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00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8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力管道元件程序文件11Word格式.docx

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HBWA/CX05-2014

销售部

卢凯

6

设计控制程序

HBWA/CX06-2014

技术部

段洪帝

7

材料和零部件控制程序

HBWA/CX07-2014

采购部

史本发

8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HBWA/CX08-2014

质检部

陈泰平

9

工艺控制程序

HBWA/CX09-2014

肖军

10

焊接控制程序

HBWA/CX10-2014

生产部

李海军

11

热处理控制程序

HBWA/CX11-2014

卢渝

12

检验与试验控制程序

HBWA/CX12-2014

13

理化检验控制程序

HBWA/CX13-2014

14

无损检测控制程序

HBWA/CX14-2014

15

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程序

HBWA/CX15-2014

李刚元

16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HBWA/CX16-2014

17

改进控制程序

HBWA/CX17-2014

18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HBWA/CX18-2014

19

服务控制程序

HBWA/CX19-2014

20

耐压试验控制程序

HBWA/CX20-2014

21

特种设备许可制度控制程序

HBWA/CX21-2014

程序文件修改记录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修改/页次

修改章节

修改日期

发行版本

A

发布日期

2014.03.01

实施日期

2014.10.01

文件修改状态:

0√;

1□;

2□;

3□;

4□;

5□;

1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价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压力管道元件(金属软管、阀门、过滤器、阻火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质保工程师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并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办公室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4工作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1.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两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也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办公室于每次管理评审前10天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然后报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后,通知有关参与评审的各质控系统和各部门责任人认真做好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重大变化时;

d)即将进行设计、制造取换证鉴定评审时;

e)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和自我评价情况;

b)顾客反馈,包括抱怨、投诉、沟通和满意程度测量结果;

c)过程的业绩及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和产品的测量结果;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如对顾客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e)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实施情况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各方面出现的变化,如体制、市场和顾客需求的变化等;

g)改进的建议。

4.3评审准备

4.3.1预定评审前10天,办公室办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办公室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质保工程师确认。

4.3.3办公室向参加评审的人员提前3~5天发出管理评审通知,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管理评审会议

a)会议召开前,相关各质控系统及各部门根据评审内容作好资料准备;

b)总经理主持会议,各质控系统及部门责任人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c)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

4.5管理评审输出

a)提出质量保证体系及其过程的有效性改进措施,如改进生产和服务过程的具体措施;

b)与顾客有关的产品质量改进措施,如加工的配件质量和交付能力;

确定和投入资源(包括人力)的措施,如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确保资源的适宜性。

c)评审的决定和措施的实施。

在质保工程师主持下,确定责任部门,制订实施计划,明确完成时间。

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质保工程师对实施情况进行协调、监督、检查、验证。

4.5.2会议结束后,由质保工程师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且监控执行。

本次管理评审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质保工程师根据改进的要求,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组织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记录应由办公室按《记录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通知、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HBWA/CX18-2014)

5.2《文件控制程序》(HBWA/CX02-2014)

5.3《记录控制程序》(HBWA/CX03-2014)

6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6.2《管理评审会议通知》

6.3《管理评审会议签到表》

6.4《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6.5《管理评审报告》

本规程规定了公司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有关文件和资料的分类、编制、审核、批准、颁布、发放、更改、废止、收回、销毁等方面的控制要求,确保使用的文件为有效版本。

适用于与质量保证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包括外来文件(法律法规、标准、顾客提供文件等)。

3.1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手册,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3.2各部门负责程序文件中相关文件的编制,部门负责人或相关责任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实施。

3.3管理类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发布;

技术文件、作业(工艺)文件由技术部负责编制,相关质控责任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3.4办公室负责所有文件的发放、归档、更改、回收和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对现有体系文件的定期评审和评审结果存档工作。

4程序

4.1文件分类

公司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分类如下:

a)第一层:

质量保证手册;

b)第二层:

程序文件汇编;

c)第三层:

管理类文件、技术类文件及外来技术文件;

d)第四层:

质量记录。

4.2文件的编号

4.2.1公司文件编号如下:

4.2.1.1质量保证手册:

HBWA/TS-01-2014;

其中HBWA表示:

湖北万安,TS表示:

质量保证手册代码,2014表示编制年份,

4.2.1.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编号:

HBWA/CX01-2014

编制年份

自然顺序号(01、02、03……)

文件代号(CX、GL、JS)

公司代码,表示“湖北万安”

CX:

程序文件代码,GL:

管理类文件代码,JS:

技术类文件代码。

4.2.1.3记录:

HBWA/QR-01-2014,QR表示:

质量记录代码,01表示TS质保体系各个要素号(01~18),2014表示编制年份。

质量保证体系18项基本要素:

01、管理职责;

0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03、文件和记录控制;

04、合同控制;

05、设计控制;

06、材料、零部件控制;

07、作业(工艺)控制;

08、焊接控制;

09、热处理控制;

10、无损检测控制;

11、理化检验控制;

12、检验与试验控制;

13、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

14、不合格品(项)控制;

15、质量改进与服务;

16、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

17、其他过程控制;

18、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

4.2.2外来文件、标准编号

外来文件、标准仍按原标准文件的编号。

法律法规按发布年月。

4.2.3文件的发放号如下表:

分发号

持有者

TS01

总经理

TS09

理化检验责任人

TS17

质管部

TS02

质量保证工程师

TS10

检验责任人

TS18

TS03

设计责任人

TS11

设备、计量责任人

TS19

TS04

工艺责任人

TS12

耐压试验责任人

TS20

精加工车间

TS05

材料责任人

TS13

装配责任人

TS21

装配车间

TS06

焊接责任人

TS14

TS22

仓库

TS07

热处理责任人

TS15

TS23

档案室

TS08

无损检测责任人

TS16

TS24

评审机构

4.3文件编制、审批

4.3.1质量保证手册由办公室组织编制,质保工程师审核,总经理批准发布。

4.3.2质量方针、目标由总经理制定发布。

4.3.3程序文件由办公室组织各相关部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审核,质量保证工程师批准实施。

4.3.4管理类文件由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各部门负责人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

技术类文件由技术部门编制,相关质控责任人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实施,会签由各部门负责人和质控责任人。

4.3.5质量记录由各部门在编制文件时按要求确定其格式,由办公室统一管理,具体见《记录控制程序》。

4.4文件的发放

4.4.1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控制状态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类。

质保体系运行所需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由办公室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经办公室主任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后,按范围发放,办公室建立《受控文件清单》,以识别文件的修改状态;

用作外部使用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为“非受控”文件,需经质保工程师批准,并在文件封面的受控状态上加盖“非受控”章,方可提供给用户或第三方。

4.4.2文件领用人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签收,领取注有不同分发号和加盖“受控”印章的文件。

4.4.3不得使用未加盖“受控”文件印章和受控文件复印件,一经发现由办公室收回并销毁。

4.4.4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文件持有者应到办公室办理更换手续,并交回破损文件。

办公室换发新文件并注上原文件分发号。

破损文件由办公室在《文件销毁申请表》上登记后销毁。

4.4.5当文件使用人将文件丢失后,不得借用他人的文件复印,应提出领用申请,说明丢失原因,并经本部门负责人及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到办公室办理领用手续,其领用的文件给予新的分发号,并注明丢失文件的分发号作废。

4.4.6当文件和资料需要向办公室进行借阅时,由借阅人向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填写《文件借用记录表》,使用完之后及时归还给办公室,办公室要做好文件和资料外借的登记和跟踪工作。

4.5文件的评审

办公室根据实际情况每年组织一次对现有体系文件进行评审,需修改的按时4.6条进行修改,并编制最新《受控文件清单》,发至相关部门。

4.6文件更改

4.6.1文件需要更改时,由文件更改提出人或提出部门填写《文件更改审批单》,并交由由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4.6.2办公室收到《文件更改审批单》后,对提出的更改内容进行审核,除非指定,一般文件由原审批部门/人进行审批,并在更改条款和内容上加划线标识,质保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6.3文件更改申请经批准后,由办公室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的发放范围发放《文件更改审批单》,通知文件使用人员实施更改。

更改通知单应注明更改性质、生效日期等内容。

4.7文件的换版、作废和销毁

4.7.1文件的换版

4.7.1.1文件换版由办公室填写《文件更改审批单》,报质保工程师批准后组织修订。

文件修订稿的起草、审核、批准、编号及发放的程序、负责部门等与原审批程序相同。

修订后的文件与修订前的文件保持相同编号,但应有改版标记。

办公室在发放新版文件和资料时及时收回旧版文件。

4.7.1.2文件修改状态标识:

版本标识采用英文字母A、B、C、D……表示,A表示第一版,B表示第二版……;

修改状态标识用阿拉伯字符1、2、3……表示,0表示未修改、1表示第一次修改、2表示第二次修改……。

版本号与修改状态号之间的关系为:

每版文件同一版本内可以允许修改5次,即修改状态号最高是5,当超过5次时,文件换版,即由A版升为B版,依此类推。

特殊情况下,换版不受此限制。

4.7.2文件的作废和销毁

4.7.2.1由办公室负责按《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的发放范围收回,加盖“作废”印章并填写《文件销毁/留用申请表》,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后统一销毁。

需申请作资料保留的作废文件,申请人应在《文件销毁/留用申请表》中注明,经办公室部长审核、质保工程师批准后,加盖“保留”印章后方可留存。

4.7.2.2作废文件除正本归档保存并标识“作废”外,其余由办公室统一销毁,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

4.8文件的管理

4.8.1文件经拟制批准发布后,原稿交办公室登记存档。

存入软盘的文件也应进行标识、编号、备份。

4.8.2各使用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受控文件建立部门《受控文件清单》,确保使用文件的有效性。

4.8.3原版文件一律不外借,防止丢失或损坏。

4.8.4任何人不得在受控文件上乱涂乱改,更不得私自外借。

4.9外来文件的控制

4.9.1识别外来文件,并控制其分发,以确保使用有效版本的外来文件。

“外来文件”指与质量保证体系和产品有关的全部外来文件,包括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顾客提供的图纸等。

4.9.2办公室应经常与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情报所、标准化出版社等单位保持联系,获取与质量有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标准等,也可通过互连网等渠道补充,以保持对法律、法规、标准等有效性的跟踪。

4.9.3办公室负责建立《外来文件清单》。

外来文件的发放、借阅、归档、管理按4.2、4.4、4.8条款执行。

办公室定期确认其有效性并及时提供有效版本,控制其分发并使其处于受控状态。

4.9.4对于外来的顾客提供的加工图纸等技术文件,应该先由技术部和生产部进行审查、核实,商讨研究其可加工性,最后由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接收。

接收后,由办公室在《外来文件清单》上进行登记,归档。

外来技术文件需要借阅的部门,由办公室协助履行手续方可借阅。

4.10文件的保存、保存设施、期限的规定

4.10.1文件的贮存要有专门的档案室,要为文件的保存提供适宜环境和设施,并采取相关的防火、防虫和防潮等措施。

4.10.2文件的保存设施

办公室应建立文件(产品)档案室,室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私人物品,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蛀工作。

4.10.3文件的保存期限

文件和资料从入档之日起一般保存5年,5年后处置应办批准手续。

法律、法规或业主另有规定的,按相关要求办理。

其他文件资料的保管年限由归口部门向办公室提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行。

5.相关文件

5.1《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保证手册》(HBWA/TS-01-2014)

5.2《记录控制程序》(HBWA/CX03-2014)

6记录

6.1《质量记录汇总》

6.2《受控文件清单》

6.3《外来文件清单》

6.4《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6.5《文件更改审批单》

6.6《文件借用记录表》

6.7《文件销毁/留用申请表》

6.8《文件销毁记录》

对记录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记录的可识别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确保记录满足公司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有记录的管理。

3.1办公室负责审批、监督、管理各部门的记录。

3.2各部门负责编制本部门记录格式,并对其进行收集、整理、保管。

4.1质量保证体系中的记录由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经部门领导审定后交办公室,办公室按《文件控制程序》编号后统一印制,记录均以表格形式。

4.2办公室编制《质量记录汇总》,内容应包括序号、名称、编号、使用部门、保存期限,并将记录样张存档。

4.3记录的填写

4.3.1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要求填写记录中相关项,在填报人、审批等栏中按要求签署全名或加盖专用章、填写日期。

如有详细时间的还应填写时与分。

4.3.2记录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随意涂改;

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能说明理由,不符合项目单杠划去;

各相关栏目负责人签名不允许空白。

4.3.3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要修改原数据,应采用单杠划去原数据,在其上方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加盖或签上更改人的印章或姓名及日期。

4.4记录的保存、保护

4.4.1质量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从记录及装置上标注的制造日期起至少五年,涉及产品质量档案的记录保存期为长期,(对已明确使用后更换且不再使用的产品记录可销毁)。

如果产品标准规范有特殊要求,按标准规范要求执行。

若有其它要求,按程序文件要求执行。

4.4.2各部门必须把所有记录分类,依日期顺序整理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所有的记录保持清洁,字迹清楚,各部门按规定的期限保存记录。

4.5记录借阅和复制

部门保管的记录应便于检索,需借阅或复制的记录要经相应部门负责人批准,由记录管理人登记备案。

4.6记录的销毁处理

记录如超过保存期限或其他特殊情况要销毁时,由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表》,经办公室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办公室执行销毁。

4.7记录的监督管理

办公室每年检查一次各部门记录的填写、整理等情况,并形成记录。

5.1《文件控制程序》(HBWA/CX02-2014)

对公司的人力资源提供充足的保障,给予适当和有效的培训,确保人员技能素质满足公司质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适用于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所有人员,包括临时雇用的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

3.1办公室组织负责编制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及各部门负责人的《员工岗位任职要求》。

3.2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各岗位员工、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和相关的员工培训的实施。

3.3由办公室负责《培训计划》的制定、监督实施及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4.1人力资源配置

4.1.1承担质量保证:

体系规定职责的职工应是有能力且胜任的,对能力的判断应从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方面考虑。

4.1.员工、中层干部入职要求:

各部门负责人编制本部门员工《员工岗位任职要求》,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员工《员工岗位任职要求》选择和安排相关岗位的人员。

4.1.3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入职要求:

办公室组织编制各部门负责人、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工岗位任职要求》,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

4.1.4《员工岗位任职要求》经授权人审批后,由办公室归口管理,作为公司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依据。

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2.1各部门应根据过程要求识别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职工、在岗职工、转岗职工、各类专业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确定培训需求,并实施相应的培训。

4.2.2新职工培训

a.基础教育:

包括企业简介、管理规章制度、安全和环保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质量保证相关知识及顾客满意等的培训。

在进入公司上岗前由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进行;

b.岗位技能培训,由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学习生产作业指导书,所用设备的性能、操作步骤、安全事项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办公室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在岗职工培训

根据顾客需求、产品、过程和体系要求的变化确定培训需求,并按照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在岗职工技能培训和考核。

需外出培训的,由提出书面申请,经本部门同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可办理外培手续。

4.2.4特殊工种培训:

a.特殊工序、关键工序具体有质检员、电焊工、炉工、热处理操作工等岗位的培训,由所在部门负责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每年对以上工种人员都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b.电焊工、电工、驾驶员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