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166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第三,它缺乏明确的足以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力量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即缺乏彻底的反封建的纲领。

政纲中虽提出“平均地权”的口号,但没有提出正确的解决办法,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因此列宁也说它是“如此漂亮而又如此模糊的经济革命”。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①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段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明确提出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民主革命精神。

②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建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前途与方向。

③土地纲领也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强烈革命愿望。

所以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②民生主义的土地纲领不够彻底,不是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采取改良的办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要求联系起来。

这充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软弱性和旧民主主义革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①公开提出以武装斗争的手腕来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明白提出反对满族贵族的民族压榨,具有激烈的反封建民主反动肉体。

②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后要树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资产阶级反动指明了出路与方向。

③土地纲要也表现了资产阶级请求废弃封建土地一切制,为资本主义开展开拓道路的激烈反动愿望。

所以三民主义是比拟完好的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纲要。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的利益和请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请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益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白地、彻底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

②民生主义的土地纲要不够彻底,不是从基本上废弃封建土地一切制,而是采取改进的方法,即核定地价,没有和农民的土地请求联络起来。

这充沛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脆弱性和旧民主主义反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不彻底性。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议了资产阶级民主反动不可能获得彻底的成功。

论述:

三民主义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政主义。

但是,民族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的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明确的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从而给这部分人后来从内部和外部破坏革命以可乘之机。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既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政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以按原定地价收买地主土地。

但是,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内容提要: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研究孙中山三民主义,充分肯定了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即新三民主义是适应当时阶段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顺应人民群众迫切愿望的“救国主义”、“革命主义”;

三民主义作为理论和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产生、发展经历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过程,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真正的继承和超越了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髓,使其思想中的革命进步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在中国革命和以后的建设中继续发挥其思想的积极作用。

因此说,孙中山研究作为一个独立的史学分支——“中山学”是可行的、必要的。

孙中山研究,早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就开始了。

*他的生平、思想和革命实践长期以来一直为国内外研究者所关注,成果非常丰富。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研究队伍日益壮大,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组织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不断拓展,研究的视角更加新颖而多维化,理论和方法论进一步完善。

正如孙中山研究专家尚明轩先生所言:

“所有这些情况,清楚地显示出孙中山研究正朝一个独立的史学分支——‘孙学’发展的趋向”。

*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具有现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鲜明地宣言: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毛泽东号召共产党员“应该如像他们研究共产主义一样,好好研究三民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眼光,研究三民主义的理论”。

“研究如何使三民主义见之实施,研究如何用正确的三民主义思想教育人民大众,使之由了解而变为积极行动,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设三民主义新中国而斗争”。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特别指出:

“加强党内对三民主义的深刻研究”。

*延安抗大将三民主义作为一门课程。

于是全党掀起了研究三民主义的高潮,共产党人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三民主义,形成了对三民主义的认识体系,充分肯定其历史作用,继承、实践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理论。

*本文拟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研究与继承发展为中心,浅论中山学建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救国与革命:

三民主义是生长的

三民主义理论体系是孙中山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摆脱危机实现振兴而进行的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是与救亡图存和建设独立民主幸福的新民主共和国的伟大理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它的价值就在于它反映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要求,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下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分析其产生根源的基础上阐明了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作用,肯定了“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提出“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概念。

三民主义是生长于中国社会的“救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民族失去了独立和自由;

在封建专制统治和军阀独裁下,人民没有自由和民主;

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掠夺,统治阶级的政治专制和经济剥削,使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这三大问题之解决,是中国革命行程中迫切的需要”。

为此中国人民不断的探索和浴血奋斗,“然而明白提出了这三大问题与三大原则的,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的实践中,孙中山先生把这三大问题具体化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

因此说,三民主义“是全国民众在民族民主革命阶段内要求实现的总目标;

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迫切的需要;

三民主义的革命原则,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革命政策,就是解决这些要求的革命方针和手段;

……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孙中山一生都是为了救国,套用列宁的话说,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救国主义,救国的目标、救国的政策、救国的方法,不仅他自己锲而不舍地为之探索,为之奋斗,还利用各种机会号召广大党员及全国人民都来采纳。

中共的理论家章汉夫在其《“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一个救国的共同纲领的建议》一文中,充分地论证了“三民主义应该是各党各派和全国人民的救国纲领”。

三民主义是生长于中国社会的“革命主义”。

共产党人强调三民主义的革命性,一是强调革命的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基本要求和人民的意愿,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下的中国革命的基本纲领。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地位上产生的,所以它要同时解决争取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改善的三个任务”。

*毛泽东把新三民主义称之为革命的三民主义。

“革命的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

革命的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

革命的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尤其是那一切反动势力根本源泉之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劳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

*蔡元培先生在《三民主义之革命的对象》一文说:

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主义,是革命的武器。

革命一定有革命的对象。

民族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的革命对象,是封建主义;

民生主义的革命对象,是资本主义。

二是强调三民主义的革命旗帜作用。

即三民主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热情,推动了中国革命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毛泽东指出:

“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曾经因为孙先生与共产党合作加以坚决执行而取得人民的信仰,成为1924年至1927年的胜利的革命的旗帜”。

*三是强调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把三大政策作为区别真假三民主义的主要标准,“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俄的三民主义”。

“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联共的三民主义”。

“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必须是农工政策的三民主义”。

*并且具体分析了中国为什么要实行革命的三大政策,深刻地论述了为什么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三民主义。

二、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三民主义的发展性,认为“三民主义是中国民主革命阶段内革命实践的原则与方针,随着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国际形势的转移,其内容是不断丰富与充实起来的”。

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的历程。

“五四运动是三民主义新生的转机。

由于革命失败和妥协受挫的痛苦教训,由于五四民族觉醒运动的兴起,由于民众力量的启示,由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由于世界革命运动的鼓舞,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孙中山先生乃重整了三民主义旗帜,而十三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宣言,便树立了三民主义的新生命”。

张闻天在其所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有一目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新发展”,从阶段划分、内容、意义和阶级属性等方面突出其“新发展”。

他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之分,但以国民党“一大”宣言为界,将三民主义分为两个阶段,认为国民党“一大”宣言解释的三民主义“便树立了三民主义的新生命”。

而三民主义新生命最大的特点,“第一,革命的三民主义和革命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结合起来,革命的原则和革命的方法结合起来,三大政策成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灵魂。

第二,三民主义增加了新内容:

民族主义由辛亥革命前的反满明确地转变到反帝,由大汉族主义转变到中国国内民族的自由平等和自由联合;

民权主义则进到主张‘实行普遍选举制度,废除以资产为标准的阶级选举’;

民生主义则由抽象的平均地权进到承认国家当给佃户土地,进到承认‘耕者有其田’,进到承认‘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同时还进一步从三民主义新发展的“革命意义”及阶级属性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毛泽东从三民主义的历史作用和孙中山先生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深入分析和论证其发展变化。

“孙先生是坚持其主义的,在他一生,他的三民主义只有发展而无弃置;

孙先生从没有弃置其主义于不顾的时候,他始终坚持了三民主义,并且发展了三民主义。

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就表现了三民主义的发展”。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明确地把三民主义区分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l924年国民党改组以前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那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思想理论,它反映了那个时期的历史特点,在那个时期“是革命的”。

进入新的时代,这个理论变成落后的东西,但是,经过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阐释以后,与时俱进,发展而成“新三民主义”。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真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

三、从新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

继承与超越

新民主主义是对新三民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正确的分析了当时国内外形势,对三民主义进行辩证的扬弃,既继承其合理进步的方面,又克服其中的根本缺陷,在两次国共合作中坚决真正实践了三民主义,最终使三民主义融入科学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中,从而完全超越了三民主义。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从抗日的民族革命实际出发,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了一系列论述,系统地梳理了中国革命的经验,详尽地阐述了中国革命规律,进一步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基本战略策略等重大问题,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既是共产党人研究三民主义的杰出成果,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完善的标志。

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三民主义的革命精华和合理内核之所以为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纲领所吸取,主要的原因是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的一致性。

毛泽东多次提到,由于当时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建设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建设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种国家形式和政权形式体现了孙中山所说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的精神;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在经济上将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收归国有,这正是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将采取某种必要的方法,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正是孙中山提出的“平权地权”和“耕者有其田”。

*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新民主主义政策,也是真正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政策,都是符合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政治原则的。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为本党的最低纲领而奋斗和为孙先生的革命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而奋斗,在基本上(不是在一切方面)是一件事情,并不是两件事情。

因此,不但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而且在将来还要证明:

中国共产党人是革命三民主义的最忠实最彻底的实现者”。

从新三民主义到新民主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继承和超越,主要是因为新民主主义比三民主义更进步更完备。

毛泽东既肯定革命的三民主义与新民主主义在革命纲领、原则上的一致性,同时又指出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比三民主义更完备更进步的结论。

他指出:

“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纲领,比之孙先生的,当然要完备得多;

特别是孙先生死后这二十年中中国革命的发展,使我们党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纲领和实践,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今后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这就是说,新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都是在科学分析中国历史现状、总结多年革命奋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都反映了当前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必然会在革命的基本原则上具有一致性;

而新民主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吸收了三民主义的精华,特别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对三民主义的实践,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高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也只有新民主主义才真正的继承和发展新三民主义的思想精髓,其思想中的革命进步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思想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使之在中国革命和以后的建设中能继续发挥其思想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的、发展的、有生命力的理论体系和民主革命纲领。

“接受中山先生的优良的传统和遗产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其为中国的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虽然在各个阶段和时期中根据主观及客观条件的变动,有过各种政策和策略上的变更,但实际上,却一贯为独立自由幸福的中国而奋斗”。

*三民主义作为理论和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产生、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其中包涵的革命和发展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将它作为一门学问来深入研究,作为一面旗帜指引我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注释:

  *参见尚明轩的《民国时期的孙中山研究》,《学术月刊》,2003年第4期;

刘东华的《海内外最早的孙中山研究》,《团结报》2006年11月8日第四版。

  *尚明轩:

《孙中山研究如何拓展和深化》,《团结》2009年第1期。

  *中央档案馆编: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8页。

  *毛泽东《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二日至十四日在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的报告),《解放》周刊第57期,第26-27页。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0页。

  *主要有毛泽东《国共两党统一战线成立后中国革命的迫切任务》、《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论新阶段》、《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等;

董必武《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

张闻天《拥护真三民主义反对假三民主义》;

陈伯达《论共产主义者对三民主义关系的几个问题》;

周恩来《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提纲)》;

王稼祥《关于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艾思奇《关于三民主义的认识》、吴黎平《叶青的假三民主义就是取消三民主义》;

《解放周刊》、《群众周刊》等报刊发表了多篇社论和其它署名文章;

延安还出版了《三民主义概论》、《论三民主义》等著作。

  *艾思奇《关于三民主义的认识》,毛泽东等著:

《论三民主义》,十年出版社1956年版,第63页。

  *《孙中山文萃》下,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24页。

  *杨康华《三民主义研究提纲》,毛泽东等著:

《论三民主义》,十年出版社1956年版,第90—91页。

  *《群众》周刊(武汉版)合订本第一册,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1986年影印,第6页。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6页。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9页。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0—691页。

  *杨康华《三民主义研究提纲》,毛泽东等著:

《论三民主义》,十年出版社1956年版,第92-93页。

  *杨文森编: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上册,浙江新华书店出版1949年版,第103—104页。

  *《毛泽东在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将士大会上的演说词》,《解放》周刊第一卷第三十三期,l938年4月1日出版。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693页。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678页。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l991年版,第1061页。

  *许涤新著:

《三民主义读本》生活书店1939年版,第15页。

作者简介:

韩大梅,辽宁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三民主义”是一种建设近代国家和近代社会的理论。

就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看,民生主义的目标和民权主义的政府建构,是自相矛盾的两极:

民生主义本质上是一个以培育中产阶级为目标的社会改造方案;

民权主义设计的却是个“大政府小社会”模式。

由于理念上的矛盾和缺乏付之实施的条件,社会改造无法实现,而“大政府小社会”模式,则为国家权力挤压社会自治空间留下隐患。

它在尔后实践中产生的弊端,值得人们思考和总结。

【摘要题】思想·

文化

【关键词】三民主义/国家与社会/中产阶级/大政府小社会

【正文】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历史检视,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是一个既具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以及民国政府的实践,为我们考察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文本与实践的参照。

“三民主义”研究,本是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研究的老课题。

以往的研究主要丛集于两大类:

一类是分别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内涵与意义作专题研究;

一类是对三民主义的哲学基础及其在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影响进行论析。

这两大类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整合研究的专文[1]。

为什么说“几乎没有”?

因为现有成果中有的研究者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个问题。

例如姜义华教授在《孙中山的自由平等观》一文中指出:

“孙中山企图以国家权力来改变一片散沙的局面,在实践中便很难避免使国家权力重新蜕变为社会的支配者。

”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观点,循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