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040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9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92 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92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名师优质学案

专题自然资源对工业的影响

【知识精析】

1.自然资源的储存状况决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

原料、燃料、水资源等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深刻影响着工业的布局,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储量大小,使工业分布呈现不平衡性。

(1)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工业发展较早,工业发达程度较高;矿产资源贫乏的地区,工业发展较为缓慢。

(2)某种自然资源短缺的地区,可以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满足需要,但是对工业发展的局限性较大。

2.自然资源的富集程度决定了工业的类型和规模

(1)铁矿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比较发达。

美国东北部、巴西东南地区、印度的东北部的钢铁工业也都与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有关。

我国的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能源工业发达。

有色金属资源多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

(2)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多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煤炭、水能丰富的地区,则多发展动力导向型工业。

(3)自然资源富集程度较高的地区,可以建设大型工业基地或能源、原材料基地。

如我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大型能源基地。

3.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和利用效率决定了工业潜力和前景

(1)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较早的地区往往面临着资源枯竭,因此大部分因资源兴起的城市,都面临着工业转型和产业升级问题。

(2)工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影响着工业的发展前景。

如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不仅会加快资源的枯竭速度,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生态环境问题,那么当地的工业发展前景就变得暗淡。

如果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追求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效能最大化,避免或减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那么就会达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4.资源与工业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了解各种资源的分布,目的不仅仅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状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这种分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利弊,从而懂得应该如何对待不同的资源。

比如,我们了解各种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分布。

就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1) 世界、中国主要工业区的资源种类与工业部门

工业区名称

资    源

部    门

英格兰中部工业区

煤,铁

钢铁、汽车,飞机

北海沿岸工业区

石    油

石油化工

鲁  尔  区

煤炭资源丰富,石油、铁矿石进口

煤炭、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乌拉尔工业区

多种有色金属矿产、煤、铁、石油

钢铁、机械工业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有色金属

重工业、军事工业

五大湖工业区

煤、铁

钢铁、汽车

美国南部工业区

石油

石油工业、飞机、宇航,电子

美国西部工业区

矿产资源丰富、环境资源优美、

人才集中

宇航、电子、飞机制造

京津唐工业区

煤、铁、石油

钢铁、化工,机械

辽中南重工业区

煤、铁,石油

钢铁,造船、化工

(2)因地制宜.利用本国资源发展工业

  以法国为例.法国的矿产资源中铁、铝土、铀的储量居欧洲前列。

石油和煤严重不足。

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洛林高原.煤田主要位于巴黎盆地以北.因此.法国在有煤铁资源的东北部布局了传统的钢铁工业区。

在地中海沿岸。

利用丰富的铝土矿和水力资源.发展了炼铝工业。

20世纪60年代以来。

由于进口原料日益增多,沿海一些港口的钢铁、机械制造工业迅速兴起。

由于作为能源的石油和煤炭严重不足.法国大力发展了水电和核电.目前.核发电量已占全国发电量的70%以上。

(3)用发展的眼光看自然资源与工业布局的关系

  自然资源对于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地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从国外运进各种工业原料.制成工业品再输往海外.这就为临海地区建立大型工业联合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时至今日.这种靠资源决定工业布局的重要性。

在某些新兴工业部门有所降低.小型,轻量的电子元件主要靠飞机运输。

空运被认为尖端技术产品工厂传送带的延伸。

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通;

(4)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一定是工业发达的地区(发展中国家表现明显)。

例如,中东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但工业并不发达。

中东各国自己的石油消费量不大.所产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

中东地区的工业为何不发达?

因为中东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除石油资源丰富外,其他工业原料贫乏;气候干旱,工业用水缺乏;劳动力较少,技术力量较弱;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的国家.每年每人收入很高。

不需要靠发展工业来增加经济收入。

(5)工业发达的地区不一定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例如.日本是个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工业生产中需要的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矿石等原  料。

需要从国外进口。

但是日本有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料学技术水平,以及岛国多港湾等有利条件.可以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因此.日本的冶金、石油化工、汽  车制造、造船等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地带.主要是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高考例析】(新课标III卷)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地形:

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

(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

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

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

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

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1)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找出索瓦附近“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

读图可知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汇集。

索瓦所在的南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于卤水蒸发。

(2)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地价、市场、交通等方面作答。

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地,靠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低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纯碱厂;由于非洲地区经济落后,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品主要销往距离较远的南非,距离市场远。

(3)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的证据。

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

【素养提升】

一、选择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8年高三第三次高考模拟)毛笔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首。

元代以前,全国以宣笔最为有名。

宣笔,因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早期以兔毛为主料,以竹为管,在原始的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

元代以后,湖笔渐兴,宣笔渐衰,湖笔逐渐取代宣笔。

湖笔在宣笔的基础上以山羊毛为主料,仍以竹为管。

浙江省湖州市是湖笔产业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毛笔之都”。

完成1~3题。

1.元代以后湖笔逐渐取代宣笔而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运输便捷B.市场广阔C.政府导向D.品质优良

2.近年来,浙江省生产湖笔的骨干企业王一品斋笔庄专门制作了一批供观赏的湖笔,如“兰亭”、“鹅池”、“翠亨春”、“西泠汉石”、“半屏山”等,主要目的是

A.提升产品附加值B.提升消费者体验C.降低环境污染D.降低销售成本

3.湖笔精湛的制作工艺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湖笔技艺却受到很大冲击,原因是

①社会文化的转型 ②书写工具的革新 ③创新研发投入少④传承乏人的状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D湖笔在宣笔的基础上以山羊毛为主料,仍以竹为管,元代以后湖笔逐渐取代宣笔而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品质优良运输便捷、政府喜好不是根本原因,市场广阔是品质优良的结果,所以D正确。

2.A近些年来,浙江省湖州市湖笔企业的产品从实用型转向工艺型、礼品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消费者体验不是主要目的,不能降低环境污染,销售成本增加,所以A正确。

3.C湖笔精湛的制作工艺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湖笔技艺却受到很大冲击,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的转型、书写工具的革新、传承乏人的状况,所以C正确。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七次模拟)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

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

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9%以上为机制纸。

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A.地势较为低平B.太阳光照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植物纤维充足

5.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

A.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B.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

C.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D.人口迁移最为频繁

6.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

A.压缩机制纸的产量B.培植优质纤维植物

C.普及专业人才培养D.以特殊市场为导向

4.D手工纸制作需要精选优质植物纤维,需要当地植物纤维充足,以便就地取材,D正确;我国的手工纸产地主要分布在有大量植被覆盖的地区,多为山区,A错;主要在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却却是手工纸的主要产地,对光照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B错;手工纸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主要是传统的技艺传承,对劳动力素质并不是特别高,C错。

选D正确。

5.B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供应当时书写用,鼎盛期说明是市场需求较大的时期,B正确;造纸是在人类文明历史时期,与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无关,A 错;当时造纸为手工制作,不存在重金属污染,C错;历史上手工纸生产的鼎盛与市场需求有关,与人口迁移无关,D错。

选B正确。

6.D手工纸传承是传统的制作技术的传承,不是机器生产,A错;手工纸市场是面向特定需求市场,远不及机制纸市场广阔,不需培育大量优质纤维植物来扩大市场,B错、D正确;手工纸的市场小,因此手工纸制作工艺不需要大力普及,C错。

选D正确。

(山东省名校联盟2018届高三考前模拟)章丘素有“铁匠之乡”之美誉,曾有“章丘铁匠遍天下”之说。

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初的章丘,境内人口为73万,约有38万人以打铁养家糊口。

“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

2018年2月,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播出,渐受冷落的章丘铁锅受到关注。

章丘铁锅的销量同比增长近6000倍,生产的铁锅和库存被“抢光”,一时间,章丘“无锅”。

据此完成7~9题。

7.近几十年来,促进章丘手工铁锅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 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

B. 铁矿丰富,原料充足

C. 品质优良,市场需求量大

D. 政策支持,财政补贴高

8.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

A. 缺少铁匠艺人

B. 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

C. 锅具品质下降

D. 传统技艺的缺失

9.针对章丘“无锅”现象,合理的对策是

A. 提高章丘铁锅价格,降低公众购买愿望

B. 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

C. 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

D. 改进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7.根据材料,章丘铁锅的精华在于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繁复的工序,章丘铁匠技艺高超、经验丰富,铁锅质量好,据此选A。

8.B近些年,章丘铁锅备受冷落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生产锅具的冲击,由于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满足了大市场需求,导致章丘铁锅市场的相对减弱,同时,机械化生产较为简单,使得人们对于传统铁匠工艺降低学习欲望,工匠少,产量低,这些都会导致章丘铁锅的冷落,选B。

9.C针对章丘“无锅”现象,提高章丘铁锅价格,降低公众购买愿望,只会导致章丘铁锅更加衰落;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成本会使得章丘铁锅泯灭个性,品牌被毁;加强培训更多铁匠,提高产量可以促进章丘铁锅的传承,满足市场需求;改进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也是对章丘铁锅工艺的破坏,据此选C。

(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4月综合测试(二模))铁盖乡地处黄河上游龙羊峡地区,由于气候变化、超载放牧等原因,土地沙漠化率高达98.5%。

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瞄准这片荒地建立光伏电站,几年后光伏产业园的草地植被得到了缓慢恢复。

为避免草长高影响光伏发电,公司要求牧民返回草场牧羊。

光伏牧羊互补逐步进入了良性循环,其农业模式经验得到推广。

据此完成10~12题。

10.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干,白昼时间增长B.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

C.土地面积大,劳动力廉价D.利用草场资源,光伏牧羊互补

11.光伏产业园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的最主要原因是光伏板能够

A.降低风速,减少蒸发B.增加反射率,气温升高

C.提升地温,增加降水D.调节气温,增大日较差

12.草场恢复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蒸发增强,湿度增加B.气温升高,风力减小

C.沙尘减少,晴天增多D.降水增加,气温降低

10.B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与水电、风电、核电等相比,太阳能发电没有任何排放和噪声,安全可靠,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在铁盖乡建立光伏产业园的最主要原因是接近水电站,水电和光电互补,所以B正确。

11.A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光伏板能够降低风速,减少蒸发,促使土地生产力恢复,所以A正确。

12.C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草场恢复使得沙尘减少,晴天增多,促使光伏发电量大增,光伏发电量大小跟蒸发、湿度、气温、地温关联不大,所以C正确。

某城市石油化工发展区位因素如下表所示,其中导向性因素用○来表示,重要因素用△来表示,一般因素用×来表示。

根据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区位因素

石油化工

布局要素

地方条件

资源

×

劳动力

×

工厂用地

燃料

×

运输条件

市场位置

用水条件

13.该城市可能为(  )

A.安庆         B.大同

C.郑州D.大庆

14.符合该地石油化工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污染较重,政府不予支持

B.距煤炭产地近,但运费高

C.人口稠密,土地价格较高

D.河流经过,水路运输便利

13.A 由表可知,该城市市场条件良好,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工厂用地条件优良,但其燃料、资源、劳动力条件差。

选项所列四个城市中,大同燃料条件优势,大庆原料条件优越,郑州劳动力条件优越,由此可排除B、C、D选项。

安庆位于安徽省,靠近长江,工厂用地条件优良,水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距离东部沿海省区不太远,市场条件良好。

故选A。

14.D安庆市沿长江分布,水运条件便利,且用水方便,有利于石化工业发展;距离煤炭产地远,运费高;土地价格低,政府支持有利于当地石化工业发展。

我国核电工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核电工业呈现出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扩展、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趋势。

据此完成15~17题。

15.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工业的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市场广阔C.矿产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16.内陆核电站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河附近。

近年来我国对于内陆核电站的建设持谨慎态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技术B.市场C.环境D.原料

17.我国核电工业能够走向世界,是因为我国具有()

①资金优势②技术优势③劳动力优势④市场优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5.B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需求量大,市场广阔,B正确。

东南沿海地区矿产资源缺乏,C错。

核电属于高科技,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很低,A错。

核电需要原料数量少,对交通要求不高,D错。

16.C核电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一旦发生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如果是在内地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我国态度谨慎的主要原因,C正确。

17.A核电属于高科技产业,必然需要技术优势,要对外输出承建国外投资巨大的核电站,资金也是重要条件,因此,A正确。

中国具有国内市场优势,但这与参与世界竞争无关,劳动力对高科技核电也无积极作用。

【名师点睛】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更谨慎的因素。

首先,这主要来源于潜在的风险考虑。

比如,同样的核电事故,在沿海和内陆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核电站为中心,事故的危害区域,几乎近半区域分布在海洋上,这就明显降低了核电站的总体潜在危害,出于这个战略考虑,沿海核电站要优于内陆核电站。

这是人们倾向于在沿海建立核电站的重要原因。

核电站建设在海边,还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污染陆地地下水或河流水的可能性。

海边已经是陆地水的最下游区域,至少不会逆流危害上游区域。

海洋具有强大的稀释能力,同样的核泄露,核物质泄露到大海或海边,通过洋流等海水运动的模式,核泄露物质较容易被稀释,危害会逐渐消失。

在内地的核泄露,就不容易被稀释了,危害会很长远。

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大。

下图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示意图。

完成18~19题。

18.农业社会阶段,制约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B.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C.交通、知识等社会资源D.政策、法律等社会因素

19.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许多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依赖于河流、海洋等的交通

B.初期和中期阶段,矿产资源对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C.矿产资源和交通运输方式,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逐渐增强

D.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

18.A农业社会阶段,制约生产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与农业有关的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A。

19.D后工业化阶段,即新技术革命以来的时期,本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等后天性资源的地位则迅速上升,选D。

(2017·浙江模拟测试)根据中国某果汁集团生产果汁的水果加工流程图,回答20~21题。

20.下图中区位模式与果汁水果加工地一致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1.该集团果汁的水果加工流程(  )

A.实现生产过程中的无污染物排放

B.促进当地水果种植的市场化进程

C.摆脱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限制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20.A 由图可知,生产果汁的水果加工地应靠近原料产地。

①原料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②技术所占比重最大,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市场所占比重最大,应为市场导向型工业;④动力所占比重最大,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

21.B由图可知,在水果加工过程中有果渣废弃物的排放;由于生产果汁可增加对当地水果的需要,因此可促进当地水果种植的市场化进程;水果生产仍然有季节性与地域性限制;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对水果果汁的利用。

二、综合题

2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都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装备等产业有较大的优势,四川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众多。

2017年2月16日,成都成为中国第二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材料二:

下图为中国某区域图

(1)拉萨附近地热能、  等新能源丰富,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分,地热能属于 。

(2)该区域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就工业结构来说,该地区以工业为主。

(3)成都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导条件是 ;成都的典型植被是。

(4)甲工程是我国规划建设的工程,简述建成后对兰州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太阳能(或风能)可再生资源

(2)西部地区重型

(3)科技水平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南水北调(西线)提供淡水资源;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回补地下水。

【解析】

(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地热能丰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资源丰富。

地热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2)我国分为东、中、西和东北四大地区,图示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就工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3)成都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导条件是由于成都有四川大学、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高校、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力量雄厚,成都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读图可知,图中甲是在长江上游将长江的水调往黄河上游,属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西线工程对于黄河上游沿线城市可以提供淡水资源;有效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回补地下水等作用。

23.读图“一带一路及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近年来,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

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生态环境脆弱。

该市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工业发达。

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加快发展步伐。

(1)根据资料,鄂尔多斯市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鄂尔多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与传统工业相比信息产业的特点有(选择填空)。

A.从业人员技术水平高B.产品研发费用低

C.产品更新换代周期长D.原料和能源消耗大

(2)鄂尔多斯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环境问题有、

(3)鄂尔多斯市利用其能源资源,积极参与国家的西电东送工程。

西电东送对我国东部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4)从地理角度,简述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鄂尔多斯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能源资源丰富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答出3点即可)A

(2)矿产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荒漠化)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3)可以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大气环境)。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4)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带动就业;能够将当地资源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