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9215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悦悦事件的法学视角Word格式.docx

”【原则2】审查“观念≥事实”的偏离度。

起码的冷漠是不够的,深刻且有用的冷漠是一种符合题材的特殊观察能力。

是另类眼光,它来自法学院的天眼——此即洞察。

法学院的责任是塑造具有这种眼光的人,可是,我们的教学努力最多接近(而不是达到)“起码的冷漠”。

更遗憾的是,很多法学学者(及老师)是难以接近这种要求的不好典型,很多已经从法学院毕业的司法人员经常在表现他们所受教育的先天不足,这些客观情况导致的麻烦倾向是,观念情结者害怕冷漠——其实他们混淆了观念激情和冷静认知的界别。

他们喜欢逃避,简单的说,他们在价值判断发出之后不喜欢再对“事实”多瞟一眼,价值表达的冲动还使得他们最初的一眼也是轻瞟,很少言论者持有假说观念,很少真正“冷漠的”学者和老师。

但我期望我们有“冷漠的”后生,只要方法论和学习态度到位,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二、辩护

“冷漠的”学者和学生并非是真正冷漠的人。

“冷漠”需要辩护,因为只有认真的辩护才会让我们的学生接受真正的“冷漠”和有意义的热心肠。

【辩护1】其实我们在学习法理学时就应当意识到这是个棘手问题,绝然将事实与价值加以分离的人极易受到攻击,譬如奥斯丁,当他要求区分实在法和应然伦理时,他的干脆而决断的那些命题为浅薄者提供了歪曲丑化实证主义法学的机会,他也为哈特在扭曲的基础上成为大师提供了基础。

可是奥斯丁是这么说的“良好而稳定的政府实在或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政治科学的基本原理已为大多数人知晓……在人民大众中传播这一科学,可以被列为造物主加在主权者身上的最重大的责任……他在哪里让他们陷入无知,他就要在哪里对他们违反义务的全部行为负责”。

“与警察队伍相比,开明的人民是法官更好的帮手”。

这些话本来就在奥斯丁的书里,它足以击溃所有法理学家认为其无视价值的误解。

奥斯丁的"

罪过"

是他说得太过清楚:

“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其优点和缺点是另一回事。

它存在或不存在是一种探究,它符合或不符合某个假定的标准是另一种探究。

”——这是他的方法,是现代方法,这也是我们区分道德事实与道德评判同样应当采用的方法。

(备注:

奥斯丁的遗憾是,他真正想写的《法理学与伦理学的原理和关系》一书没有写出来)

【辩护2】最冷漠的人莫过于那些一辈子不结婚,把全部精力放在一些枯燥符号上的逻辑学家,这也是更容易误解的事情,因为他们处理的不是奥斯丁的事实与价值的分离,而是人格情感抽离。

但纠正这一误解非常有趣:

卡罗尔.刘易斯终身未婚,他是一个数学家,逻辑学家,但是他并没有被抽离为一个无情无义的双脚圆规,世界各国的大人和小孩都很欣赏他的《爱丽丝奇境漫游记》,对啊,这是他为邻居小女孩写的,还有哪位法律学者如此做过?

其实刘易斯还是一位儿童摄影家,所以哪位法学教授因自己会摄影听到学生两三声(呵,并不一定由衷的)赞扬,那种沾沾自喜的感觉是不是至少落后100年了。

金岳霖先生也是终身未娶,他的枯燥抽离,使得西南联大的300学生只剩下2个(其中一个在国际逻辑学界成为最成功的华人学者),不过我确信他给了林徽因最好的情谊,他爱孩子的方式是“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

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学术上的“冷漠”跟情感冷漠没有必然联系。

也许边沁的情感是一个更复杂的例子,他在50多岁和80多岁两次求婚,却难免光棍一生,我找到了他的情书,写得非常感人和雷人,感人的是他令人同情的暮年期待,雷人的是他对婚姻意向先抽离出功利,然后再附加明显有些撒谎成分的感情颜料,这种非原始的、加工的“爱情”只能说明老先生混淆了事物的范畴、混淆了智商和情商的边界,“冷漠”得不够彻底,他应当坚持功利是功利,爱情是爱情,或许结果要好些——毕竟我们不应当违背历史把边沁设想为一个情场大师,我们设想他保持原生态也多少有点虚幻。

【辩护3】但这些都不是对“冷漠”与热心肠关系的最佳解释,最佳的事例应当去找侦探们的导师福尔摩斯,他是世界上最冷静的人,谁又能否认他善良的热心肠呢,或许称他为英国最伟大的人道主义绅士更好。

但……是的,他不是真实的,因此他的事迹也就不是事例,真实的事例是福尔摩斯的原型Dr.JosephE·

Bell,贝尔博士是英国女王的私人医生,柯南道尔的老师。

2002年我写《案史》的时候,认为柯南道尔受到近代假说主义的影响,除了《血字的研究》《希腊译员》的理论叙述,我唯一的旁征是他的校友西德尼.史密斯的真实个案……现在我可以确认,我的那个认为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我发现了他们医学院共同的老师贝尔博士的原话,天啦,柯南道尔简直是抄袭,而且抄来的表述没有贝尔博士的原话直爽。

这就是研究的乐趣,我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我对柯南道尔学术背景的推论,虽然资料略微缺乏,但结论是对的,发现贝尔博士的原话完成了我推论的印证。

贝尔博士说:

先生们,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演绎推理,你们能够针对每个案件作出正确的诊断。

不过,永远不要轻信自己的演绎推理,你们需要使用听诊器来证实自己的诊断,并且使用其他公认的、常用的诊断方法。

这段话被柯南道德拙劣地抄袭为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对话(参见《希腊译员》),但精彩地演绎出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推理高手,福尔摩斯和他的哥哥迈克洛夫特,我一直认为,莫里亚教授只能算是与福尔摩斯知己知彼的对手,但在逻辑上,迈克洛夫特可能比福尔摩斯更胜一筹,只是他不是贝尔博士的理想马甲。

以下这个故事真实且理想,是贝尔博士留给我们法学院学生的最好训诫,是“冷漠”与热心肠关系的【最佳示范】:

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所有学生都非常怀念约瑟夫.E.贝尔博士,他们称其为“JoeBell”。

贝尔博士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始终勤奋地工作,没有什么能够逃过他那双敏锐的眼睛。

他像阅读书籍一样“阅读”他的病人和学生。

他的诊断几乎从未发生过错误。

“先生们”,贝尔教授指出,“这些物质包含着药效很强的药品。

这种药品的味道非常苦,能够对人的嗅觉产生非常大的刺激。

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够亲自进行嗅觉和味觉体验;

同时,我从不要求我的学生从事那些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进行的体验。

因此,在由各位同学轮流进行体验之前,我自己首先品尝一下。

然后,他将自己的手指浸入液体之中,之后,又将手指放入口中。

这个盛装液体的平底杯随即被依次传递给每个同学。

在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带着各种表情开始了亲身体验。

同学们依次品尝了这种液体,随后又都露出了各种令人忍俊不禁的、痛苦的表情。

在依次被传递给各位同学之后,平底杯再次回到教授手中。

“先生们”,贝尔教授笑着说,“我非常难过地发现,你们所有人都没有培养自己的洞察能力,我此前曾经反复强调这种能力;

如果你们仔细地观察我的行为,你们就会发现,我是先将自己的食指放入液体之中,随后却将自己的中指放入口中。

贝尔博士利用了权威,假借了善良,还塑造了一种绝对不容置疑的高尚师德,但是他残酷地毁灭了这些东西。

唉,非如此不能培养出冷峻理性的英国医生,非如此造不出冷酷理性的法律人(我以为,后者在观察事实时受到道德诱惑的风险要比医生大10倍)。

贝尔博士的师德与那些最具表演性的真理人格,与那些我们最喜欢的教授的师德比较,不在一个档次呀。

贝尔教授,最冷漠但最好的老师

三、佛山傍晚的悲剧

这是推断10月13日事件的一张外景相片,其他相片都在

铺垫这些背景知识,我想已经把那些搞不清楚东和西的“网络暴民”给厌烦死了,他们可能看了一小段就去砍其他人了,对,就去砍那个叫孔庆东或贺卫方的吧,北大很有名……能读到这一段的人,我相信其平静且有耐心,剩下的平台比较孤寂,但宜于讨论。

[术语解释]傍晚:

17点-20点——来自广东省气象局

佛山小悦悦的悲剧,有一些冷峻的客观事实:

1.查询佛山“傍晚”的实指意义

佛山日没时刻:

18时04分

10月13日下午5时26分或5时30分(事件发生时间在各报道上略有差别),这个因素是可以真实感知的,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这段时间5点30分如果去打篮球已经很晚(过一会儿我只能期待稍后现代大道的强大路灯支光),苏州10月13日的日没时刻是17时29分,提前半个小时的室外情况光线是柔和的明亮,高楼挡住了落日,不是强烈的光照。

2.但是,查询佛山10月13日的天气预报,情况异常糟糕:

南海气象台13日16时46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未来2小时我区狮山、里水、丹灶、西樵、九江有强降雨,伴有雷暴和6级阵风。

请按预案做好防御工作。

3.查询天气实况,证明天气预报没有失准:

昨日傍晚时分,佛山多个地方暴雨。

港口路处一家公司的保安说,下午五点多港口路就开始出现暴雨,一直到晚上7点多才停下来。

([注]港口路就在南海区)

南方网讯记者安小庆昨日傍晚的大雨一直下到深夜。

覆盖五区的雨势,令禅城、三水挂出橙色预警,其他三区黄色预警。

佛山市气象台在昨日16时30分发布高明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7时15分发布禅城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其中南海狮山、和顺1小时雨量达30到50毫米。

以上信息的网址是

12日8时至14日8时佛山南海区平洲水利所277.2毫米,

4.为了体会实况,我查到了当天的暴雨(间歇时的)相片:

这些相片的发表时间是2011-10-1414:

10,因此,有灯光的相片应当是13日的,如果是14日的,那则更说明问题了,白昼如夜晚。

所有相片显示的光线状况都不好。

这些相片是推断暴雨下光线感受的参照。

5.室内光线

(1):

从事故视频里可以看见暴雨渗过铁皮大量落水的镜头……而且车辆来方正是从亮到黑的过渡,稍远是一个十字路口。

大家可以从后面“2号视频”的动态1:

04分之处看见,暴雨导致五金市场大量漏雨(此抓图经我用软件加工,做了增光效果)

6.室内光线

(2):

现在关键的问题出来了,呈现当时光线情况的视频和相片我看见了四种:

第一种昏暗1号视频(酷6版)这个版本在其他地方也是增亮的。

第二种较亮2号视频(上海电视台版)

2号视频

第三种很亮,这是我关注这个问题后,18日晚在苏州电视台看到的,是经过高亮度增光的。

如果我们只看电视,我们不会相信那些路人看不见小悦悦,但是电视台却没有告诉他们做了增光处理,电视太强悍了。

第四种所有相片都比较亮,是软件加亮的,这个很容易,在软件里稍作亮度、对比度提高就行。

这种相片不知误导了多少人。

也许加工者并无此意(但他们不知不觉也被自己的加工骗了),他们也许只是希望大家看清楚,但加工却强加给舆论一个意志:

路人们必须看清楚。

7.室内光线(3):

特别注意,五金市场没有开灯——如此天气和如此时间情况下,这意味着民事责任,请五金市场的人原谅,我给你们找麻烦了——但没有办法回避,这样做是为了让法学院的学生搞懂事实调查的残酷性。

以下图片来自3号视频

左边是没有灯光的情况(1号视频),右边是有灯光的情况(3号视频)

有灯光时很亮的市场(3号视频)

照明设备条件很好,顶上侧边都有灯(3号视频)

市场还有超好的大灯——可是,那个时候不用,什么时候用呢?

(3号视频)

8.室内光线(4):

注意卡车、摩托车(或电瓶车)大都打了灯光,证明市场确实昏暗。

但这样做的效果是增加了交通环境的危险,车灯、商铺灯、各种反射物的反光,弄得汽车、摩托车(或电瓶车)及行人视觉空间的上半部是光怪陆离的扰乱刺激,下半部在更强的光线对照下显得昏暗……

此时从明处开向暗处的感觉,从上往下看,需要的是先天的更好的视觉调节能力,必须定睛盯住特定视觉空间才能辨认事物,这种情况下调正视力适应的时间需要多少,每个人都会有经验体会,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马上适应的,但具体实验数据还是请视觉专家给答案吧。

上下阴阳两重天:

灯光对人上半身的扰乱效果(1号视频1:

04稍后处)

9.室内光线(5):

拾荒大妈的反应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她并没有马上发现情况(她需要一个外力),这就与明亮相片提供的现场视觉情况形成了很大的反应差别,对不起,我很不想这样说,但又必须说:

大妈的眼睛就是应当向下的,与别人不仔细看地面情况都为正常,因为大妈要找的就是地上的东西,“拾荒”这个概念过了很多人的大脑……得到的感觉都是钦佩,但是,“拾荒”的必然推理是往地上搜寻——这一点不玷污大妈的高尚人格和慈悲情怀,只是能比较合理地说明大妈的反应有一部分就是她的注意,而要求其他人那样注意不那么公平,不客观,这尤其显得对那个(简直是)“视而不见”昂首前行的人的道德推断很不讲理。

悲剧发生了,迁怒来得好快,我们可能从来不觉得这种批评的冤枉有相当大的道德问题吧。

道德圣战者,从来都是向外发箭的,绝不自省自责,我们将在后面3号视频的最后一段看见圣战者发扬了中华民族特别悠久的文化传统,他说,我就只有三个字“C-N-M”。

【观察训练】想要好好学习观察的人,现在可以试一试,不要看我后面的分析,到此为止,我提供的东西还不能十分确定究竟是什么使得大妈必然发现小女孩,是声音吗,是熟悉环境吗,是伟大的人性之光吗(这句话有意思,算是一个提示)。

请反复观看1号视频。

10.室内光线(6):

注意市场开灯情况下的清晰人景,视觉环境大不一样。

小悦悦的爸爸所处地方的光线已经非常好了,这会不会误导舆论者的观察印象呢,要谨慎啊……

11.注意交通环境:

十分可怕——请看3号视频,我对这种情况的印象只能去回忆在福州时进入某大型电器商城外边露天停车场的情况,但是这里是室内……还是要感谢那位CNM先生,CNM试图还原实景的录像告诉了我们很多信息。

很明显CNM还不是我应当严厉苛责的对象,他有还原事实的意愿,敬业,已经大大超越了现在法学院学生所受训练的水平,但是,他的能力有限,他忘记了一个要命的事实——灯光,他的还原证明了市场在开灯时的视觉情况,但是他却忽略了小悦悦所处之实际光线环境,假设彼时他就这么专注的走着、串来串去、说着、还亢奋着,我不得不担心:

要么他“操”了躲开的疾驰车辆,要么他倒下,留下对这个道德世界最伟大的遗言,“你-妈-的”。

3号视频,CNM摄制的事件还原视频

好了,CNM的悲剧并没有发生,他的录像可以抽离出几个事实:

(1)市场是有公共照明的,而且还可以很亮。

(2)交通秩序很乱,CNM亲身感受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了。

(3)事故发生在一个十字路口拐弯附近。

(4)到处是越出通行区界限的堆放物。

(5)地上还有各种遗落物、涂画物等等。

(6)CNM没有还原出飘下来的大雨、刺眼混乱还忽明忽暗的车灯、没有还原出雨打铁皮的噪声,即使这样,噪声已经很大了。

CNM的危险环境:

左边高速窜出一个电瓶车

右边高速又窜出一个,我连抓屏也无法抓出清楚的图像

后边高速窜出一个

交通秩序混乱,车速都很快,太快:

以上每个视频抓图我都抓了5-6次才能成功

劳保店附近的越界堆放物

注意测量堆放物的越界宽度

事发现场的堆放情况,注意左下角的突出物:

这可以解释行人和电瓶车拐弯不一定是避让悦悦,即使地面没有人,也必须避让突出堆放物,总之对“避让”的解释不能做循环证明:

“你没有看见悦悦,那你为什么避让,你避让了,所以你看见了”。

开灯情况下的遗落物或涂画物

灯光下的黑色遗落物

灯下各种白色遗落物

又一处灯下白色遗落物

灯光下的地面迷乱(以上五张抓图可以说明,在没有良好照明、四处却闪闪烁烁的情况下,路人和司机可能无法辨认情况)

12.我无法回避这个伤心事件的伤心之处:

18日晚上我在电视上看了跟踪的新闻,我看到悦悦的妈妈是这样说的“对不起,是我没有照看好你”,这是事实。

这太残酷,我希望各位父母都引以为戒,2岁的孩子应当在家里更安全,但连家里都不安全,我听到过一些悲剧,我的同事的女儿从三楼摔下去,她比悦悦还大一点,不幸离开了,另外一个孩子从比3楼更高的地方摔下去,他竟然奇迹般的毫发无损,他是我学生的孩子……第一个事件是极小概率事件,否则我们也不会对同事感到无言可慰,第二个事件与嫦娥卫星三个CPU同时失灵的概率差不多。

但是小悦悦处在一个大概率的因果关系中,我们没有必要告诉她的父母这个真相(加重痛苦是毫无意义的),但是我们应当告诉全国的父母,坚决不要这样的大概率事件。

就算18个路人应当被唾沫淹灭,在轰轰烈烈的道德主义指责中千万不要忘记提取这一事实和教训,谁忘记了,谁就没有资格自认为很善良——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唯有心智与心灵完全适应,那种东西才叫良知”(《又寂寞又美好》——普罗塔哥拉学园的开篇)。

还有一句话,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不要把你放在危险的处境,任何时候。

道德圣斗士们除了亢奋之外,你们还能做什么,你们看见这个了吗:

悦悦事件后五金城的一个景象

四、假说及其法律、道德、政治意义

良知要求我们建立以下适当的假说,请我们保持最大的冷漠,请相关责任调查者去检验这些假说:

1.那18个路人可能有四种心理认知状况:

(1)有的人根本没有看见小悦悦;

(2)有的人视觉上看到了东西,但没有识别出是2岁的小孩,从心理学上讲,所谓的“看”和“看见”的区别就是器官物理接触(光和声)有没有成功转码为感觉;

(3)有的人看见了,但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情况;

(4)至少有一人已经承认看见——超过一个人看见并意识到情况是完全合情理的,这是一个合理概率范围的事情——既然可能有这四种情况,因此当前媒体报道和网络批评的指向可能有观念>事实的偏离。

而且这种偏离会不幸地影响到相关人的法律利益,可是,谁在担心这些呢?

那个看见的陈述:

“以为她像平常一样玩耍摔倒了。

”“当时她口鼻流血,有很小的哭声,我看着很害怕。

我一手拉着女儿,担心救她的话我女儿会被摔倒,女儿还被吓哭了,所以赶紧离开。

”“我想过去扶她,看到出血太多,我自己也有点害怕。

如果当时旁边有人一起救,我一定会救。

【问题】视频上这对母女经过的时间只有2秒钟(1号视频1:

47-1:

49),如果这位女士以这样的方式在法庭上作证,律师该问她些什么呢?

当然中国不是美国,如果是美国的话,这个证词包含的内容可能性必然要受到最严厉的攻击……证人是否保持了客观陈述,而非事后道德压力不得不说的一些话。

可以比较一下,拾荒大妈在1号视频的1:

56(强光照到悦悦)-1:

58(扭头看悦悦)反应的时间也是2秒钟,而女士是没有强光指引的。

目前,人们不接受辩解。

几乎所有描述都带着毫不客气的态度,恨不得立即、咬牙、切齿地绞死路人,道德批评所固定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看看他们的用词:

一个一个的走过,竟然都……,冷血,冷漠、明明、大白天(来自法律博客的描述)、不可饶恕的错误、彭宇(很遗憾这件事跟彭宇案的联系方式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而是另一个方式,后面我写理由)、见死不救(这可能是最大的扭曲,但它目前竟成广东省政府行为)、道德沦陷、坚称(这个词的意思是,我们都知道事实,你TMD的偏偏不承认)、“竟然有人为18路人辩解?

你的良心在那?

”(来自XX“佛山吧”——这个“竟然”的阵容有多强大,2亿还是3亿人)、不要狡辩、被指撒谎、哪怕打个报警电话(电视台主持的神圣命令)、贴上“冷血”道德标签(法博策划用语)……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道德社会,简直比见死不救还令人泄气——因为同样的思维正是彭宇案中那个被“塑造过”的老太的思维:

我说是你碰我,那你就碰了;

同一个思维还演变为:

彭宇明明就是见义勇为,老太该死;

其实彭宇案的真相我们不知道,这才必须引用那个“善人规则”,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法官错了。

什么是善人规则啊,呵呵,等会儿讲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