一定量的尿液。

  2.下腹部皮肤消毒,在耻骨联合上缘一横指正中部行局麻。

  3.选好穿刺点,以穿刺针向后下方倾斜刺入膀胱腔内。

拔出针芯,即有尿液溢出,将尿液抽尽并送检。

  4.过分膨胀的膀胱,抽吸尿液宜缓慢,以免膀胱内压减低过速而出血,或诱发休克。

  5.如用套管针穿刺做耻骨上膀胱造口者,在上述穿刺点行局麻后先做一皮肤小切口,将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芯,再将导管经套管送入膀胱,观察引流通畅后,拔出套管,妥善固定引流导管。

  6.对曾经作过膀胱手术的患者需特别慎重,以防穿入腹腔伤及肠管。

  【膀胱穿刺术注意事项】

  1.病人应最大限度地憋尿,穿刺方能成功。

  2.穿刺留尿培养标本的前三天停用抗生素。

  3.不宜饮水太多或利用利尿剂,以免尿液稀释,结果不准,最好为病人清晨第一次隔夜尿。

  4.腹膜炎及大量腹水病人一般不做此项检查。

第六节人工呼吸术

  【目的】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急救措施。

此时以借助外力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适应症】

(一)溺水或电击后呼吸停止。

(二)药物中毒,如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

(三)外伤性呼吸停止,如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者。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期性麻痹等。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者。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性呼吸暂停,或使用肌肉松弛药后。

【方法】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

故在呼吸停止、尤其是循环骤停的抢救中,应首先选用。

  术前措施:

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物等,以保持气道畅通。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此法简单、易行、有效。

它不仅能迅速提高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500~1000ml),而且还可以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

同时,该法还便于人工呼吸术及心脏按压术的同时进行。

1)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

(2)用托下颌的拇指翻开病人的口唇使其张开,以利吹气。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免漏气。

(4)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贴病人的口吹气,直至其上胸部升起为止。

(5)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向侧转,并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

由于胸廓及肺弹性回缩作用,自然出现呼吸动作,病人肺内的气体则自行排出。

(6)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4~20次。

【注意事项】

(1)术中应注意患者之呼吸道通畅与否。

  

(2)人工呼吸的频率,对儿童婴儿患者可酌情增加。

  (3)吹气的压力应均匀,吹气量不可过多,以500~1000ml为妥。

用力不可过猛过大,否则气体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气道的阻力,影响有效通气量;或者因压力过大,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以及将气吹入胃内发生胃胀气。

  (4)吹气时间忌过短亦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的三分之一为宜。

  (5)如遇牙关紧闭者,可行口对鼻吹气,方法同上,但不可捏鼻而且宜将其口唇紧闭。

  

(二)举臂压胸法:

此法也是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病人潮气量可达875ml,仅次于口对口呼吸法。

(1)病人仰卧,头偏向一侧。

肩下最好垫一块枕头。

(2)术者立(或跪)在病人头前,双手捏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病人胸廓被动扩大形成吸气,待2~3秒钟后,再屈其两臂将其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并压迫其前侧方向肋弓部约2秒钟,此时胸廓缩小,形成呼气。

依此反复施行。

2)注意事项:

(1)病人应置于空气流通之处。

(2)病人衣服须松解,但应避免受凉。

(3)如病人口中有呕吐、血液、痰液等,应迅速予以清除;有义齿者,应当取出。

必要时,将其舌以纱布包住拉出,以免后缩阻塞呼吸道。

(4)呼吸速度,以14~16次/分为宜,节律均匀。

(5)压胸时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

(三)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

  1)患者仰卧,背部垫枕使胸部抬高,上肢放于体侧。

  2)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向胸部上方压迫,将气压出肺脏,然后松手,胸廓自行弹回,使气吸入。

3)如此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按压18~24次为宜。

(四)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

1)患者俯卧头向下略低,面转向一侧,两臂前伸过头。

  2)施术者跪于患者大腿两则,以手掌贴于患者背部两侧肋弓部,拇指向内,余四指向外,压迫背部下后方两侧。

每分钟18~24次。

注:

压胸或压背呼吸法过去常用,但因潮气量很小,其效果远较口对口及举臂压胸呼吸法为差,故目前已很少用。

(五)膈神经刺激法,应用毫针及电子仪器刺激膈神经,使膈肌产生节律性收缩,从而达到节律性呼吸的目的。

方法:

以一寸半毫针刺入膈神经刺激点。

该点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的中点,颈总动脉搏动处,亦即人迎穴部位,向下方刺达横突再退出少许,接上68型治疗仪,以两侧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

也可在人迎穴旁再插一毫针,与人迎穴作为一对电极,两侧共两对电极。

一般治疗仪的Ⅱ、Ⅲ频率,通电后即出现膈式呼吸。

呼吸频率及深浅,可通过调节强度的旋钮来控制。

(六)加压人工呼吸法:

常用的有以下两种:

1)简易呼吸器法:

简易呼吸器是由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及衔接管等部分组成。

呼吸囊由内外两层构成,内层是泡沫塑料,外层是由特制的乳胶制造的。

呼吸囊有弹性,挤压后能自动恢复原形。

呼吸囊入口处装有单向进气活瓣相接,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

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活瓣,放松囊时进入空气;其前出口处与另一气活瓣相接。

挤压时空气由此而出。

在进气活瓣处装有另一侧管,可接氧气;呼吸活瓣处亦装有一侧管,可与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相连,挤压呼吸囊时,使病人吸入空气(或氧气);放松呼吸囊时则呼气,并通过呼吸活瓣而排至大气中。

本法一次挤压可有500~1000ml的空气进入肺。

简易呼吸器轻巧便于携带,特别适用于现场抢救及基层医疗单位。

2)空气麻醉机法:

空气麻醉机的构造有面罩、螺纹管、呼吸囊、单向的吸入及呼出活瓣。

应用时用面罩罩住病人的口鼻,托起下颌,有节律地(14~16次/分)挤压折叠风箱即可达到加压人工呼吸的目的,每次挤压可进入气体500~1500ml。

亦可将衔接管接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上行加压呼吸,效果很好。

第七节心包穿刺术

【适应症】

1抽液检查,以确定积液性质及病原。

2大量积液有填塞症状时,放液治疗;化脓性心包炎穿刺排脓。

3心包腔内注射药物。

【禁忌症】

1出血性疾病。

2如抽出液体为血液,应立即停止抽吸。

【准备工作】

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并嘱患者穿刺时勿咳嗽或深呼吸。

  2器械准备:

心包穿刺包、手套、治疗盘(棉签、碘酒、酒精、胶布、局部麻醉药)。

如需心包腔内注射药物,应同时准备。

【操作方法】

1病人取半卧位。

2可任选下述三个部位之一穿刺。

  

(1)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心浊音界内1-2cm处,沿第6肋骨上缘向背部并稍向正中线刺入。

如膈肌较低,可以从第6肋间刺入。

此法最常用。

(2)在剑突和肋弓缘所形成的夹角内,穿刺针与胸壁成30°角度,向上穿刺可进入心包腔下部与后部。

(3)如心浊音或心影向右扩大较显著,可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刺入。

此法有伤及乳房内动脉之危险,故需特别谨慎。

3用碘酒、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铺无菌孔巾。

4在穿刺点用2%普鲁卡因从皮肤至心包外层作局部麻醉。

5用止血钳夹住穿刺针后的橡皮胶管,左手固定穿刺部位局部皮肤,右手持无菌纱布包裹的穿刺针,由麻醉部位刺入。

在心尖部进针时,应使针自下向上,向脊柱并稍向心脏方向缓慢刺入;在剑突下进针时,应使针与腹壁成30~40度角,向上、向后并稍向左进入心包腔后下部。

待感到针头阻力消失时,则表示已穿过心包外层,并可见针头有与心脏搏动同步的震动,此时应固定穿刺针,将30ml注射器套于针座的橡皮管上,助手松开橡皮管上的止血钳,缓慢抽吸液体,当针管吸满后,先用钳子将橡皮管夹住,再取下针管以防空气进入。

  6将抽出液体分盛于两个试管中,以供检验。

7术毕,拔出针头,局部盖消毒纱布后用胶布固定。

第八节心电图操作常规

  1开机前各旋钮应置以下位置:

导联开关置于"0";走纸速度置于"25";增益开关置于"1";记录开关放置"准备"。

  2打开仪器电源开关,预热2~3分钟,机器性能符合(要求)标准即可使用。

  3按放电极,涂导电液适宜,电极位置准确,处理皮肤电阻,正确安放电极绑扎松紧合适。

  4旋转导联开关至"观察",注意观察热笔适中,基线平稳,有无干扰,描笔随心跳摆动情况。

  5依次描记各导联波型,一般每导联描记3~5组,转换导联时必须封闭进行。

心律不齐者,选择P波清晰导联延长描记。

  6根据病情需要会同经治医师指导病人进行各种试验检查,提高阳性率。

  7每查完一人,应注明患者姓名(或编号),标记导联,使用药物或特殊描记要予以注明。

8检查完毕后,将各旋钮开关转回正常位置,关闭电源开关

第九节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症】

(一)急性脓胸及部分慢性脓胸仍有胸腔积脓者。

(二)胸部开放或闭合性损伤,肺及其它胸腔大手术后。

【术前准备】

  

(一)根据体征或胸部X线、超声检查,确定胸腔积液积气部位,并在胸壁上予以标记,以利于术中定位。

  

(二)术前应向病友介绍手术概要,争取配合,危重病人应向家属说明病情。

(三)术前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手术注意点】

(一)患者取斜坡或侧卧位,局麻。

  

(二)在原胸壁标记处作胸腔穿刺,确定位置后,一般取6~8肋间或合适的最低位引流,单纯气胸应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放引流管,置引流管于胸腔后,将其固定于皮肤上,末端接水封瓶。

   (三)引流管放入胸腔之长度一般不超过45cm。

   (四)术中应取胸腔积液作常规检查、细菌培养并测定药物敏感度。

   【术后处理】

(一)保持引流管通畅。

  

(二)首次排液排气量应适量,如发现病人有心慌、咳嗽、大汗、呼吸困难等纵膈摆动征时立即停止,并予以适当处理,待情况稳定后再分次排液排气,以保证充分引流。

  (三)逐日记录引流的数量和性质,鼓励病人深呼吸及咳嗽,促进肺扩张,帮助病人变换体位,以利引流。

   (四)定期胸透,了解胸腔引流情况。

第十节胸腔减压术

【适应症】

(一)外伤性张力气胸,胸腔大量积气,引起呼吸困难者。

(二)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经胸穿不能缓解症状者。

   【手术注意点】

(一)急救时可末端有瓣膜装置(橡皮手指套),一端用线扎于针头,盲端剪一小孔,或连接置于水封瓶中之排气管的针头,于锁骨中线第二肋间刺入胸腔并固定之,进行排气。

    

(二)情况许可时应作胸腔置管闭式引流。

第十一节硬膜下穿刺术

  硬膜下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简便易行。

  【适应症】

  1.细菌性脑膜炎疑有硬脑膜下积液/积脓,须明确诊断或施行放液治疗者;

  2.疑有硬脑膜下积血,须明确诊断或施行治疗。

  【禁忌症】

  1.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

  2.前囟闭或很小。

  3.相对禁忌症:

有出血倾向者应在凝血障碍纠正后行硬膜下穿刺检查。

  【穿刺方法及步骤】

  1.患儿洗头并剃去前囟周围之头发,患儿仰卧台上,肩下垫枕使头颈后仰,助手固定好患儿头部。

  2.头部常规皮肤消毒,术者戴手套铺好无菌洞巾,穿刺点在前囟侧角最外点或最外点偏内侧0.25-0.5cm,用左手食、拇指固定皮肤,右手用斜面较短的7~8号注射针头,垂直刺入0.25~0.5cm,当通过硬膜阻力消失有落空感时即达硬膜下腔,此时可见液体流出,即可送检。

如有血性、脓性或黄色渗液,可慢慢放出15~20ml/侧,为了治疗目的可再在另一侧放液。

  3.术毕拔针消毒,压迫2~3分钟后看有否继续出血或脑脊液流出,然后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加压固定。

  【并发症及防治】

  1、头皮水肿;

  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穿刺后压迫时间不够或方法不恰当导致,故拔针后应压迫2~3分钟后,然后盖以纱布再用胶布加压固定,最好再按压10~15分钟。

  2、刺破静脉窦(常见矢状窦),导致出血;注意尽量靠近前囟侧角内侧进行穿刺。

  3、损伤脑组织,导致穿刺后癫痫发作;注意穿刺不能过深,且在穿刺过程中需固定好患儿头部避免意外发生。

  

  

  

  

  

  

  【附】硬膜下穿刺知情同意书

硬膜下穿刺知情同意书

姓名:

***性别:

*

神经内科****床ID号:

0008393269

患儿因病情诊治需要,需做硬膜下穿刺,硬膜下穿刺是一相对安全的操作。

我已被告知做硬膜下穿刺操作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尽管可能性非常小):

1.因病情诊治需要,需要硬膜下穿刺;

2.硬膜下穿刺操作可能因液体量少或脓液粘稠而抽不出液体;

3.硬膜下穿刺不仅可明确诊断,还具有治疗作用。

  4.穿刺部位可能因液体渗出致皮下水肿坏死,导致局部甚至全身感染;

  5.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出血;

  

家长对以上情况已经充分了解,同意作硬膜下穿刺术。

家长签字:

与患儿的关系:

签字时间:

地点:

主管医生签字:

主治医生签字:

年月日

第十二节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范

   【目的】

   建立肿瘤穿刺活检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范围】

   适用于肿瘤相关疾病诊断及治疗。

   【操作规范】

操作前准备

1)患者方面:

  ①小儿须住院,影像学(CT或MRI等)检查明确有肿瘤占位,B超检查有B超引导穿刺路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凝血功能)无手术禁忌症,部分病例需术前查血型及交叉配血。

  ②需基础麻醉的患儿在术前6小时禁饮、禁食,防止检查时可能发生呕吐。

③术中对生命体征可能影响的包括纵隔及胸腔肿瘤穿刺需据情考虑在手

术室全身麻醉下进行。

④做好本次穿刺失败需二次穿刺或开放活检思想准备。

2)医生方面:

1、局部麻醉下肿瘤穿刺活检术:

①与患儿及家属交谈,签穿刺同意书,争取患儿配合。

②B超下确认有穿刺路径,结合术前读片选定穿刺部位。

③预约B超。

④凝血四项+交叉配血,停抗凝药的使用。

⑤涉及腹部肿瘤穿刺,需屏气训练>15秒。

  ⑥器械准备:

棉花纤3包;碘酒酒精一套;口罩帽子2付;手套3双;1%普鲁卡因2支;空针10ml×4支;敷贴2张;放置福尔马林标本固定液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