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45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docx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文言文语段翻译训练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

“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

”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

“各终于此乎?

”种曰:

“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②女志会稽之耻邪?

”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

“东家杀猪何为?

”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

“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扎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

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

尝闻,叹美不能已。

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魏文侯问李克

魏文侯问李克:

“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

“数战数胜。

”文侯曰:

“数战数胜,国之福也,①兵以此亡者何也?

”李克曰:

“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制疲民,此其所以亡也。

②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孔子困陈蔡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黎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①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装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

“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

“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②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掣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

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

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

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

①吏甚患之,辞而请归。

宓子贱曰:

“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

“宓子贱不可为书。

”君曰:

“何故?

”②对曰:

“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

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

”鲁君太息而叹曰:

“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

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

③微二人,寡人几过!

”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

“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

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亡戟得矛

齐晋相与战。

平阿之余子亡戟得矛,却而去,不自快。

谓路人曰:

“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路之人曰:

①“戟亦兵也,矛亦兵也,去兵得兵,何为不可以归?

”去行,心犹不自快,遇高唐之孤叔无孙,当其马前,曰:

“今者战,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叔无孙曰:

“矛非戟也,戟非矛也,亡戟得矛,岂亢责也哉?

”平阿之余子曰:

“嘻!

”还反战。

趋,尚及之。

遂战而死。

叔无孙曰:

②“吾闻之,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

”疾驱而从之,亦死而不反。

令此将众,亦必不北矣。

令此处人主之旁,亦必死义矣。

今死矣而无大功,其任小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相马

古之善相马者,寒风是相口齿,麻朝相颊,子女厉相目,卫忌相髭,许鄙相尻,投伐褐相胸胁,管青相膹肳,陈悲相股脚,秦牙相前,赞君相后,凡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良工也。

若赵之王良,秦之伯乐、九方堙,尤尽其妙,其所以相者不同,见马之一征也,而知节之高卑,足之滑易,材之坚脆,能之长短。

非独相马然也,人亦有征,事与国皆有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矣!

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

“譆!

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丁氏穿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齐攻宋

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其弟曰:

“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

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于是报于王曰:

“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左右皆曰:

“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王戎死孝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

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

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桓南郡既破殷荆州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①,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②。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

"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

"2、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遣人问:

"欲何言?

"答曰:

"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⑤,即日焚裘。

「注释」

①收:

逮捕。

将佐:

将领和僚属。

②罗企生:

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

③出市:

到刑场。

出:

到达某地。

市:

东市,晋时刑场。

④稽绍:

字延祖,嵇康子。

八王之乱时,为保卫晋惠帝遇难,被称晋室忠臣。

⑤问:

消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王恭从会稽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

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

"卿东来③,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1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④。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2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⑤。

"

「注释」

①王恭:

字孝伯,性格率直,官至中书令、青州刺史、兖州刺史。

晋安帝隆安年间,与桓玄、殷仲堪起兵谋反,兵败被杀。

王大:

即王忱。

王忱字元大,小名佛大,人称阿大,王坦之子,为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荆州刺史。

②簟(diàn):

竹席。

③卿:

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上称下,尊称卑。

④荐:

草垫。

⑤丈人:

对年长者的敬称。

长物:

多余的东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七、纯孝之报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

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⑥,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

①铛(chēng):

一种平底锅。

焦饭:

锅巴。

②贮录:

贮存,收藏。

录:

收藏。

③孙恩:

字灵秀。

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

即袁山松。

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

水名,在上海东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八、过江诸人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

"

「注释」

①新亭:

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

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

只是。

④戮力:

合力。

⑤楚囚:

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九、唐太宗赐绢惩顺德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大理少卿胡演曰: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

“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曾参不受鲁君邑

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一、周处改过自新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2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二、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1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

终日不能破一畦。

2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

“子过矣!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3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

“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4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

”商於子日:

“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5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

”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

“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商於(wù)子:

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hǐ):

同“猪”。

③轭(è):

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

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

烂泥。

⑥服田:

驾牲口耕田。

⑦牧:

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

(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三、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

二十四、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淫慢(注)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

淫慢,过度享乐与怠慢。

(1)

(2)

(3)

二十五、

(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

(1)“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

“彼尽忠于陛下耳,(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

(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宋濂传》)

[注]宋濂,字景濂,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1)

(2)

(3)

二十六、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1)

(2)

(3)

二十七、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

(1)

(2)

二十八、

孔子曰:

“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可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可得也。

(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可得也。

”(《说苑·杂言》)

孔子曰:

“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法行》)

(1)

(2)

二十九、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1)盍去诸?

”其父曰:

(2)“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3)不病于无鸡乎?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

(2)

(3)

(4)

三十、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1)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

(2)“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三十一、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

“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

”楚王曰:

“吾闻之,(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注]不谷:

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

(2)

三十二、

齐宣王问曰:

(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

“于传有之。

”曰:

“臣弑其君可乎?

”曰: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第八章)

(1)

(2)

三十三、

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