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9215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docx

高考化学重庆专用二轮复习练习311

第11讲 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一、小题对点练

一、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

1.(2014·重庆高三考前模拟)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硫常用来漂白纸浆

B.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C.晶体硅常用于制作光纤制品

D.干冰和碘化银可用于人工降雨

解析 制作光纤制品的是二氧化硅,C项错误。

答案 C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

(  )。

A.氨气具有氧化性,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

B.氢氟酸具有强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

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铝的弱,可用铜罐代替铝罐贮运浓硝酸

解析 A项,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是因为发生反应:

3Cl2+8NH3=6NH4Cl+N2,生成了白烟,体现了氨气的还原性,错误;B项,氢氟酸具有弱酸性,用氢氟酸蚀刻玻璃发生的反应为SiO2+4HF=SiF4↑+2H2O,没有体现氢氟酸的酸性,错误;C项,用二氧化硫水溶液吸收溴蒸气时发生反应Br2+SO2+2H2O===2HBr+H2SO4;体现了SO2的还原性D项,常温下浓硝酸能使铝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形成保护层,可以用铝罐贮运浓硝酸,而常温下铜能与浓硝酸发生反应而溶解。

答案 C

3.(2014·重庆城口中学模拟)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解析 A项,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可将Fe2+氧化为Fe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不符合;B项,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故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符合;C项,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Al3++3NH3·H2O===Al(OH)3↓+3NH

,生成白色沉淀Al(OH)3不溶于氨水,不符合;D项,SO2+H2O

H2SO3,在酸性环境下,硝酸将H2SO3氧化为H2SO4,生成白色沉淀BaSO4,不符合。

答案 B

4.C、Si、S都是自然界中含量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其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三种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二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而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C.最低价的气态氢化物都具有还原性,易与O2发生反应

D.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2SO4>H2SiO3>H2CO3

解析 A项,Si元素性质活泼,具有亲氧性,在自然界中无游离态,错误;B项,SiO2能与HF反应,错误;C项,C、Si、S三种元素低价态气态氢化物分别为CH4、SiH4、H2S,都具有还原性,易与O2发生反应,正确;D项,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H2SO4>H2CO3>H2SiO3,错误。

答案 C

二、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5.X、Y、Z三种不同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则X不可能是

(  )。

A.Al2O3B.SiO2

C.CO2D.NH4Cl

解析 将四个选项代入,若X为Al2O3,则Y为NaAlO2,Z为Al(OH)3,A项符合题意;若X为SiO2,则Y为硅酸钠,Z为硅酸,B项符合题意;若X为CO2,则Y为碳酸钠,Z为碳酸氢钠,C项符合题意;若X为NH4Cl,则Y为一水合氨,Z为NH4Cl,与题目要求“X、Y、Z三种不同物质”不符,故D项不正确。

答案 D

6.(2014·南昌二模)X、Y、Z是三种常见的单质,甲、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

选项

X

Y

Z

A

H2

Si

Cl2

SiCl4

HCl

B

Mg

C

O2

CO2

MgO

C

Zn

Fe

Cl2

FeCl2

ZnCl2

D

O2

N2

H2

NH3

H2O

解析 解答本题时,可将选项代入框图逐一验证,因为Fe与Cl2反应生成的是FeCl3而不是FeCl2,所以C项不符合。

答案 C

三、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7.(2014·九龙坡区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表中的四种气体(图中加热及气体收集装置均已略去;必要时可以加热;a、b、c、d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

气体

a

b

c

d

CO2

稀盐酸

CaCO3

饱和Na2CO3溶液

浓H2SO4

Cl2

浓盐酸

MnO2

NaOH溶液

浓H2SO4

SO2

稀H2SO4

Cu

品红溶液

浓H2SO4

H2

稀盐酸

锌粒

NaOH溶液

浓H2SO4

上述方法中可以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是

(  )。

                  

A.CO2B.Cl2C.SO2D.H2

解析 制备CO2时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其中HCl,因为CO2也能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中,A错误。

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不能用NaOH溶液,因为Cl2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B错误。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用于制备SO2,C错误。

答案 D

8.(2014·重庆綦江中学模拟)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溶液

D

通入CO2,溶液没有明显变化,再通入氨气,溶液变浑浊

CaCl2溶液

解析 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硅酸,CO2过量时,硅酸不溶解,故B项错误。

答案 B

9.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装有不同物质的针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将乙针筒内的物质推压到甲针筒内,进行表中所列的4个不同实验(气体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实验序号

甲针筒内物质

乙针筒内物质

1

10mLHCl

10mLNH3

2

30mLNO2

10mLH2O(液)

3

20mLHBr

10mLCl2

4

10mLCCl4

10mLNH3

A.上述4个实验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实验2,甲针筒内最终的无色气体是NO

C.实验3,甲针筒内充满黄绿色气体

D.实验4,甲针筒内活塞将向右移动

解析 选项A,实验1发生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各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选项B,NO2与H2O发生反应3NO2+H2O===2HNO3+NO,所以甲针筒内最终的无色气体是NO。

选项C,HBr和Cl2反应生成HCl和红棕色的Br2蒸气。

选项D,NH3是极性分子,不溶于非极性溶剂CCl4,故甲针筒内活塞将向左移动。

答案 B

二、大题冲关练

10.(2014·福建理综,25)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焦亚硫酸钠的制取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实验二 焦亚硫酸钠的性质

Na2S2O5溶于水即生成NaHSO3。

(4)证明NaHSO3溶液中HS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溶液的pHB.加入Ba(OH)2溶液

C.加入盐酸D.加入品红溶液

E.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

(5)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三 葡萄酒中抗氧化剂残留量的测定

(6)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

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蓝色且30s内不褪色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①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5.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1。

②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有部分HI被空气氧化,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解析 

(1)装置Ⅰ中浓H2SO4与Na2SO3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SO2,其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装置Ⅱ中已有晶体析出,可通过过滤操作得到Na2S2O5晶体。

(3)食盐水和浓H2SO4不能吸收SO2,故b、c错误;a项,瓶口封闭易造成实验事故,错误;d项,既能吸收SO2,又能防止发生倒吸,正确。

(4)HSO

电离显酸性,水解显碱性,要证明HSO

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证明NaHSO3溶液显酸性即可,故可通过测定溶液的pH,或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等方法。

(5)Na2S2O5晶体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Na2SO4,故可通过检验SO

离子来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其具体方案为:

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Na2S2O5晶体已被氧化。

(6)①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H2SO4+2HI,可计算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即SO2的含量为

=0.16g·L-1。

②若有部分HI被氧化生成I2,则滴定时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则测得结果偏低。

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浓)===2NaHSO4+SO2↑+H2O)

(2)过滤 (3)d (4)A、E

(5)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6)①0.16 ②偏低

11.(2014·重庆区县联考)为验证氧化性:

Cl2>Fe3+>SO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的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经检查完毕),实验过程如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形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的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换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________。

(5)过程Ⅵ中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Cl2>Fe3+>SO2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程Ⅳ B溶液中含有

的离子

过程Ⅵ B溶液中含有

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

有Fe3+无Fe2+

有Fe2+

(7)进行实验过程V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2+(aq)+SO

(aq)

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

FeCl3与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写化学式)

(2)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是制取Cl2的装置,B是氧化Fe2+的装置,C是产生SO2的装置。

(1)因空气中的氧气能氧化Fe2+和Na2SO3,所以通入氮气赶尽空气。

(2)棉花中浸有NaOH溶液,可吸收未反应的Cl2和SO2。

(4)使用硫酸来制备SO2是利用其强酸性,而浓硫酸中H+浓度较低,所以反应速率慢。

(6)甲:

步骤Ⅳ中,溶液中只含有Fe3+而无Fe2+说明通入的Cl2足量,将Fe2+全部氧化成Fe3+,证明Cl2氧化性强于Fe3+,而步骤Ⅵ中,溶液中含有的SO

可能是SO2被过量的Cl2氧化生成的也可能是SO2被Fe3+氧化生成的,故不能证明Fe3+氧化性强于SO2;乙:

步骤Ⅳ中,溶液中既含有Fe3+又含有Fe2+说明通入的Cl2不足量,则在步骤Ⅵ中,溶液中含有SO

说明是SO2被Fe3+氧化,可证明Fe3+氧化性强于SO2;丙:

步骤Ⅳ中,溶液中有Fe3+无Fe2+,说明Cl2将Fe2+全部氧化成

Fe3+,证明氧化性Cl2强于Fe3+,步骤Ⅵ中,溶液中有Fe2+说明发生了Fe3+氧化SO2的反应,则氧化性Fe3+>SO2。

(7)墨绿色说明存在FeSO3,故E溶液中含有SO

,红棕色为两者的混合,则F只能是FeCl3。

答案 

(1)排出装置中的氧气(空气)

(2)氢氧化钠溶液

(3)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4)70%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比98%的硫酸中的H+的浓度大

(5)取少量B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酸化,再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B中有硫酸根离子

(6)丙

(7)①Na2SO3(或可溶性亚硫酸盐)、FeCl3

②Fe3+消耗SO

,c(SO

)减小,使平衡Fe2+(aq)+SO

(aq)FeSO3(s)逆向移动,溶液颜色由红棕色变为浅绿色

12.(2014·江苏化学,19)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

(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X的名称为________。

(3)氧化时,在三颈烧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________。

(4)已知:

5SO

+2IO

+2H+===I2+5SO

+H2O。

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

中的一种或两种。

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

的实验方案:

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有碘单质存在;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

解析 

(1)SO

具有还原性,I2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

+I2+H2O===SO

+2I-+2H+。

由流程图可知还原I2的下一步操作是分离出CCl4,由于I2易溶于CCl4而难溶于水,而I-易溶于水而难溶于CCl4,所以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使CCl4中的I2进入水溶液中。

(2)由于CCl4与水互不相溶,故分离出CCl4的操作X为分液。

(3)若温度高了,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不利于将I-氧化为I2,且生成的I2易升华,也可能进一步被氯气氧化为其他物质。

锥形瓶中液体的作用是吸收没有反应完的氯气或升华出去的碘蒸气,故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检验I-应加入氧化剂(如Fe3+、H2O2等)将I-氧化成I2,再用淀粉溶液检验I2的存在;由题给反应可知,检验IO

应利用SO

将IO

还原为I2,再用淀粉溶液检验I2的存在。

答案 

(1)SO

+I2+H2O===2I-+SO

+2H+ 使CCl4中的碘进入水层 

(2)分液

(3)使氯气在溶液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或防止I2升华或防止I2进一步被氧化) NaOH溶液

(4)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FeCl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

另从水层取少量溶液,加入1~2mL淀粉溶液,加盐酸酸化,滴加Na2SO3溶液,若溶液变蓝,说明废水中含有IO

;若溶液不变蓝,说明废水中不含有I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